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識人,以質辨玉

2020-12-23 以石論實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古往今來,識人辨玉,一直是個未解的難題,有人身心俱疲,也有人從中受益匪淺,它們兩者之間,雖有著大的不同,卻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個人的外表,衣著打扮,言談舉止,為人處事,皆代表了一個人的內在,就像一塊玉石的形狀,紋理,瑕疵,咋咧,皮色,等也均是一個玉石的內在的體現,唯一不同的是,人是會變得,而玉是不能的!

一塊玉石的外觀形狀尤其是它的」斷口「和它的紋理,大概率的能確定它的結構特徵,而它的顏色和表皮能初步斷定它的內含微量元素和形成環境,它的質感能體現出它的晶體結構的緊密度和顆粒的大小。

南紅

一些老玩家們,又把一塊玉石的內在特徵的重要指標,總結成了一個概括性的名詞「玉化」!

玉化是一塊玉石的價值體現的重要特徵,沒有之一!古籍裡記載「瑪瑙」中。有一句「瑪瑙似石似玉」它恰恰說明了「玉化」的重要性,「瑪瑙」作為一個古老的玉種,但不是每一塊「瑪瑙」都能稱得上「玉」,俗話說,「千種瑪瑙,萬種玉」瑪瑙的品種之多,它的玉化特徵也是不盡相同。

通常許多玩家以「瑪瑙」和「玉石」的透光性為分辨標準,其實不然,因為瑪瑙的品種不同,顏色,結構得不同,它們得玉化表現,也各部相同,通常情況下,透光性比較好得,確實是「玉化」得一種表現,但有時,它也是一種「玉化」的假象,比如"瑪瑙「中得一些伴生礦,比如」發育不完全的水晶「也有玩家稱之為」礬「它就有著非常良好的透光性,但它質地粗糙,質感乾澀,結構鬆散,和」玉化「毫無關係!

烏石

玉化——半玉化——非玉化,這個辨別標準相對來說,略有模糊感,每個人的經驗和感覺,都會造成誤差,假如舉例說明的話,南紅——烏加瑪——烏石(紅色的烏石),有著非常不錯的代表性!(這個知識點就不說了,估計大家都了解,新玩家可以查閱相關資料,雖然它們都有著豔麗的紅色,但是給人的感覺卻大不相同,其價值也是無法比擬得!

烏+瑪

如果我們用眼睛直觀地去判斷一塊瑪瑙的「玉化」得優略,最直觀的就是「透光度」透光度通常又包含著「透光和吃光」兩個概念,一般情況下,同樣一塊瑪瑙,它的規格或者厚度越大,它得透光性就越差,大家都能理解,當它得規格和厚度,強光光源不能穿透的情況下,可以理解為「吃光」。

烏+瑪

一塊瑪瑙得吃光的深淺,和它的結構,顏色,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和它的玉化沒有直接關係,但一要定注意,只要是玉化好的瑪瑙一定透光或者是吃光的,由於有的品種比較特殊,比如和田玉中的墨玉,瑪瑙中的「玖玉」(黑瑪瑙)中,就有整塊的打強光下,感覺是似乎一點光也不吃的,其實是,如果砸開,它的斷口,或者碴口還是會透光的。

完美玉化,微吃光

有一點辨別瑪瑙質地的時候,大家注意,通常情況下,所有的瑪瑙斷口的微小薄片,都是成白色狀,無論是什麼顏色的瑪瑙,因為瑪瑙的顏色是有它本身所含的微量元素聚色形成,多成砂點狀。這也是辨別顏色真假的一個依據。 「玉華」它概括了,玉石內在的「晶體顆粒的粗細,大小,」「晶體之間的緊密度」「晶體顆粒的均勻度」,這些晶體的組成又體現出一塊玉石的,油潤度,膠質感,細膩度,手感的順滑,乃至後期佩戴的情況下,它的是否褪色,容易開裂,發乾,發澀,甚至包漿等因素。

注意觀察斷口得透明斷層

一塊玉石的玉化程度,幾乎佔據了它的多數價值,可以說,同樣外觀,紋理,顏色,等的情況下,玉化程度越高,價值越高,而每個玉石品種的玉化高低,也需要長期的接觸和比較,才能做到一個合理的判斷。

辨玉識人,真正了解了玉石,才能善用,把它更好的藝術升華,辨人,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得之心朋友

