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識趣(32):真仿識玉一點通(7)似是而非仿玉匜

2020-12-15 一夫之

古玉辨識,往往無需辨玉,功夫在玉外,這就是對古玉型制、紋飾的認知。細緻揣摩就是賞玩。

一件藏品(圖1),據說常見,暫且不辨其真、仿,先從型制上追根溯源認識一番——文玩文玩,與歷史文化掛鈎的玩,才是真玩。

圖1-1
圖1-2

這件藏品的型制應該是個「匜」。

匜[yí] 音同儀,是中國先秦時代禮器之一,用於沃盥之禮,也就高級別的禮儀場合給水洗手用的。匜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盛於東周。早期匜為青銅製,漢代以後出現匜金銀器、匜漆器、匜玉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記載,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奉匜沃盥是中國古代在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匜是商周時期用青銅鑄造的一種洗漱器皿,相當於現代的瓢或舀水器,形制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瓢,前有流,後有鋬。為了防止置放時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鑄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緩一些的無足。有的有蓋,有的體高,有的全身布滿花紋,造型不一。

先秦是盛行禮制且極為嚴謹的時代,沃盥乃大禮,東周以前一般在宗廟祭祀等重大活動中王侯級別才可以施行此等大禮,東周以後由於「禮壞樂崩」,沃盥之禮層級降低,但仍然法度森嚴。一旦失禮,就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在《左傳》中就記載了一個與此有關的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娶了秦穆公的女兒為妻,結婚當日,進入洞房後,便開始行沃盥之禮。當時替新娘行禮的是秦穆公的另一個女兒——懷贏。古時,奉上匜盤為客人盥洗後,還要「盥卒授巾」,即遞上毛巾請客人把手擦乾,這是一套完整的禮儀。然而重耳卻沒有等懷贏遞上手巾,便自行甩掉手上的水,這屬於失禮的行為。因此觸怒了懷贏,她怒衝衝地朝重耳喊道:「秦、晉兩國相親,你為什麼要輕視我?」懷贏是秦穆公之女,輕視她就等於輕視秦穆公,輕視秦國。重耳聽了,心中不免害怕。因為當時正是諸侯爭霸之時,一點點誤會就有可能成為戰爭的導火索,所以他趕忙連聲責怪自己無禮。

敘述這麼多意在說明作為古代禮器之一,匜是有嚴格規制的。

具體匜的型制是啥樣的呢?1975年2月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發現、被列為國寶現收藏於岐山縣博物館的青銅朕匜(圖2),是匜器型制的範本了。

圖2

回頭看本文開頭所展示的藏品,其型制差距也太那個什麼了吧,這個前面的「流」(圖3)都誇張到都不屑一說了。

圖3

再看其紋飾為階梯式連線乳釘紋式樣。此紋飾流行於戰國晚期到西漢時期,成建制的紋飾是很嚴謹規範的(圖4)。

圖4

本件紋飾如此漫不經心胡亂隨意不合規制(圖5),在「禮不下庶人」的戰漢時代,玉工還膽敢以這樣的工件「作品」交差嗎?簡直是不要命啦?

