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在英語角講英文

2021-01-08 騰訊網

前言

以前,每到周日下午,總有一群人往人民公園趕。他們自發地聚在荷花池畔,有學生,有上班族,也有退休老人,大家用英語你問我答。如果有老外經過,就會遭遇大家的「靈魂拷問」。這裡,是已經走過快半個世紀的人民公園英語角。

1984年12月3日《解放日報》頭版刊發過這樣一張照片:人民公園西北角七號門內的左側場地上,總是自發聚集著一大群英語愛好者。學英語,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人的一種潮流。

上海

SHANGHAI

世界

WORLD

全中國第一個

從大光明電影院對面的大門進入人民公園,最鬧猛的地方是,爺叔阿姨們各自佔領一塊領地,支起小白板,忙碌著為子女尋找對象。這裡,是相親角。

如今,人們說起人民公園,是因為這裡有個出了名的相親角,而不是英語角。不過,要是和英語角比起來,相親角還是too young(太年輕),英語角才是人民公園的「資格」更老的「前輩」。

亭子間曾經是英語角的據點

如今被老年相親角佔據

人民公園英語角誕生於1978年,是全中國頭一份兒。時至今日,你大概不會再找到一個地方,看到這麼多阿姨爺叔齊開洋文。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來聽爺叔開開洋腔。

若往早了說,鴉片戰爭後,中英籤訂條約五口通商,雖然福建一省即有福州、廈門兩港開放,但真正成就的卻是上海的傳奇。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沿江往內地通商便利,自然引起洋人極大興趣。大概自此,阿拉上海與「洋氣」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所以,「文革」結束後的1978年,上海出現了全國第一個英語角並不奇怪。而這個英語角首先誕生於人民公園,同樣不是偶然。它對面是當時的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很多熱切期盼鍛鍊口語的青年,就在這座涉外酒店的門口「搭訕」老外。而老外們初來乍到一個長期封閉的國家,也希望多了解當地風土人情。

於是,一拍即合,成了城市復興的一道風景。

風靡一時的英語角

英語角最火爆時,甚至有外省市的年輕人專程趕來,在人民公園荷花池旁,用英語一聊就是一下午。希望通過學習英語改變命運,很多當年在這裡講英文練口語的人,後來有的也出國了。

不只是渴求學習英語的中國人,一些外國人也把人民公園英語角當成上海的一處旅遊景點,外國人也很樂意來這裡交流幾句。

那時侯英語底子薄,並不妨礙大家熱情交流。以一句「Hello」開始,緊接著用自己熟悉的語句相互交流,若有人能說出更高級的句子,就會引得大家刮目相看。

為了能在英語角出風頭,常有人會「有備而來」。在英語角,誰的英語說得好,誰的詞彙量大,誰就可以站在「舞臺」中心。筆者小時候也是被姆媽拎去過英語角的,那時侯各個地方都開設了英語角。我去的是虹口公園的英語角,但也說不出什麼原因,一群中國人站在一起開英文,多少總有點說不出口。為了能在英語角「說上話」,當年還從3L讀到了new concept,這樣的記憶,80、90後應該都有吧。

在英語角日益火爆的同時,隨時而來的,是各類英語補習班也如火如荼,各類英語教材成了書店的熱門,英語教師更是稀缺資源。

不變的是一顆學習的心

到了本世紀,各類線下補習班成人班,還有一些考口譯筆譯證書之類的,讓學習英語途徑更加的多元化。

而如今,線上學習更是在主流學習中佔據了一席之地。現在已經很難再發現英語角了,而海納百川的魔都,也遍地都是可以開口講英文的地方了,就是學生族去快餐店咖啡店做兼職工,都是一口流利的英語了。

