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莊聽蟬音,蟬聲,串聯著我的喜怒哀樂

2021-01-10 香山文藝

蟬,可謂老朋友了。

蟬聲,串聯著我的喜怒哀樂。

從孩提時,或許更早一點。蟬聲,自然地裝滿了我的耳朵。

我媽說我幼時,只要聽得夏至鳥叫,就不哭了,聽聽聽聽還會笑......

或許我是在蟬聲中長大,與蟬聲有著緣分。我特想常聽到蟬聲,因蟬聲很美,如詩如歌。聽到蟬聲,有如置身其中,心曠神怡。但不知何因,歷史上文人們,大都說蟬聲若噪。如唐人趙嘏的「噪蟬聲亂日初曛,弦管樓中永不聞。」許渾有:「噪柳鳴槐晚未休,不知何事愛悲秋。朱門大有長吟處,剛傍愁人又送愁。」此已不止於噪聲,又加碼成悲愁之聲。還有劉禹錫說:「一入悽涼耳,如聞斷續弦。」還是駱賓王,《在獄詠蟬》中還沉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詠蟬詩最多的,或數白居易,但我喜歡的還是早唐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以哲學理念歌詠蟬的特長和人格化的內在與外表美的統一。

頗有境界的或是雍陶的:「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雖然有點條件主義色彩,但也算進入境界了。繁雜的外界,亦無關於內在的純靜。換言之,在紛亂的繁雜聲音中,也能找到或分慮出高雅的平衡,頗為難得。

心境、環境或是聽蟬的兩把鑰匙。

首先是無憂,

其次是無慮。

難怪古人對蟬聲的曲解,也理解今人對蟬聲的漸多美感,這與環境、心境有關,或是生活所致,吾亦感觸頗深。近來,越來越想聽聽草蟲、鳥、蟬這些自然界的聲音。尤其是盛莊新遷後,日子日趨舒爽。早聽暮聞,常與其中。心悅神往。頗得自然之樂也。

蟬鳴,需要環境。

聽蟬,需要心境。

環境好了,小康來了,心境也蕩漾起來了。

這幾天午睡,在家鄉崇德一帶稱之謂「歇熱」。儘管常被蟬聲叫醒,但總感到在天籟之聲裡,心情特好。知了知了!我說你知了什麼,我醒了,你知了,我睡了,還知了。她說知了,睡了,醒了,知了。

好了,好了。不跟你們玩了,我去遊泳了。

知了,知了!遊泳去了!

為了聽更高更大更集中的蟬聲,我寧願多走幾步,繞走河邊小徑。

這是自四明山東麓流經廣德湖再去甬江入海的一條小溪。兩邊林樹森森,灌木叢叢,夾著一溪碧流,時有三兩白鷺飛飛、停停。且聽見高林中蟬聲悠揚,毫無插針之隙。老蟬、金蟬、薄翅蟬,一組組一陣陣,悠悠揚揚,長長短短,圓腔、尖叫,徐緩、疾緊,越聽越高越熱烈。猶如與上頂烈日比能量。

這長腔高歌仿佛如一根根線條,從高柳中飛出,飛向遠方。若彩虹灑向天邊。我在樹蔭中找塊石頭,安穩坐下。靜聽、恭聽。似乎,我似乎不到三分鐘,就進入了「境界」。在夢中的呼嚕試比蟬聲高下。

其實,誰的聲音也難比蟬聲,因蟬鳴不由口器,而其發音器在腹肌部。由鼓膜振動而發出聲音,她的鳴肌每秒鐘伸縮振動數百次,因其蓋板與鼓膜間是空的,能起共鳴,所以有如此高腔。自然聲,高無比。又在晌午,蟬越熱越叫,因越叫越散熱,所以日愈烈,調愈尖。林愈深,蟬愈眾。

想起南北朝王籍有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名句。林蔭小徑上,雖然蟬聲如潮,但仍幽雅深邃,有若天上人間,使人神定心閒。恍入無塵無俗之境界。

我伸了個懶腰,情不自禁站了起來,想不起應去遊泳館,還是已泳歸,一時茫然。定神想想,尚未遊泳,因為泳帽還是幹的,就向西往遊泳館走去,不時還瞅瞅柳枝上仰著豎棲的蟬們。那麼沉穩、篤定,不改初心。

在泳道上,邊遊邊在想,小小蟬鳴有如此高聲,真是寸有所長!

