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詩詞中的美好意象與現實中的悲慘結局

2021-01-20 騰訊網

蟬,又名知了,一種在夏天常見的昆蟲。蟬的幼蟲,又名知了猴,生活在地下,一般經過兩、三年以上才能鑽出泥土,有的甚至長達十幾年。蟬在夏天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大多數動物因為天氣炎熱而無精打採,只有蟬好像有使不完的勁,一天到晚叫個不停。有樹木的地方就有蟬,越是烈日當頭,蟬的叫聲越猛烈,聲嘶力竭,不依不饒,大概是它們在地下煎熬的時間太久了的緣故吧。

在古詩詞對夏日的描寫中,關於蟬的詩句,襯託出了夏天特有的景致。如「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等就是如此。

在古代詩人筆下,蟬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高尚品質。說實話,在看到這些詩詞之前,是怎麼也不能把叫聲嘈嘈、面貌奇怪的蟬和人格的純潔聯繫到一起的。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經常會用「梅、蘭、竹、菊」這些給人以美感的花草、植物來以物喻人,分別形容人的傲骨、清幽、堅韌與淡泊,此外還有純潔的荷(蓮),還有潔白的雪,用來形容人格的清清白白。

古代詩人以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賦予了蟬一個寓意深刻的意象。比較有名的以蟬喻人的古代詩作有三篇:一是駱賓王的《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還有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再有虞世南的《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以蟬面臨的困難環境,表達詩人自身的失意與冷落;用蟬的高聲歌唱,形容自身的清白與高傲。

早在初秋戰國時期,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詩中就已經以「蟬」喻義了。他在詩作《卜居》中說到:「蟬翼為重,千鈞為輕」。說的是楚國國君是非顛倒,把微不足道的事情看得很重,而不把舉足輕重的事情放在心上。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說到:「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以蟬出於汙泥,而能脫離汙穢,來讚美屈原的品格可以和日月爭輝。和宋代文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異曲同工之妙。

蟬,在古代詩詞中的喻義是美好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的結局卻是悲慘的。現在,一提到蟬,估計大多數人應該不會立即想到古詩詞中的優美詩句,不會想到駱賓王、屈原等在詩詞中賦予蟬的美好意象,而是首先想到飯桌上一道很普遍的菜餚——炸金蟬。金蟬就是知了猴,營養價值很高,是現在人們比較青睞的高蛋白、低脂肪、天然無公害食品。有研究表明,剛出土的知了猴含蛋白質58.58% ,脂肪含量只有10.23%。也正因為如此,捕捉金蟬才有利可圖,才對人類有了巨大的誘惑,近年來知了猴受到了大規模地捕捉,它們大多剛出土還沒有見到陽光就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

