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很多個重要的第一次,比如說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學跑,第一次說話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說話很重要,但是就在這過程中,很多爸爸媽媽就會發現自己的寶寶總是不開口說話,比其他同齡的小朋友說話要晚的多,那麼這是什麼情況呢?首先就讓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正常孩子學會說話的關鍵年齡階段:
1歲以內為孩子說話的一個準備期,但是有呀呀學語,如在5個月前能完成「a」、「o」等發音,到了7~8個月就可以發「爸爸」、「媽媽」等音;1歲~1歲半就能把某些詞與對象進行聯繫起來,如能主動說「媽媽」、「爸爸」、「門」、「燈」等;1歲半能聽懂小故事,以詞代句;
1歲半~2歲就能說一些簡單的句子,如出去玩了;
2歲~3歲為掌握基本語言的階段;
3歲~7歲是一生中詞彙量增長最快的時期,5歲~6歲半語言發育基本完成。
在發育的過程中兒童語言發育沒有達到與其年齡相應的水平,那麼什麼原因可以引起兒童的語言發育遲緩呢?引起語言發育遲緩原因很多,但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耳聾
由於耳聾影響聲音輸入障礙,如中度以上耳聾可以直接影響孩子對語言理解和表達,導致說話比較遲緩,耳聾越重影響語言發育情況就會越明顯。
2.兒童行為障礙性疾病
如兒童孤獨症,這種疾病會導致社交行為障礙,影響學習說話,同時運用語言能力差,自言自語,重複刻板語言,或說話單調,沒有抑揚頓挫表現等。
3.智力低下
其中智力低下在語言發育遲緩中所佔比例最大,而且由於智力低下,會導致孩子在一定時期內學習和模仿能力差,對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差,說話也會比同齡人晚。
4.學習說話環境變化和複雜性
有的時候,孩子說話晚與環境的變化也有關係,當孩子在學說話時,如果突然改變孩子生活習慣及語言環境的話,就很容易孩子在交流過程中對新環境方言理解困難,從而影響語言表達。而且如果孩子生活在來自不同地方的家庭成員的環境中,也會影響到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導致說話延遲。
5.構成說話的組織器官異常
如先天性顎裂孩子,由於口腔上顎不同程度缺陷,會導致說話的構音器官不全,影響語言發育,最終導致說話延遲;還有部分腦癱孩子,由於構音器官肌肉運動不協調導致說話表達困難,也會導致說話延遲。
6.單純說話延遲
除了以上原因,也存在有些孩子本身就說話晚的現象,但是隨著語言發育,最後語言表達能力爆發就可以像同齡孩子一樣進行正常說話和交流,但是這種孩子在生活中是比較少的。
如果孩子出現說話晚的情況時,家長首先要確定是不是由於疾病導致的,排除了之後,才可以考慮是單純的說話晚,但是如果是由於一些疾病導致說話遲,那麼就要儘早的去診斷,以免讓孩子錯過了最佳語言學習時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這樣去鍛鍊寶寶說話的能力:
●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願意說話的環境,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
●沒事兒的時候就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說會話,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慢慢學著說話了。
●在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就給孩子教一些特別簡單的語句,比如說爸爸和媽媽,因為孩子一般都是開始叫這幾個人,所以要重點進行培養。
●多帶孩子了解一些不同的事情,孩子看到的東西多了,好奇心也就重了,這樣孩子可能就會冒泡,這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如果寶寶出現說話晚的情況,家長還可以考慮是否有以下這幾種情況:
1、寶寶滿了周歲以後,還在吃很細膩的食物
在寶寶可以吃輔食之後,寶媽害怕影響寶寶的消化,就讓寶寶吃一些很軟很細的食物。殊不知,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口腔肌肉的發育,從而導致寶寶口齒不清。所以,在此建議寶媽在寶寶可以吃輔食以後,先給寶寶吃細膩的食物,然後慢慢的餵顆粒大的、略硬的食物,通過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促進寶寶口腔肌肉的發育。
2、和寶寶對話時,語速太快
很多時候,家長和寶寶說話的語速過快也會影響到寶寶的說話時間。因為當家長的語速過快時就會讓寶寶根本沒有辦法跟上寶媽的節奏,就沒辦法回答,久而久之,就會讓寶寶不想說話。所以,寶媽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要放慢語速,讓寶寶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並且等寶寶做出回應。
3、寶媽與寶寶太心有靈犀
寶寶的要求其實相當簡單,當他們手指稍微指一下或者只要說一句「嗯」「啊」,寶媽就能夠立馬知道寶寶的意思。其實,這種做法就不利於寶寶語言系統的發育,因為他們覺得他們根本不需要說話,媽媽就完全能夠理解他們的意思了。所以,當寶寶只是通過動作在表達某種要求的時候,寶媽要表示不懂,並等寶寶表達出他真正的意思以後再去滿足他。
4、寶寶說錯後,寶媽不予糾正
當寶寶發音出錯的時候,寶媽卻覺得可愛,並學習寶寶的發音,其實,這樣做會很容易誤導孩子,讓孩子養成錯誤的發音方式。所以,寶媽平時一定要多注意觀察寶寶的發音,一旦發現有問題,就要立即去糾正。
寶寶學習說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如果寶寶出現疾病導致說話晚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