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難民逃到加拿大,60歲時當上總督,回國祭祖卻不會說中文

2021-01-10 清風小基地

"在這個世界上,要想站在別人面前,就得成為別人眼中不可或缺的人",一位叫伍冰枝的女士曾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

伍秉志出生於香港,父親伍英才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商人。他早年積蓄了一大筆錢。如果沒有戰爭,伍冰枝也許會像民國的大多數名媛一樣,過著平靜的生活。不曾想,日本人的鐵蹄,碾碎了伍冰枝一家的夢想,也在不經意間為她未來更加豐富精彩的人生創造了可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侵略中國,在中國犯下了種種暴行。英軍棄港後不久,香港人口在短短3年內由160萬下降至不足50萬。為了解決香港食物短缺的問題,日本甚至實施了慘無人道的歸國政策。

他們聲稱海南島有飯吃,引誘一些香港人上船,到達公海,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人拋入海中。伍冰枝出生在香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她和家人被迫逃到加拿大。

當時,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英租界的一些酒店,赫然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當時加拿大甚至多次出臺抵制華人的政策,伍冰枝一家在異鄉過著難民生活,遭遇的歧視和挫折不難想像。

但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下,伍冰枝並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因為自己的難民身份而自卑,她主動融入西方社會和新文化,優雅地在團體中展現自己的智慧和自信,大學期間,曾被評選為最佳女子學院,還曾代表加拿大赴美國參加模擬聯合國大會。

即使是作為一個女孩。但在父親的引導下,她獨立、努力,將中國人吃苦耐勞的品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她曾在軍隊服役,白天打工掙錢,晚上參加大學課程,以優異的成績從多倫多大學畢業,隨後赴法國攻讀碩士學位。

畢業後,伍冰枝投身媒體行業,優雅而極具親和力的她,成為加拿大廣播電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她主持的節目,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越來越多的加拿大民眾通過螢屏,記住了這個主持風格幽默、個性迷人的中國人。

讓伍冰枝在電視領域30年如日中天的動力,是她對這個行業不滅的熱情,她曾坦言自己從第一次走進演播室就愛上了這個工作,她喜歡攝像,喜歡和不同的人接觸和交流。

事實證明,伍冰枝的職業選擇是正確的,她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一帆風順,不斷散發出光和熱。在這30年中,她擔任過節目主持人、編輯和導演,並為加拿大多家報紙和雜誌撰寫文章。她積極參與影視創作,主持的節目《他眼中的欲望》在加拿大和美國獲得12項電視大獎。

1990年,她親自製作並擔任主持人的《Adrienne Clarkson Presents》、《Something Special》等,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社會反響。伍冰枝慢慢在支教界大放異彩,被全國人民所熟知。

六十歲時,她回到加拿大,被當時的加拿大總理推薦為加拿大總督。經伊莉莎白二世同意,伍冰枝成為加拿大歷史上第一位華人女總督、第二位女總督。在這裡,我想解釋一下加拿大總督的概念。

加拿大是大英國協國家之一,女王在英國,總督代表王室在加拿大行使行政權,雖然在加拿大,真正執行最高權力的是總理,但總督又是總理。而且也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

伍秉志憑藉自己的努力,大大消除了加拿大人對中國人的偏見。加拿大可以看到,在黃種人的面孔中,也有很多像伍冰枝這樣聰明、自信、能幹的優秀人物。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伍秉志光鮮出眾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汗水和堅定的信念,她一直記得父親對她說過的話:"伸手摘星星,否則寸土也得不到。"伍秉志的成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也體現了廣大漂泊海外的中國人為爭得一席之地和話語權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4.不要忘記家鄉和祖國的恩情,不要忘記我們的根。

後來,伍冰枝卸任,她依然沒有忘記自己身上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1979年,她回到中國"根"到祖父出生的講臺上,追尋自己的人生記憶。她登上長城,去看祖國的壯麗山河。

雖然伍冰枝不會說中文,但她為自己的中國根感到驕傲。她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她非常喜歡中國的書法、繪畫和美食。據說她在總督府的第一頓飯就是中餐。她曾坦言,想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飲食文化在國外發揚光大。

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淮山之水必有其源。多少炎黃子孫漂泊在異國他鄉,懷揣著有所作為的夢想,為中華民族贏得讚譽、認可和尊重,時刻銘記著自己的中國心和作為華夏子孫的錚錚鐵骨,多少人背負著思鄉之情,獨自承受著在異國他鄉打拼的艱難。

高爾基說,哦,你經歷了什麼困難,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你面對困難的態度。正是像伍秉志這樣自強不息的中華兒女,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愚公移山的毅力,在自己的領域大放異彩,在國際社會為自己和中國人民贏得尊重,為中國的努力發聲,激勵後輩更加努力,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世界的尊重。

