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趙振江:中國詩詞最好交由外國漢學家翻譯
11月2日,80歲高齡的北京大學西語系博士生導師、著名翻譯家趙振江在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翻譯中國傳統經典《紅樓夢》的故事。
趙振江表示,截至2010年,國內翻譯出版的《堂吉訶德》多達80餘種,前後十多位中國翻譯家曾翻譯過這本西班牙名著;但與之相比,在整個西班牙語世界卻只有一個版本的《紅樓夢》,「我雖然是研究西班牙語文學的,也百思不得其解。」
趙振江認為,由於漢語與印歐語系在語言學上有巨大的差別,所以中國詩詞外譯,最好是交由外國的漢學家來翻譯,「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譯,那要先看看他是否會用西班牙語寫詩。」
趙振江回憶,他曾看過一本西班牙女詩人翻譯的《王維詩選》,「我隨手翻開一頁:樹枝上的荷花!荷花怎麼會開在樹枝上呢?」原來西班牙詩人將「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中的芙蓉花誤認為是荷花(水芙蓉),就順手讓荷花「上了樹」。趙振江向西班牙詩人解釋這段詩,西班牙詩人告訴他,她以為王維這麼寫作是一種超現實主義,「(這個理解)讓我吃了一驚」。
外語版本的中國傳統詩歌集裡鬧的笑話還有很多,比如,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將「城春草木深」譯作「三月,綠潮淹沒了街巷和廣場」。
「連帕斯本人都說:好詩人,不一定是好譯者,」趙振江認為,中國的文學經典要翻譯成外文,要靠高水平的漢學家。但是目前,尤其在非通用語種國家,高水平的漢學家稀缺。權宜之計,只能先以英譯本或者法譯本為底本,再轉譯成小語種,「這樣既可保證譯文質量,又可避免誤譯。」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