這些,或許正是英語角逐漸消失的原因。時光流轉,學英語早已有了更多的方式,但那份面向未來,開明睿智的心態,早已走出英語角,與這座城市一起,邁向新的高度。

來源丨上觀新聞,新民晚報,上海觀察,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那些年我們去過的英語角
    一處開闊、安靜的地方,幾十個人聚在一處,不論颳風下雨,堅持用英語交流,這是英語角的原始形態。經過30餘年的發展,鄭州的「英語角」是否迎來了寒冬?什麼原因導致英語角喪失人氣?當前社會還需要英語角嗎?  【現狀】   周日英語角只有30多人參加      2013年12月29日,是2013年的最後一個周日。
  • 川大英語角 享受與陌生人講英語聊文化
    其實,陳漢襄是退休後才開始學英語的。背字母表,對照著字典查單詞,聽英語磁帶矯正發音,他抓住一切機會開口講英語。「每次到英語角,我都要帶上一瓶水,因為幾個小時裡,我要不停講英語,跟大家什麼話題都聊。」當天晚上,陳漢襄碰到幾位完全不會講中文的外國朋友,他還現場教他們念唐詩《早發白帝城》,不過旁邊有人笑言:「Manning(曼寧),你的英語比普通話更好哦!」
  • 川大英語角:享受與陌生人講英語聊文化
    #SplitPageHere#85歲眉山老人14年每周堅持參加在英語角,有一位「傳奇人物」,許多來到這裡的人,都想跟他聊上幾句。他,就是85歲的眉山老人陳漢襄。今年是陳漢襄參加英語角的第14個年頭。背字母表,對照著字典查單詞,聽英語磁帶矯正發音,他抓住一切機會開口講英語。「每次到英語角,我都要帶上一瓶水,因為幾個小時裡,我要不停講英語,跟大家什麼話題都聊。」當天晚上,陳漢襄碰到幾位完全不會講中文的外國朋友,他還現場教他們念唐詩《早發白帝城》,不過旁邊有人笑言:「Manning(曼寧),你的英語比普通話更好哦!」
  • 那些年我去過的英語角
    大學畢業之後我去了深圳, 所以呢,我又來了深圳的英語角。 深圳的英語角有很多個, 基本 一個區一個。 我因為住在南山,去的經常就是南山科技園的英語角。   這個英語角通常有一些主題和問題構成, 話題大綱會提前知會大家, 以便大家準備,然後大家可以上臺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以自由聊天來結尾.
  • 溪木素年英語角,讓我們用英語結識有趣的人!
    來溪木素年的英語沙龍,這裡有口譯專業碩士畢業的英語達人給你指導,讓我們用英語結識有趣的人!     溪木素年 高質量英語角 達人教你練口語    活動費用:50元 (包含飲料一杯)活動諮詢:微信 luolan_5448報名方式:關注溪木素年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字 英語角
  • 被遺忘的人民公園英語角……他們還在
    某英文百科關於人民公園英語角的界定是:誕生於1978年,全中國第一個。某英語百科上收錄了有關上海英語角的詞條不過在英語角裡,關於英語角的形成時間和方式,和上述有些出入。久而久之,「有一兩攤會講英文的人,就蹲(待)在旁邊用英文講講。」老楊認為,這是英語角的雛形。但形成氣候,要到1980年。他強調英語角的形成是「naturally」(自發地),「no organizer,everyone is organizer」(沒有組織者,每個人都是組織者)。
  • 摩卡英語角—英文愛好者的交流驛站
    摩卡英語角---每周星期天下午3點到5點, 一個讓你徹底放鬆身心的英文交流驛站。英國,美國外教及綿陽一流學校英語老師參與主持活動。
  • 實用口語:如何有的放矢的去英語角
    而說到去跟活的人交流英文,很多人會想到老外,但是畢竟在街上看到老外就撲過去說一句「Excuse me, can I practice English with you?」,顯得非常沒有禮貌,也會讓老外覺得莫名其妙。反過來想,如果我們走在倫敦或者紐約的大道上,逛街正high的時候突然衝過來幾個老外把我們圍住,說:「我們兩個講一下南昌話好不哩?」
  • 中國最早的英語角,記錄了上海爺叔的青春歲月
    這個中國最早誕生的英語角,曾經也是上海爺叔們青春歲月裡的一部分。「年輕人講『格幫上海爺叔CN都老棺材了,英語講了噶好啊』。伊不曉得阿拉老早年紀輕辰光,都在此地混的。」今年60多歲的老侯膚色偏黑,聲音洪亮。他謙虛地說自己英語「不來事」(不行)。「但是我吶,善於跟外國人吹牛逼,隨便talking(聊天)。」
  • 那些年我們給英語找的藉口(一)
    鑑於,藉口源源不斷,看到很多人在英語學習方面所make的excuse的句式遠比他們掌握的英語句型多的時候,我想想也覺得是一個有趣的現象,G哥大體把哪些年我們找過那些藉口分類為已下幾類:自我懷疑派英語實在太難,我基礎差,我壓根兒就不是學英語的料。我英語從小學開始就沒有及格過!
