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識字是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2020-12-12 嚴師說字

一.明確語言和文字的會意為語文

這個最簡單的概念,我偶爾問了幾位小學語文老師,回答完整的幾乎沒有。也可能是最簡單的問題,越是不注意,越不去思考。從這個概念的角度,也可以說把語言放到了重要的地位,忽視了文字的重要性。原來小學階段識字的目的不明確,識字課本也就不存在了,雖然也教學生識字,但是建立在學習語言基礎上的識字。倒和學習英語倒接軌了,可偏離了識字的基本規律和傳統習慣,所謂的認字其實不是真正的認字,只是把漢字當外文符號去理解了。老師教孩子認識「學習」中的「學」,就解釋是學習的「學」,教孩子認識「習」就是說是學習的「習」,離開學習一詞就不懂什麼是「學」?什麼是「習」?就不難明白語文老師不懂「語文」是什麼了。

語(喻)是言和悟的省形「吾」會意而成的字。「言」簡化為「訁」為說話發音的歸類符號;悟省形「吾」表示把兩眼看到的圖像、兩耳聽到的聲音,經過心理的加工,通過口舌表達出來的話。語借「喻」聲表示悟出的道理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表達出來。組字過程為:五的楷體受易學思想影響,上下兩橫「二」表示天地,斜豎表示陽、男人,橫折表示陰、女人,天地相交,就像陰陽結合,男女相交,孕育五行:金木水火土。五(五指雙眼+雙耳+口)+口=吾(指看到的、聽到的自己用口說出來,有自述、自主之義,引申自己、我)。讀音五--吾--悟;語(喻)。

文(溫)甲骨文繪「人」的形狀,胸中畫有「心」的圖案,認為思維來源於心中。凡有與思維有關漢字都有心(忄)這個字。隨著人們對人的人體功能的認識,發現思維來源於大腦,而不是心臟。所以,就在楷書中就用亠和乂(撇捺交叉的這個錯畫「乂」讀適宜的「宜」)的組合,亠指示人的頭,有思維的大腦,乂指陰陽結合恰當、適合、適宜、合理,來表示文這個字,所以,文就是通過人的大腦刻畫出記事符號。為什麼讀文這個音?能記錄思想語言的文人都表現溫文爾雅,所以借溫聲完善文的意義。

二.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意義

漢字八畫的產生的理論基礎是「易經」。元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為一個完整的空間。表現在漢字中就是八畫,元極是一個點,就像人的生命開始,在高倍顯微鏡下,才可看到的精子和卵子結合成的受精卵,即漢字第一畫「丶」;元極生兩儀,人剛出生不能站立的,躺著就是「橫」;嬰兒隨著時間的增長,10個月左右開始站立,就是一豎;學會站立以後,開始會走動,在大腦的指揮下,引動雙腿,就是撇「丿」和捺「 乀 」;由開始學步走直線,逐漸熟練的可以曲線走動,或園或弧,也就是漢字中的折「乛」;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成熟後,可以按一定的軌跡行走,並能有效控制自己的相對運動,也即是八畫中的彎和鉤。

點為指示。一點「 丶 」定向指示心知肚明的事物,如太下面的一點指示「小孩」;犬中點指示「狗」;刃中點特指刀的刀鋒。兩點如正八點「」、倒八點「丷」、還有橫八點「 冫 」、「 」都指示分合,如羊、公、冰、飛等;三點「氵」指示水,做液態的歸類符號,如:河、湖、江、油等;四點「灬」指示火,做加熱的歸類符號,如點、煮、蒸等。

橫為東西、橫向和水平的運動。如旦、本、亙、於、王、豐等,一橫、兩橫、三橫意義各有什麼不同?

豎為南北、縱向和垂直的運動。如書、幹、非、曲、帶、州等,豎的數量不同表現的意義有什麼差異?