相關焦點

  • 騰衝五大名玉傳奇:慧眼不識玉 馬蹄蹬出寶
    段家玉:慧眼不識玉,馬蹄蹬出玉。民國年間,綺羅鄉玉商段盛才,從玉市場買回一塊300多斤的大玉石毛料,行家看後紛紛搖頭,不肯出價。玉商洩了氣,將石塊丟棄在院子門口,當做來客的拴馬石,時間一場,被馬蹄蹬掉一塊皮,顯露出晶瑩的小綠點,這才引起了段盛才的注意,拿去打磨,儘是上等的翠玉,做成手鐲,十分漂亮,通體似玻璃又飄藍花,清澈如泉中碧草波動,惹人喜愛。「段家玉」的美名也隨著傳開,從此段家玉揚名中外。
  • 古玉識趣(32):真仿識玉一點通(7)似是而非仿玉匜
    古玉辨識,往往無需辨玉,功夫在玉外,這就是對古玉型制、紋飾的認知。細緻揣摩就是賞玩。一件藏品(圖1),據說常見,暫且不辨其真、仿,先從型制上追根溯源認識一番——文玩文玩,與歷史文化掛鈎的玩,才是真玩。圖4本件紋飾如此漫不經心胡亂隨意不合規制(圖5),在「禮不下庶人」的戰漢時代,玉工還膽敢以這樣的工件「作品」交差嗎?簡直是不要命啦?
  • 玉有八德,玩玉之人不可不知
    臻玉匠與玉同行,臻於至善,精進傳承,致力於為更多有緣人送上精緻的中國玉,為更多愛玉之人打造專屬自己的和田玉。傳播玉石知識,弘揚國玉文化。 愛玉之人不僅愛玉的精美,也愛玉的靈性,玉所蘊含的品德。有位大師曾說過,所有物質的東西終將回歸到精神層面。玩玉也是一樣,愛玉之人會說它是天地千百年所孕育出的精靈,而在不懂玉不愛玉的人眼中就是普普通通一顆石頭。
  • 識嘆茶的廣東人認準廣州地道老字號——點都德!
    識嘆茶的廣東人認準廣州地道老字號——點都德!在每一個廣州人心中,飲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而「飲茶」亦是代表廣東人的新時代標籤。在每一個廣州人的心中,都有自己最鍾情的茶樓,而「點都德」的存在,就是屬於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飲茶」的時代印記。話不多說,趕緊跟著我的腳步,來嘆一嘆廣州老字號茶樓「點都德」有哪些稱霸眾多茶樓的招牌茶點啦!
  • 人為什麼要戴玉?
    男性戴玉給人寧靜深遠的厚重感,詮釋了玉的溫潤細膩;女性戴玉優雅中透著古韻的美感,也詮釋了玉的精美素雅。 4、更好傳承 和田玉是收藏品,和田玉性質穩定,容易保存收藏。由於和田玉的稀缺性及每件和田玉飾品獨一無二的特 性決定了其特有的收藏價值,一件值得收藏珍藏的玉雕作品必須具備種佳、狀佳、藝佳,故而高檔玉作品的收藏潛力巨大。
  • 玉的成語
    玉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中國人敬玉、愛玉、贊玉、賞玉、戴玉、藏玉之風歷史不衰,玉在世人心目中有著無比美好的形象、有著非同尋常的分量。人們提煉、創造、產生了許多玉有關的詞彙、成語、語句和詩編,來表達人們對玉、對美好事物的讚美和珍重。凡是用玉來形容人、事、物、理,都是美好的;用玉組成的詞,都是褒義詞,沒有貶義的詞句。
  • 中國玉文化的精神把玉石和玉器擬人化,賦予玉以豐富的審美價值!
    尤其是玉器進一步人格化,成為「道德觀念」的體現,玉德學說成為漢代玉文化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美學觀念,奠定了漢代玉器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玉,緻密堅硬,滑潤光瑩,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周代就有君子佩玉的習慣,《禮記·玉藻》中提到,「古之君子必佩玉」,把佩玉與人的思想境界、道德修養緊密聯繫起來,認為做人應該像玉一樣純正。
  • 【每日校訓】上海市寶山區羅南中心校:德識博健 香滿華韻
    校訓:德識博健,香滿華韻。
  • 善於品味經典「識人育人用人」
    筆者認為,廣大黨員幹部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要善於從經典中吸收智慧、汲取力量,進一步從選拔、培養、任用等方面明確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內涵,努力做到善於品味經典「識人育人用人」。 一要善於品味經典「識人」。北宋司馬光有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意思是說,才能,是品德的資本;而品德,則是統帥才能的。
  • 孔子的故事——問玉
    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而長,其終則詘然,樂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珪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 《菜根譚》:「德隨量進,量有識長」,才是心胸寬廣的道理
