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學獎遇尷尬:官員詩人走紅 翻譯少關注

2020-12-14 騰訊網

中新網10月22日電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獎(魯獎)結果日前出爐。官員身份的車延高詩歌獲獎,成為網民和媒體最為關注的焦點。其以女星徐帆、劉亦菲為主題創作的口語化詩歌更是為網民津津樂道,被稱作「羊羔體」。與車延高詩歌受矚目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本屆評選的其他獲獎者「乏人問津」,空缺的「文學翻譯」獎項也沒有獲得多少關注。

「羊羔體」詩歌迅速躥紅 網友調侃:梨花神馬的是浮雲

據媒體報導,19日晚,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剛剛頒獎,獲獎者——武漢市紀委書記車延高的新作《徐帆》就迅速風靡網絡,詩名看去很八卦,詩文則寡淡如白開水,字裡行間充滿對女星徐帆的仰慕,被網友戲稱為「羊羔體」(編者註:車延高名的諧音)。此詩在微博轉發成風,有人調侃:速來膜拜羊羔體,梨花神馬的都是浮雲。對此,當事人車延高回應稱,希望批評瞄得更準一點。他還表示,公務員既要有執政能力,也要有執筆能力。(《徐帆》節選……「徐帆的漂亮是純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見她,至今未了心願,其實小時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牆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馬場那邊,我家住在西商跑馬場這邊,後來她紅了,夫唱婦隨,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有網友認為車延高不務正業並對其作品的水平表示質疑,「如果這也叫詩的話,我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得獎了,當時我在讀初中,也是常故作無病呻吟,寫這樣的詩給學校的女同學。」也有網友持不同意見「挺真誠的。對看著長大的孩子一些讚美和期待很正常啊。」也有人認為,這說明書記是位性情中人,寫詩是他的個人愛好,沒什麼大不了的。

對網友的質疑,車延高解釋說,《徐帆》這首詩是他今年9月創作的一系列詩中的一首,一共三首,寫武漢的三個演員:徐帆、謝芳、劉亦菲,微博上流傳的不是完整版本。因為微博只能發140個字,只貼出了全詩的1/4,為了怕讀者產生誤解和歧義,他希望將全詩發出。這三首詩是車延高寫作中的一種嘗試和探索,他用的是白話手法,力求零度抒情,不帶有個人感情,通過自然描寫,把人物寫得有血有肉,拉近他們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

同樣曾因口語化詩歌被網友調侃「梨花體」的詩人趙麗華,在博客文章中表示,「我做過這個獎的初選評委,評委我熟悉,評獎規則我熟悉,獲獎人車延高我更熟悉,但是我不想就這個問題說話。其實魯迅獎跟魯迅一點關係沒有,無論梨花體還是什麼羊羔體,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人都肯定是一個淺薄、牽強又極端無聊的人。你除了根據一首詩或幾首詩就給人簡單分類劃派,你肯定不會做別的了。」

《長江商報》報導稱,魯迅文學獎詩歌終評委員會副主任雷抒雁表示,車延高獲獎不是靠「口水詩、隨意之作」。他進一步就網上的爭議說:「所以說作家平時寫作時要注意,偶爾的遊戲之作會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其實寫一點也無所謂,只是那種淺顯直白的詩作是達不到魯迅文學獎評選標準的。」

有評論指出,以這首詩來判斷車延高的詩歌水平,可能並不靠譜,他的公職身份也不能說明什麼。網友的起鬨與調侃,既是一種基於常識的懷疑,也是一種娛樂和圍觀。他的詩歌水平究竟怎樣,反倒很少有人去認真研究了。

官員身份「有助」獲獎? 評委會:詩歌沒一絲官氣

車延高之所以迅速吸引了各方眼球,他的官員身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網友就質疑這種身份是否對其獲獎「有所幫助」。

對於詩人之外的紀委書記身份,車延高並不迴避,「有人會覺得我現在的身份讓我的作品沾光,實際上這種身份帶來的是阻力。外界認為我是附庸風雅,我周圍的人認為是不務正業,可是有誰能為附庸風雅堅持每天5點過就起來寫詩?文學不看身份、官位,只要你熱愛就可以去做,又有誰認為官員不能夠搞文學創作呢?」

他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文學創作靠的是靈感、才華和想像力,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深入底層,激發靈感,權力不可能給予這些。