撇和捺表示牽引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撇指示向下、向內的受力運動,陰柔、女人等;捺表示向外、向上的受力運動,陽剛,男人等。如人、牛、扔、揚、家、衫、彪、須、彭等。

折代表園或弧的運動或物象,有開閉合之分,閉合的用「口、囗」,不閉合的單獨用折。如口、日、央、瓜、女、子等。

彎指示運動的軌跡,有向內彎和向外彎之分,凸起的方向表示運動的方向;鉤表示相對的事物或相對的運動。有直鉤和彎鉤之分。如牙、矛、水、小、民等字中直鉤指示相對直線運動;如也、狗、貓、禮、心、包、弓、孕、與等字中彎鉤指示弧線相對運動。

三.理解漢字音形義通解的規律

天人合一、散點透視;

構形會意、借音補義;

形聲相生、音義相傳。

一)怎麼理解「天人合一」?

所謂「天人合一」,指漢字是個以人、人工物、大自然三大部分相互參照的龐大的信息負載系統。人指人的自身;人工物是指人工創造的事物;天指除人、人工物之外的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具體法則是:人為尺度,萬物同構,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比喻與類比為其主要表現手法。人是萬物的尺度天是人,地是人,山川是人,水土是人,人還是人。一句話,漢字的每一個字都離不開人。人(rén音「認」):天地間最智慧的靈長,能夠直立行走,能夠認識宇宙、自然、社會、人生與自己。

二)什麼是「散點透視」?書畫同源

所謂「散點透視」,指書畫同源:畫取多,書取少;畫取象,書取形。漢字的筆畫與構件是描摩客觀世界與表達主觀認識的文化符號。漢字通過不同筆畫、構件與讀音把不同時空的意象像繪畫中「散點透視」一樣,組合成一個個完整的、全新的文字,表示特定的意義;進而依據相似、相近、相對、相反、相類、相因的原理引申出眾多的義項。中西繪畫布局、藝術風格和審美意識不同。中國山水畫是以縱軸統觀全局,人物、動物、植物描繪以勾畫輪廓為主。藝術傳統以象徵寫意為基本特徵,以想像真實代替感覺真實,講究風貌神韻,離形神似,擅長以抽象線條、節奏表現凝鍊的感情,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審美情趣在強調對深厚雋永的意境加以直觀領悟,注重美與善的統一。中國文字是由整體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會意文字,具有書畫同源的特點。文字間的主謂關係,修飾關係間的性、數關係和時態,一般不作嚴格要求,強調以會意來把握,故識漢字講究涵泳之道。

西方繪畫則對每個細節力求形似,人物和動物繪畫都要求以解剖學為基礎,靜物風景則講究透視比例的立體感。藝術傳統在刻意寫實,以個體時空嚴格要求為特點的感觀真實為目標,強調摹擬再現。審美情趣則注重對審美對象加以條分縷析,追求真與美的統一。西方文字是由個體字母組成的拼音文字,其句法對主謂關係、修飾關係成份之間的性、數、格和時態,則往往有較嚴格一致的要求。

漢字與拼音文字的文化基因不同。每種文字都有其特定的生成規律與認知、表達形式,可以相互借鑑,但不能相互取代。因此,不能用拼音文字理論去規範漢字,去指導學習漢字,更不能用漢語拼音取代漢字。西方文化看山就是山;中華文化看山不是山,再看才是山。文化的差異往往會造成一些誤會。西方人說「好」就是好,直接了當;中國人說「好」不一定是好,有可能是「壞」。西方人不了解中華文化,不了解漢語言文字,誤以為中國人盡說一些假話,都是騙子。儘管不少中國人為所在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還是有人對中國人懷有拒斥心理,防範意識。西方的拼音文字是記錄西方語言的符號,漢字不是簡單的語言符號,而是華夏民族的聲意之跡,是記錄漢語、承傳中華文明的系統文化符號,每個漢字都是一幅畫,一種場景,一連串動態過程,內面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生存觀念、生產生活方式、歷史文化、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和表達方法。涵泳漢字,可以感知宇宙、自然、社會、人生萬象中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使人如臨其境,感同身受。如:

