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玩味(99):熟透真古必滄桑 生澀料上呆滯光

2020-12-23 一夫之

真古到代必然處處見真、每一局部都是老跡古韻、毫無疑問(參見《古玉拾粹(11):在在全真方為真處處賞辨無疑問》),所以任何藏品都有最初一眼的印象(圖1)。比較之下,自然容易識別;單獨相見,則未必真偽判分。

圖1

古玉的自然沁變呈多樣化狀態,自然的沁蝕薄薄一層均勻的釉面仍然不失光潔、潤澤的感覺;人工仿沁髒兮兮的,成分很複雜的樣子,說不出來很不舒服的感覺(圖2)。這就是古玉自然沁入與人為做髒的區別(參見《古玉學步(169):真有真章仿見仿 真古乾淨仿古髒》)。

圖2

鈣化是古玉沁變的一種狀態,自然鈣化呈現「自然態」,開窗與鈣化邊際無規則可尋、開窗與鈣化的狀態互相滲透隱約延伸(圖3)。

圖3

美石為玉,必然帶一定透度。古玉多出土,出土古玉曆經滄桑,所以古玉之透附著入埋的熟舊;新玉也帶透度,其透為新與生,稱為生料(圖4)。老熟與生料不易區別,需要長期的玩賞和感覺才能悟得。

圖4

自然沁蝕的古玉皮殼滄桑、光氣內斂;人為仿古的皮殼要麼賊光四射、要麼呆滯無光,極左極右,處處異常(圖5)。

圖5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出廓行龍紋玉戈(圖6)局部細識,在在處處顯真章(參見《古玉識趣(30):真仿識玉一點通(5)識仿不妨管窺豹》)。