對於外界的質疑聲音,魯迅文學獎詩歌終評委員會副主任雷抒雁表示,評委們讀他的詩集《嚮往溫暖》,完全沒感受到一絲官氣,都覺得他完全是一個詩人,詩歌裡充滿了陽光和溫暖,是對生活的有感而發,語言也很活潑。無論是題材還是風格,都很有新鮮氣息,寫得很人性化。「身份不起任何作用。」他說。

有評論指出,「我不知道,紀委書記的官位跟寫詩有什麼水火不容的矛盾。官員寫詩,在中國其實是有歷史和傳統的。中國歷史上,詩歌寫得好的官員詩人不計其數。不用我細數,上過小學的人只怕都能背幾首。杜甫、白居易、李白,哪個沒當過官,為啥當時就沒人嘲笑他們呢?」

魯獎「可以用錢買」?作協:請拿出證據

網友對車延高的評論還從其詩歌延伸到了「魯迅文學獎」及其評審。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裡,網友「涓涓溪」說:「一首詩刻化一個人格,魯迅文學獎可以休矣了 。」

還有網友表示,認為車延高這般水平的作品竟也能獲得魯獎,由此懷疑魯獎的門檻過低。

據《京華時報》報導,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新聞發言人陳崎嶸解釋說,引起網友們爭議的《徐帆》等作品並沒有收錄在《嚮往溫暖》中,況且單從一首詩、一部作品,很難看出作者的風格與水平,建議大家讀下他收錄在《嚮往溫暖》中的詩歌,大部分作品還是能達到魯獎的評選標準。

出版人沈浩波則魯迅文學獎評獎的公正性提出質疑。他在博客上更新了一篇博文:「記者採訪,關於得獎的那位詩歌書記,我沒興趣。我有興趣說的是魯迅文學獎,我說,魯迅文學獎是可以用錢買來的。不少魯獎得主是用錢買的,還有一些,是謀來的。跑獎,是作協體制內作家的人生大事。魯獎組委會可以起訴我誹謗……魯獎是可以花錢買到的。這是公開的秘密。」

沈浩波本人在接受電話採訪時稱,這篇博文確實是他所寫,但沒有就此發表進一步看法。

針對沈浩波的說法,陳崎嶸表示,如果事情真如以上所述,那麼請拿出證據公之於眾,看看究竟哪些作品是花錢買的,哪些是跑來的,買獎花了多少錢,都是哪些人送的,哪些人收的。如果連這都說不出來或不敢說,不免要懷疑其動機。對於那些惡意誹謗魯獎和評委的言論,作協不排除追究其法律責任。

車延高其人:曾獲2008年度「中國十佳詩人」稱號

引發如此關注的車延高何許人也?

據媒體報導,車延高,1956年2月出生,山東萊陽人,黨校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中國作協會員,湖北作協會員,兼任武漢市雜文協會主任。除了新晉魯迅文學獎獲獎者,還有一重身份,即現任武漢市紀委書記。雖然為官,但他在微博中自稱詩人。據了解,車延高從1977年開始業餘文學創作,有雜文、散文、隨筆、報告文學等散見於各類讀物。2005年2月開始業餘詩歌創作,已在《詩刊》《人民文學》等各類雜誌報刊發表詩歌200多首,還曾於2009年4月獲2008年度「中國十佳詩人」稱號。

《成都商報》報導稱,車延高父親是軍人,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八歲時,上小學二年級的車延高已經開始閱讀繁體字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車延高的個人經歷頗有點傳奇色彩,他讀小學的時候剛好文革開始,在當了幾年噴漆工後,車延高參軍入伍,在青海當兵期間還在連隊餵豬。當兵的時候,車延高開始利用休息時間進行創作,他的詩歌處女作就是在《青海日報》副刊版發表的。到1981年,車延高復員到地方工作,後來又到中央電大進修。在近30年的時間裡,車延高從武漢最基層的街道辦事處的臨時工做起,如今成為了一名級別較高的公務員。

各方聲音

車延高詩集責編:他在文學上很老實

據《新京報》報導,其實車延高被熱議的這兩首詩並沒有收入他獲得魯迅獎的《嚮往溫暖》詩集中,本詩集的責編說,車延高的詩代表了一種比較直接的詩歌書寫,直面現實,不深不複雜。