蟬聲的高尖,緣於修煉。蟬為夏蟲,但非一冬之功。其陽壽雖然僅兩月之短。但它為質數,非以年記。有的修煉3年、5年,有的長達17年之久。在地下吸樹根液內練,一旦鑽出地面而羽化,又從樹枝吸取汁液,強實蟬身,關鍵還是增強她的鳴腔腹肌。

小泳上岸,復步曲徑。雄蟬們仍然自鳴得意地求偶鳴唱。此起彼伏。幽幽揚揚,瀟瀟灑灑,也難計其數。唱得不亦樂乎,聽者也不怨其煩,走走聽聽,聽聽走走。斑蟬的高調,金蟬的尖叫,草蟬的亂鳴窮唱,似乎有如競技場,不待我罷你登場,不登場者也在唱。情有可原,都不想失去這青春一回。展展歌喉,或曰風採,以求戀人芳心、青睞。

遠去的蟬聲,迎來近處的知了。

回家道上,猶如接力。屋前的知了,接過一路的蟬唱。

屋後的知了,也在說知了,知了。一聲聲,一陣陣,一時起,時起彼伏,延續著、交替著,唱著、鳴著......

蟬聲裝滿了我們的盛莊,我的畫室、書院......

蟬聲在我的筆墨、線條間抒情、鳴唱,流淌,流淌......

今年的蟬聲如同去年的蟬聲。

今年的知了,知道七十年前的知了。

不信,你問問,她回答必定是知了。因是我告訴她的。

我將七十年前的蟬聲錄音「內存」在耳朵裡,天天為我鳴唱。

左耳,右耳。

從早到晚,

春夏秋冬。

蟬聲裡,還有幸福的味道。

你聽聽......