雖然蟬還談不上是保護昆蟲,但還是要減少無休止的捕捉,讓它們能夠在陽光下亮一亮歌喉,過一個昆蟲應有的完整的一生。

相關焦點

  •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淺談蟬在詩詞作品中的意象流變
    有朋友問:蟬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什麼的嚮往?這個問題問得相當籠統啊。是問蟬本身,還是蟬在古詩詞中的意象?是問虞世南的《蟬》,還是其他作品中的「鳴蟬」、「玄蟬」、「寒蟬」、「秋蟬」、「早蟬」?這個「詩人」又是指誰?
  • 從螢火蟲和蟬的物象,看王沂孫詠物詞中的意象
    在王沂孫的詠詞作中,還有3首是詠誦小生靈的,那就是螢火蟲和蟬,他詠誦螢火蟲和蟬的詞是這類詞作中非常有名的。因為詞人所詠的螢火蟲和蟬,它們具有纖弱、柔小、流離的意象,也具有悽涼的美感,往往透露出個人內在的情感與藝術風格。
  • 詩詞中常見的20個意象,如詩如畫
    詩詞中常見的20個意象,如詩如畫 2020-09-24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十種意象,你知道幾個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十種意象。1、青山:在古代詩歌中具有深隱曠達、雄渾沉穩、亙古不變的特色,是文人藉以棲息身心的家園。如王昌齡《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時,青山也是故鄉的象徵。如謝眺《遊東田》中「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另外,青山也是歷史與永恆的象徵。
  • 古典詩詞中最常見的13個意象典故!
    古人的詩詞喜歡用意象典故,就是用自然界中的外物來感應或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以達到烘託人情感的作用。在古詩詞中,有最常見的13個意象,具體都哪13呢?哲學詩畫為大家整理了下,一起來品讀。1,冰或雪以冰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中高考之詩詞鑑賞應試寶典
    詩詞鑑賞是中高考閱讀理解的第一道難關,同學們在遇到這道題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還有就是言不由衷,筆不由意,總是答不出自己心裡的感覺,以致在這第一道關卡上便銳氣大挫!我們在考試過程中,尤其是面對古詩文、現代文、作文等這樣的高難度考題時,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打敗自己,克服畏難心理,否則你在面對這些題目的時候已經在氣勢上輸了一陣了,正所謂考場如戰場嘛!
  • 2018年中考語文詩詞鑑賞常考的意象(一)
    中考詩詞鑑賞常考的意象(1)   1、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   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北宋詩詞中的笛子類意象
    「意象」一詞萌芽於先秦,劉勰用於文學評論。北宋詩詞中多有對笛子類意象的描繪。一為明用。範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滿地」幾句,既是明用,又是從王昌齡《從軍行》與王之渙在《涼州詞》中化出。其意境與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相似。此為以笛聲襯悲情,由笛聲引發鄉情。範詞與三首詩神似處不少。
  • 為什麼詩詞大師都喜歡寫梧桐?乾貨來了!探析梧桐的五種意象!
    意象是中國詩歌的核心因素。在中國的詩詞名家中,最喜歡用「梧桐」入詩入詞。好玩的國學就這一有趣的現象,進行了一番探究,並精心選擇了古詩詞中「梧桐」所代表的不同的意象內涵和經典詩詞,獻給讀者朋友。第一種:是引得鳳凰來的高貴樹種,是高潔的象徵。
  •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有朋友提問: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古詩詞意境由多個意象組合而成。打個比方,意象好比蓋房子的磚頭水泥,意境是水泥磚頭所建造的房子,同樣的材料,設計理念不同,房子可以是西式洋樓,也可以是中式園林。
  • 「鶴是良朋琴為伴」丨唐詩中「琴」與「鶴」的意象及其君子的隱喻
    有很多人,他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奔波於凡世俗塵之間,其實他的內心嚮往的卻是自由清閒的生活,但是現實生活往往與我們想的不一樣。所以用「琴鶴」這一意象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懷。尤其是在晚唐時期以這一意象為基礎而進行創作的詩詞大量湧現,它不僅僅為人們情感的抒發提供載體,也為後世理解詩文以及後人的志向起了啟迪作用。
  •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20個詩詞意象,不一般的情懷
    每一種意象,代表不同的情緒和情思。,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表現品行的高潔。在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詞裡多比喻恩愛夫妻。-001淘詩詞是以北京幾所名校大學生為基礎的一個年輕、公益性質的詩詞平臺。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青銅器、瓷器是中國文化;琴棋書畫是中國文化;萬裡長城是中國文化;京劇崑曲也是中國文化……今天小仙就只選取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來大致領略一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首先,我們要解釋一個問題:什麼是意象?
  • 何海榮丨淺議現代詩詞的原創性和新意象
    淺議現代詩詞的原創性和新意象何海榮  從欣賞和創作詩詞的過程中,我們知道近體詩詞所用的字句是有一定規律的,這些規律主要表現在運用傳統的意象及從高度組合這些意象構成意境上面,是古人經過上千年的探索實踐的成果,跟傳統文化是相配套。
  • 寒假學習 詩詞鑑賞中的50個意象整理
    4、蟬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如李商隱《隋宮》:「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 情在畫中|詩詞意象,出水芙蓉
    物象:蓮花從別稱中感受人們對她的喜愛:意象:《離騷》中屈原「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用外在的修飾來象徵內在的修養,以此來表達自己高潔的志趣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決心。但《楚辭》中的蓮花意象還不具有特定的象徵義。
  • 理解詩詞需要熟知常見意象,可惜這些意象我們早已陌生
    5.芳草「芳草」意象的運用,遠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屈原所作《離騷》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發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懷,寓含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兩代是詩詞高度繁榮的時期,而「芳草」意象的內蘊也在這一時期得到最為淋漓盡致的體現。
  • 丁香花在詩詞中代表什麼意象,李璟這首詞中表達得更加生動!
    丁香花擁有高貴的香味,並有著「天國之花」的稱號,自古就倍受珍視,本來如此美麗高貴的花朵應該是美好的象徵,但卻因為其花未開的時候花蕾密布枝頭,自唐宋以來,詩人經常用丁香花含苞不放來比喻愁思鬱結,難以排解。因此在詩詞中丁香花卻成了用來寫夫妻、情人或友人間深重的離愁別恨的意象。
  • 古代詩詞意象意境集粹(110種)
    這種思維的結果,我們不要用現實的政治觀點來判定它的是非曲直,而要實事求是的反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詩詞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
  • 古典詩詞中的10個經典意象,帶你領略含蓄蘊藉之美
    明月、白雲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杜甫詩《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借白雲明月,寄託對友人的懷念。劉長卿《謫仙怨》:「白雲千裡萬裡,明月前溪後溪。」蟬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故常以蟬譬喻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