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2021-01-15 小仙說詩詞

中學課本上有一句很重要的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以前中國的經濟實力比較落後,因此中國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國際社會的質疑,包括中國文化。港臺流行音樂、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等如同潮水一般衝擊著我們。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的文化產業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中國的文學、藝術、音樂、動漫、影視等等,不僅在國內佔據了主動地位,而且走出國門,受到了全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喜愛。

正因為如此,莫言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正因為如此,美國的特裡普會讓孫女從小學中文;

正因為如此,中國拍攝的《流浪地球》,才會讓卡梅隆都點讚。

可如果要問什麼是中國文化,可能很多人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說起。

的確,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底蘊何其深厚!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青銅器、瓷器是中國文化;琴棋書畫是中國文化;萬裡長城是中國文化;京劇崑曲也是中國文化……

今天小仙就只選取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來大致領略一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先,我們要解釋一個問題:什麼是意象?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這樣的:

小仙的理解就是:生活中的事物,和文人的思想產生共鳴,從而賦予事物獨特的內涵,這就是意象。

說起來有點抽象,舉個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比如說錦鯉,本來不過是比較美的一種觀賞性魚類,但是現在在網絡上,成了好運的象徵。於是錦鯉就成了一種意象。

說了這麼多,下面可以終於可以進入正題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有哪些?它們都有怎樣的含義?有哪些代表性的詩詞講到了這些意象呢?下面小仙給大家一一道來。

月亮

春花秋月、風花雪月都是古詩詞最常見的題材,這兩個詞都包含一個「月」字,由此可見月亮在古詩詞中的地位。在古詩詞中,月亮往往代表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

有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遇到一個對中國文化特別感興趣的美國學生,那個美國學生要他念一首中國的詩詞。他就背了那首中國三歲孩子都會背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然後,將它翻譯成英文解釋給美國學生聽。美國學生聽了很不解。因為在西方的文化中,月亮往往和狼人聯繫在一起的,他不明白為什麼詩人看到月亮就會想起故鄉。

那個留學生一時之間也呆了,因為月亮和故鄉從小就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深處留下了烙印。對於中國人來說,望月思鄉是一件最常見的事。

我們看到月亮,會想起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會想起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會想起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會想起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會想起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但是這一切,如何能三言兩語向外國友人解釋清楚呢?最後那個留學生感慨萬千。出國以前,都以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但是出國之後,就是這一件小事讓他突然想說:「中國的月亮比外國的美」啊!

從杜康釀酒開始,「酒文化」就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琴棋書畫詩酒花」成為文人的七大雅事。

之前小仙也給大家盤點過詩人中的那些酒鬼,最出名的包括竹林七賢、陶淵明、李白、李清照等等。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詩人中的那些酒鬼

在古詩詞中,酒往往和知己、離別、思念、愁緒等相關聯,有時也代表或豪邁或消極的人生態度。

知己的: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離別的: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思念的: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愁緒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豪邁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消極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古詩詞中關於酒的還有很多很多,小仙就不再舉例了。溫馨提示:小酌怡情,可不要貪杯哦!

梅花

梅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和松、竹並稱「歲寒三友」,又和「蘭、菊、竹」並稱「四君子」。

梅花傲雪凌霜、不與百花爭春,在詩詞中往往象徵高潔、孤傲、堅強的品格。包含梅花的詩詞很多,最出名的要數林逋的《山園小梅》中的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非常喜愛梅花,他一生未娶妻,將梅花當作自己的妻子,世稱「梅妻鶴子」。除此之外,小仙再舉幾個例子: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遊《卜算子·詠梅》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除了梅花,松柏、菊花、翠竹、蘭花、荷花等在詩詞中也有相近的寓意,小仙就不贅述了。

桃花

桃花是春天最常見的花朵,也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桃花燦爛,在古詩詞中的寓意往往和愛情有關,這一意象從詩經中就開始了:「灼灼其華,桃之夭夭」。

關於桃花的詩詞,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吧: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自從陶淵明寫了《桃花源記》之後,桃花在詩詞中又多了一層美好的寓意,代表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比如張旭的《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桃花在陽光明媚的春光中開放,也春天最常見的花朵,因此桃花也成了春天的代稱。比如張志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蝴蝶

