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的?聽聽北大西語教授、魯迅文學獎翻譯獎獲得者趙振江怎麼說

2020-12-12 封面新聞

從起趙振江,李少君,李自國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西昌攝影報導

詩歌被譽為文學藝術的皇冠。好詩不易得,翻譯出好詩更難。圍繞詩歌翻譯,一直有很多的爭論探討。比如有人會說,詩是不可譯的。詩就是翻譯不出來的那部分等等。但實際上,不同語種的詩歌翻譯一直都在進行,也產生了足夠多的精品譯作。比如從事幾十年西語詩歌翻譯,在文學翻譯界享受盛譽的詩歌翻譯家趙振江,就是從事中外詩歌翻譯的佼佼者。以他的豐富經驗看來,詩歌翻譯到底是如何可能的,有哪些具體的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也是廣大文學愛好者關注的話題。

11月19日,參加2018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的中外詩人們,深入到西昌多地,進行詩歌交流及採風活動。他們來到大通門,走上古城牆,觀賞非遺「洞經」古樂表演,又走進諾蘇詩人之家進行詩歌朗誦等。魯獎翻譯獎獲得者、北大教授趙振江與《詩刊》副主編、著名詩人李少君,《星星》詩刊副主編、著名詩人李自國三位一起,集體來到西昌學院,輪番進行了三場演講。三位詩人(翻譯家)分別從詩歌翻譯、詩歌意義,詩歌創作的角度,進行了精彩的闡釋,獲得現場大學生的強烈共鳴。

對於很多喜歡閱讀外國詩歌的讀者,趙振江是一個熟悉的名字。從1983年翻譯出版第一部作品——秘魯作家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的《世界末日之戰》開始,趙振江翻譯出版了30餘部西班牙語文學作品、多部研究西班牙語文學的專著,西班牙語國家共有11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向中國讀者介紹了其中的5位詩人(米斯特拉爾、聶魯達、帕斯、希梅內斯、阿萊克桑德雷),成為國內西班牙語文學翻譯界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之一。可以說,在國內詩歌出版界,來自拉丁美洲或者西語系的重要的詩人詩作,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是出自趙振江的翻譯之手。他還曾與西班牙友人合作,翻譯出版了西文版《紅樓夢》,影響甚大。因翻譯阿根廷史詩《馬丁·菲耶羅》,阿根廷總統為他頒發了「五月騎士勳章」。2014年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翻譯獎。

在趙振江教授看來,詩歌有可譯的部分,也有不可譯的部分。在《詩歌翻譯是二度創作》的演講中,他說,漢語與西方語系有諸多差別。漢語是漢藏語系,單音節,方塊字。而西方語系是拼音文字,沒有四聲。在西方語系中,比較忌諱在一首詩裡有單詞重複。但在漢語裡卻可以重複。比如「花飛花謝花滿天」「 秋風秋雨愁煞人」等。所以,在將漢語詩翻譯為西語時,如果試圖想達到這首漢語詩的原貌,是做不到的。但是,做不到翻譯出原貌,並不代表不可譯。「可以從別的角度去翻譯。詩歌依然是可以被翻譯的,事實上也詩歌也一直被翻譯著。」那麼該如何譯詩呢?他給出的建議是,「以詩譯詩。在將外文翻譯成中文時,你的讀者對象是中國人,你應該遵守中國詩的規則。當你將中文詩翻譯為外文詩,你的讀者對象是外國人,那你就應該遵守外國人詩歌的規則。」

趙教授提到,墨西哥詩人帕斯曾從英文將杜甫的《春望》的詩翻譯成西班牙文,出來的效果離杜甫的原詩很遠。以此也說明,「一個人如果要想翻譯好一首外文詩,最好是翻譯者本人具有用原詩語言寫詩的能力,或者與原詩語言母語者進行合作。」因而,曾有中國詩人想請趙振江把他們的漢語詩翻譯成西班牙語,他一般都是拒絕的,「因為我的母語不是西班牙語。我雖然可以在字面上進行翻譯,但我並不能用西班牙語寫詩。因為在我的標準裡,翻譯一首詩,是在用目標讀者所使用的語言,寫一首跟原文詩儘可能量相似的詩。這個過程就是二度創作。二度創作的意思就是,譯詩不能離開原詩,但又不是原詩。所以,如果非要翻譯,我需要一個會用西班牙語寫詩的人,最好是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且有寫詩能力的人。」

