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博士過來人的小西想要基於"女生讀博壓力"的角度分析下其讀博壓力,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儘管小西是男生,但是接觸的女博士還是非常多的,尤其是有幾個博士師妹和課題的幾個女博士。因此,小西對於這個問題還是有些自己的間接。
女生攻讀博士學位壓力來源?
小西的觀點是女生讀博壓力不小,但是沒到扛不住、要被壓垮的地步,咬咬牙就過去。
通常來說,讀博就沒有不辛苦的。除非是天賦性的博士生,開題、實驗、論文投稿、學位論文送審、畢業答辯和求職一氣呵成,沒有一絲坎坷和波折的。別說,小西還認識一個"一路無阻"的女博士同學,每次我們幾個男生聚餐喝點來解壓時,聊天的話語中都透入著深深的"羨慕"。碩士或博士在讀的你,身邊是否有類似的師姐?
聊女生讀博的壓力,必須提及自身的定位與追求。換句話說,讀博壓力中大部分是自己施加的,而不是外來的。以小西所在的工學為例,博士生的日常是看文獻(掌握研究前沿的關鍵)、調整實驗方案、開展實驗、樣品分析測定、實驗數據分析、組會匯報討論、論文撰寫修改投稿、協助導師申報課題、撰寫學位畢業論文等。讀博之後,有對科研"深惡痛絕"的,同樣有"樂此不彼"的。關鍵是看自己如何調整心態。
"壓力"和"動力"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如畢業延期的壓力會逼博士生付出更大的精力和時間完成指定的課題,取得預期的成果和收穫。小西課題組的一個女博士,已婚有一個兒子,是團隊博士生中最刻苦努力的,每個節假日或我答題的時間點(22.45)依然在實驗室或學習室內,她的"壓力"或"動力"是早日畢業後進入長沙其他高校工作。
也許你會說:女生讀博真的好嗎?
不同的圈子會遇到不一樣的人群,在我們選擇讀博後,身邊都是博士生時,就會發現原來"志同道合"的小姐妹或夥伴如此之多。在這群女博士中間,很少會有質疑自己讀博是否值得,不過男生讀博後猶豫退縮的反而會多些,為什麼?
女生選擇讀博之前會比較猶豫,考慮的因素比較全面,如畢業難題、戀愛/婚姻、家庭、年齡、收入/支出,如小西今年畢業的4個碩士師妹都選擇工作,拒絕導師的讀博邀請。在她們答辯之前,提前請她們一起聚餐歡送下,聊過讀博這個話題。碩士階段都有2篇Sci文章在手的師妹們,給的理由是不想做科研,覺得累啦。和去年畢業的碩士師弟一樣,幾篇高水平論文也許"透支"了他對學術的興趣,最終選擇去一家環保公司。因此,女生一旦選擇讀博,基本都是"深思熟慮"和"各方平衡"後的決定,正所謂"手中有糧,心就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
每個人心中"女生讀博好不好"的答案也許有差異,但是"想要收穫就得有所付出"是我們認可的常識。想走學術這條路,如高校任教甚至是在某個研究領域留下自己的名字,擁有博士學位就是最基本的條件。因此,小西一直覺得有心讀博都不是壞事,有心的女生運氣不會差!
女生讀博的具體壓力如何?