蝴蝶最早在文人的作品中出現,就是在莊子的《齊物論》中。「莊周夢蝶」成為家喻戶曉的典故。就連《王者榮耀》中的莊周,四個技能有兩個和蝴蝶有關。這也算是為傳統文化的普通做了一點貢獻。

蝴蝶在古詩詞中的寓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從莊周夢蝶衍生出來的,代表一種亦真亦幻的境界,比如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李商隱《錦瑟》

蝴蝶夢中家萬裡,子規枝上月三更。——崔塗《春夕》

2、因為蝴蝶雙雙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因此也成為愛情的象徵,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3、蝴蝶生命短暫,因此又代表韶華易逝的感慨,比如:

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應隔期。——曹雪芹《南柯子·柳絮》

4、蝴蝶在花叢中自由飛舞,有時也會成為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由的追求,比如: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裡《宿新市徐公店》

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還有很多,今天小仙先給大家說這五種,明天繼續!

更多相關文章:

>>>蘇軾最經典的十首詞,每一個中學生都應該背下來!

>>>這十首詩,代表了唐朝五言詩的最高水平!

>>>這十首詞,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

相關焦點

  • 古詩詞常見意象寓意順口溜
    在古詩詞的創作和發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觀感情被逐漸固化下來,用以表現特定的場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覆出現的。
  • 別時長亭柳依依,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幫孩子讀懂更多古詩
    意象是閱讀古詩詞時的一個重要概念,認識並積累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任務。學會總結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就仿佛拿到了一把打開詩詞寶庫大門的鑰匙,可以幫助孩子們讀懂更多古詩詞。什麼是意象呢?詩人在觀察客觀事物時,往往會加上自己的主觀之意,所以古詩詞中出現的景物,就不可避免地籠罩了一層作者的主觀色彩。
  • ...梅媛名師工作室四川省課題《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意象賞析之於...
    梅媛老師指出,本課題是在四川省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於大規模推廣的群文閱讀理論與實踐深化研究」總課題組的指導下進行研究,通過老師們細緻入微的分析梳理,結合我區學生實際,本課題著眼古詩詞意象賞析,立足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倡導課程多元化,不斷推進課程改革,探究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意象賞析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關係,形成在小學高段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緊扣古詩詞意象,通過古詩詞意象賞析幫助學生品鑑古詩詞的人文美學價值
  •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有朋友提問: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古詩詞意境由多個意象組合而成。打個比方,意象好比蓋房子的磚頭水泥,意境是水泥磚頭所建造的房子,同樣的材料,設計理念不同,房子可以是西式洋樓,也可以是中式園林。
  • 古詩詞常用意象集錦
    詩詞之所以是詩詞,主要是它有優美的意境,而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元素,也就是說,意境是由多個意象來構造而成的。所以,意象與意境在詩詞中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意象?下面我將這些沒有過時、現在依然可以用的意象集中起來,以供大家寫詩詞時參考。1、月亮在古詩詞中,月亮一般是代表思鄉、思念親人的載體,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蘇東坡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 高考語文古詩詞意象寓意順口溜
    考試大綱對詩詞鑑賞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鑑賞古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並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下面把高考中經常出現的意象以一首「小詩」方式進行總結,以助考生記憶,從而更好地解答詩詞鑑賞題。一、小詩: 松梅竹菊寓高潔,借月託雁寄鄉思。杜鵑鷓鴣啼悽悽,梧桐葉落透悲意。別時長亭柳依依,落花流水傳愁緒。
  • 詩詞中常見的20個意象,如詩如畫
    詩詞中常見的20個意象,如詩如畫 2020-09-24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行測之古詩詞中常見的35個文化典故
    行測常識積累,古詩詞中常見的35個文化典故,趕緊馬住啦~~~
  • 意象中的江南文化精神
    著名學者胡曉明認為,江南文化精神絕不僅只是一種地方認同,而且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化意義感,是對於什麼樣的生活更好、更值得追求的主張。今天我們探討江南文化,實際上就是在探討一種極其可貴的文明理想。「江南」處處洋溢著詩意,「江南」完全可以成為文化詩學。江南文化今天正在成為各個藝術門類所重新審視、挖掘、借用的豐厚的精神資源。