圖5

所以,這是一眼低仿品,了解一些歷史文化常識就輕鬆識得了。

相關焦點

  • 古玉玩味(99):熟透真古必滄桑 生澀料上呆滯光
    真古到代必然處處見真、每一局部都是老跡古韻、毫無疑問(參見《古玉拾粹(11):在在全真方為真處處賞辨無疑問》),所以任何藏品都有最初一眼的印象(圖1)。比較之下,自然容易識別;單獨相見,則未必真偽判分。
  • 古玉識趣(81):中規中矩商玉龍 細察原非高古工
    賞玩辨古是一個陶冶心境的過程,需要靜其身(環境)、淨其心(思緒),摘除一切有色眼鏡,從細微處辨識、從古韻處賞玩,方能識得其內在的所以然,是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了。細心揣摩之下,如此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一件藏品,卻在工藝的細節上留下了亂真卻無法成真的破綻。
  • 【精品推薦】明仿商周玉豬
    玉豬這種玉器所蘊含的人文情懷和勃勃生機,不僅被歷代的能工巧匠雕塑成了象徵財富和子孫興旺的期盼,而且成為人們祝願美好平安、健康富貴的象徵,所以玉豬這一頗具文化品質與中國精神的美妙意象,便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
  • 仿古玉電動雕刻的痕跡特徵
    仿古玉的死穴是:一支電動筆所留下的作工痕跡無法替代一臺砣機具留下的作工痕跡。如今高仿已經走到電動打稿手工打磨(消除電動工具痕跡)的階段,稍不留神就會認假為真,但畢竟仿就是仿,明察秋毫依然能夠識破仿工的蛛絲馬跡。
  • 古玉講解~西周黃玉雕弦紋勒子|玉器|玉勒|紋飾|仿品_網易訂閱
    真品的弦紋  玉勒飾弦紋,線條微微凸起于勒體表面,非深刻線,亦非浮雕制線,與玉勒本質相互融合渾然一體,而當代仿古做弦紋,  我們發一件仿品,以做對比     當代仿商周弦紋玉器  這是一件比較明顯的當代仿西周線紋玉器,從局部圖可以明顯看出,弦紋以減地紋飾凸出多條平行線段,弦紋平行間減地出現凹曲線狀態,這樣的狀態是機械作業下仿古玉的常見工藝
  • 古玉學步(10):解玉砂痕一點通(上)
    古砣工痕第一要義是「砂痕」,幸在好玉人中並非全都「葉公」,有人專門做了雕玉痕跡對比實驗《大揭秘——實驗驗證仿製古玉工痕》(注),這個我信真,所以也學一次拿來主義。下圖所示:下面用解玉砂手工製作另一個圓首先,用水把解玉砂調成漿,塗抹在需要雕刻的地方。用一根竹籤,蘸著解玉砂漿沿著畫好的輪廓反覆摩擦。直至磨好一個圓,用時大概三個小時。這個時間漫長枯燥。
  • 黃如青靛色的古代玉,對研究漢代玉文化是重要參照物
    古玉本色是玉材的顏色,古人稱玉本色提出赤如雞寇,黃如青靛之說,也就是說在各種顏色的玉材中,紅黃色標準是最珍貴的。所謂的色質,色即沁色,質指玉質本色。上圖這些古代黃如青靛色的古玉,對研究漢代就使用和田黃玉是重要參照物。
  • 古玉玩味(65):何以見滄桑 埋跡細考量
    古玉之「神韻」為形而上的範疇,只可意會卻難以言傳,或者一眼明了、或者對面不識,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若將「熱鬧」當「門道」,難免南轅北轍了。圖3古工制玉,雖然已經具備一定幾何圖形的規制,但是由於時代與工具的局限,器型全靠玉作匠人的手工技巧掌握,其形制往往規制而不規範——幾何圖形似對稱而實非對稱,古拙盡顯(圖4)。
  • 千萬別說你懂古玉系列:高古玉
    面對近年的高級仿品,過去和現在的一些鑑定古玉的方法已不適應當代古玉的辨仿。現需要我們不要停留在原有的鑑定理論上,從客觀實際出發,針對仿品的不同特點進行科學研究,深入市場,不斷總結實踐經驗,進行科學的、客觀的、全面的分析鑑定,而不是依靠帶有主觀性的推理、考證、猜測去鑑定真偽。建立以工藝技術,科學研究,邏輯分析之古玉鑑定法.
  • 騰衝五大名玉傳奇:慧眼不識玉 馬蹄蹬出寶
    段家玉:慧眼不識玉,馬蹄蹬出玉。民國年間,綺羅鄉玉商段盛才,從玉市場買回一塊300多斤的大玉石毛料,行家看後紛紛搖頭,不肯出價。玉商洩了氣,將石塊丟棄在院子門口,當做來客的拴馬石,時間一場,被馬蹄蹬掉一塊皮,顯露出晶瑩的小綠點,這才引起了段盛才的注意,拿去打磨,儘是上等的翠玉,做成手鐲,十分漂亮,通體似玻璃又飄藍花,清澈如泉中碧草波動,惹人喜愛。「段家玉」的美名也隨著傳開,從此段家玉揚名中外。
  • 玉怎麼分真假?細看這些點,分辨玉的真假好壞不是難題