他說車延高是挺好的人,文學上也很老實,比不具備什麼還偏要玩什麼的人要強。他獲獎的詩集裡分成三部分內容,其中有對在國外讀書女兒的父女情,也有對現實社會實際情景的關照,還有自己出訪時的一些情景記錄。

詩歌界聲音:青春期詩情的超齡服役

據媒體報導,對車延高的批評者中也不乏詩人同行。尹麗川看完《徐帆》後,發微博評價:「看了!寫的不算最爛,是較爛,比較符合時代特徵。」知名詩人蔣藍閱讀《徐帆》後直言:「這首詩還不如趙麗華的梨花體。在我看來,這是一首意淫式作品,是對中國詩歌的妖魔化!」

蔣藍瀏覽車延高其他詩歌后分析,「從專業角度看,我認為他的寫法可以稱之為青春期詩情的超期服役,每個人在青春期都會有詩情(用詩表現情緒),但他的詩情很頑強,延續到現在。當然,其作品裡有關注現實的內容,作為一個官員,觀察民生體恤百姓無可厚非,但這些作品基本與詩歌沒有關係。」

魯獎的「尷尬」:幾乎被遺忘的「文學翻譯空缺」

與各大報章連篇累牘報導車延高和「羊羔體」相比,佔魯獎一大類的「文學翻譯」空缺,乏人關注。

據報導,在此次文學翻譯類中,不到40部的送審作品中,僅有5部入選,而無一部作品最終獲獎。中國作協新聞發言人陳崎嶸表示,評委會對文學翻譯類的5部備選作品進行了認真審讀和反覆討論,認為這些作品都沒有達到獲獎標準,最終評委會堅持了魯獎評獎標準不降格以求,出現了空缺現象。

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曾表示,翻譯作品質量的下降,體現出當下出版行業的浮躁風氣以及文學翻譯行業不景氣的現狀。中央編譯局副局長尹承東對媒體記者表示,現在翻譯界情況很不樂觀,有量無質。老翻譯專家年事已高,但高校對翻譯人才的培養不利,口譯人才還可以,但筆譯人才很少。還有專家表示,當下「出版過度商業化」也是譯作佳品難出的一個原因。

除翻譯獎項空缺令人憂心外,本次評獎另外比較「失意」的當屬網絡文學了。此前媒體曾密集報導的《網逝》雖入選初評,最終也被淘汰了。對此,陳崎嶸解釋說,《網逝》未能入選也是因為沒有達到魯獎的評獎標準,主要是作品文學性不強。

《今日早報》評論指出,在各類不純粹的評獎當中,魯迅文學獎同樣遭遇著一場信任危機,趙麗華、沈浩波等文化人都給予了不遺餘力的抨擊。真實情況如何,我們不能洞悉,也不能妄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無人喝彩,甚至無人圍觀,更嚴重的是,作為國內頂級的文學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獎項的存在。

當國內頂級的文學獎之一結果出爐,人們關注的只是其中一個類別的一位獲獎者的官員身份,樂於調侃他本人獲獎作品之外的兩三首口語化作品,其他眾多的獲獎者則集體「被忽略」,翻譯文學不樂觀的現狀「被無視」,很難說不是文學的一個悲哀。