《中華字通》:會意字。從女,未嫁稱女;從子(男子美稱),新郎。表示成二性(男女)之美事。讀音hǎo以聲自名:模擬激情做愛時所發出的急促吼聲。音變為hào,表示喜愛。《字詁·好》:「~,從女,從子。蓋和二性以成配偶,所謂好也。」 字亦作「醜女(hào)。以「扭住女子」表示好色。

【本義】①hǎo以「新婚」作參照,表示對能引起自己愉悅感的人、事、景、物高度肯定。②hào喜愛。

【辨】中國的古聖先哲深知好與壞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因人、因事、因地、因時而異。於是造了個「好」字,讓人們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感知什麼是「好」。「好」字給人們提供了四個信息視點:一是「女」,未嫁稱女;二是「子」,男子成人(名)之大號;三是「好」,男女新婚;四是讀音háo(吼)與hào(愛好),新郎新娘乾柴烈火,激情做愛累得吼;雙方都喜愛對方。「好」字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優美動人的有聲畫:洞房花燭夜,花好月圓時。在這幅畫中,人們可以感覺到洞房春暖、燭光含笑、士女的濃情蜜意,聽到激情做愛的氣息聲響。從這幅畫中可以抽象出「好」的基本定義:對能引起自己愉悅感的人、事、景、物高度肯定。漢字有「自定義」的功能,用不著你煞費苦心去曲解。我們不少文字專家將「好」解為「女人生孩子」為「好」。孤立地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更換了古聖先哲造字的場景:由「洞房」變成了「產房」。女人生孩子是「兒半生娘半死」,發出的不是激情愉悅的吼聲,而是撕肝裂肺的痛苦呻吟聲——「哎唷」。哪個女人「喜愛」這種痛苦?在這裡,我要提醒外國朋友,中國人說「好」,不是說假話,多半出於對對方的尊重。聽中國人說「好」,不要以為他肯定、認同你的意見,而要看他說「好」時的表情,以及他說「好」後怎麼幹。有一則笑話可以展示中國官場某些人的性格。一位官僚教訓他的下屬:「你總是喜歡給別人『戴高帽子』,凡事都說好,能不能不說好?」他的下屬順勢又給上司甩一頂「高帽子」:「好,好,長官教訓得好!」

三)構形會意,諧音補義

會意字分三類:同體會,親兄弟;異體會,不同類;破體會,減加集。

1.同體會意字與「諧音補義」

從(cōng音「聰」;古音「重」):聽取聰明人的教命而跟隨。

眾(zhòng音「種」):辛勤勞作的芸芸庶民。

2.異體會意字與「諧音補義」

幸(xìng音「醒」):逢兇化吉(要死的人醒過來了)。

《中華字通》:會意字。本字「」(xìnɡ):從「夭」(yáo音「么」;殀折)變形為「土」,人夭折將入土安葬;從「屰」(nì音「誽」;逆)變形為(rěn音「任」;稍甚),情況發生逆轉:死人在慢慢恢復生氣。借「醒」(xǐng音「星」)聲表示將要入土的人又甦醒過來。以之表示吉而免兇(逢兇化吉)。世界上最大的幸運是逢兇化吉。《說文·天部》:「,吉而免兇也。從夭,從屰。」

【辨】幸福:幸是得機緣,走好運,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是一種生存的愉悅感。凡事應失而得曰幸,應得而失為不幸。衣食加於身,飲食入於口,妃妾接於寢為御,御之親愛者曰幸(意為得機緣,受到君王的寵愛)。福是善因得善報,以虔誠之心敬神禮人,得人神之佑,身心安康,豐衣足食。見《中華字通》「福」字解。