趙振江與西昌學院師生合影

在講座期間,趙教授還不時用西班牙語念詩舉例。很是生動。現場一位大四同學邊聽邊感慨,「趙老師念的西班牙語真好聽 我都想學西班牙語了!」

《詩刊》副主編、詩人李少君以《百年新詩與新時代詩歌建設 》為題目,梳理了過去一百年來,新詩的開端,發展,極其對於中國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詩歌在現代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他還重點闡釋了,文字對於人類記憶、歷史的重要意義。「很多事件,如果沒有任何文字記載過,那麼它也相當於不存在。而詩是文字的高級形式,最精煉的存在形式。我們不認識杜甫李白本人,他們是千年之前的人物,但是我們對他們的思想、情感狀態卻比較熟悉,就是因為他們寫的詩歌幫他們記錄下來了。

「天上有三顆星星,最美麗。一顆是青春,一顆是愛情,還有一顆就是詩。」詩人、《星星》詩刊副主編李自國,以「《星星》與新詩命運及詩現狀」為題,梳理了《星星》詩刊的辦刊歷史、發展現狀。談到詩歌在時代中沉沉浮浮的命運,以及他身為一名詩歌編輯,在當下深刻感受到詩歌回暖復甦的狀態。他還提到,網絡時代,沒有門檻,導致詩歌標準的降低。對詩歌要有敬畏精神。他還以很多詩舉例分析寫詩容易走入的一些弊端。「很多人寫了很多年,卻始終寫不出來像樣的詩,那是因為還沒有「走進詩」。沒有真正「打開」一個世界。」他進而勉勵同學們多讀高端的好詩,多琢磨好詩是如何打開一個世界的。如果感興趣,還可以自己學著用詩來表達自己。三位老師的演講結束後,被西昌學院的大學生圍成一圈,繼續交流請教,詢問很多詩歌的問題,對詩歌的熱情,令人感動。

