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最大的民辦商科高等教育集團中匯集團控股赴港IPO

2020-12-11 格隆匯

格隆匯獲悉,2月1日,大灣區最大的民辦商科高等教育集團中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匯集團控股」)向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資料,BNP PARIBAS作為獨家保薦人。

集團乃拓展國際市場的早期先行者。在中國和海外提供民辦教育服務。集團自2003年開始運營並於2006年在廣州市建立了首所學校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華商學院」),起初開設經濟學和管理學本科學位,後來開設文學、工程和其他學科本科學位。後來於2009年又在廣州市建立了廣州華商職業學院(「華商職業學院」),提供多種多樣的職業教育課程。2015年,集團投資海外並且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開辦了首所國際學校澳洲國際商學院,該校於2016年9月開始授課。作為一所經ASQA許可的註冊培訓組織,澳洲國際商學院是經澳大利亞政府批准的首所中國國際教育機構。

15年來,集團已發展成綜合民辦教育服務提供商,由中國國內的兩大學院和澳大利亞的一所海外學校組成。截至2018年10月31日,共有32388名學生入讀集團的學校。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17/2018學年商務專業總入學人數計,集團在大灣區排名第一。集團目前運營兩家中國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即華商學院、華商職業學院)及一家民辦職業教育機構(澳洲國際商學院)。

集團的課程設置的戰略重點是商務課程(如會計、金融、經濟學及商務英語),以幫助學生在畢業時獲得更好的就業前景。作為大灣區領先的民辦高等教育提供商,集團擁有龐大的學生基礎並以規模經濟方式經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就2017/2018學年所有專業的在校人數而言,集團亦是大灣區第二大民辦高等教育集團。2015/2016學年、2016/2017學年及2017/2018學年,華商學院的初次就業率分別為98.3%、97.4%及96.2%;華商職業學院的初次就業率分別為97.9%、98.4%及97.6%。

格隆匯了解到,截至最後可行日期,集團總共擁有1254名全職教師及495名兼職教師。截至2018年10月31日,約98%的全職教師擁有學士學位或本科資質或以上學位,約64%擁有碩士學位或以上學位。

往期業績期間,集團9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學費,截至2018年8月31日止3個年度及2018年9-10月,確認的學費收入收入分別約為5.20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5.48億元、5.80億元、1.07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90.8%、90.8%、91.1%、91.5%。

按院校劃分,7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華商學院,相應期間,華商學院實現收入分別約為4.27億元、4.42億元、4.69億元、0.89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74.6%、73.1%、73.6%、75.9%;華商職業學院實現收入分別約為1.45億元、1.52億元、1.57億元、2677.4萬元,分別佔總收入的25.4%、25.2%、24.7%、22.8%。

收入中有超過97%來源於中國運營學校,平均學費不斷上漲。華商學院本科課程的平均學費由2015/2016學年的17618元增至2016/2017學年的18520元、2017/2018學年的19822元,進一步增至2018/2019學年的21847元;華商職業學院專科學歷課程的平均學費由2015/2016學年的12869元增至2016/2017學年的13784元、2017/2018學年的14392元、進一步增至2018/2019學年的15070元。

截至2018年8月31日止3個年度及2018年9-10月,集團持續經營業務分別實現收入約5.73億元、6.04億元、6.36億元、1.17億元;毛利分別為2.47億元、2.71億元、2.90億元、6038.1萬元;毛利率分別為43.1%、44.9%、45.6%、51.4%,保持穩定上升。

另外,相應期間,持續經營業務分別實現稅後利潤1.34億元、1.60億元、1.77億元、3205.7萬元;公司擁有人應佔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利潤分別約為9089.2萬元、1.30億元、1.63億元、3710.9萬元。

集團擬將IPO融資淨額用於以下用途:一是,用於增城區校區的改善項目(包括一個科技園及一個學術交流中心)、開發及建設華商學院四會校區

二是,用於投資新教育機構或收購主要位於大灣區的其他教育機構。亦將考慮中國其他地區及海外的潛在投資或收購機會。截至最後可行日期,集團尚未確定任何明確投資或收購目標或確認將要收購或投資或已收購或投資的學校數量或相關時間框架。集團尚未就投資收購其他教育機構或與其合作訂立任何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集團正在探查潛在機會的初步階段且尚未完成任何具體可行性研究。