【本義】吉而免兇。

3.破體會意字與「諧音補義」

東(dōng音「動」):日出方位。

(1)舊作「東」:從「日」在「木」中。借「動」(dòng音「」;動)聲表示東方是動方,日出萬物開始活動。《尚書·大傳》卷一:「~方者,何也?動方也,物之動也。」

(2)簡化字是草書的變形,作「東」:「」是圓的省形,這裡表示太陽。上下是「木」字的變形帶鉤:一表示(太陽出)地平線,帶鉤表示太陽東西向運動。

【辨】甲骨文、金文為「谷包」(草包穀子催芽)。表示歲起於東始耕作。古人認為東方是動方,屬木,為陽位、春位,主青。又以「水流東歸」表示主人之位。西借「夕」聲表示西方是日落之方,是萬物安息之位;北借「蔽」聲表示北方是蔽陰之位,南借「暖」聲表示南方是向陽之方。

【本義】日出之方位。

形聲字」是指「舊六書」中的「象形」「象聲」二書歸併為一書。形聲字實際上是「歸類字」。形旁是科學的歸類,聲符是藝術的抽象。「形聲字」的概念給識字提供了較大的方便,但形聲字是個以偏概全的觀念,割斷了漢字「形聲相生,音義相轉」的聯繫。因為並非所有的形聲字都是「形旁標意,聲旁標音」,有大量的形聲字「聲旁」並不標音。如:

悟(wù音「吾」):從心,吾(wú音「五」)聲。取「吾——自中自主之稱」作參照,表示自己開覺、曉解道理。「悟」非一般意義的知覺,而是學理名詞:即在有意追求中無意得之,長期積累中偶然得之,尋常思索中反常得之,缷重之時輕鬆得之。(按:聲符既會意又標音)

《中華字通》:形聲字。從心,吾(wú音「五」)聲。聲符標音兼會意:吾,自主、自中之稱。以之作參照,表示自己開覺、曉解正確的道理。《說文·心部》:「~,覺也。從心,吾聲。」

【辨】「悟」非一般意義上的知覺,悟而是學理名詞:即在有意追求中無意得之,在長期的積累中偶然得之,在尋常思索中反常得之,在卸重之時輕鬆得之。中國的古聖先賢非常重視悟。認為悟是心解、了達。

【本義】自我開覺;曉解:恍然大~。[覺悟]1.由迷惑而明白。2.指政治認識:提高~~。

4.形聲字「語言家族」的「婚姻法」與「嫁娶」

人類的思維方式與認知方法有許多相通之處,英國的語言哲學家露德維希·維根斯坦(Luduig Wittgenstein,1889—1951)的「語言家族論」非常切合漢字「形聲字」的構造方法。漢字的「形聲字」如同漢人通婚,有明確的「婚姻法」。漢字的「婚姻法」是「構形會意,諧音補義」。漢字的獨體文多為部首,以一個獨體文統轄一個「文字家族」。中國漢人有五百多個主要姓氏,漢字有五百二十多個部首。有的文字家族人丁興旺。如:與「人」有關的文字家族「人、言、口、手、足、心」等最多,其次是「金、木、水、火、土」五大文字家族。如同「張、王、劉、李、陳」五大姓一樣,數量多。有的文字家族人丁凋零。如「非」姓文字家族,嫁出去的姑娘不少。如:「菲、啡、斐、匪、霏、翡、誹、韭、緋、腓、扉、痱、蜚、悱、排、輩、琲」等。娶進來的只有「靠」、「靡」等少量字。

