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樹蟬聲落日中

2020-12-20 綏化新聞網

李笙清

  「四郭青山處處同,客懷無計答秋風。數家茅屋清溪上,千樹蟬聲落日中。」掀開盛夏的簾攏,那驕陽下匝地的濃蔭,那林蔭中的數聲蟬鳴,隨著薰風由遠及近,漸漸匯成一支充滿激情的樂章,在耳畔久久迴響,撼人心魄。

  蟬,又稱知了,這小小的精靈,總是冬春蟄伏,夏天來臨,深秋離去。蟬其貌不揚,眼睛小而突出,黑亮中顯示出一種無畏與機警,修長透明的翅翼上布滿漂亮的紋路,黑色的軀殼就像穿著一副厚厚的盔甲,腹部有蘊藏巨大發聲能量的鼓室。有人說蟬聲不好聽,單調聒噪,雜亂無章,可以歸納為噪音一類,發出「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的牢騷。唐代文學家的羅隱筆下的「風棲露飽今如此,應忘當年滓濁時」,將蟬刻畫成卑鄙無恥及趨炎附勢者,藉以諷刺官場的腐敗和朝政的昏暗,被拿來背鍋,可謂蟬之無辜也。不管古人如何借物抒懷,蟬鳴作為夏天的使者,音節自然、高亢、深沉,似潮漲潮落的海浪,更像一首專門為夏天譜寫的詩,韻律款款,意味無窮。聲聲蟬鳴,既是來自大自然的美妙原聲,又充滿了雄蟬對雌蟬愛的表達。這些高亢的蟬鳴詮釋了愛的哲理,哪怕是生命的絕唱,也要轟轟烈烈,演繹一次愛的壯美旅程。

  我常常驚嘆於蟬小小的身體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可以發出與它們的身軀極不成比例的長鳴,而且不知疲倦。即使沒有樂器的伴奏,也並不影響蟬鳴的魅力,這婉約的清唱,這鏗鏘的音符,是經過數個季節久久醞釀的深沉吶喊,是火熱的夏天最原始的情感喧洩,沒有一絲半點的矯情,只有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蘊含其中,不愧為來自於大自然中的激情歌手。

  蟬棲息高枝,餐風飲露,故被古人譽為高潔的象徵。「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因觸忤武后被誣下獄,囹圄中寫下詠物詩《在獄詠蟬》,借蟬自比,發出「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的感嘆。從蟬的高潔到蟬鳴的韻味,在古詩詞中俯拾皆是,如南朝蕭子範的「流音繞叢藿,餘響徹高軒」,隋代王由禮的「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唐代許裳的「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吟詠之間,宋代詩人朱熹「高蟬多遠韻,茂樹有餘音」的形容顯便得格外生動貼切,短短十個字,便勾勒出林間蟬鳴的一種與世無爭、雅致浪漫的自然風情。蟬棲居高枝含氣飲露、不食黍稷無欲無求,淡泊無為、清潔自律,那沸騰的蟬聲似乎因匝地的濃蔭而愈加悠長,那回味無窮的韻味,讓人頓生「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的感受。

  聽蟬的意境,大抵與人自身的處境和心情相關,就像面對秋雨梧桐的時候,有人看到的是蕭瑟寂寞,心裡泛起的是離情愁緒,而有人看到的,卻是一片盎然生機,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言:「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久了,很容易對故鄉風物漸行漸遠,但蟬鳴卻能穿越時空的距離,帶給遊子熟悉的鄉音。只有身在異鄉的遊子,最能領悟白居易「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的那種感受,因為似曾相識的蟬聲,將來自遠方的一份鄉愁與牽掛,詮釋得淋漓盡致。

  聽蟬,聽的是來自大自然的季節吶喊,是喧囂中耐人尋味的一種深沉坦然的意境。聽的久了,便感覺這簡直是一個能量巨大的音樂盒,便感覺蟬簡直就是天生的音樂家,那由無數個音符組成的蟬鳴聲,就像來自家鄉遙遠的記憶,童年,便成了鄉情中的一幅最原始的素描。「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聽蟬的時候,如果領悟了南朝梁詩人王籍《入若耶溪》中充滿哲思的句子,就應該聽懂了蟬鳴。

