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密集舉牌上市公司引發市場矚目

2020-12-15 同花順財經

險資近期頻繁舉牌上市公司引發關注。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顯示,中國人壽在同一日內發布了兩則舉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告。其中一則公告內容顯示,中國人壽通過港股二級市場買入中國太保H股股份。在本次交易完成後,中國人壽持有中國太保H股約1.4億股,約佔中國太保H股股本的5.04%。截至今年8月1日,中國人壽集團整體(含國壽集團及中國人壽)合計持有中國太保H股股份約佔後者H股股本的5.08%。

中國人壽在另一則信息披露公告中表示,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並舉牌萬達信息。在此次權益變動後,中國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萬達信息總股份的比例超過10%。

中國人壽與萬達信息緣起於去年險資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去年10月,國壽資產設立保險業首隻紓困專項產品「國壽資產——鳳凰系列產品」,這一專項產品落地的第二單便是入股並舉牌萬達信息。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中國人壽曾發布公告稱,與上海萬豪投資有限公司達成股份轉讓協議,受讓後者所持有的萬達信息5500萬股股票。中國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有望藉助這一操作躍升為萬達信息第一大股東。但是隨後不久,因股權出讓方無法達成股權轉讓協議生效條款,中國人壽發布了《關於終止協議受讓萬達信息股份的公告》,這也是中國人壽近日再次舉牌萬達信息前的一段插曲。

本月,中國人壽還曾舉牌上市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今年4月,國壽集團也曾舉牌申萬宏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險資舉牌行為的另一主角是平安人壽。今年7月,平安人壽委託平安資管香港與中化香港、中國金茂籤署《配售及認購協議》,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以每股4.8106港元,受讓約17.87億股中國金茂股份。交易後,平安人壽及關聯方合計持有中國金茂的股份佔中國金茂本次交易擴大後總股本的15.22%。

平安人壽在年內的另一舉牌行為也發生在地產公司身上。今年2月,平安人壽發布公告表示,通過股份轉讓,平安人壽及關聯方合計將增持華夏幸福股份至後者總股本的25.25%。

由此統計,今年以來,險資共已發生7次舉牌行為,涉及6家上市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8家和9家。今年剛過半,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數量已接近此前兩年的舉牌數量,這也是近期險資舉牌行為引發關注的原因之一。

險資舉牌行為回暖,在一定程度上與去年以來監管部門不斷放鬆對於險資入市的政策限制有關。監管層不僅表態在積極研究提高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的監管比例,近日出臺的《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暫行辦法》也表示,對於資產負債管理能力高和匹配狀況好的保險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和公司實際經營情況,適當給予資金運用範圍、模式、比例以及保險產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勵經營審慎穩健的保險公司先行先試。

與此同時,處於轉型階段的保險公司也有著自身的舉牌邏輯。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保險資金體量大,偏好流動性好的股票,高股息率的股票備受險資青睞。「險資偏好盈利能力較強、業績相對穩定的個股。2018年險資重倉股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8.5%,遠高於市場平均值的2.1%。」這也不難解釋為何中國太保等上市公司會出現在險資的「購物車」中。

此外,也有專家對記者表示,保險公司可以與被舉牌的上市公司謀求發展上的協同效應。記者注意到,在首次入股萬達信息時,中國人壽就表示,將充分整合中國人壽系統內外資源,與萬達信息在民生及政務信息化領域探討深度合作。中國平安與其所舉牌的華夏幸福也曾在合作籤約儀式上表示,中國平安將為華夏幸福提供融資授信、保險、理財、資產管理、帳戶現金管理和投資銀行服務等綜合金融服務,支持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開發與運營,共同推進產業新城所在區域縣域經濟的轉型發展。雙方還將共同探索社區個人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管理、社區電商、第三方支付及智慧應用、大數據分析與運用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

當然,在險資舉牌的背後,新會計準則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影響因子。目前A股上市保險公司中,僅中國平安在2018年開始執行新規,但新會計準則已經開始對其他險企資金運用策略產生影響。

在新規下,金融資產的分類將使利潤表的波動性增加,權益類資產只能納入兩類科目,獲取股利的權益資產納入FVTOCI(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其浮盈浮虧不可轉回,其他大部分權益資產納入FVTPL(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為了減少波動性,專業人士對記者分析表示,保險公司在權益資產配置方面會增加股息率高的藍籌股配置比例,同時減少股價波動性大的中小股票配置比例。