三是,用於支持集團在澳大利亞的現有海外業務及海外擴張,包括在英國及新加坡設立教育機構。

餘下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及作一般企業用途。

相關焦點

  • 中匯集團已通過聆訊,大灣區最大民辦商科教育公司擬赴港上市
    摘要:鯨媒體獲悉,7月1日,民辦教育服務商中匯集團已通過了上市聆訊,並準備本周啟動國際路演及公開招股。鯨媒體訊(文/胡瑩)鯨媒體獲悉,7月1日,民辦教育服務商中匯集團已通過了上市聆訊,並準備本周啟動國際路演及公開招股。
  • 大灣區最大民辦商科教育公司IPO市值28億
    去年營收6.36億大灣區最大民辦商科教育集團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中匯集團是大灣區最大的民辦商科高等教育集團。佐證這一地位的數據,是學校歷年商務專業總入學人數:按照2017/2018學年的入學人數來看,中匯集團在大灣區排名第一;但按2017/2018學年所有專業總的在校人數計算,中匯集團是大灣區第二大民辦高等教育集團。而截至2019年2月28日,中匯集團總入學人數為32693人;共擁有1315名全職教師以及570名兼職教師。
  • 大灣區最大商科高校集團大漲邏輯在哪
    並且,董事會決議向股東每股派息1港仙(0.01港元),將於2020年2月28日前後以現金方式派付。中匯集團於今年7月份上市,上市雖僅4個月時間,但股價一路衝高。截止年報發布日,已經猛漲56.14%。在一眾港股教育公司中表現亮眼。
  • 民辦商科高教集團中匯Q1營收增長19.4%,職業教育將是新的業務增長點
    民辦商科高教集團中匯Q1營收增長19.4%,職業教育將是新的業務增長點 作者:阿飛醬 發布時間:
  • 中匯集團:聚焦商科口碑在外,盈利改善空間較大
    華西證券11月20日發布對中匯集團的研報,摘要如下:大灣區最大的民辦商科高教,省內招生前三我們分析,中匯集團的特點在於:(1)創始人專注於教育行業;(2)在堅持高投入、高質量的理念下,公司同時實現了較高的錄取分數線
  • 赴港熱潮之下,「四川系」民辦教育集團為何扎堆赴港IPO?
    最近有一波民辦教育集團赴港上市,例如K12民辦學校天立教育、博駿教育等,此前還有已經赴港上市的成實外教育、新華文軒也在四川生根發芽。為何四川大省接二連三出現民辦教育集團赴港上市?為何像北京、上海等一線繁華之地卻很少誕生在香港上市的民辦教育集團?
  • 大灣區民辦商科高教集團「中匯集團」2020財年Q1營收2.1億元 同比...
    今日晚間,中匯集團(00382.HK)公布2020財年Q1財報,其完成營收2.1億元,同比增長19.4%;毛利1.04億元,同比增長21.3%。毛利率為49.5%,同比增長0.8個百分點。(註:財年時間為每年9月1日-次年的8月31日。)
  • 華西證券:首予中匯集團(00382)「買入」評級,目標價12.1港元
    原標題:華西證券:首予中匯集團(00382)「買入」評級,目標價12.1港元   華西證券
  • 國信證券:中匯集團業績穩健增長 首予買入評級
    來源:新浪港股國信證券發布報告稱,首次覆蓋中匯集團(00382),給予「買入」評級,合理估值區間為6.71-7.13港元。該行表示,預測中匯集團2020-2022年的收入分別為8.36、9.40、10.50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63、3.02、3.29億元。公司5月5日的收盤價對應的2020-2022年預測PE分別為18.67、16.25、14.92倍。
  • 中匯集團:四會校區如期運營,內生性增長帶動公司估值重估
    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28日,大灣區最大的民辦商科高等教育集團中匯集團(00382)宣布,旗下華商學院四會校區首期於當日成功交付,並預計將於2020年9月初迎接第一批學生。四會校區是中匯旗下本科院校華商學院的新校區,總規劃面積約為800畝,可容納約16,000名學生,截至目前已完成建築面積約為165,166平方米,預計從2020/21學年(2021財年)開始,中匯集團每年將錄得不低於3,000
  • 中匯集團:上市一年股價翻倍,業績驅動下再次翻倍或在不遠處
