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近期頻繁舉牌上市公司引發關注。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顯示,中國人壽在同一日內發布了兩則舉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告。其中一則公告內容顯示,中國人壽通過港股二級市場買入中國太保H股股份。在本次交易完成後,中國人壽持有中國太保H股約1.4億股,約佔中國太保H股股本的5.04%。截至今年8月1日,中國人壽集團整體(含國壽集團及中國人壽)合計持有中國太保H股股份約佔後者H股股本的5.08%。
中國人壽在另一則信息披露公告中表示,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並舉牌萬達信息。在此次權益變動後,中國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萬達信息總股份的比例超過10%。
中國人壽與萬達信息緣起於去年險資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去年10月,國壽資產設立保險業首隻紓困專項產品「國壽資產——鳳凰系列產品」,這一專項產品落地的第二單便是入股並舉牌萬達信息。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中國人壽曾發布公告稱,與上海萬豪投資有限公司達成股份轉讓協議,受讓後者所持有的萬達信息5500萬股股票。中國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有望藉助這一操作躍升為萬達信息第一大股東。但是隨後不久,因股權出讓方無法達成股權轉讓協議生效條款,中國人壽發布了《關於終止協議受讓萬達信息股份的公告》,這也是中國人壽近日再次舉牌萬達信息前的一段插曲。
本月,中國人壽還曾舉牌上市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今年4月,國壽集團也曾舉牌申萬宏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險資舉牌行為的另一主角是平安人壽。今年7月,平安人壽委託平安資管香港與中化香港、中國金茂籤署《配售及認購協議》,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以每股4.8106港元,受讓約17.87億股中國金茂股份。交易後,平安人壽及關聯方合計持有中國金茂的股份佔中國金茂本次交易擴大後總股本的15.22%。
平安人壽在年內的另一舉牌行為也發生在地產公司身上。今年2月,平安人壽發布公告表示,通過股份轉讓,平安人壽及關聯方合計將增持華夏幸福股份至後者總股本的25.25%。
由此統計,今年以來,險資共已發生7次舉牌行為,涉及6家上市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8家和9家。今年剛過半,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數量已接近此前兩年的舉牌數量,這也是近期險資舉牌行為引發關注的原因之一。
險資舉牌行為回暖,在一定程度上與去年以來監管部門不斷放鬆對於險資入市的政策限制有關。監管層不僅表態在積極研究提高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的監管比例,近日出臺的《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暫行辦法》也表示,對於資產負債管理能力高和匹配狀況好的保險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和公司實際經營情況,適當給予資金運用範圍、模式、比例以及保險產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勵經營審慎穩健的保險公司先行先試。
與此同時,處於轉型階段的保險公司也有著自身的舉牌邏輯。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保險資金體量大,偏好流動性好的股票,高股息率的股票備受險資青睞。「險資偏好盈利能力較強、業績相對穩定的個股。2018年險資重倉股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8.5%,遠高於市場平均值的2.1%。」這也不難解釋為何中國太保等上市公司會出現在險資的「購物車」中。
此外,也有專家對記者表示,保險公司可以與被舉牌的上市公司謀求發展上的協同效應。記者注意到,在首次入股萬達信息時,中國人壽就表示,將充分整合中國人壽系統內外資源,與萬達信息在民生及政務信息化領域探討深度合作。中國平安與其所舉牌的華夏幸福也曾在合作籤約儀式上表示,中國平安將為華夏幸福提供融資授信、保險、理財、資產管理、帳戶現金管理和投資銀行服務等綜合金融服務,支持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開發與運營,共同推進產業新城所在區域縣域經濟的轉型發展。雙方還將共同探索社區個人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管理、社區電商、第三方支付及智慧應用、大數據分析與運用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
當然,在險資舉牌的背後,新會計準則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影響因子。目前A股上市保險公司中,僅中國平安在2018年開始執行新規,但新會計準則已經開始對其他險企資金運用策略產生影響。
在新規下,金融資產的分類將使利潤表的波動性增加,權益類資產只能納入兩類科目,獲取股利的權益資產納入FVTOCI(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其浮盈浮虧不可轉回,其他大部分權益資產納入FVTPL(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為了減少波動性,專業人士對記者分析表示,保險公司在權益資產配置方面會增加股息率高的藍籌股配置比例,同時減少股價波動性大的中小股票配置比例。
來源: 中國金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