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古往今來,識人辨玉,一直是個未解的難題,有人身心俱疲,也有人從中受益匪淺,它們兩者之間,雖有著大的不同,卻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個人的外表,衣著打扮,言談舉止,為人處事,皆代表了一個人的內在,就像一塊玉石的形狀,紋理,瑕疵,咋咧,皮色,等也均是一個玉石的內在的體現,唯一不同的是,人是會變得,而玉是不能的!
一塊玉石的外觀形狀尤其是它的」斷口「和它的紋理,大概率的能確定它的結構特徵,而它的顏色和表皮能初步斷定它的內含微量元素和形成環境,它的質感能體現出它的晶體結構的緊密度和顆粒的大小。
一些老玩家們,又把一塊玉石的內在特徵的重要指標,總結成了一個概括性的名詞「玉化」!
玉化是一塊玉石的價值體現的重要特徵,沒有之一!古籍裡記載「瑪瑙」中。有一句「瑪瑙似石似玉」它恰恰說明了「玉化」的重要性,「瑪瑙」作為一個古老的玉種,但不是每一塊「瑪瑙」都能稱得上「玉」,俗話說,「千種瑪瑙,萬種玉」瑪瑙的品種之多,它的玉化特徵也是不盡相同。
通常許多玩家以「瑪瑙」和「玉石」的透光性為分辨標準,其實不然,因為瑪瑙的品種不同,顏色,結構得不同,它們得玉化表現,也各部相同,通常情況下,透光性比較好得,確實是「玉化」得一種表現,但有時,它也是一種「玉化」的假象,比如"瑪瑙「中得一些伴生礦,比如」發育不完全的水晶「也有玩家稱之為」礬「它就有著非常良好的透光性,但它質地粗糙,質感乾澀,結構鬆散,和」玉化「毫無關係!
玉化——半玉化——非玉化,這個辨別標準相對來說,略有模糊感,每個人的經驗和感覺,都會造成誤差,假如舉例說明的話,南紅——烏加瑪——烏石(紅色的烏石),有著非常不錯的代表性!(這個知識點就不說了,估計大家都了解,新玩家可以查閱相關資料,雖然它們都有著豔麗的紅色,但是給人的感覺卻大不相同,其價值也是無法比擬得!
如果我們用眼睛直觀地去判斷一塊瑪瑙的「玉化」得優略,最直觀的就是「透光度」透光度通常又包含著「透光和吃光」兩個概念,一般情況下,同樣一塊瑪瑙,它的規格或者厚度越大,它得透光性就越差,大家都能理解,當它得規格和厚度,強光光源不能穿透的情況下,可以理解為「吃光」。
一塊瑪瑙得吃光的深淺,和它的結構,顏色,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和它的玉化沒有直接關係,但一要定注意,只要是玉化好的瑪瑙一定透光或者是吃光的,由於有的品種比較特殊,比如和田玉中的墨玉,瑪瑙中的「玖玉」(黑瑪瑙)中,就有整塊的打強光下,感覺是似乎一點光也不吃的,其實是,如果砸開,它的斷口,或者碴口還是會透光的。
有一點辨別瑪瑙質地的時候,大家注意,通常情況下,所有的瑪瑙斷口的微小薄片,都是成白色狀,無論是什麼顏色的瑪瑙,因為瑪瑙的顏色是有它本身所含的微量元素聚色形成,多成砂點狀。這也是辨別顏色真假的一個依據。 「玉華」它概括了,玉石內在的「晶體顆粒的粗細,大小,」「晶體之間的緊密度」「晶體顆粒的均勻度」,這些晶體的組成又體現出一塊玉石的,油潤度,膠質感,細膩度,手感的順滑,乃至後期佩戴的情況下,它的是否褪色,容易開裂,發乾,發澀,甚至包漿等因素。
一塊玉石的玉化程度,幾乎佔據了它的多數價值,可以說,同樣外觀,紋理,顏色,等的情況下,玉化程度越高,價值越高,而每個玉石品種的玉化高低,也需要長期的接觸和比較,才能做到一個合理的判斷。
辨玉識人,真正了解了玉石,才能善用,把它更好的藝術升華,辨人,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得之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