文 | 張茂 審 | 易桉
現在的學生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可太多了,這使得許多孩子視力出現一些問題,儘是在學生中可以說很常見。不光是孩子,看看接觸電子產品比較多的成年人,可以說,完全不近視的成年人還是很少的,眼鏡行業是很多人都會接觸到的一個行業。
根據最近央視披露的信息我們了解到,眼鏡框的成本最低只需要30元,鏡片則是10元。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去眼鏡店配眼鏡,往往是幾百上千才能買到一副眼鏡,為什麼同樣的東西到了商家這裡,價格升了這麼多?
眼鏡成本低廉
說到眼鏡的生產地,那江蘇丹陽必須擁有姓名,它的眼鏡生產場地可以說是在世界上能排上名,在我國每年生產的眼鏡中,有七成都來自這裡。
在鏡片的材質中,樹脂鏡片更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因為它的透光和折射性能都比PC的好,鏡片也更薄,更輕巧。
而像樹脂鏡片這種高質量的鏡片售價,卻低至10元到50元不等。眼鏡框相較於價格稍微高一些,因為製成的原材料需要金屬,鏡框若是純塑料框架,則只需要20元的成本。
眼鏡盈利空間不高
一幅眼鏡的整體成本只需要40元到80元,可為什麼市面上上的眼鏡卻都是成百上千呢?很多人也因此覺得眼鏡行業是暴利,其實,調查顯示眼鏡店的利潤率只有不到10%,那麼中間的錢又去了哪裡?
下遊的眼鏡店鋪一般也是從經銷商處訂貨,經銷商一般會比出現價一倍的價格給下遊店鋪,看似利潤較高,但是經銷商是需要給眼鏡店提供培訓服務,退貨以及對報損都需要處理,這些都要成本。
而下遊店鋪拿到了出廠價格一倍的眼鏡,還需要支付很多租金的人工費用,特別是一線城市,以上海繁華地段為例,眼鏡的均價都是上千元,店面的租金壓力非常大。
由於眼鏡的使用壽命是比較長的,眼鏡店的客人並不能固定每天有多少人,只有高昂的價格才不至於讓店面臨虧損。
近日,明月鏡片正在做上市準備,在它發布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眼鏡的成本連銷售額三成都沒有,毛利高的驚人,然而當除去運營、房租和人力等開支後,餘下的淨利只剩下9.5%。等於明月鏡片旗下的每家店平均只盈利了15萬左右,這與其他行業相比,沒有任何突出之處。
(版權說明:本文由大時代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