相關焦點

  • 閻延文:「羊羔體」是魯迅文學獎的死亡證書
    閻延文 北京作家2010年10月19日晚,備受關注的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獎結果出爐,武漢市委常委、紀委書記車延高因詩集《嚮往溫暖》獲獎。這位湖北官員詩人一夜爆紅,兩首舊作《徐帆》和《劉亦菲》被網友命名為「羊羔體」。
  • 重大教授斬獲文學翻譯獎 重慶連續三屆榮獲魯迅文學獎
    提名作品經過4天公示之後,昨(11)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評獎辦公室通過中國作家協會官方網站中國作家網公布了本屆魯迅文學獎的最終獲獎名單,共34位作家獲獎。曾獲得2016年江蘇新聞出版局「蘇版好書」獎、2011年和2015年重慶翻譯學會科研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等獎項。   重慶市作協主席陳川:   重慶「魯獎」有了新的門類   「李永毅的這次獲獎,讓重慶連續三屆奪得魯迅文學獎,表示祝賀。」
  • 魯迅文學獎給中國翻譯界以警示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已經揭曉,文學翻譯獎空缺。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但是,對於中國翻譯界來說,是重要而有益的警示。」知名翻譯家、本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終評委員會主任藍仁哲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這樣表示。
  • 重慶大學一教授獲得魯迅文學獎
    在著名詩人傅天琳、李元勝之後,魯迅文學獎的獲獎者名單中又多了一個重慶人的名字——昨天中午,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評獎辦公室通過中國作家協會官方網站中國作家網公布了本屆魯迅文學獎的獲獎名單,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重慶翻譯學會副會長李永毅的作品《賀拉斯詩全集》斬獲「文學翻譯獎」。李永毅也由此成為了重慶第三位魯迅文學獎得主。「當然是非常激動!」
  • 魯迅文學獎翻譯獎獲得者解讀詩歌翻譯:二度創作
    原標題  2018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展開詩歌交流活動  一流的詩歌翻譯是「二度創作」  魯迅文學獎翻譯獎獲得者趙振江解讀詩歌翻譯的訣竅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西昌攝影報導  11月19日,參加2018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的中外詩人們,深入到西昌多地進行詩歌交流及採風活動
  • 魯迅文學獎引爭議 詩歌《徐帆》被批低級庸俗
    車延高  魯迅文學獎剛剛頒布,就在網絡引發頗多爭議,昨日,武漢市紀委書記車延高因為獲得魯迅文學獎詩歌獎而被推上風口浪尖。  車延高新詩被批「口水」  車延高現任武漢市委常委、武漢市紀委書記、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憑藉詩歌《嚮往溫暖》獲得魯迅文學獎詩歌獎。  魯獎評委會的評語是:難得一個堅硬的市紀委書記有如此柔軟的詩心,樸素的詩歌韻腳裡,沾滿了泥土、民風和民情。豐沛的意象所蓄積的,的確是對溫暖的美好嚮往。
  •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專業路燕萍博士榮膺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投票結果公布,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葡語系西班牙語專業路燕萍博士的譯作《火的記憶I:創世紀》(作家出版社,2014年)榮膺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這是西葡語系自趙振江教授於2014年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翻譯獎之後,又一次獲得中國最高榮譽文學獎和中國翻譯領域的最高獎項。
  • 安徽官員詩人葉世斌被提名諾貝爾獎的五大疑惑
    核心提示  9月4日媒體報導,安徽詩人葉世斌被推舉為明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該新聞一經發出,迅速成為國內媒體關注的熱點,與此同時,質疑聲起。  張智中說:「按照該中心的工作推薦程序,每年由中心國際執委投票表決確定一人作為被推薦人,但在向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推薦時,則是由該中心的三位詩人、翻譯家(其中兩位是語言學教授)聯合推薦。葉世斌就是由國際詩歌翻譯研究中心主席、詩人張智先生和我本人,以及寧波大學教授楊成虎博士聯袂推薦的。」他稱,推薦完全符合諾貝爾文學獎只接受個人推薦,不接受所謂組織推薦的規定。
  • 魯迅與泰戈爾,有緣諾貝爾文學獎的兩位作家,誰才是名副其實的?
    魯迅與泰戈爾,有緣諾貝爾文學獎的兩位作家,誰才是名副其實的?當得知泰戈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以後,整個印度都沸騰了,所有的人都擁上街頭,歡呼著泰戈爾的名字,這個了不起的詩人靠一己之力,把印度文學拉進了世界文學的殿堂。
  • 作家方方爆料魯迅文學獎參評詩作有「貓膩」
    新京報訊 (記者蕭輝 實習生曾慶雪)5月15日,湖北省作協主席、作家方方通過微博爆料稱,湖北省作協向中國作協推薦的魯迅文學獎某個參評作品存在問題,該詩人「詩寫得很差」,推薦前就到處活動,但他卻把所有評委搞定,以全票通過,獲得湖北省作協的推薦入圍魯迅文學獎詩歌類參評目錄。