  • 42歲的英語角,步入老齡化
    他覺得自己既是英語角的參與者,「有時候也是觀察者」。在他看來,英語角的創立,「跟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是緊密相關的」。人們渴望和外界交流,改革開放之後,有這樣一個需求。「但現在40年之後,沒有與時俱進的東西,它(英語角)有時候還是脫節了一點。」
  • 「英語角」搭建「溝通橋」
    除了定期舉辦英語沙龍,「中山英語角」還會不定期開展戶外活動、趣味遊戲、辯論賽等,為愛好英語的青年打造一個學習英語,交流共享的社交平臺。莫莫是早期英語角的一名志願者,她來英語角的目的是想提升口語能力。2010年大學畢業後,莫莫一直從事外貿工作,這份工作對英文水平要求較高,不僅需要翻譯英文郵件,還需要做好老闆與外國客戶溝通的口譯。
  • 盤點: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英語學習誤區!
    很多人學英語之後就一味尋找速成「捷徑」,希望可以用最省力的方法學成英語,到頭來卻陷入各種誤區無法自拔。學英語一定要有正確的方法,一旦陷入誤區,捷徑沒走成,彎路反而越走越多。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來盤點一下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英語學習「誤區」。
  • 福田首個特色主題英語角掛牌
    為進一步提高市民外語水平,加快國際化城區建設步伐,昨日下午,福田區首個特色主題英語角在深港影視創業園內掛牌。    主題特色英語角建設工作是今年福田區市民講外語系列工作的重點項目之一,由福田區文明辦、福田區外事辦、福田區「市民講外語」組委會共同主辦,首個英語電影主題特色英語角由深圳市迷影薈承辦,Shenzhengdaily(深圳日報)協辦。
  • 到福田區英語角飆口語 你學到的不止是英文
    從2015年的兩個試點,20場活動,到2016年逐步發展為四個場地,總計100場的大型英語角活動,越來越受到社區居民、白領人士及外國友人的喜愛,超過5000餘人參與過英語角活動並給予很高的評價。目前福田區的英語角已在福田保稅區、福田黃埔雅苑、福田Coco Park白領e家,和福田園嶺街道四個場館長期開展,受到社會群眾喜愛。
  • 我們來了一位新的小編 西蘭花英語角
    首先向那些昨天下午原本打算要來/on the way/已經來到保利卻突然收到消息說今天活動暫停以至於耽誤了時間並且感到失望的小西蘭花們致以誠摯的歉意
  • 三一:大廚、司機紛紛講英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踏進二樓,耳邊聽到的只有英語,令人仿佛瞬間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作為經常要與海外客戶、代理商和員工打交道的部門,流利而專業的英文是三一重工國際總部員工的「剛需」。這裡已經實現了全英文辦公。不僅日常交流使用英語,連會議、郵件等工作交流也用英語,其中不乏諸多專業詞彙。
  • 2020「深圳市民講外語」 英語角大型線上活動正式啟動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方慕冰)11日,2020「深圳市民講外語」英語角大型線上活動正式啟動,首次採用線上形式,打破年齡界限,對全體市民發出邀請,有意參加的市民可登錄「深圳市民講外語」公眾號和網站報名。
  • 和native speakers一樣講英文,並不是我們的追求
    補充一個觀點,對於中國人來說,和native speakers一樣講英文並不是我們的追求,而是讓人覺得即便我是一個non-native,但我表達的內容是有想法,有深度,有意思的。所以,多看書。到了大學,我慢慢發現其實那些分數都是靠我不斷地刷題背單詞搭配堆砌出來的。對於真正的英語學習,真可算是一點積累都沒有。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視頻課以及資料,說是自己補還是可行的。但是質量參差不齊,找尋高質量的資料也是需要花費極多時間的。還有這些我總覺得沒有老師在你跟前,你認真上課來得有效。
  • 「撲街」竟然是英文?!原來我們都會講港式英語!
    其實在粵語(廣州話和香港話)裡面,有好多詞語都來源於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