    怎麼樣辨別玉的真偽,主要是看質感、色彩、通透度、後期生產加工、裂紋。玉石的好壞、真偽辨別方式主要是有水鑑別方法、手觸感法、觀察法、舌舐法、放大鏡查看。市面上的寶玉和人為玉的靠譜辨別方式是:看、聽、測試。
  • 收藏古玉,應該正確認識了解古玉真品與仿品材質有什麼樣的區別
    這裡的材料就是基本的,要了解在古玉產生時期,每一個階段的材料使用特點,所有高古玉使用的材料都要有所了解。新石器時期,古人制玉大多是就地取材,那麼在每個文化時期取用的什麼樣的材質?實際上也是鑑別的一個主要依據。例如紅山玉器採用的就是老河磨玉,是岫巖玉的一種,也屬於透閃石。你拿一件和田玉來說紅山文化就肯定不對。良渚文化的梅嶺玉,實際上也就產自於浙江的反山一帶。
  • 民間廣為流傳的鑑定方法,究竟是毀玉還是鑑玉?​千萬別再「玉劃玻璃」了!
    如頭髮不是牢牢貼在玉上,火苗的外焰(外焰溫度最高,內焰的溫度低)直接燒到頭髮上,可能一下子就燒著;即使頭髮和玉貼很緊的,但如果火燒的時間沒有掌握好,稍微長了一點,頭髮也是會燒焦的(玉整體已經溫度升高,沒有辦法把熱量導開了);此外,玉石的仿品導熱性都是不錯的,撐握好了,頭髮同樣是燒不焦。
  • 蔡字款米黃釉出戟匜
    「匜」形器,始見於西周晚期的青銅造型。是古代上層社會在舉行祭祀或重要典禮時用於淨手的盛水禮器。 兩宋瓷器盛行仿古之風,這種 以商周時代[青銅匜]為藍本,幻化出獨具創新又不失穩重的瓷匜造型,是宋代文人審美的體現。以此米黃釉出戟匜為例:口部塑以長曲弧寬流漕,對應的一側置抽象的龍形鋬;圓形器腹下接外撇圈足,足底中央模印 「蔡」字款,三個芝麻狀支燒釘露黑胎。
  • 以德識人,以質辨玉
    古往今來,識人辨玉,一直是個未解的難題,有人身心俱疲,也有人從中受益匪淺,它們兩者之間,雖有著大的不同,卻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個人的外表,衣著打扮,言談舉止,為人處事,皆代表了一個人的內在,就像一塊玉石的形狀,紋理,瑕疵,咋咧,皮色,等也均是一個玉石的內在的體現,唯一不同的是,人是會變得,而玉是不能的!
  • 如何分辨合模壓制的假古玉
    在多年以前就已出現在市場上,其主要成份是樹脂,玉粉以及多種小劑量的輔助劑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後,用模具壓制而成。為了方便脫模和外表美觀,會在模具上塗抹油脂或液體蠟。最初此種方法用來做一些比較大的陳設器,如風水擺件等等,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最終還是用到了製作假古玉上。 那如何去分辨此種假古玉?
  • 如何鑑別和田玉仿品
    然而和實際情況相矛盾的是,和田玉製品卻依舊遍布市場,只增不減,其中自然不乏仿品。「這主要是由於市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成如今錢存在銀行貶值,很多市民認為買高檔玉石合算,也比較好存放。」李通一提醒消費者眼下和田玉冒充貨很多,收藏須謹慎,同時他還介紹了幾種仿品的鑑別方法,供消費者參考。人造仔料:仔料就是河床裡的玉石鵝卵石。
  • 蘇迅:張天師的玉印
    文字筆畫粗細不一,剔地深淺不一,長方形印紐,邊稜抹角,紐面陰刻篆文「上」;其二:明代「螭虎紐玉印」。通高5.7、印面長12.3、厚1.9釐米。青白玉,印面為方形,陽文疊篆「陽平治都功印」,寬邊細文,結構嚴緊,疏密得當。
  • 玉人如月花觚美
    特點:體型較大,瓶口描金,口似喇叭,頸修長,中間鼓腹,足似鳳尾。  觚身有美人與桃花的圖案,只見庭院內芳草萋萋,桃花盛開,蜜蜂嗡嗡。庭院當中,一位年長女子手捧一枚新鮮紅潤的桃子來到坐在矮榻上的一名妙齡女子身邊,要把桃子遞給她,妙齡女子轉過頭來,似在準備接桃子。畫面左上方有一小開窗,綠色帷幕內露出寬軒廳堂一角,看來妙齡女子是大戶人家的千金。
  • 玉如女子,羊脂玉美女賞析
    玉,是那麼自然,靈秀,清新,溫婉,脫俗。猶如一個蘭心惠質的女子。用她那內斂的氣質與靈秀,在喧囂的塵世中幽婉的張揚著一種獨特的寧靜與溫婉。女子的溫婉猶如玉的細膩含蓄,女子的心靈猶如玉的晶瑩剔透。玉,是自然界中美麗的石頭,溫而不香硬而不軟。玉集合了天地之靈氣,山河之精華,與日月同輝,玉是人間的寶物。翡玉之美,在於其 晶瑩剔透中的靈秀,清幽光澤中的寧靜,純淨無暇中的純美。在於溫婉如玉的蘊涵和含蓄靈秀的氣質。玉潔盈而有清幽的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