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2021-01-10 梧桐樹邊羽

有朋友提問: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古詩詞意境由多個意象組合而成。打個比方,意象好比蓋房子的磚頭水泥,意境是水泥磚頭所建造的房子,同樣的材料,設計理念不同,房子可以是西式洋樓,也可以是中式園林。

這位朋友其實自己在提問補充裡面就做出了回答。

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

意象是人類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也就是說我們說到意象,就已經超出了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在詩詞創作中的寫景、寫物、敘事的時候已經加入了本人的感情渲染。

關鍵是詩人的這種情感投射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是否能夠得到天下文人的認同。如果只是個人創作,處於某一個時間段的心血來潮,作了某個比喻,但是在其他人那裡得不到共同的反映,雖然也可以稱作意象,卻不能稱之為詩詞意象。

詩詞意象是在千百年的沉澱中積累下來的固化意象。

打個簡單的比方。我們用「金烏」來指代太陽,是因為金烏的傳說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所以在詩詞中使用這個詞,讀者都知道是太陽,同時帶出了上古神話的味道。這就是一個合理的意象使用。

我們也經常把太陽比作鹹蛋黃,但是這個比喻就相對個人化、口語化,而且使用這個比喻的時間、環境的因素影響也比較大,同時鹹蛋黃歷史不久、用詞世俗化,在詩詞裡面基本上沒出現過。那麼你用鹹蛋黃比喻太陽,就不能稱之為詩詞意象。因為別的讀者領會不到,這只是你個人的、有特色的比喻。

詩詞意象得到大多數人的肯定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由於詩詞是生活之上的文藝修辭語言作品。美感、裝飾性是必須的,所以很多世俗比喻雖然很貼切,也無法成為詩詞意象——詩人不認同。因為詩詞這種作品,在獲得普通大眾的認可傳頌之時,同樣也需要文人的肯定。否則的話何來打油詩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說法?

傳統詩詞因為幾千年來的傳承,很多意象已經固化。比如我們看到「西風瘦馬」,自然想起漂泊的旅人,我們看到「老樹昏鴉」,自然聯想到天涯孤獨,我們看到「刀劍如霜」,自然想起塞外刀兵,縱馬北疆。

從嚴謹的角度來說,這些經過沉澱的固化意象,我們才能稱之為詩詞意象。

而這些詞語意象的形成,很關鍵的一點是這些意象對詩詞整體意境的構成拔高作用是否得當。也就是題主說的,材料都一樣,都是板兒磚,蓋成什麼樣的房子,關鍵還在於設計理念。這些材料在設計理念的指導下呈現出不同的形狀,並且固化成不同的部件,為以後蓋房子的人直接調取使用,並且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這就是固化意象的形成。

而設計理念,就是詩人本身感情的的投射。

所以,意象實際上是帶上了詩人「有我」情感的形象描敘。而在詩人的排列組合之下,搭建出一首上了境界的作品,我們就稱之為「有意境」——意是意象,境是境界。

但是在文學創作中只懂意象用詞,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人在學習了古詞意象之後,使用這些詞語寫出來的作品卻讓人覺得虛浮,華而不實。他們多讀了幾首詩詞,學到了一些古典意象的詞彙。 作品中充斥著「明月」、「深閨」、「庭院」、「白馬」、「長階」、「闌幹」、「青絲」、「明鏡」、「寒煙」,「醉酒」之類的古詩意象詞彙,卻無法在作品中把這些意象進行合適的聯結,產生自己的、有新意的創作思維。