綻放是中華民族子孫的驕傲。任重而道遠,只有依靠勤勞的雙手和堅定的信念才能創造輝煌的未來。

相關焦點

  • 一中國女難民逃到加拿大,60歲當上總督,回國祭祖卻不會說中文
    伍冰枝,是加拿大第26任總督,也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二位女性總督,第一位華裔總督。在介紹伍冰枝前,先簡單介紹下加拿大總督是什麼?加拿大,是大英國協國家之一,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是國家元首(無實權)。在上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經濟不好,伍英才被迫回到中國工作,在大連呆了幾年後輾轉來到香港工作。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英國人怕死直接投降,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日軍囂張跋扈,年僅3歲的伍冰枝隨著家人以難民的身份漂洋過海來到了加拿大。伍英才一家人來到加拿大時就飽受歧視,入境時就差點被拒,生活在加拿大也常常遭遇不公平的待遇。
  • 從難民到加拿大第一個華裔女總督,她生於香港,但不會說中文
    指的是有中國血統的華僑在僑居國所生並取得僑居國國籍的子女。何為「華僑」?指的是在國外定居的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華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國公民應有的權利,並履行相應的義務。我們是一個努力的民族,一個願意吃苦,一個不放棄的民族。即使身在海外,但也十分努力,不少華裔在海外還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擁有令人羨慕的事業和知名度。
  • 原來這麼多國家的政壇都有英國女王的代表-總督,加拿大,伍冰枝,莊...
    約翰斯頓在中國  有讀者被這兩條新聞搞混了,一邊在中國訪問,一邊就不是總督了,這怎麼回事兒?其實,約翰斯頓的任期到9月結束,朱莉的出現並不是馬上接任總督,而是候任,是正常的總督輪替。  擁有象徵性權利 關鍵時刻發揮重大作用  那麼,總督都有什麼權利呢?  舉個例子,這次訪問中國的加拿大總督是約翰斯頓,他10日到14日在中國,先後前往重慶、貴州和北京。這已經是他作為總督第二次出訪中國,上一次是在2013年,通過這種出訪和接待的規格可以看出,總督首先是可以代表國家進行國事訪問的。
  • 從難民營到歐冠,他是加拿大「全村的希望」
    阿方索的父母從賴比瑞亞逃到加納但難民營的日子也不好過,即使遠離戰火,飢餓仍然隨時可以殺死你。來到加拿大後阿方索喜歡上了足球功夫不負有心人,14歲那年,溫哥華白帽隊發現了他。「在威爾斯國家隊我和貝爾做過隊友,我想說的是,阿方索和貝爾處在同一水平。不同的是,他17歲就加入了豪門,貝爾當年沒這個機會,但他們的確很像。」
  • 這個宣稱在中國遭迫害的邪教成員,申請加拿大難民被拒了
    一名中國男子在蛇頭協助下偷渡進加拿大,以身為「呼喊派'基督徒在中國受迫害為由申請難民,但卻被難民官員指他連最基本的基督教義都搞不清楚而拒絕。於是他僱傭了一名蛇頭幫他偷渡,並用自己的護照出國,他到達加拿大後,向聯邦難民保護部門提出難民申請,但遭到拒絕,然後他向難民上訴部門申請上訴。難民上訴部門雖然認同難民上訴部門在審核時存在一些錯誤,但這些錯誤並不足夠可以對黃髮出難民身份,於是維持之前的決定。
  • 中文「十級」的加拿大小哥,回國後水土不服了
    中文「十級」的加拿大小哥,回國後水土不服了 2019-07-13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美國國籍不會中文,64歲回國完成父親遺志
    提到歷史上的「西安事變」,大家都會想到張學良吧。作為這場事變的一員,張學良的人生也因此發生了改變。張學良的前半生也是風流倜儻,卻在「西安事變」後被囚禁,開始變得無盡蒼涼。張學良一生有過三兒一女,張學良現在唯一還在世上的兒子只有張閭琳一個人。
  • 外報:美國大批難民擔憂遭遣返 群起湧進加拿大
    外報:美國大批難民擔憂遭遣返 群起湧進加拿大 2017-08-07 10:05: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加拿大總督約翰斯頓來渝:重慶的發展令人讚嘆!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大二的馬霜最先和約翰斯頓總督「打照面」。「我們在火鍋桌旁邊坐著,大家都在聊天,突然總督就來跟我們打招呼『Howareyou』。」馬霜說,如果不是事先了解過,誰都不會發現這位笑容可掬的人竟是加拿大領導人,「總督一點架子都沒有。」  她說,總督一到桌邊,先對著在場的人微笑致意,然後開始和靠得近的學生用英語寒暄,這種感覺讓她覺得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
  • 【海豹正說】從加拿大總督當眾品嘗海豹肉說起