首先,提到女博士研究生,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小小尷尬的話題-女博士的戀愛、婚戀和生子。好吧,小西承認男博士也有,稍微好些,比如都會被問"快30歲的人啦,啥時候結婚生孩子啊?",要是對象都沒有,親戚朋友或父母的"念叨"也是不小的壓力。如大部分男生缺乏足夠勇氣去追求女博士,覺得學歷上的差距會引來生活中的不協調,可是,只有追求後才會發現,女博士本質上依然是可愛、會撒嬌的女孩子。
除非是全身心投入科研,覺得結婚生孩子都是浪費時間的"個性女生",女博士沒對象的比例很低。比如,畢業後進入高校工作,收入和社會地位都不低,除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外,如長沙等區域,引進人才給的安家費付個三居室首付沒問題。之前,還有個鄰居大嬸,問小西學校有沒有單身女老師,給他兒子介紹一個,她覺得工作穩定、收入不錯、學歷還高。整個社會中,對於女博士的聲音中有"嘲笑",更有"關心和體諒"。
其次,科研論文引發的課題進展、如期畢業、順利求職等壓力。博士階段和碩士不同,必須在某個研究"點"上具有一定的創新和突破,如"XX機理"。5月,清華大學就曾傳出,學校取消博士研究生的論文發表要求,可關鍵還有學院、學科、導師的要求沒取消。對於博士生而言,科研論文的要求短期內是無法改變的,就算能畢業,手裡沒幾篇高水平的論文,引人單位如何判定你是否優秀。總不能"低水平"畢業後待業家中,壓力更大。
科研論文的撰寫和投稿,除了實力還有點運氣。如小西一個博士師妹今年畢業,之前投稿時某英文期刊是中科院三區,今年期刊被放入中科院二區後,屬於"躺著"額外增加2篇二區論文。在博士生的科研產出上,團隊或導師的因素比較關鍵,也是我們常說的"讀博進來選個好導師"。
同時,家庭條件不是太好的話,可能得面對養家的難題。學費不用擔心,全日制非定向博士基本都有學業獎學金抵繳續費,一類獎學金去除學費後還有一兩千的結餘。另外,博士階段的國家補貼和導師津貼,大部分高校博士生的總額在2000-2500元/月,中科院部分所高不少。要是出外勤的話,每天會有一定的補貼。和小西讀博一樣,自己生活不是問題,不用家裡額外支出。
男博士研究生可能還會面臨婚姻之前的房子準備,女博士不是說不用準備,但是起碼壓力不會那麼大,畢業後工作的科研啟動費還是蠻可觀的,如一類博士普通院校都可以給出40-50萬元/人的安家費,部分院校甚至分一套120平的房子(無法買賣,不離職可住一生)。如小西之前入職的幾個單位女同事,婚前都是自己在長沙提前買了房,還說笑"和老公吵架被趕出家門後,起碼有個地方去"。
讀博如何緩解壓力?
首先,緩解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傾訴,小西讀博階段深有體會。幾個同期的博士或同門幾個師兄們去學校周邊的小參觀,吃個簡單的口味蝦或燒烤,訴說彼此讀博的壓力或遇到的難題。其實,類似的聚會大家聊的最開心的是"吐槽導師",如導師不讓開展某個實驗,覺得實驗方案不夠成熟、導師逼著早晚指紋打開,比網際網路公司工作更累、導師開會拖時,下午2點結束都不安排午飯等。餐桌上的每個人都能說幾件自己導師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引發一陣陣的歡聲笑語。經過類似的一次聚餐後,第二天醒來又是一個晴天,繼續前行呢!
其次,讀博期間,女博士有對象或已婚的,記得和家人、愛人溝通。有孩子的女博士更簡單,放自己一天假陪孩子好好玩,你會發現生活是如此美好,為了孩子必須得做個堅強得媽媽。而且,陪伴小朋友很容易舒緩自己的壓力和情緒,小西工作中遇到不順心得事情,回家後聽到一聲"爸爸",立馬就沒有煩擾呢。
同時,之前聊的是一些壓力,而往往一些壓力是課題中遇到難題後產生的。這個就要求和導師多做溝通,如實驗方案設計、論文初稿修改、審稿意見回復等。也許導師在某個小領域還真不如自己的博士生懂得多,但是在方向把控、整體結構等方面還是首屈一指的。畢竟,導師之間缺乏溝通,導師的不理解或否定會增加博士生的壓力。就算不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但是大部分導師都不會故意"刁難"自己的博士生,敞開心扉和導師聊一聊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問題,真的是事半功倍。
小西結語
關愛女生行動,呵護女生成長。對於女博士多一些寬容,尤其是之前的陋習或部分導師的"禁育規定"不應存在(《中國青年報》曾聚焦「女性讀博期間生娃問題」。)。在小西看來,女博士同樣是我們國家的精英,是整個社會的寶貴財富,一樣在為推動科研進步和社會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最後引用一句小西導師送給博士師妹的話:"覺得你讀博不值得、將來找不到對象的人,在你讀博的那一刻,其實你們人生的軌跡已然錯開。今後不再是他們看不上你,而是你看不上他們。"加油!
▼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讚,這將是我最大的收穫!再次感謝您的閱讀,有問題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