相關焦點

  • 小河馬‖翻譯詩(英譯詩)《蟬》10首
    題記:2016年的7月11號的午後,是今年入夏以來我聽到的第一聲蟬鳴,由此產生一種靈感,看看不同國家的詩人怎樣聽蟬鳴的,這裡收集這十首詩選自《世界詩選》有關蟬的翻譯詩,請大家在這聽禪的季節裡與各國詩人一起聽蟬吧
  • 千樹蟬聲落日中
    數家茅屋清溪上,千樹蟬聲落日中。」掀開盛夏的簾攏,那驕陽下匝地的濃蔭,那林蔭中的數聲蟬鳴,隨著薰風由遠及近,漸漸匯成一支充滿激情的樂章,在耳畔久久迴響,撼人心魄。  蟬,又稱知了,這小小的精靈,總是冬春蟄伏,夏天來臨,深秋離去。蟬其貌不揚,眼睛小而突出,黑亮中顯示出一種無畏與機警,修長透明的翅翼上布滿漂亮的紋路,黑色的軀殼就像穿著一副厚厚的盔甲,腹部有蘊藏巨大發聲能量的鼓室。
  • 戴新閣:夏日的蟬聲
    打開窗戶,從對面的浮山腳下,傳來陣陣的蟬鳴聲。在這炎熱的夏日,綠樹林蔭中,蟬,棲息在茂密的枝葉間、樹幹上,不知疲倦地陣陣詠唱:「唧…唧…」「知了…知了…」,它們是在歌唱夏日的酷熱,還是在履行生命的約定?
  • 蟬聲入清夢,夏意出林間
    突然聽到了一陣蟬鳴,起先是試探性的幾聲,而後越來越響亮。回想起來,有多久沒有聽到過蟬聲?我已記不清了,似乎從來到他鄉的那一年,便再也沒有過與蟬的重逢。我停下腳步,那聲聲入耳的蟬聲,像是歌唱著夏天,清脆響亮,恍惚間讓人回到了童年時光。
  • 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煙火人間》哪裡聽
    近日,在抖音上面有一首特別火的歌,很多人都在翻唱這首歌,這首歌的其中一句歌詞是「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這是首什麼歌呢?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的演唱者及歌詞介紹。  1、抖音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歌曲《煙火人間》中的一句歌詞,這首歌的演唱者是網絡歌手添兒唄,目前在網上很是受歡迎。
  • 易河文學苑第 9 期《蟬》
    原創一葉輕舟還易河文學苑8月1日飛鳥和蟬任然 - 飛鳥和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古人寫蟬,小編以為這幾句達到了巔峰,那麼現在的詩人寫蟬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 「詩詞鑑賞」初聽新蟬第一聲,感悟人生況味!
    烈日當空,綠樹陰濃,樹上的新蟬已開始鳴叫了。清代文學家張潮在《幽夢影》裡說:「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方不虛此生耳。」夏日聽蟬,不同的人品出不同的人生況味,有人聽出苦難,有人聽出歡樂,有人聽出悲涼,有人聽出欣喜……在悠長的夏日午後,庭院幽深,海榴綻放,碧紗窗下,伴著一聲聲蟬鳴,感悟人生的況味!
  • 夏日知了叫個不聽,其實古詩裡也是蟬音不絕
    著名學者王國維就曾在《人間詞話》裡對蟬這個意象有過表述,他說:「蟬本無知,然許多詩人卻聞蟬而愁,只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說到底,蟬也好,梅花、菊花也好,它們的自然屬性本身沒什麼,只是詩人需要一個物體來寄託感情而已,詩人寫得多了,它們也就成了一種固定的象徵。
  • 臨風聽暮蟬是什麼意思 臨風聽暮蟬上一句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便是他所作,其中有一句詩是「臨風聽暮蟬」,大家知道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嗎?趕緊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吧。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 臨沂盛莊市場大集,端午節,地攤農貿的熱鬧
    今天去盛莊市場購物!這個市場,也是盛莊逢集的地方,是周圍十裡八地的知名購物地方,比我們住的小區附近的幾個市場都要便宜些,一般購物稍多的時候,就要到盛莊市場去!作者從南邊中心街往北去的。今天,人特別多,車也特別多。
  • 抖音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抖音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最近這首歌曲在都抖音上特別的火,經常能夠聽到「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這首BGM,其實這首歌曲是根據粉絲評論編寫出來的一首歌曲,所以很多小夥伴們都不知道這首歌,那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抖音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 天籟之聲 請君聽茶
    當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裡穿行,晚風吹拂,四野靜寂之際,先師許白鳳在日總對我說:「你看,月亮多美。古人用'聽月'來形容,一個'聽'字,用得多有詩意!月可'聽',可說是天籟之美,以心相通。其他還有'聽雲'、'聽雪'等等呢。」先師去後十多年,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道路上經歷各種艱辛的磨礪,我越來越體會到最美最有味的東西莫過於天籟。
  • 聽任然的歌夏天最適合,《飛鳥和蟬》它來了
    在7月3號的凌晨,也是她自己生日的日子,她帶著作品出現了,一首《飛鳥和蟬》闖進了這個不平凡的夏天。她自己還調皮了一下,要粉絲強制喜歡,真是可愛至極。雖然關注她的人不多(看她的微博下面的互動就明白了),但是這不妨礙她的歌傳唱度高,就這一首《飛鳥和蟬》已經在某音樂平臺新歌榜裡衝進了前幾名。
  • 蟬聲驚擾年華,又是一年畢業季——致(六)4班班主任陳老師
    六年之後,不忍聽蟬聲蟬聲驚擾年華
  • 上聯:蟬蟬雀雀 綠葉枝間追夏夢(邀下聯?)
    那嘰嘰喳喳的鳴叫,被吵吵的蟬聲,遮掩的無影無蹤,只有蟬聲!外面的世界,是麻雀和蟬兒的,我們與它們相比,室內才是我們的天地,聽著它們的歡叫,我們只能聽著,欣賞著,把它們帶入夢裡,與夏季的炎熱一起,揉進那杯麵前的清茶,化作縷縷的香味,伴歲月靜好!
  • 炎炎夏日蟬聲響,3首描寫蟬的古詩詞,讓人感受別樣韻味
    而在炎炎夏日中,蟬卻非常活躍,它們不停叫喚,留下了響亮的蟬聲。而古代詩人顯然也注意到了蟬這種動物,留下了在詩詞文字中留下了對蟬的各種看法。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3首描寫蟬的古詩詞,讓人感受別樣韻味。第1首,《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虞世南。
  • 飛鳥和蟬,她是不一樣的任然
    最近翻看音樂排行榜,一首《飛鳥和蟬》總被佔據著,也許在這個夏末秋初的時節,聽它更合適吧。《飛鳥和蟬》飛鳥和蟬,終歸不會交集,飛鳥驕傲的遠飛,夏天的蟬選擇了棲息,隱喻著兩個不同世界的人註定告別。《半夏青春》任然的歌曲,總帶有夏天的氣息,訴說著懵懂戀愛的《半夏青春》,在溫暖明朗的聲線裡,勾勒著青春時的愛情模樣,待到時光一去不復返,才發現最美是你的眼眸,想牽著你一直走。
  • 多年黑暗的潛伏,只為一個月的歌唱——古詩詞中的蟬
    這首《蟬》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詩詞前兩句,將蟬的觸鬚比喻成官員帽子的冠纓,既形象,有隱隱表明自己的身份。後兩句則借物比興:蟬的聲音能傳很遠,並不是借了秋風,而我的名聲能傳播得很遠,自然也不是因為位高權重。這是歷史上較早的詠物詩,詩人借詠蟬表現力自己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
  • 駱賓王的詠蟬詩經典,仕途失意借蟬表品性,運用典故,傳唱千年
    《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這裡的"西陸指的是秋天,"南冠"也就是楚冠的意思,在這裡相當於囚徒。如今已是深秋,蟬兒叫個不停,蟬的叫聲,把我這囚徒的無限愁緒帶到了遠方。
  • 你驕傲的飛遠我棲息的夏天什麼歌?任然《飛鳥和蟬》歌曲哪裡聽
    抖音又給大家分享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不知道小夥伴們最近有沒有常刷到一首歌「你驕傲的飛遠,我棲息的夏天,聽不見的宣言,重複過很多年」,旋律十分的動聽,那麼這首歌的歌名是什麼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一下《抖音》你驕傲的飛遠我棲息的夏天歌曲介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