相關焦點

  • 戴新閣:夏日的蟬聲
    打開窗戶,從對面的浮山腳下,傳來陣陣的蟬鳴聲。在這炎熱的夏日,綠樹林蔭中,蟬,棲息在茂密的枝葉間、樹幹上,不知疲倦地陣陣詠唱:「唧…唧…」「知了…知了…」,它們是在歌唱夏日的酷熱,還是在履行生命的約定?
  • 唐詩中的「蟬」都有哪些不同的含義?
    ——《詩經·七月》蟬之鳴自上古起,便隨夏末流火應節奏響,聞其聲可知時令流轉。最初的詩歌裡亦是多以蟬喻時光流轉,及至魏晉,恣意開放的人文風氣之下蟬終被賦予哀戚的情感色彩。寒蟬之意由此流響。待到中華詩歌的巔峰時代——大唐,蟬之意在跌宕起伏的時局變幻之中更是成就出千面絕唱。1承繼前朝自比高潔殘暑蟬催盡,新秋雁戴來。蟬作為夏季使節的職責在大唐並沒有被剝奪。
  • 盛莊聽蟬音,蟬聲,串聯著我的喜怒哀樂
    蟬,可謂老朋友了。蟬聲,串聯著我的喜怒哀樂。從孩提時,或許更早一點。蟬聲,自然地裝滿了我的耳朵。我媽說我幼時,只要聽得夏至鳥叫,就不哭了,聽聽聽聽還會笑......或許我是在蟬聲中長大,與蟬聲有著緣分。我特想常聽到蟬聲,因蟬聲很美,如詩如歌。聽到蟬聲,有如置身其中,心曠神怡。但不知何因,歷史上文人們,大都說蟬聲若噪。
  • 蟬聲入清夢,夏意出林間
    突然聽到了一陣蟬鳴,起先是試探性的幾聲,而後越來越響亮。回想起來,有多久沒有聽到過蟬聲?我已記不清了,似乎從來到他鄉的那一年,便再也沒有過與蟬的重逢。我停下腳步,那聲聲入耳的蟬聲,像是歌唱著夏天,清脆響亮,恍惚間讓人回到了童年時光。
  • 10句令人思索的寫蟬古詩詞,你最欣賞哪句?
    3.王維的《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中有「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詩人悠閒自在地倚靠在柴門外,迎著風聽暮蟬的吟唱。4.唐人虞世南的《蟬》有「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詩人表面寫蟬的鳴叫聲能遠傳,不是藉助秋風,而是因為居在高樹上。實則是借蟬說理,給世人闡述了一個道理,即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藉助外力,也能聲名遠播。
  • 臨風聽暮蟬是什麼意思 臨風聽暮蟬上一句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便是他所作,其中有一句詩是「臨風聽暮蟬」,大家知道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嗎?趕緊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吧。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 從螢火蟲和蟬的物象,看王沂孫詠物詞中的意象
    描寫的角度由人轉向蟬:飲露身輕,吟風翅薄,表面上是鋪寫蟬的形貌和習性,實際上,它於賦中有比,賦中有興。寫物的同時又擬喻,象徵著對蟬的物性產生深切感受、強烈共鳴的詞中人情志。詞中所蘊含的就是使他感到悲哀的、不為故裡知己和周圍人理解的含義。蟬聲不絕於耳,詞人滿腹惆悵,只覺聲聲悽涼,所以他寫道「悽涼倦耳」。而這裡的悽涼二字既是蟬鳴之音,也是詞人內心的感言。「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是詞意轉入下一層構想,比較曲折,琴聲與蟬聲有什麼關係呢?
  • 蟬,詩詞中的美好意象與現實中的悲慘結局
    有樹木的地方就有蟬,越是烈日當頭,蟬的叫聲越猛烈,聲嘶力竭,不依不饒,大概是它們在地下煎熬的時間太久了的緣故吧。 在古詩詞對夏日的描寫中,關於蟬的詩句,襯託出了夏天特有的景致。如「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等就是如此。
  •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淺談蟬在詩詞作品中的意象流變
    有朋友問:蟬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什麼的嚮往?這個問題問得相當籠統啊。是問蟬本身,還是蟬在古詩詞中的意象?是問虞世南的《蟬》,還是其他作品中的「鳴蟬」、「玄蟬」、「寒蟬」、「秋蟬」、「早蟬」?這個「詩人」又是指誰?
  • 炎炎夏日蟬聲響,3首描寫蟬的古詩詞,讓人感受別樣韻味
    而在炎炎夏日中,蟬卻非常活躍,它們不停叫喚,留下了響亮的蟬聲。而古代詩人顯然也注意到了蟬這種動物,留下了在詩詞文字中留下了對蟬的各種看法。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3首描寫蟬的古詩詞,讓人感受別樣韻味。第1首,《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虞世南。
