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個漫長的過程,身體有時間慢慢適應。但生產過後,由於原來佔據了腹部空間的嬰兒已經出生,內臟的位置在短時間內需要有所調整,同時,體內的各種激素水平也會有明顯的改變。所以,生產後身體的改變是十分迅速的。
那麼,產後媽媽的身體到底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骨盆前傾是骨盆位置偏移的一種病態現象,即較正確的骨盆位置向前傾斜一定的角度。隨著胎兒的發育增大,孕婦身體重心逐漸前移,導致骨盆逐漸前傾,於是就形成了弓腰、塌胯、撅臀的體態。
長時間保持不正確的體態會影響自身形象的美感,最重要的是會改變脊椎的弧度,增加頸椎和膝蓋壓力。
新媽媽們在妊娠時期,增大的子宮會使腹壁擴張延伸,兩側的腹直肌會從腹中線向兩側分離。一般情況下,產後腹壁將會逐漸恢復,腹直肌會向中線靠攏。但如果遇到胎兒過大、羊水過多等情況,即使產後半年腹直肌仍然回不到最初的位置。
除了地球的重力作用會使女性胸部下垂之外,哺乳也會造成乳房下垂。主要原因是哺乳期後,體內激素水平降低,乳腺泡管、腺體和脂肪組織都會發生萎縮;原間質中的纖維結締組織由於在妊娠末期和哺乳期被一定量的乳汁拉長,在哺乳停止後纖維組織不能完全恢復原樣,所以乳房會鬆弛而下垂。
盆底肌是女性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女性的盆底由肌肉、韌帶、神經和結締組織組成,其中結締組織最容易受到損傷,而女性在妊娠中盆底肌持續受到壓力,以及分娩的過程都會對其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傷。
常見的初期表現有陰道鬆弛、壓力性尿失禁、反覆陰道炎、尿路感染等,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可能還會導致子宮脫垂、膀胱膨出等嚴重問題。
女性在妊娠期間,一定會補充較有營養的食物,而且會加大食量。這不僅是為了給胎兒提供充足營養,也是自身為了分娩而本能地儲備能量的表現。隨著胎兒生長,媽媽的運動量也會相對減少,所以即使在產後,腰腹贅肉堆積、大腿臃腫、臀部肥大等現象仍然會比較明顯。
女性產後身體必然會有很多改變,除了上述問題外,還會出現疲勞感、體溫升高、呼吸變深且慢、出汗多、疼痛、尿多便秘等一系列問題,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經過自我調整,身體會慢慢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