來源: 中國金融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舉牌概念股是什麼意思?險資舉牌概念股有哪些
    近年來,A股市場中不斷出現被險資舉牌的現象。那麼舉牌概念股是什麼意思?險資舉牌概念股有哪些呢?看看下文解釋!一方面,機構或原有股東願意花巨資購買公司股票,說明公司有某些特質吸引了他們,可能潛藏著隱蔽性價值;另一方面,對部分被舉牌股票,容易發生股東爭奪控制權大戰現象,這往往會給二級市場公司股價帶來交易性機會。市場處於低估階段,舉牌案例會顯著增多。險資舉牌概念股有哪些?那麼險資舉牌概念股什麼意思?
  • 「寶能系」險資舉牌的股價效應研究:基於事件研究法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市場出現優質資產荒。這些因素使險資的投資壓力增大,保險公司不得不尋求新的方式來提高投資收益率,以緩解負債端所承受的壓力。從2015年起,「寶能系」(前海人壽、鉅盛華)開始頻繁舉牌上市公司。據統計,「寶能系」先後舉牌7家上市公司,其中,中炬高新、南玻A、韶能股份的第一大股東均為前海人壽,「寶能系」在萬科A的持股比例也一度達到25%。
  • ...險資共19次舉牌A、H股上市公司,已經遠超2019年(8次)、2018年...
    2020-09-24 06:14:15來源:FX168 【險資年內舉牌19次創近三年紀錄 萬能險「彈藥」功能銷聲匿跡】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9月23日,險資共19次舉牌A、H股上市公司,已經遠超2019年(8次)、2018年(10次)、2017年(7次)的舉牌次數。
  • 陽光保險連承兩諾再回應舉牌伊利 追求財務投資正險資身份
    公開數據顯示,陽光保險二級市場投資上市公司198家,未有持股超過10%者,也沒有成為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皆為正常的財務投資。另外,陽光保險舉牌伊利股份後,亦是第一時間告知對方,並進行了坦誠交流及信息披露。
  • 舉牌考驗控倉能力 險資謀求收益最大化
    隨著「寶萬之爭」迎來更多變數,中報業績也將上市險企面臨的更多考驗反映出來。與2015年相比,已成為房產、金融等上市公司大股東的保險機構舉牌行為明顯減少,上半年選股偏好食品、化學製品、醫藥等板塊,而去年底的舉牌有一部分帶來了浮虧壓力。  業內人士認為,市場的不確定因素為險資舉牌帶來了機會成本。
  • 2019年險資舉牌風向標:中國人壽「稱王」 平安人壽「愛」地產
    而對於保險公司資產配置來說,「買買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信息披露,2019年保險公司發生舉牌上市公司股票事宜共10起,舉牌主體集中於中國人壽、平安人壽、中國太保、太平人壽等大型保險公司,而被舉牌的上市公司仍然傾向於地產、金融、基建三大行業。
  • 中國人壽舉牌工行H股,險資為何「扎堆」掃貨銀行股?這一...
    此次舉牌是9月份險資第二次舉牌。今年以來,9家險資已合計舉牌19次,達到四年來新高。從數量上看,2017年、2018年、2019年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案例各有7次、10次和8次。國壽系今年已兩度舉牌工行本次交易完成後,中國人壽持有工商銀行H股比例從4.9989%上升至5.0219%。
  • 中國人壽又一次舉牌銀行!險資舉牌銀行H股僅為財務投資?
    截至目前,中國平安也已舉牌工商銀行H股,而中國太平亦舉牌了農業銀行H股。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險資喜好上市銀行H股主要出於財務投資方面的考慮,銀行安全性好,估值低,股息率高,在沒有明確高收益的資產配置情況下,舉牌銀行股是個不錯的選擇。同時,港股和A股之間存在溢價,從長期持有股權的角度,而非賣出盈利角度來看,買同樣的銀行港股會更便宜。
  • 今年以來險資頻頻舉牌
    今年來險資動作不斷,已多次公告舉牌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鍾情港股銀行股3月3日,國壽集團以每股均價3.2176港元增持農業銀行H股3000萬股,合計9652.8萬港元。農業銀行H股走勢圖片來源:Wind另有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來險資增持了不少銀行股,不同險資可能重點「掃貨」不同的公司。
  • 2019年險企舉牌「不一樣」 對外開放「加速度」
    就險資權益投資,12月20日,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袁序成明確表示,一是支持保險資金投資科創板上市公司股票;二是鼓勵保險公司增持優質上市公司股票;三是支持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並在產品投資範圍和權益類資產比例上給予一定政策支持。