  • 多年黑暗的潛伏,只為一個月的歌唱——古詩詞中的蟬
    或許是因為這樣,蟬也成為古詩詞中一個很重要的意向,而且往往是褒義的。今天小仙就給大家分享幾首和蟬有關的詩詞。虞世南《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 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煙火人間》哪裡聽
    近日,在抖音上面有一首特別火的歌,很多人都在翻唱這首歌,這首歌的其中一句歌詞是「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這是首什麼歌呢?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的演唱者及歌詞介紹。  1、抖音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歌曲《煙火人間》中的一句歌詞,這首歌的演唱者是網絡歌手添兒唄,目前在網上很是受歡迎。
  • 他以蟬自喻,寫下史上最經典的詠蟬詩,短短4句令人叫絕!
    蟬,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之一。因其棲高飲露的生活習性,故詩人常以蟬自喻,來表現品格的高潔。以唐代為例,公認詠蟬詩有三絕:虞世南的《蟬》、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蟬》。這三首詩都是以蟬自喻的名作,但由於詩人地位、境遇等的不同,呈現出來的面貌自然也就不同。
  • 唐詩中的詠蟬三絕,原來蟬還有這樣的品質,現代人應該學習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蟬之最可貴的品質,比興到人身上,就是立身品質高潔的人,並不需要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過「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正是有品行,有才德的人的自信之處。
  • 抖音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抖音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最近這首歌曲在都抖音上特別的火,經常能夠聽到「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這首BGM,其實這首歌曲是根據粉絲評論編寫出來的一首歌曲,所以很多小夥伴們都不知道這首歌,那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抖音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 蟬聲驚擾年華,又是一年畢業季——致(六)4班班主任陳老師
    六年之後,不忍聽蟬聲蟬聲驚擾年華
  • 駱賓王的詠蟬詩經典,仕途失意借蟬表品性,運用典故,傳唱千年
    《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這裡的"西陸指的是秋天,"南冠"也就是楚冠的意思,在這裡相當於囚徒。如今已是深秋,蟬兒叫個不停,蟬的叫聲,把我這囚徒的無限愁緒帶到了遠方。
  • 上聯:蟬蟬雀雀 綠葉枝間追夏夢(邀下聯?)
    蟬兒,因躲在樹葉的下面,清涼中,有著使不完的勁,總是那麼一聲高起一聲,像是用了最大的力氣,又像是打消夏日的寂寞,不停息的叫著。清涼是它們的,熱鬧也是它們的。那嘰嘰喳喳的鳴叫,被吵吵的蟬聲,遮掩的無影無蹤,只有蟬聲!
  • 易河文學苑第 9 期《蟬》
    原創一葉輕舟還易河文學苑8月1日飛鳥和蟬任然 - 飛鳥和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古人寫蟬,小編以為這幾句達到了巔峰,那麼現在的詩人寫蟬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 三首落日詩詞,一首嚮往,一首思鄉,一首感傷
    在古典詩詞中,落日是詩人非常鍾愛的景物,經常出現在詩詞中。面對落日,會聯想到很多,伴隨詩人的情感色彩,有的想到暮年,有的想到羈旅,有的想到感傷……其實無論想到什麼,都會寫到落日壯美無限。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三首落日詩詞,有嚮往,有思鄉,有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