圖6-1:
圖6-2:仿玉戈

相關焦點

  • 古玉玩味(65):何以見滄桑 埋跡細考量
    高古玉承載著歷史的跡痕、沉澱了歲月的滄桑,一眼望去,古韻畢現。古玉之「神韻」為形而上的範疇,只可意會卻難以言傳,或者一眼明了、或者對面不識,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若將「熱鬧」當「門道」,難免南轅北轍了。
  • 古玉玩味(6):價值連城說真璋 深埋山川匿河床
    收藏要讀懂藏品文化符號所含藏的文化內涵,才不失玩味意義,若偶爾有緣遇見精品才能避免失之交臂,才能在粗糲仿品充斥的地攤市場上發現可能混雜其中的極少珍品,不枉也曾算玩過一回。藏玩見古則藏好像沒有多大意義,常常見有藏友收到殮具一片玉匣之類如獲至寶,一件古玉是否承載著多少歷史文化信息,才是收藏的意義所在,才不枉正確的收藏方向。中國古人尚玉,所以演繹了和氏璧價值連城千古傳奇。唐之前,中國長期處於巫玉和王玉時期,民間禁止用玉。
  • 正因為收藏古玉這件事的存在,才能讓後人領略到老祖宗玉文化偉大
    只一塊古玉,便將古人富貴之遭遇,歷史文化滄桑之巨變,因為玩收藏展現在今人面前。古人視玉為溝通天地之靈物,以持玉劃分君臣等級,以佩玉彰顯君子德行,君子無固玉不離身。古玉藝術品除了具有審美價值、歷史價值人文價值等美學屬性,未來古玉藝術品的商品屬性、資產屬性和金融屬性一定是會被發揮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藝術品已成為財富人群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古玉藝術品投資已經成為中國高淨值人群投資理財的選擇之一。
  • 如何分辨合模壓制的假古玉
    在多年以前就已出現在市場上,其主要成份是樹脂,玉粉以及多種小劑量的輔助劑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後,用模具壓制而成。為了方便脫模和外表美觀,會在模具上塗抹油脂或液體蠟。最初此種方法用來做一些比較大的陳設器,如風水擺件等等,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最終還是用到了製作假古玉上。 那如何去分辨此種假古玉?
  • 古玉玩味(74):堪為玉中極品 嘆賞盛唐瑰麗
    物有等分高下,玉有極精普劣。古玉之精品,開門畢現,唯有欣賞讚嘆;古玉之極品,寶氣燦爛,只剩仰觀膜拜。唐大明宮錯金白玉牌飾堪為古玉極品之一了。玉中極品:玉肉質潔白細膩、溫潤晶瑩,堅密緊緻,無綹紋無髒點,為最高等級和田白玉;雖歷經千年埋藏而僅輕染細微金銅綠沁,古玉如新,光華畢現、寶氣燦爛,堪為玉中極品。
  • 古玉玩味(9):方寸宇宙呈王道 符信天下龜與瑁
    圖曾經引起巨大的轟動是:最著名的那一塊八角星形太陽紋玉版和玉龜甲,在出土時玉版竟夾在了上下兩塊玉龜甲之間(圖2):圖玉版和玉龜甲出土時是疊放在一起的,於是玉版上面的「圖」和玉龜甲所代表的「神龜」引發了人們非常之多的聯想。
  • 古玉第一黑:黑皮玉
    古玉第一黑  也許僅僅是巧合而已,先前國內文物界和收藏界圍繞黑皮玉器真偽之辯如今不再激烈,說真的不再為真而反覆證明,說假的也不再頻頻舉證。  黑紅誰能斷  「紅山不紅,黑皮真黑,誰像誰還真不好說。」  隨著內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館徵集到第一件黑皮玉器,一封署名「柏嶽」關於要重視黑皮玉器考證的上書,直接送至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霽翔手上。
  • 得之古玉靠奇緣,品之如讀史書經典,伴之乃人生一大幸事
    古玉鑑賞須有好玉之德,還要了解通古中華玉文化,才能有容人之量。不好玉則神不聚,不薄財則心不寧,不通古則無鑑玉之識,不容人則意亂情迷。故古玉乃至潔聖物,來不得半點邪念對古玉我們要禮敬珍愛。古代玉雕刻玉人物傳記古玉鑑定大致上是以器型以及紋飾,雕琢工藝,包漿等等細節方面來辨識的。古玉之魅,魅在其味古代歷史文化在其中。歷史時間愈久,文化玩味愈濃。就古玉分期而言,明清遜於中古,中古又遜於高古。
  • 買古玉不可貪圖便宜,學習欣賞品玉不可走馬觀花
    收藏學習古玉久了,就會明白,你永遠都在學習的路上,市場的不斷變化,古玉不同年代的藏品雕工的不同,和不同年代用不同的玉料材質等等因素都須要用心研究了解學習,還有造假的不斷升級,這些都會讓你不斷地豐富自己玩古玉的經驗和要更加專業。
  • 收藏古玉,應該正確認識了解古玉真品與仿品材質有什麼樣的區別
    這裡的材料就是基本的,要了解在古玉產生時期,每一個階段的材料使用特點,所有高古玉使用的材料都要有所了解。新石器時期,古人制玉大多是就地取材,那麼在每個文化時期取用的什麼樣的材質?實際上也是鑑別的一個主要依據。例如紅山玉器採用的就是老河磨玉,是岫巖玉的一種,也屬於透閃石。你拿一件和田玉來說紅山文化就肯定不對。良渚文化的梅嶺玉,實際上也就產自於浙江的反山一帶。
  • 古玉學步(10):解玉砂痕一點通(上)