相關焦點

  • 魯迅文學獎翻譯獎獲得者解讀詩歌翻譯:二度創作
    原標題  2018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展開詩歌交流活動  一流的詩歌翻譯是「二度創作」  魯迅文學獎翻譯獎獲得者趙振江解讀詩歌翻譯的訣竅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西昌攝影報導  11月19日,參加2018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的中外詩人們,深入到西昌多地進行詩歌交流及採風活動
  • 魯獎翻譯家 趙振江 「不寫詩」的詩人用西語翻譯《紅樓夢》
    在西語國家目前已有的11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他向中國讀者已較為系統地介紹了其中的5位詩人(米斯特拉爾、聶魯達、帕斯、希梅內斯、阿萊克桑德雷),成為國內西班牙語文學翻譯界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之一。他還翻譯帕斯、魯文·達裡奧、塞薩爾·巴略霍、胡安·赫爾曼、加西亞·洛爾卡、安東尼奧·馬查多、阿爾貝蒂、米格爾·埃爾南德斯等人的詩選。
  • 「不寫詩」的詩人,花四年用西語翻譯《紅樓夢》
    北大教授趙振江有一種人,不寫詩,卻也可以稱為詩人。這種說法,用在像趙振江這樣一流的詩歌翻譯家身上,是貼切的。從1983年與人合譯出版第一部作品——秘魯作家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的《世界末日之戰》開始,趙振江迄今已翻譯出版了30餘部西班牙語文學名著、多部研究西班牙語文學的專著。在西語國家目前已有的11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他向中國讀者已較為系統地介紹了其中的5位詩人(米斯特拉爾、聶魯達、帕斯、希梅內斯、阿萊克桑德雷),成為國內西班牙語文學翻譯界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之一。
  • 趙振江:人民詩歌的翻譯家
    趙振江,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北大西語系主任,西葡拉美文學研究會會長。  從1983年翻譯出版第一部作品——秘魯作家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的《世界末日之戰》開始,趙振江翻譯出版了三十餘部西班牙語文學作品、多部研究西班牙語文學的專著,西班牙語國家共有11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向中國讀者介紹了其中的5位詩人(米斯特拉爾、聶魯達、帕斯、希梅內斯、阿萊克桑德雷),成為國內西班牙語文學翻譯界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之一。
  •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專業路燕萍博士榮膺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投票結果公布,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葡語系西班牙語專業路燕萍博士的譯作《火的記憶I:創世紀》(作家出版社,2014年)榮膺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這是西葡語系自趙振江教授於2014年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翻譯獎之後,又一次獲得中國最高榮譽文學獎和中國翻譯領域的最高獎項。
  • 魯獎翻譯家專訪丨趙振江:《堂吉訶德》有上百個中文譯本 而《紅樓...
    趙振江,就是從事中外詩歌翻譯的一位佼佼者。2018年11月,魯獎翻譯獎獲得者、北大西語教授趙振江來到四川涼山,在西昌學院進行了一場關於詩歌外譯的主題演講。趁此機會,封面新聞記者也面對面專訪到從事教學、研究和翻譯工作逾半個世紀,成就甚豐、年近耄耋的趙振江教授。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的趙振江留校任教,北京大學西班牙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重大教授斬獲文學翻譯獎 重慶連續三屆榮獲魯迅文學獎
    提名作品經過4天公示之後,昨(11)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評獎辦公室通過中國作家協會官方網站中國作家網公布了本屆魯迅文學獎的最終獲獎名單,共34位作家獲獎。其中,重慶作者李永毅的作品《賀拉斯詩全集》斬獲「文學翻譯獎」。
  • 魯迅文學獎給中國翻譯界以警示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已經揭曉,文學翻譯獎空缺。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但是,對於中國翻譯界來說,是重要而有益的警示。」知名翻譯家、本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終評委員會主任藍仁哲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這樣表示。
  • 【北大國發院畢業典禮】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將來致辭,是誰呢?
    2010年,北大國發院畢業典禮曾邀請著名作家張承志作為致辭嘉賓,為畢業生演講《知識重建》(【寄語畢業生】張承志: 向常識的求知);時隔7年,又一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震雲先生將現身百周年紀念講堂,與畢業生分享他的人生洞見。  誰是劉震雲?
  • 重慶大學一教授獲得魯迅文學獎
    在著名詩人傅天琳、李元勝之後,魯迅文學獎的獲獎者名單中又多了一個重慶人的名字——昨天中午,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評獎辦公室通過中國作家協會官方網站中國作家網公布了本屆魯迅文學獎的獲獎名單,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重慶翻譯學會副會長李永毅的作品《賀拉斯詩全集》斬獲「文學翻譯獎」。李永毅也由此成為了重慶第三位魯迅文學獎得主。「當然是非常激動!」