    去年12月份教育部公布了針對職業教育的《徵求意見稿》,指出要提升職業教育地位,鼓勵地方政府支持民辦職業教育,今年5月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進行高等職業教育擴招。本科教育方面,今年2月份,相關部門提出要擴大碩士研究生和專升本規模,5月份教育部提出要鼓勵高校開展第二學士學位教育的通知,這一切都給中匯集團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 新大學集團更名為中國新高教,第二家內地民辦高等學歷教育集團赴港...
    新大學集團更名為中國新高教,第二家內地民辦高等學歷教育集團赴港上市 作者:燻燻 發布時間:
  • 內地教育企業赴港IPO大起底 業績和市值排行榜揭秘未來潛力板塊|專題
    《投資者網》根據公開信息統計,2019年內地赴港IPO數量最多的行業包括:建築、教育、地產、工業工程、生物科技、軟體等行業。2019年其中教育公司有10家,而2018年為8家,教育企業赴港IPO的熱度不減。
  • 「劉氏四兄弟」長袖善舞:希望教育產業集團赴港IPO!
    2018年3月22日,希望教育產業集團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披露了IPO申請文件,赴港IPO事宜進入了衝刺階段。申請文件顯示,希望教育產業集團2015年-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87億元、6.14億元、7.52億元;毛利分別為2.47億元、3.10億元、3.60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401.2萬元、1.57億元、2.19億元。希望教育產業集團以四川為起點,實現了向貴州和山西的擴張。
  • 亞東集團擬赴港IPO 毛利率僅13.6%
    原標題:亞東集團擬赴港IPO 毛利率僅13.6%   亞東集團控股有限
  • 領地集團赴港IPO「補血」 負債高企「千億夢」難圓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logo 領地集團赴港IPO「補血」 負債高企「千億夢」難圓 疫情籠罩之下,國內房企赴港上市數量並未明顯減少,即使面對認購不足、股價下滑、無法過審等不利因素,依然無法阻擋房企們的上市熱情。
  • 河南宏力醫院:控股集團赴港IPO,募集資金為了償還貸款
    來源:財華網FinetHK近日,河南宏力醫院控股公司宏力醫療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宏力醫療」)在港遞交IPO申請書,意味著華東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民營營利性醫院將走向資本化的道路。據上市申請書顯示,本次赴港上市募集資金用擴建醫院大樓、收購醫院、償還貸款、購買醫療設備及其他。
  • 上海最大民辦大學赴港上市:「商界棋王」周星增的跨界傳奇
    2019年1月,上海最大的民辦教育集團,上海建橋教育集團(以下簡稱「建橋教育」),成為了今年第一家向港交所遞表的大陸教育集團,但此次申請以失效收場。8月23日,上海建橋教育集團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2018年,民辦教育迎來重大利好。
  • 港股打新分析:內地民辦高等教育及職教集團華立大學(01756.HK)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就讀人數計算,截至2018年底,集團在華南地區所有民辦職業教育服務供應商中排名第二,在華南地區所有民辦高等教育服務供應商中排名第四。集團的學校提供多個應用科學領域的民辦高等教育及民辦職業教育,旨在使學生獲取於特定職業和行業求職及發展事業必要的知識基礎、專業技能和職業認證。
  • 疫情下的民辦高等教育:風景這邊獨好
    民辦高校同樣是受衝擊的一方。直到5月,各地才允許各高校在自行評估後分批次返校。相比於其他學年段,晚了將近一個月。在失去了近一個學期的情況下,民辦大學上半年過得怎樣?是遭遇巨大衝擊,還是逆勢上漲?藍鯨教育選取了14家較典型的民辦高等教育機構,通過梳理它們上半年的業績,嘗試勾勒出疫情下民辦高等教育賽道的發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