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要想站在別人面前,就得成為別人眼中不可或缺的人",一位叫伍冰枝的女士曾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
伍秉志出生於香港,父親伍英才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商人。他早年積蓄了一大筆錢。如果沒有戰爭,伍冰枝也許會像民國的大多數名媛一樣,過著平靜的生活。不曾想,日本人的鐵蹄,碾碎了伍冰枝一家的夢想,也在不經意間為她未來更加豐富精彩的人生創造了可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侵略中國,在中國犯下了種種暴行。英軍棄港後不久,香港人口在短短3年內由160萬下降至不足50萬。為了解決香港食物短缺的問題,日本甚至實施了慘無人道的歸國政策。
他們聲稱海南島有飯吃,引誘一些香港人上船,到達公海,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人拋入海中。伍冰枝出生在香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她和家人被迫逃到加拿大。
當時,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英租界的一些酒店,赫然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當時加拿大甚至多次出臺抵制華人的政策,伍冰枝一家在異鄉過著難民生活,遭遇的歧視和挫折不難想像。
但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下,伍冰枝並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因為自己的難民身份而自卑,她主動融入西方社會和新文化,優雅地在團體中展現自己的智慧和自信,大學期間,曾被評選為最佳女子學院,還曾代表加拿大赴美國參加模擬聯合國大會。
即使是作為一個女孩。但在父親的引導下,她獨立、努力,將中國人吃苦耐勞的品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她曾在軍隊服役,白天打工掙錢,晚上參加大學課程,以優異的成績從多倫多大學畢業,隨後赴法國攻讀碩士學位。
畢業後,伍冰枝投身媒體行業,優雅而極具親和力的她,成為加拿大廣播電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她主持的節目,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越來越多的加拿大民眾通過螢屏,記住了這個主持風格幽默、個性迷人的中國人。
讓伍冰枝在電視領域30年如日中天的動力,是她對這個行業不滅的熱情,她曾坦言自己從第一次走進演播室就愛上了這個工作,她喜歡攝像,喜歡和不同的人接觸和交流。
事實證明,伍冰枝的職業選擇是正確的,她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一帆風順,不斷散發出光和熱。在這30年中,她擔任過節目主持人、編輯和導演,並為加拿大多家報紙和雜誌撰寫文章。她積極參與影視創作,主持的節目《他眼中的欲望》在加拿大和美國獲得12項電視大獎。
1990年,她親自製作並擔任主持人的《Adrienne Clarkson Presents》、《Something Special》等,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社會反響。伍冰枝慢慢在支教界大放異彩,被全國人民所熟知。
六十歲時,她回到加拿大,被當時的加拿大總理推薦為加拿大總督。經伊莉莎白二世同意,伍冰枝成為加拿大歷史上第一位華人女總督、第二位女總督。在這裡,我想解釋一下加拿大總督的概念。
加拿大是大英國協國家之一,女王在英國,總督代表王室在加拿大行使行政權,雖然在加拿大,真正執行最高權力的是總理,但總督又是總理。而且也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
伍秉志憑藉自己的努力,大大消除了加拿大人對中國人的偏見。加拿大可以看到,在黃種人的面孔中,也有很多像伍冰枝這樣聰明、自信、能幹的優秀人物。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伍秉志光鮮出眾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汗水和堅定的信念,她一直記得父親對她說過的話:"伸手摘星星,否則寸土也得不到。"伍秉志的成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也體現了廣大漂泊海外的中國人為爭得一席之地和話語權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4.不要忘記家鄉和祖國的恩情,不要忘記我們的根。
後來,伍冰枝卸任,她依然沒有忘記自己身上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1979年,她回到中國"根"到祖父出生的講臺上,追尋自己的人生記憶。她登上長城,去看祖國的壯麗山河。
雖然伍冰枝不會說中文,但她為自己的中國根感到驕傲。她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她非常喜歡中國的書法、繪畫和美食。據說她在總督府的第一頓飯就是中餐。她曾坦言,想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飲食文化在國外發揚光大。
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淮山之水必有其源。多少炎黃子孫漂泊在異國他鄉,懷揣著有所作為的夢想,為中華民族贏得讚譽、認可和尊重,時刻銘記著自己的中國心和作為華夏子孫的錚錚鐵骨,多少人背負著思鄉之情,獨自承受著在異國他鄉打拼的艱難。
高爾基說,哦,你經歷了什麼困難,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你面對困難的態度。正是像伍秉志這樣自強不息的中華兒女,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愚公移山的毅力,在自己的領域大放異彩,在國際社會為自己和中國人民贏得尊重,為中國的努力發聲,激勵後輩更加努力,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世界的尊重。
綻放是中華民族子孫的驕傲。任重而道遠,只有依靠勤勞的雙手和堅定的信念才能創造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