  • 2019年險企舉牌再起 科技重構「未來已至」
    縱覽今年險資權益類投資,雖然增量資金不多,但監管多次鼓勵險資「入市」,已成為近年來監管對險資入市資金監管重點轉變的風向標。就險資權益投資,12月20日,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袁序成明確表示,一是支持保險資金投資科創板上市公司股票;二是鼓勵保險公司增持優質上市公司股票。
  • 險資年內21次舉牌創近五年新高;立訊精密回應美國337調查影響
    原標題:財經早茶|險資年內21次舉牌創近五年新高;立訊精密回應美國337調查影響 【資訊匯總】
  • 險資瘋狂掃貨:股市吸引力上升 應對新會計準則挑戰
    近日,中國人壽三度舉牌萬達信息(300168.SZ),中國人壽系也成為萬達信息第一大股東,今年來,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這兩家大型險企合計舉牌了6家上市公司。在第一財經接觸的多位險資人士看來,與以往保險公司偏好固收類資產不同,權益類資產的吸引力在逐漸增強。
  • 保險行業專題報告:解密險資資產配置與投資偏好
    個股偏好:高股息、高 ROE 成為首選,同時上市險企偏好更為穩健,個股選擇更加審 慎。從個股角度看我們篩選了險資持流通股佔比居前的25隻個股,並對上市險企及15-16 年期間激進舉牌的壽險公司(以安邦/大家、前海、福德生命、華夏、和諧健康等為主) 進行了區分。
  • 雞年險資調研忙 電子和傳媒兩大行業受青睞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在低利率的環境下,險資加大股票投資仍是大趨勢,但在監管趨嚴的情況下,投資會更加謹慎和規範進入2月份,險資調研上市公司的熱情依然高漲。《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數據統計發現,2月1日至2月15日,除去春節假期,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險資共調研了45家上市公司,共計87次。從行業來看,傳媒和電子兩大行業深受險資的愛戴。從險資調研的上市公司來看,包括安吉科技、冀中能源、崑崙萬維、新興鑄管和中泰橋梁等5家上市公司均獲得險資4次到訪。
  • 險資股票投資設立新規 「一致行動人」收購明令禁止
    這是去年12月以來,監管規範險資舉牌、收購的系列組合拳之一,從多項規定來看,其「殺傷力」將涉及險資股票投資、舉牌和併購等資本市場行為。《通知》根據股票投資分類實施差別監管,進一步明確了重大股票投資和上市公司收購的監管要求,調整了自2015年股災以來的險資股票投資「紅線」,並明確禁止保險機構與非保險機構一致行動人共同收購上市公司,這將有望重塑保險資金運用的規範準則。
  • 董明珠:險資利用高槓桿發大財,小股民成潛在受害者
    就在董明珠的這一「狠話」發出幾個小時之後的當天,上任以來給外界一貫沉默寡言印象的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致辭時突然脫稿,指責當前市場一些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槓桿收購的舉牌者集「土豪、妖精、害人精」於一身,「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後變成行業的強盜」。  自去年的萬寶之爭以來,險資舉牌上市公司幾乎成了資本市場的一場可怕的戰爭。
  • 槓桿股票炒股平臺炫多配資 險企舉牌創近3年新高 地產、銀行股為何...
    除泰康人壽外,今年各大險企也頻頻舉牌,今年以來保險公司已舉牌A股、H股上市公司21次,創下近3年來的新高。而且,各大險企均偏愛銀行、地產股。  泰康人壽舉牌金科服務  12月1日,泰康人壽發布公告並表示,公司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參與金科服務首次公開發行,出資7500萬美元進行認購,以泰康人壽名義與金科服務籤署基石投資者協議。
  • 險資「買買買」模式開啟 太保、國壽「掃貨」低估值港股成流行
    財聯社 (上海,記者 丁豔)訊,2020年,險企舉牌節奏明顯加快,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華泰資產、太平人壽四家險企宣布舉牌上市公司,險企「買買買」模式已開始。近日,太保人壽在中國保險業協會官網公告,公司已於2月19日通過二級市場完成對錦江資本的舉牌。太保人壽受託管理人太保資管公司通過受託管理的QDII帳戶直接在香港市場買入錦江資本29.20萬股,佔其香港流通股比例約為5.015%,觸發舉牌線。
  • 給險資鬆綁,是一個充滿想像的黃金大門
    保險公司是國內資本市場第二大長期機構投資者,監管層給險資打開的門縫越來越大,卯足勁要給股市「輸血」。門縫是越開越大,險資卻一直扭扭捏捏不肯進場。那監管層為嘛還要一廂情願,不斷提高保險公司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