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工作期間我跟同事閒聊:「鄭州空氣不太好,汙染指數經常爆表。鄭州鄭州,天天挖溝。你說咱鄭州有哪些地方還不錯的。」
我不知道這個同事也是鄭州人,他說:「你可以去東風渠看看,離咱這不遠。鄭州前幾年確實搞地鐵時候對交通影響蠻大的,那不也是為了發展麼。現在其實挺好的。」
我沒有吱聲,然後他又補充道:「鄭州才發展多少年啊,擱十幾年前在北方省會城市裡,哪個都比不過,太原、石家莊、西安,比人家差遠了,你再看看現在咱鄭州。我就是鄭州人,鄭州現在挺不錯的。」
當一個城市的人民由衷地說他所處的城市不錯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座城市確實變好了,起碼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今天天氣不錯,趁著春光明媚,我從政七街紅專路附近步行去東風渠看看到底如何。結果附圖幾張:
東風渠兩岸在春光的照耀下,確實不錯。還有鍛鍊的市民在踢毽子,也有六十七的年紀大些的老人坐在椅子上曬太陽。
渠邊的路旁,還有鋪設的舊鐵軌,仿佛在訴說鄭州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
滿眼的春光與和諧,不由得讓人心裡頓時積極陽光,驅散了心頭因疫情而籠罩的陰霾。
當然,最讓人心動的,還是美食。從政七街一路走來至東風路,這短短兩公裡不到的路程裡,各種美食的店鋪讓人目不暇接,仿佛進入吃貨的幸福新世界。欲探店,先要了解周圍的環境。我實在是沒有想到,政七街,竟是這樣的一條人間煙火氣十足的美食街。
嘿,小串。如此鮮明的招牌門頭,煞是可愛。就像小朋友對鮮明的色彩總是很感興趣一樣,我覺得店主應該也是朝氣蓬勃,富有激情的一類人吧。這也是勾起我今天拍照欲的第一家門店(確實也是拍的第一家門頭),真正讓人流口水的是後面的幾個字,應是店裡的招牌菜:先烤小牛肉、爆汁蝦尾。聽著名字都已經垂涎三尺了有木有?
一路 往下走,真的是不斷驚喜,這家地鍋烤肉著實也是吸引人,地鍋燉肉倒是不少,地鍋烤肉?我倒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其實仔細看下去,讓我意外的是,這條路上,都是關於「吃」。並且各種味道齊聚,「小公雞拌麵」,可愛,想必也很可口,旁邊還有一家大盤雞,我再貼一張圖:
看這一圖的「滋味」,您是不是也覺得胃口大開,無從選擇?這還有一個老狼大盤雞,短短不到百米,兩家大盤雞,競爭激烈哦。
這個是「咱家鐵鍋燉」,一般東北菜館喜歡這麼直接的叫法,河南的好多館子也這樣叫,顯得親切。還有比如「回家菜館」、「一家人家常菜」等等。
地方菜眾多,我覺得也是這條街的特色之一,這是客家菜館。客家菜我覺得是廣東菜,我的姐夫是廣東人,並且頗有廚藝。吃過他做的幾回廣東菜,西藍花似乎就是焯熟之後,配一碟醬油蘸著吃,白米粥裡竟然還有排骨和玉米粒。白斬雞,倒是還可以,但是也是要配蘸料方能下咽。他們這些家常菜,我斷斷是吃不慣。
湖南味道,地道湘菜,這家店的裝修和招牌就像湖南人的品格,好客重情義。雖然懵逼的我看不懂那個字叫啥,就像聽不懂他們的方言一般。但絲毫不影響我對於湘菜的好奇和喜愛,重情重義的湖南人,做出來的湘味,也是頗重。
我嚴重懷疑這家湖北菜館也是隔壁的湖南菜館老闆開的,湖南湖北菜放一起了,就跟地圖上一樣,挨著的,太巧了。「上賢居」,如此有文化的菜館名稱比較少見了。湖北的文言雅士不少,黃鶴樓、嶽陽樓裡題詞作詩的風流騷客更是數不勝數。湖北不僅有熱乾麵,湖北地處中國交通要處,湖北菜也集南北各派精華,結合湖北河湖眾多特點,形成了鄂菜魚饌特色。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名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足見毛主席對武昌魚的喜愛。湖北菜裡的「魚」味,鮮嫩柔滑,爽口美味。富有江南水鄉特色,又兼具湖北性格味道的醇厚濃烈。
政七街,是鄭州比較老舊的一條街。這條街上短短的這兩公裡,幾乎囊括了全國各種味道湖南湖北菜、客家、東北、河南、四川、河北……
正是這種老舊的街道才充滿了人間煙火氣,經過了疫情幾個月的隔離,我們對這種人間煙火的渴望比任何時期都要強烈。畢竟人活世上,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需求。
鄭州是一座新的城市,也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城市,他在變得越來越好。這種好,不僅僅是經濟數據的體現,也有文化氣息和煙火氣息的體現,我覺得我能感覺到這座城市的脈動,有力而又溫暖。我喜歡類似政七街這種充滿煙火氣息的街道,因為這就是人間的滋味所在,也是這座城市的美好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