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閻延文炮轟中國作協
「作協養的究竟是作家還是官員?」
閻延文
女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中直青聯委員,1972年生。創作長篇小說 《臺灣三部曲》:《臺灣風雲》、《滄海神話》、《青史青山》,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電視劇《滄海百年》央視一套播出。現供職中國作協《詩刊》社。
中國作協養的是作家還是官員?……
近日,中國作協會員、《臺灣三部曲》作者閻延文發表博文「炮轟」中國作協,對中國作協體制提出質疑。
昨日,閻延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作協體制已經成為改革死角之一,不改革,類似張揚「暴力反腐」之類的事情還會發生。中國作協只有回歸文聯,甚至成為作家工會,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發博文,提出質疑
中國作協養的究竟是作家還是官員?中國作家為何熱衷當官?中國作協主席的行政級別為何比中國音協主席的行政級別要高?
2009年11月23日,湖南作協名譽主席張揚毆打湖南省作協辦公室主任彭克炯;同年12月14日,中國作協發公告,宣布開除獲刑貪官作家李太銀。這是中國作協開除的第六位貪官作家。「作家為何打人?」在博文中,閻延文表示,這個現象引發了她的思考,認為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作協落後的體制,並就此提出了對中國作協的質疑——中國作協養的究竟是作家還是官員?中國作家為何熱衷當官?中國作協主席的行政級別為何比中國音協主席的行政級別要高?
閻延文認為,作協行政化後,已經成了某些官員解決級別和待遇的地方,特別是年屆退休、升遷無望的官員,更把進入作協當作最佳選擇。「結果,中國作協成了一個機構眾多、人員龐大的行政機構,不僅有多位正副部級官員,還有500多個工作人員,其中200多人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廳局級幹部近百人,縣處級以上幹部佔全體人員一半以上。」
閻延文分析,作家熱衷當官,不僅因為可以享受專車、秘書等高級官員的待遇,而且還可享受高額稿酬和版稅。
閻延文表示,近幾年發生的詩人自殺、年輕作家貧困潦倒的事件也深深刺激了她。她認為,要改變中國作協的種種怪現狀,就必須對體制進行改革,去行政化,回歸文聯,甚至成為作家工會。
駁斥炒作,「我是在賭命」
「一個作家想炒作還不容易嗎?寫碑文啊,發發飆啊,寫個錯字啊、創個梨花體都可以,沒有人會像我這樣『賭命』。」
其實,這幾年,中國作協體制改革問題一直就是大眾關注的焦點。出於對中國作協體制的種種不滿,著名作家餘開偉、鄭淵潔等先後退出了中國作協、北京作協。
有網友認為,新年伊始,閻延文就炮轟中國作協,有「炒作」嫌疑。對此,閻延文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給予否認。
閻延文認為,她為作協體制改革建言,是出於一個作家應該有的社會良知和文化責任感。如果一個作家面對作協體制都敢怒不敢言,完全脫離社會,只關心自我,甚至為獲得某某文學獎而東奔西走,那麼他(她)不是真正的作家,也寫不出真正有激情有熱度的作品,「一個作家想炒作還不容易嗎?寫碑文啊,發發飆啊,寫個錯字啊、創個梨花體都可以,沒有人會像我這樣『賭命』。我不僅是中國作協會員,還是作協下屬單位的工作人員,說真話肯定會承擔更大的壓力,說不定因此被開除。但正因我身處其中,才有更深的體會——作協體制確實已到非改不可的程度了。」
對作協既然有如此「怨言」,那為什麼不學餘開偉、鄭淵潔退出作協呢?對此,閻延文表示,作家呼喚作協體制改革,退會是一種方式,吶喊也是一種方式。她不會退出中國作協,而是要和大家一起進行理性思考,尋找作協變好的最佳方案。
新聞連結
他們都曾向作協「開炮」
湖南兩作家宣布退出湖南作協 稱作協問題太多