  • 聽聽北大西語教授、魯迅文學獎翻譯獎獲得者趙振江怎麼說
    好詩不易得,翻譯出好詩更難。圍繞詩歌翻譯,一直有很多的爭論探討。比如有人會說,詩是不可譯的。詩就是翻譯不出來的那部分等等。但實際上,不同語種的詩歌翻譯一直都在進行,也產生了足夠多的精品譯作。比如從事幾十年西語詩歌翻譯,在文學翻譯界享受盛譽的詩歌翻譯家趙振江,就是從事中外詩歌翻譯的佼佼者。以他的豐富經驗看來,詩歌翻譯到底是如何可能的,有哪些具體的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也是廣大文學愛好者關注的話題。
  •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揭曉,阿來、李娟等名家作品獲獎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各評獎委員會對經過公示的提名作品進行了認真評審,於2018年8月11日分別投票表決,產生了七個獎項的獲獎作品。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評獎辦公室2018年8月11日第七屆(2014—2017)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名單(以發表或出版時間先後為序)
  • 魯迅與泰戈爾,一個浪漫詩人一個偉大鬥士,你更喜歡哪一個?
    魯迅與泰戈爾,一個浪漫詩人一個偉大鬥士,你更喜歡哪一個?泰戈爾雖然小編個人非常喜歡魯迅先生幽默辛辣的語言風格,但是泰戈爾先生唯美浪漫的詩文又實在讓人無法忘卻,更何況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因此,小編認為單單從世界文壇格局來說,似乎是泰戈爾的影響力更大
  • 北青報:門羅很熱,中國翻譯界很尷尬
    倘若不是諾貝爾文學獎,我們能知道愛麗絲·門羅是誰?而得了諾獎之後,門羅在中國的命運已經今非昔比。據媒體報導,「現在市面上唯一的(門羅)中文譯本《逃離》已經在各大網店賣斷貨。據出版社透露,庫存中剩下的一些貨也迅速賣光」。門羅作品的熱銷,讓我們又一次習慣性地面對諾獎得主「後知後覺」,更反襯出若干年來中國翻譯界的尷尬。   尷尬之一:翻譯界無「大家」。
  • 德國詩人恩岑斯貝格獲「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他酷愛魯迅
    在全世界有眾多國際和國家的文學獎,但其中許多不能通過他們所選出的作家或作品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在詩歌領域是如此。在德國詩人的版次印數使他們光靠寫詩很難維持生存。黃禮孩今年把詩歌獎授予德國著名作家與詩人恩岑斯貝格。我們為此感到很高興。」
  • 第12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在滬啟動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倪珺報導 12月5日,第12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在上海啟動。與往年全過程線下比賽形式相比,今年世界各地的華語參賽者都可以通過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官方網站報名參賽。據悉,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由魯迅之子周海嬰先生倡議發起,其宗旨為「尊重母語,學習語文,獨立思考,培養韌性」。
  • 魯迅文學獎作家陷抄襲風波:作品中「引用」23萬字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然而此時,網上的一則微博打破了他日常的平靜——《收穫》雜誌執行總編程永新在微博上稱,《文學報》爆料譚旭東獲得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的《童年再現與兒童文學重構》涉嫌抄襲。採寫/新京報記者朱桂英涉嫌抄襲者是誰?譚旭東:生於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
  • 第12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徵文評選在浦東啟動
    涉及全球11個國家,超過1000萬青年學生參與,影響範圍覆蓋全球上億青少年華人群體……已經舉辦了11屆的魯迅青少年文學獎,迎來新的起點。12月5日,第12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在中國最高建築上海中心宣布啟動。
  • 詩人楊牧去世,多年來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楊牧在前方,許多事件在我還沒有經過的道路上發生如同必然潮水在背後湧動,更遠是島是喧鬧的渡頭,市集,寺廟更遠更遠的是海我從海上來——楊牧《我從海上來》據媒體報導,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楊牧,本名王靖獻,早期筆名葉珊,1940年生於臺灣花蓮,著名詩人、作家。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保羅·安格爾及其妻聶華苓創辦的「國際寫作計劃」詩創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在愛荷華的前後期同學有餘光中、白先勇、王文興等日後引領臺灣文壇的作家。
  • 他曾獲魯迅文學獎,給女明星寫一首仰慕詩,毫無顧忌,卻爆紅網絡
    他曾獲魯迅文學獎,給女明星寫了一首口水詩,卻遭到全網口誅筆伐見證過唐詩宋詞的輝煌,難免會對新詩心生鄙夷,中國當代詩壇為人詬病處頗多,令人興奮的萬馬齊喑最終也淪落得究可哀,甚至有人說,現代詩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