    總督這樣做目的當然是為了尊重當地民族在獵海豹季節儀式上的傳統習俗,另一方面也顯示了聯邦政府對土著合法獵取海豹的認同和支持以及對禁止海豹產品入口的歐盟各國的無聲抗議。因為這是當地人民生活資源和主要肉食來源之一,也是加拿大愛斯基摩人的主要經濟收入和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是,加拿大的總督卻因此陷入困境,遭到了來自歐洲反對獵取海豹團體和加拿大動物權益保護組織的激烈反對。
  • 德國難民性侵中國女留學生,北美校園性侵屢禁不止,加拿大是安全的嗎?
    今天小編要跟你們討論的是個嚴肅的問題,上幾天微博上「德國難民性侵中國女留學生」可是把廣大小夥伴嚇得不輕,這去留個學辛苦不辛苦先放在一邊不說
  • 六十載後攜女回滬尋根 84歲猶太奶奶"又回家了"-貝蒂 上海 難民...
    84歲的貝蒂(右)帶女兒來到當年居住的舟山路51號  東方網11月5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1939年,猶太難民貝蒂一家從德國逃到上海避難,年僅9歲的貝蒂在虹口的猶太難民聚集區度過了少女時代最美好的
  • 加拿大大教授:這位連英語都不會說的中國老太 感動了整個加拿大!
    @加拿大大教授:這位連英語都不會說的中國老太 感動了整個加拿大! °這位連英語都不會說的中國老太 感動了整個加...原文如下:最近,一則溫暖的故事讓一位68歲的中國老太火遍了北美的社交網絡。加拿大最大的報紙《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9月14日刊登一篇加拿大81歲老太安吉·莫裡斯(Angie Morris)的文章,說的是自己和中國鄰居的故事。
  • 女教授與律師丈夫家中遇害  22歲兒子有重大作案嫌疑 逃到柬埔寨後被當地警方抓捕
    近日,網傳廣西某高校女教授與其律師丈夫同時在家遇害,南寧警方20日晚上發布通報稱,兩人的親屬黃某陽有重大作案嫌疑,逃到柬埔寨後被抓獲。一名跟黃律師相識的律師同行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其兒子黃某陽此前在英國留學,回國後因要再次出國與父母發生矛盾,矛盾激化行兇後,將空調溫度調低,拿到錢後潛逃,在柬埔寨被抓。20日,南寧一律師事務所的張姓律師告訴華商報記者:「我跟黃律師不是很熟,但是這個事情早在律師圈傳開了。對於這對夫婦的遇害原因,都說是兩人的兒子幹的,他們兒子殺人後逃到了柬埔寨,這兩天才被抓了回來。
  • 20萬難民湧進中國,我國對他們熱情款待,現在還想中國發國籍
    中國五千年上下的歷史可以說已經廣為人知了,在如此悠長的文化底蘊中也是有很多國家希望能與我國合作,其中不乏有人希望能來中國感受我們的風土人情,在上個世紀也有著多達二十萬難民逃到我國希望我們能夠給他們一個居住的環境,我國也是非常熱情地表示可以,但是他們現如今不但不回國還希望能夠取得中國國籍,這到底是為什麼?
  • 聚焦加拿大中國留學生「打黑工」一族
    有些確實是因家庭經濟不行,自己只有半工半讀,賺些生活費、零用錢,但也有很高比例的學生,學習太差,根本已無法維持學業,又不願回國,就靠著打「黑工」在本地生存下去,不少人受人教路,等機會申請難民、人道居留,或是申請假結婚,想盡方法留在加拿大。即使一些家境富裕的孩子,因不想回去受父母約束,情願賴著不走,開著豪華車到處遊逛,「有些學生無聊到,約著一幫人每周去阿崗昆公園去玩,就是讀不成書,沒事做,無聊啊!
  • 加拿大總督盛讚一代中國人掌握英語:偉大成就
    江山呼籲中加青年學好外語,以「知識外交」加強兩國關係   就在全國多省市醞釀高考改革,拿英語科目「開刀」,甚至大幅降低英語科目分值時,24日到訪中山大學的加拿大總督David Johnston(戴維·約翰斯頓,中文名「江山」),卻盛讚「30年來整整一代中國人都掌握了英語的聽說讀寫」,認為中加兩國高校都應引導學生學好外語
  • 莊士敦:威海衛的末代總督
    在此期間,他沿途實地考察著成《從北京到瓦城》、《佛教中國》等書籍,提出中國的儒家思想與佛教思想相結合,方能彰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拯救未來世界之良方。清帝溥儀的老師1918年底,經李鴻章的次子李經邁推薦莊士敦擔任溥儀的老師。翌年2月,莊士敦處理好威海衛事宜後趕赴京城,開啟了自己的帝師生涯。這一年溥儀14歲,莊士敦45歲。
  • 藉由加拿大總督被辭職,聊聊加拿大打工人的職場環境和保護
    加拿大總督是英國女王在加拿大的代表和加拿大事實上的國家元首。(女王是名義官方國家元首。)
  • 中國女留學生裸死在加拿大
    中國女留學生裸死在加拿大中國女留學生裸死在加拿大據外電消息,一名23歲的中國女留學生於當地時間4月15日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公寓中以半裸的狀態神秘死亡。被害者生前最後一刻正在與遠在北京的男友進行網絡視頻聊天,隨後遭到了不明身份的白人男子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