    介紹古玉工痕的文章浩如煙海古砣工痕第一要義是「砂痕」,幸在好玉人中並非全都「葉公」,有人專門做了雕玉痕跡對比實驗《大揭秘——實驗驗證仿製古玉工痕》(注),這個我信真,所以也學一次拿來主義。下圖所示:下面用解玉砂手工製作另一個圓首先,用水把解玉砂調成漿,塗抹在需要雕刻的地方。用一根竹籤,蘸著解玉砂漿沿著畫好的輪廓反覆摩擦。直至磨好一個圓,用時大概三個小時。這個時間漫長枯燥。
  • 千萬別說你懂古玉系列:高古玉
    (2).視覺:光線柔和,表面不甚光滑略有凹凸面,雜刀紋少,若有留下刻痕較有邏輯與方向性,(3).練習:可用拋光大理石視覺及觸感與真古玉做比對.2.切割(1).邊鋒不銳利,平面粗鈍有凹凸感(2).若為圓弧型切割側視感覺如剝香蕉,屬於一塊一塊刨落的感覺.
  • 古玉收藏,你在哪一個層次
    古玉收藏你在哪一層次?古玉的收藏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心生歡喜,第二層,看得出真假,第三層,悟得出精髓。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要把這三層弄明白的著實不多。古玉收藏,曲高和寡,過去在收藏種類中是屬於偏門和冷門,遠不及書畫和瓷器的收藏,而近些年,由於其他行業的造假氛圍的高漲,加上原材料的稀缺以及投資價值的低谷效應展現,使更多人將投資的主題向文化背景傾斜,古玉特別是高古玉的價值逐步顯現,更多人就參與到古玉的收藏當中。
  • 百看不厭的館藏古玉之一:弗利爾藝術館戰國玉組佩賞析
    博物館收藏的古玉,是古玉愛好者養眼、練眼的好教材。經常逛博物館,總有一些精美的藏品令人百看不厭、魂牽夢繞。美國弗利爾藝術館收藏的一套戰國玉組佩就屬於這樣的極品古玉。弗利爾收藏戰國玉組佩局部這套戰國玉組佩,據信為洛陽金村周天子墓出土,由6枚玉管、1塊雙聯玉舞人、1個雙龍首玉珩、2隻龍形玉佩組成。
  • 古玉:漢代常見的玉蟬特徵
    中國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經驗最豐富的國家,從迄今為止的考古成果來看,大約有一萬多年的歷史。古代人民在創造玉器時不僅顯現出了高超的技巧,而且表現出精巧的藝術構思和美的理想。中國人對玉的審美觀是中國人審美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是其基礎。
  • 【轉載】古玉水銀沁的奧秘
    進入正題,執古推薦一篇值得閱讀的學習資料,原創:徐文寧。 什麼是古玉水銀沁?清·徐秦基撰《玉譜類編》中說:「黑者為水銀沁。古者殮用玉,以水銀在屍腹內,遇玉即凝,故用玉塞之。水銀隨地皆生,故非葬玉而亦有水銀沁。」另外,清·劉大同在《古玉辯》中也著說:「殉葬之水銀,有大坑、小坑之別。大坑水銀所沁者,即成黑漆古矣。」
  • 古玉藝術品是不可再生資源,物以稀為貴
    貴就貴在歷經萬年千年這件古玉還能完整存世,這個稀罕度才是價值連城的保障。漢代玉雕刻玉盒子博物館的玉器藏品古玉價值以材質好稀少珍貴,例如商周是第一個使用和田玉的高峰期,接下來就是戰漢、唐宋、明清了都是使用古代和田玉。
  • 古玉學步(195):多色瑕紋斑斕花 聯璧特色現齊家
    斑斕的璜形玉片(圖2),甘肅省會寧縣博物館藏,厚0.4釐米。在殘留的芯料上可以更加明顯地觀察出來。玉璧芯(圖8),直徑3.6釐米、厚0.6釐米,甘肅省武威市皇娘娘臺遺址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聯璧是頗具齊家文化區域特色的玉器品類(參見《古玉學步(94):出神入化齊家璧一式多聯特種類》)。玉三璜聯璧(圖12),直徑10.7-10.9釐米、孔徑5.2-5.5釐米、厚0.3-0.5釐米,甘肅省天水市師趙村遺址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 古玉識趣(81):中規中矩商玉龍 細察原非高古工
    賞玩辨古是一個陶冶心境的過程,需要靜其身(環境)、淨其心(思緒),摘除一切有色眼鏡,從細微處辨識、從古韻處賞玩,方能識得其內在的所以然,是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了。細心揣摩之下,如此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一件藏品,卻在工藝的細節上留下了亂真卻無法成真的破綻。
  • 紅山文化古玉鑑定要點,以點帶面,牢記在心,提高眼力(乾貨)
    這種痕跡,我們常在藏傳菩提子的孔道中見到,出現在古玉中,著實是時間的沉澱。長的孔道,常見螺旋紋。恰如螺絲帽,犬牙交錯,寬窄不均,深淺不一。這是手工慢速產生的痕跡,與現代高速電動旋痕完全不同。二、土生坑古玉表面,往往附著墓土、菌絲、鹼殼等,這是古玉表面的附著物,給我們生美之感,非常漂亮。這些附著物,儘量不要清理,保持最初的狀態,也是一種態度。三、灰跟「土」對應,灰往往深入玉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