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漳州12月6日訊(本網記者 盧麗娟 文/圖 )2017年6月22日,福建省作協破例,在福州為一名90後盲人男孩作家舉辦小說《茶生》《八度空間》作品創作研討會。他的作品讓高校學者、作家、評論家不約而同感到驚喜,他無論讀書還是寫書都只能靠耳朵聽,這位傳奇的90後作家叫吳可彥。12月6日,省作協和《作品》雜誌社主辦的吳可彥2020年作品研討會在漳州舉辦,對其新近創作的《地球少年》《盲校》兩部作品進行研討。
評論家陳冬梅認為,兒童科幻小說《地球少年》中激蕩著的蓬勃想像和詩意表達,與這喧囂浮躁的功利世界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何嘗不是一種黑暗中的光明書寫?吳可彥的世界是黑暗的,但他在哲學的觀照和文學的滋養中超脫了。他從黑暗中跳出來,從更高更清澈的視角解讀世界......這樣的文學創作帶來的不僅僅是詩意的感動,更多的是一種心靈上的喚醒。著名作家、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李洱在為該書做的序中說,「在吳可彥這裡,文學已經不是寄託,而是黑暗世界裡的光,是生命的節奏和呼吸。他的獨特經歷,他的警覺、博學和深思,使他豐盛的想像世界成為人類的寓言。我不是在推薦一本書,而是在提醒讀者關注我們可能的命運」。吳可彥說,自己特別喜歡把現實和科幻聯繫在一起,科幻的小說最好能寫成莊周的那隻蝴蝶,它能在現實和幻想之間穿梭穿插。其長篇小說《盲校》在2020年第10期《作品》發表,當天也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肯定。
吳可彥出生於1990年8月,漳浦人,年紀輕輕的他已經出了5本書,發表文字150萬字。中國作家協會2018年第1號公報發布,吳可彥名列其中,成為福建最年輕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連結:福建最年輕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已經出了5本書
吳可彥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星期八》,一成稿就被海峽文藝出版社選中,列入「海峽原創長篇精品」出版計劃,還獲得漳州市第八屆百花文藝獎一等獎。他的出現,驚動文壇。一般來說,省作協只為非常優秀的會員舉辦研討會,然而吳可彥當時並非作協會員。
他讀的書多而雜,閱讀方式也很「奇葩」:把喜歡的書撕下來,把書頁放在掃描儀,識別後存進電腦,然後靠軟體來「聽」。他「讀書」的勤奮是別人望塵莫及的,一天能聽一部長篇小說。雖然每天可以「聽」20萬字,但他一般只控制在10萬字以內。他說,為了更好地理解消化,不貪多圖快,還要考慮做筆記。
他設定的閱讀軟體語音讀速每分鐘超過600字,比別人快了3倍左右。別人只能聽到一些模糊的語音,他卻能清晰捕捉每個字。如今,他電腦硬碟裡存了近萬本書,差不多「讀」了一半。
上初中時,吳可彥被確認有嚴重眼疾,但他總是在放學路上到一家小書店,堅持用微弱的視力讀東西方經典。他把每個月50元的零錢都用來買打五折的古書。書中,帕斯卡爾、尼採、莊子、卡夫卡、莎士比亞等人的思想啟蒙了他。初中畢業的那個暑假,他讀到卡夫卡的一個短篇小說《變形記》,被嚴重地震撼了,這篇小說居然寫出了他類似的處境,他當時決定,小說既然這麼厲害,那我要寫小說。高中開始,他視力越來越差,只能在盲校就讀。但是,為了寶貴的「看得見的時光」,他仍然勤奮讀書,結果由於用眼過度,在2016年年初完全看不見世界了。
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