■2003年7月 湖南文藝出版社資深編輯、著名文藝評論家餘開偉向湖南省作家協會遞交了退會申請書。其理由是「鑑於湖南作家協會這些年來逐漸蛻變成極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宗派主義和謀取名利的工具,逐漸背離了團結老中青作家,培養作家組織繁榮創作的宗旨和職能。」此前一天,湖南省作家協會另外一名老作家黃鶴逸也遞交了退出省作協的申請書。黃鶴逸是全國一級作家,著有《汪精衛》等作品。有著20多年會齡的黃鶴逸一說起作家協會就直嘆氣,並表示他和餘開偉幾乎同時遞交退出作協的申請書完全是巧合。
羞與副主席王兆山為伍 山東作家憤而退出作協
■2008年6月6日《齊魯晚報》26版刊登了山東作協副主席王兆山的兩首詞,其中《江城子·廢墟下的自述》中,以地震遇難者的口吻寫道「縱做鬼,也幸福」、「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這首詞在網上引起巨大的爭議。
因羞與王兆山為伍,淄博作家李鐘琴宣布退出山東作協,「如果山東作協能將他開除,我就收回這個聲明;如果不開除此人,我的這個聲明就自動生效!」
李鐘琴是淄博一家報社的工作人員,他說,當天讀到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兆山的兩首「詞」,不禁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鄭淵潔退出北京作協 稱作協花納稅人錢而不作為
■2009年6月 童話大王鄭淵潔自稱遭到排擠而宣布退出北京作協,並在博文中列舉了受排擠的事實:2003年9月,北京作協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會前通過網絡向作為代表的鄭淵潔發出了通知。鄭淵潔認為此舉表示北京作協很官僚、很不負責,並稱其花納稅人的錢而不作為。綜合 G譾〇
對話閻延文
中國作協應「去行政化」省下錢給體制外作家辦三金
加入作協曾感到很榮耀
記者:你是哪一年成為中國作協會員的?當時是不是覺得很榮耀?
閻延文:2001年,我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感到很榮耀。當時中國作協主席是巴金。這位老人不僅是令世界景仰的大師級作家,更重要的是,巴老是一位平民主席,連工資都不領,完全靠稿費。巴金生前接受《文匯報》專訪時反覆強調:「是生活培養作家,不是職稱培養作家;作家靠讀者養活,不是靠領導養活。這本來是個很淺顯的道理。」
作協改革難度其實不大
記者:張揚打人事件折射出地方作協的問題多多。你對中國作協的質疑,是不是就能解決中國作協的問題,地方作協的各種問題也能迎刃而解嗎?
閻延文:中國作協級別高、架子大,著名老詩人許名揚曾因寫給作協主席鐵凝的信被拍賣,而把中國作協告上法庭。相對這個正部級機構,地方作協的親民性、服務性更為突出。如果中國作協實現「去行政化」,回歸本位,地方作協的問題也不難解決。
記者:你認為,中國作協的主要問題在於體制。要改變一種體制很難吧?目前,你認為應該從哪裡下手呢?
閻延文:作協的未來走向是成為作家工會。我們應該思考,為什麼作協體製成了改革死角呢?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最後遺存,不改革就會麻煩不斷,張揚式暴力反腐還會不斷發生。
改革總有難度,但相對而言,這一步難度不會太大。首先,全國30多個省和直轄市,只有部分作協、文聯在近年分立了,其他省級作協仍在文聯下屬;其二,中國作協從建立之初就是中國文聯的分支機構,目前仍是文聯的下屬機構,只是加了個括號——行政獨立;第三,由於行政獨立,目前中國作協主席的行政級別比中國音協、書協主席的行政級別高。這種突出的不合理,當然要改革;第四,中國作協大師時代已經結束,只能靠金庸、劉曉慶等吸引眼球;而中國文聯仍然大師雲集、群英薈萃,這怎麼也說不過去。把沒有大師的中國作協,併入大師薈萃的中國文聯,不失為一種良方。
舊的作協體制,不利於國家文化投資的合理配置
記者:你為什麼建議取消中國作協的正部建制?
閻延文:取消中國作協的正部建制,可以節省下大筆經費,把這筆經費用來給那些堅守文學而生活困難的體制外作家,為他們建社保、醫保和失業保險。這就把目前對極少數作家的部級待遇高額榮養制,改為使大多數作家、特別是中青年作家獲益的社會文化保障制度。同樣用筆寫作,有的作家享受著部長級高官待遇,有的作家卻街頭乞討,甚至貧病自殺,這說明了什麼?說明舊的作協體制,不利於國家文化投資的合理配置,更不利於中青年作家的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