    國學文化《菜根譚》:「德隨量進,量有識長」,才是心胸寬廣的道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一個博大的胸襟能夠容人容萬物,這樣的人才能夠真正的成就自己。即便是面對自我的感情之中,能有一個寬廣的胸懷,才能夠容納身邊的人的一些不完美。有一些人對於身邊的人,總是錙銖必較,喜歡對於別人挑三揀四。這樣的人大多都是心胸狹隘,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給他帶來的就是無盡的痛苦。只有一個寬廣胸懷的人,他才能真正的容納其他人不完美的地方。能容人,才能成就自己。
  • 《詩經》中的玉文化:兩周時期,玉如何成為道德品質的象徵?
    到了《詩經》裡的年代——東周、西周兩周時代,本來是自然物質的玉石才被人為地賦於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特別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突出地位的儒家思想中,把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精神上的內容加入到玉的本身含義之中,玉開始有了溫度,有了君子之德一說。
  • 美則美兮的玉文化
    自古代起,玉因其自身的外觀,材質等特質也被賦予了除了觀賞性以外的象徵性意義。作為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之一的玉文化,自古以來都為人們所推崇,所讚揚。《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一共收入詩歌305篇,其中關於玉的記載有近40處,例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寧肯不識字切莫不識人
    孔子的「三步識人」術 1)視其所以:即看對方跟什麼樣的人交往。 諸葛亮識人7法 1)問之以是非,以觀其志; 2)窮之以辭辯,以觀其應變
  • 古人為何喜歡玉?「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是真的嗎?
    「君子比德於玉。」——孔子01玉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經歷了新石器晚期、商周、戰國至漢、明、清五次高峰。很多人會說,玉很值錢啊!或者說,玉很難得啊!或者說,玉是貴族家的東西,代表權力!或者說,君子如玉,玉是君子的象徵!
  • 辨才識人須拉近「距離」
    用人之要,首在識人。一些地方和單位在考察選任幹部當中察人不深、識人不準、用人不當,致使一些「兩面人」帶病上崗、帶病提拔,跟考察考核過程中畫像失真、把關不嚴有直接關係。假如不經常性、有原則、近距離接觸幹部,全靠「遙感」監測、紙上反饋,就會導致對幹部的評價失實、使用失誤、導向失偏,給幹部隊伍建設乃至黨的事業帶來嚴重損失。
  • 羊脂玉不算頂級,這匹「玉中黑馬」悄然看漲!
    和田玉相比其他珠寶玉石,可以說是唯一源自我們中國,並且由中國人掌控的玉了。而在全世界,我國也可以稱得上是最為熱愛玉石的國家。然而很多朋友對於和田玉,一談起來還是只識羊脂玉,其實除了中外聞名的羊脂白玉,和田玉中還有一種更稀少的「寶藏」。
  • 玉有五德?不,歷史上還可以更多!
    而玉也有這樣的特性,但凡有瑕疵,就會透出來,絲毫不掩飾,表裡如一,因此是義德的表現;至於「智",誇讚的是玉石悅耳的聲音,清脆舒揚,而這聲音讓人感到愉快,就像有智慧的人,無所不通無所不曉,能讓別人喜歡聽他說話,按照他的思路去做事。如玉人生| 和田玉碧玉關公吊墜「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中的「絜"是「潔"字最早的寫法。
  • 尋寶淘玉:新疆撿石頭記
    在人們還在為溫飽發愁的年代,石頭就是石頭,甚至玉也是石頭。而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玉就是玉,甚至石頭也是玉。前些年,新疆興起了撿石頭熱,有那麼一點像歷史上的淘金熱。雖然羊脂玉上是淘不到的,但是山上、戈壁灘上,卻能夠淘得到奇石、玉石和瑪瑙之類。比如在克拉瑪依的大戈壁灘上,在五彩灣等地,原來遍地是各種石子石塊,其中有很多色彩斑斕的石頭,這些石頭其實大部分是瑪瑙石。甚至有些顏色漂亮的,人們也稱之為玉。撿石頭很有趣,也很容易成癮。新疆很大,有些人甚至開著車到處去撿石頭。
  • 為什麼玉能避邪???
    自古以來,玉就賦予了一股神秘的力量——避邪。現實生活中大家應該都知道一般一個人能看到神神鬼鬼都是在身體很虛弱的時候,或者病入膏肓時就總是會感覺有鬼,而玉石又恰好有養生的作用,長期佩戴玉,人體就能慢慢得到滋養,久而久之你身體越來越好,自然就不會遇到那些神神鬼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