  • 古詩詞中的情景交融
    中國詩詞,緣情言志,這是數千年來的傳統。統編語文教材收錄了不少經典古詩詞作品,選擇的時代跨度較大,囊括了從先秦到明清各個時期的經典詩詞,包含的題材眾多。那麼,教師如何用好教材,教好古詩詞呢?日前我聽了江蘇省第21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課中的幾節古詩詞教學課,其中《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電影翻譯中文化意象的重構、修潤與轉換
    摘 要:電影翻譯中文化意象重構能及時有效地吸引廣大觀眾。而對文化意象作恰如其分的修潤,能使譯文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達於觀眾。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採用直譯手法處之,會使觀眾難以認同。
  • 把古詩詞留在課本,把中華文化根脈留住
    聽說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門課標是全國統一,他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讀到此處,我們國學教育者不禁心潮澎湃,我們的教育終於有了知心人。多年的教育教學,我們的國學備受尷尬。
  • 淺談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流水部分的文化意象
    前面我們曾對浙江箏曲《高山流水》高山部分文化意象做了初步的探析,現在我們來探析流水部分的文化意象。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流水部分的文化意象就是《周易》第39卦「蹇」卦。為什麼這樣說呢?在中國傳統文化,水是「坎」卦,山是「艮」卦,水中有山,就是外卦是「坎」,內卦是「艮」,這就構成了《周易》第39卦水山「蹇」卦。」蹇「的本意是跛,不平。從卦象看,蹇就是高山上的流水一路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我們常說」仁者樂水「,當我們人生遭遇到磨難,我們不妨到大自然中縱情山水,在遊山玩水之中,體會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一馬平川,遭遇跌打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態。
  • 理解詩詞需要熟知常見意象,可惜這些意象我們早已陌生
    古詩詞常見意象編者按:說到底,大部分內容都是十幾年前就通行的常識,不知為何現在00後都對此極為陌生了,現重新挖掘出來,以便學生備考
  • 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十種意象,你知道幾個
    中國傳統詩論實指寓情於景、以景託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作者對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將之寄託給一個所選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種感情色彩,並製造出一個特定的藝術天地,使讀者在閱讀詩歌時能根據這個藝術天地在內心進行二次創作,在還原詩人所見所感的基礎上滲透自己的感情色彩。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十種意象。
  • 古典詩詞中最常見的13個意象典故!
    古人的詩詞喜歡用意象典故,就是用自然界中的外物來感應或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以達到烘託人情感的作用。在古詩詞中,有最常見的13個意象,具體都哪13呢?哲學詩畫為大家整理了下,一起來品讀。1,冰或雪以冰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弱小而強大的蜜蜂,蜜蜂在文化中的意象與呈現
    蜜蜂在人類社會中實在太常見了,只要有花的地方,就有蜜蜂。古今中外,都有讚美蜜蜂的記載,在人們看來,蜜蜂雖小,但卻辛勤勞作,而且生產甘甜的蜂蜜。在古代貧苦社會,人們對於花和甜的認知非常敏感,所以對蜜蜂產生了非常崇敬的感情,蜜蜂的意象也就常見於人類文明之中了。在繪畫、詩歌、陶瓷、文香等人類文化中,隨處可見蜜蜂的身影,人們為何對這個身材弱小的精靈情有獨鍾呢?
  • 古詩詞鑑賞常見的9種類型及分析方法
    語文學科並不是靠臨陣磨槍就能學好的,尤其是古詩文化底蘊需要在小學時期就要打好基礎!光背誦是完全不夠的,還要懂得如何鑑賞古詩。一、送別抒懷詩【鑑賞要點】送別抒懷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詩歌大多纏綿悽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
  • 語文詩歌鑑賞中常見的意象總結,攻克古詩詞難關
    ,附著了詩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詩歌中的意象,必然會有助於同學們去理解全詩的內涵。今天我們給大家整理了一份詩歌鑑賞中常見的意象,可以收藏下來慢慢看,希望會對孩子們品鑑古詩詞有幫助。詩歌鑑賞常見意象芳草: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常用來比喻離恨。13. 班馬:班馬意為離群之馬,後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14. 燈(燭、蠟、炬):多傳達離情別緒、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15.
  • 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題三種常見出題方式和答題技巧
    古詩詞令人喜歡,可是古詩鑑賞題卻讓許多同學頭疼。解答這一類題目,重要的是基本功夫,出題的方式和答題的技巧,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但是從考試的角度來看,先知道考什麼,從考試的角度切入,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