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匯獲悉,2月1日,大灣區最大的民辦商科高等教育集團中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匯集團控股」)向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資料,BNP PARIBAS作為獨家保薦人。
集團乃拓展國際市場的早期先行者。在中國和海外提供民辦教育服務。集團自2003年開始運營並於2006年在廣州市建立了首所學校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華商學院」),起初開設經濟學和管理學本科學位,後來開設文學、工程和其他學科本科學位。後來於2009年又在廣州市建立了廣州華商職業學院(「華商職業學院」),提供多種多樣的職業教育課程。2015年,集團投資海外並且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開辦了首所國際學校澳洲國際商學院,該校於2016年9月開始授課。作為一所經ASQA許可的註冊培訓組織,澳洲國際商學院是經澳大利亞政府批准的首所中國國際教育機構。
15年來,集團已發展成綜合民辦教育服務提供商,由中國國內的兩大學院和澳大利亞的一所海外學校組成。截至2018年10月31日,共有32388名學生入讀集團的學校。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17/2018學年商務專業總入學人數計,集團在大灣區排名第一。集團目前運營兩家中國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即華商學院、華商職業學院)及一家民辦職業教育機構(澳洲國際商學院)。
集團的課程設置的戰略重點是商務課程(如會計、金融、經濟學及商務英語),以幫助學生在畢業時獲得更好的就業前景。作為大灣區領先的民辦高等教育提供商,集團擁有龐大的學生基礎並以規模經濟方式經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就2017/2018學年所有專業的在校人數而言,集團亦是大灣區第二大民辦高等教育集團。2015/2016學年、2016/2017學年及2017/2018學年,華商學院的初次就業率分別為98.3%、97.4%及96.2%;華商職業學院的初次就業率分別為97.9%、98.4%及97.6%。
格隆匯了解到,截至最後可行日期,集團總共擁有1254名全職教師及495名兼職教師。截至2018年10月31日,約98%的全職教師擁有學士學位或本科資質或以上學位,約64%擁有碩士學位或以上學位。
往期業績期間,集團9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學費,截至2018年8月31日止3個年度及2018年9-10月,確認的學費收入收入分別約為5.20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5.48億元、5.80億元、1.07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90.8%、90.8%、91.1%、91.5%。
按院校劃分,7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華商學院,相應期間,華商學院實現收入分別約為4.27億元、4.42億元、4.69億元、0.89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74.6%、73.1%、73.6%、75.9%;華商職業學院實現收入分別約為1.45億元、1.52億元、1.57億元、2677.4萬元,分別佔總收入的25.4%、25.2%、24.7%、22.8%。
收入中有超過97%來源於中國運營學校,平均學費不斷上漲。華商學院本科課程的平均學費由2015/2016學年的17618元增至2016/2017學年的18520元、2017/2018學年的19822元,進一步增至2018/2019學年的21847元;華商職業學院專科學歷課程的平均學費由2015/2016學年的12869元增至2016/2017學年的13784元、2017/2018學年的14392元、進一步增至2018/2019學年的15070元。
截至2018年8月31日止3個年度及2018年9-10月,集團持續經營業務分別實現收入約5.73億元、6.04億元、6.36億元、1.17億元;毛利分別為2.47億元、2.71億元、2.90億元、6038.1萬元;毛利率分別為43.1%、44.9%、45.6%、51.4%,保持穩定上升。
另外,相應期間,持續經營業務分別實現稅後利潤1.34億元、1.60億元、1.77億元、3205.7萬元;公司擁有人應佔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利潤分別約為9089.2萬元、1.30億元、1.63億元、3710.9萬元。
集團擬將IPO融資淨額用於以下用途:一是,用於增城區校區的改善項目(包括一個科技園及一個學術交流中心)、開發及建設華商學院四會校區
二是,用於投資新教育機構或收購主要位於大灣區的其他教育機構。亦將考慮中國其他地區及海外的潛在投資或收購機會。截至最後可行日期,集團尚未確定任何明確投資或收購目標或確認將要收購或投資或已收購或投資的學校數量或相關時間框架。集團尚未就投資收購其他教育機構或與其合作訂立任何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集團正在探查潛在機會的初步階段且尚未完成任何具體可行性研究。
三是,用於支持集團在澳大利亞的現有海外業務及海外擴張,包括在英國及新加坡設立教育機構。
餘下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及作一般企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