意象可以通過學習積累,但是意境卻無法依靠積纍堆砌盤活。

真正要寫出有意境的作品,需要的是辭藻之下的靈犀一指。用今天的話來說,要有中心思想,詞句之間要有行文邏輯,然後還需要構思巧妙。

至於意象詞語的使用,用得好那是錦上添花,但是並非錦繡文章的本身。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青銅器、瓷器是中國文化;琴棋書畫是中國文化;萬裡長城是中國文化;京劇崑曲也是中國文化……今天小仙就只選取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來大致領略一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首先,我們要解釋一個問題:什麼是意象?
  • ...梅媛名師工作室四川省課題《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意象賞析之於...
    隨後,她詳細闡釋了《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意象賞析之於審美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的背景、核心概念界定、相關研究綜述、研究價值意義和創新點、研究目標和內容、研究思路和方法、預期成果、預期效果。梅媛老師指出,本課題是在四川省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於大規模推廣的群文閱讀理論與實踐深化研究」總課題組的指導下進行研究,通過老師們細緻入微的分析梳理,結合我區學生實際,本課題著眼古詩詞意象賞析,立足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倡導課程多元化,不斷推進課程改革,探究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意象賞析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關係,形成在小學高段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緊扣古詩詞意象,通過古詩詞意象賞析幫助學生品鑑古詩詞的人文美學價值
  • 古詩詞常用意象集錦
    詩詞之所以是詩詞,主要是它有優美的意境,而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元素,也就是說,意境是由多個意象來構造而成的。所以,意象與意境在詩詞中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意象?下面我將這些沒有過時、現在依然可以用的意象集中起來,以供大家寫詩詞時參考。1、月亮在古詩詞中,月亮一般是代表思鄉、思念親人的載體,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蘇東坡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 古詩詞常見意象寓意順口溜
    在古詩詞的創作和發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觀感情被逐漸固化下來,用以表現特定的場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覆出現的。
  • 別時長亭柳依依,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幫孩子讀懂更多古詩
    意象是閱讀古詩詞時的一個重要概念,認識並積累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任務。學會總結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就仿佛拿到了一把打開詩詞寶庫大門的鑰匙,可以幫助孩子們讀懂更多古詩詞。什麼是意象呢?詩人在觀察客觀事物時,往往會加上自己的主觀之意,所以古詩詞中出現的景物,就不可避免地籠罩了一層作者的主觀色彩。
  • 高考語文古詩詞意象寓意順口溜
    考試大綱對詩詞鑑賞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鑑賞古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並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下面把高考中經常出現的意象以一首「小詩」方式進行總結,以助考生記憶,從而更好地解答詩詞鑑賞題。一、小詩: 松梅竹菊寓高潔,借月託雁寄鄉思。杜鵑鷓鴣啼悽悽,梧桐葉落透悲意。別時長亭柳依依,落花流水傳愁緒。
  • 如何理解「美在意象」說
    文章從「美在意象」與「美」的本體建構、如何理解「藝術的本體是審美意象」、如何理解「醜」作為「審美意象」存在三個方面論述了「美在意象」說的理論價值, 並回應了學術界對於「美在意象」說的一些質疑。文章認為, 「美在意象」命題的提出, 不僅僅是出於一種美學知識體系建設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它強調審美活動對於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 古詩詞吟誦教學該如何教?
    小學中年級的古詩吟誦教學該如何教?近日,龍崗區小學語文名師陳洪峰開講,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了「中年級古詩吟誦教學策略選擇與運用」主題培訓,來自全區的100多名小學語文教師參加活動。 「掌握理論,是教學實施的根本。」陳洪峰首先給大家分析了中年級古詩教學的新變化,點明了中年級古詩教學的核心,並分析了中年級學生心理特徵的變化。針對中年級古詩教學策略上的困惑,陳洪峰為大家面授五大方法。
  • 古詩詞中的情景交融
    統編語文教材收錄了不少經典古詩詞作品,選擇的時代跨度較大,囊括了從先秦到明清各個時期的經典詩詞,包含的題材眾多。那麼,教師如何用好教材,教好古詩詞呢?日前我聽了江蘇省第21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課中的幾節古詩詞教學課,其中《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理解詩詞需要熟知常見意象,可惜這些意象我們早已陌生
    古詩詞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麼,意象又是什麼呢?簡而言之,詩人在客觀之物上加上主觀之意,便創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詩詞的創作和發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觀感情被逐漸固化下來,用以表現特定的場景和寓意。 (一)樹木類1.松柏松柏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
  •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如何得滿分?除了技巧外,你還差這一步!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如何得滿分?除了技巧外,你還差這一步!快來看看詩詞鑑賞,是初中語文試卷中的常考題型,但是很多抱怨自己明明知道這道題的答題技巧,為什麼就不能滿分拿下。首先,我們來談一下何為「鑑賞」?鑑賞是指我們對感知的藝術形象進行理解、評判的思維活動和過程。在鑑賞過程中,雖然要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等制約,但是鑑賞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對藝術形象加以補充和豐富。鑑賞既是理解,也是再創造。
  • 音樂:古詩詞教學的拐杖
    小學生的文化與文字積累非常有限,古詩詞教學可以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巧妙引入音樂作為教學輔助,可以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詞牌輔助理解。
  • 亭臺樓閣,軒榭廊舫,古詩詞中的這些意象如何區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讀了不少的唐詩宋詞,也遊覽過很多名勝古蹟,可這「亭臺樓閣軒榭廊舫」始終是概念模糊,不知如何區分。別擔心,下面就跟著老向一起邊欣賞古詩詞邊簡單了解這些古建築吧!
  • 在古詩詞中,十大傳統樂器如何爭奇鬥豔?「上」
    在古詩詞之中,同樣有眾多關於樂器和樂聲的描述,有些樂器甚至被固定為某種意象,承載著作者的種種情感。今從一些膾炙人口的詩詞著手,淺窺十大傳統樂器在其中扮演的千般角色。琵琶琵琶是傳統的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代出現。
  •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東籬」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可是事實不是這樣,而文章一旦產出並流傳,這些意象,包括「東籬」,「南山」就已經固化,不再是簡單的客觀事物。那麼後世詩人在描寫這種類似於隱居生活的時候,自然就會使用已經固化「隱逸思維」的東籬和南山,來指代籬笆下的菊花或者其它適合隱居的山。關鍵是取其名稱下指代的意思,也就是使用大家都認同的意象,可以在有限的詩詞文字中儘量延展感情又無須多用筆墨來解釋。
  • 高考語文複習:語文古詩詞鑑賞10大規律
    在高考語文複習中,離不開古詩詞鑑賞,由於古人與我們的說話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賞析古詩詞時,總會出項這樣那樣的一些錯誤,下文為各位考生和家長總結了語文古詩詞鑑賞的10大規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蟬,詩詞中的美好意象與現實中的悲慘結局
    在古詩詞對夏日的描寫中,關於蟬的詩句,襯託出了夏天特有的景致。如「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等就是如此。
  • 高考語文必備古詩詞鑑賞規律
    在高考語文複習中,離不開古詩詞鑑賞,由於古人與我們的說話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賞析古詩詞時,總會出項這樣那樣的一些錯誤,下文為各位考生和家長總結了語文古詩詞鑑賞的10大規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鍊字」。
  • 《重溫最美古詩詞》:詩中的「鄉愁」
    中國人的生活處處有詩歌,小時候讀天真爛漫的兒歌;長大時品耐人尋味的古詩詞;變老後唱世代吟唱的民歌。但詩卻不是空洞而無用的,詩中情感至關重要,鄉愁,便是這「情感鏈條」中重要的一段。歷代詩人幾乎都有過「鄉愁」,例如薛道衡也會有過「入春才三日,離家已二年。」,馬致遠也會「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規律總結
    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