  • 拉美文化之旅 中國西班牙文翻譯家趙振江拉美之行
    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10月16日電(報導員悠揚 記者馮俊揚)北京大學西班牙語系教授、著名翻譯家趙振江先生與阿根廷很有緣分,他大學時代就開始翻譯的第一部西語著作就是阿根廷的著名史詩《馬丁·費耶羅》。
  • 智利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詩集《你是一百隻眼睛的水面》中文版再版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東海)11月27日,正值中國與智利建交50周年之際,智利傑出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布列拉·米斯特拉爾撰寫的《你是一百隻眼睛的水面》第二版中文詩集發行與捐書儀式在北京智利駐華使館舉行。該書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胡學文做客河北文學館讀書薈
    河北新聞網1月19日訊(記者肖煜)今天,知名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胡學文做客河北文學館讀書薈,為文學愛好者帶來一場主題為「作家的精神原產地」的精彩講座。圖為作家胡學文做客河北文學館讀書薈,為文學愛好者解讀「作家的精神原產地」。
  • 7年翻譯70萬字拉丁文 重慶大學李永毅教授斬獲魯迅文學翻譯獎
    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永毅獲魯迅文學翻譯獎 重慶大學供圖  七年翻譯70萬字拉丁文,將拉丁文翻譯成漢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這在國內尚屬首次。為此,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永毅也因此憑《賀拉斯詩全集:拉中對照詳註本》斬獲了去年的魯迅文學翻譯獎。如今,斬獲魯迅文學翻譯獎後,李永毅更忙了。
  • 翻譯家趙振江:中國詩詞最好交由外國漢學家翻譯
    翻譯家趙振江:中國詩詞最好交由外國漢學家翻譯11月2日,80歲高齡的北京大學西語系博士生導師、著名翻譯家趙振江在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翻譯中國傳統經典《紅樓夢》的故事。趙振江表示,截至2010年,國內翻譯出版的《堂吉訶德》多達80餘種,前後十多位中國翻譯家曾翻譯過這本西班牙名著;但與之相比,在整個西班牙語世界卻只有一個版本的《紅樓夢》,「我雖然是研究西班牙語文學的,也百思不得其解。」
  • 魯迅真的拒絕過角逐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奇怪的瑞典人說出了真相!
    中國是文化之邦,魯迅又是民國以來最大咖的作家,讓諾貝爾文學獎與魯迅掛鈎,扯上點關係,也就成了一件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公案。魯迅是否很拽比地拒絕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無形中也就化而為一樁絕好談資。通行版本是這樣的:話說1927年,瑞典著名考古學家斯文.赫定到中國考察文物,在華期間曾和時任北大教授的劉半農商議,擬推舉魯迅出來,作為中國區作家候選人,參與當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角逐。(圖:斯文·赫定)事情尚在擘劃中,劉半農將此信息吐露給了北大學生臺靜農、魏建功等。
  • 魯迅文學獎遇尷尬:官員詩人走紅 翻譯少關注
    中新網10月22日電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獎(魯獎)結果日前出爐。官員身份的車延高詩歌獲獎,成為網民和媒體最為關注的焦點。其以女星徐帆、劉亦菲為主題創作的口語化詩歌更是為網民津津樂道,被稱作「羊羔體」。與車延高詩歌受矚目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本屆評選的其他獲獎者「乏人問津」,空缺的「文學翻譯」獎項也沒有獲得多少關注。
  • 7年翻譯70萬字拉丁文 重慶大學教授李永毅斬獲魯迅文學翻譯獎後更...
    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永毅獲魯迅文學翻譯獎七年翻譯70萬字拉丁文,將拉丁文翻譯成漢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這在國內尚屬首次。為此,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永毅也因此憑《賀拉斯詩全集:拉中對照詳註本》斬獲了去年的魯迅文學翻譯獎。如今,斬獲魯迅文學翻譯獎後,李永毅更忙了。
  • 北大西班牙語專業創建60周年|趙振江:我的大學生活
    老一輩教師蒙復地、劉君強、周素蓮、沈石巖、徐曾惠、趙振江、趙德明、段若川、段玉然,學術中堅陳文、丁文林、王平媛、韓水軍、王軍等,培養出大批西班牙語人才,在教育、文化、外交、翻譯、軍事、貿易、新聞等諸多領域發揮專業優勢,各有建樹。北京大學西班牙語專業的創建、完善和發展是中國西班牙語語言文學教育、研究和翻譯發展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記錄著中國與西班牙語國家越來越緊密的交流和交往。
  • 北大西班牙語專業創建60周年|沈石巖:西班牙語翻譯事業
    譯有埃米裡奧·羅梅羅的《秘魯新地理》(商務印書館,合譯),巴西作家格拉西利亞諾·拉莫斯的《枯竭的生命》,佩雷斯·加爾多斯的《瑪利亞內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米·阿斯圖裡亞斯的《瓜地馬拉的周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何塞·埃切加賴的《偉大的牽線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帕斯的《超現實主義》,邦巴爾的《樹》,米·埃爾南德斯的《人民的風將我託起》,赫·戈·桑託斯的《靜思姑娘》(合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