漢人造「形聲字」如同漢人通婚。首先考慮是否「合意」(即「會意」),其次考慮是否「漂亮」(即「標音」)。最理想的是娶一個既能生孩子(即「生義」)又漂亮(即「能標音」)的「好媳婦」(即「既會意又標音的聲符」)。找不到只好降低標準,先找一個能「生孩子」(即「能生新義」)的為「妻」,再納一個漂亮的「妾」(即「諧音字」)標音補義。如:「木」姓文字家族成員中娶了許多媳婦(聲符),組成許多不同的家庭(形聲字):楊、柳、松、柏、樟、槐……。其中前面四家娶的是既能「生孩子」(生義)又漂亮(能標音)的「好媳婦」。「槐」家娶了個「鬼」媳婦。別瞧「鬼媳婦」醜,卻能「生孩子」(生新義)。

槐(huái音「懷」):從木,鬼(guǐ音「歸」)。取「鬼——人死身體歸土,靈魂歸祖廟」之意作參照,表示槐樹是「守土樹」、「守宮樹」,一般栽在村口或廟門前,以候望遊子葉落歸根,魂歸故裡。無音不成字,於是「槐」家又納了一個漂亮的小妾「懷」(「槐」的諧音字),標音補義(彌補「槐」字構形意義的不足):表示遊子懷念故土,不論浪跡何處,總能記住村口或廟門那棵大槐樹,那裡是生我養我的故園,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中華字通》:形聲字。從木,鬼(guǐ音「歸」)。民俗以為人死歸土,魂魄歸祖廟。以之作參照,表示槐樹為守宮樹,一般植於廟前或村口,以候望遊子魂歸故裡。借「懷」(huái音「褱」;懷)聲表示懷來遠人或懷念故土。《集韻·灰韻》:「~,木名,守宮也。」 《淮南子·時則》「其樹~」高誘註:「~,懷也,懷來遠人也。」 《古微書》卷六引《春秋元命苞》:「~之言懷也。」

【本義】槐樹,落葉喬木,花黃白色。果實長莢形。木材可供建築和制家具之用。花蕾可做黃色染料。

「鬼媳婦」組成的「槐」字一下子身價百倍:周王室宮廷前多植槐,為朝臣班列之次,象徵臣子應有忠貞如槐的精神,為天子守土牧民。槐又為封妻蔭子的象徵,文學作品多頌槐。如:《天仙配》。無論男女都青睞槐,許多人以「槐」命名。如:王蔭槐,李槐英等等。漢字能化腐朽為神奇。

(四)什麼是「形聲相生,音義相轉」

所謂「形聲相生」是指成字的基本條件是「有形有聲」:有形有聲為文、為字;有形無聲不成文字,只能稱之為「構件」(記符)。如:「」「」「罒」等,這類符號較少。所謂「音義相轉」一是指字形是字音、字義的載體,漢字的字義是從字形、字音中產生,漢字的字形、字音有「自定義」的功能;二是指字形相同,讀音不同,字義也不同,即人們常說的「多音字」。

1.不成文構件檢示

.急(jí音「及」)、爭(zhēng音「正」;爭)、色(sè音「嗇欠」)、角(jiǎo音「較」;jué爵)、負(fù音「服」)奐(huàn音「幻」)、厃(zhān音「曾」;wěi音「畏」)、臽(xiàn音「顯」)、危(wēi音「厃」)、詹(zhān音「厃」)、免(miǎn音「丏」;wèn音「抆」)魚(yú音「淤」)、象(xiàng音「邪養切」)兔(tù音「突」)

小結:從大量的文字組合情況看,「」表示人與動物的頭。為此,建議在未來的書同文中將「」定音為「」(tōu音「頭」;頭)

2.多音字「音義相轉」檢示

參(shēn音「慎」),舊作「參」:從晶省形為厽,表示亮星;從(zhěn音「鬒」),字形像稠發遮住半邊頭。以之作參照,表示此星只出現於半邊天空,與商星互不相見。指參星,即白虎星,西方宿,主殺伐。借「慎」(shèn音「身」)聲表示殺伐之事要慎之又慎。參商:喻兄弟不和。

參(shēng音「生」)通「蓡」:從艹,與草本植物有關;浸,浸淫。以之作參照,言此草入藥,可補性虧損。借「生」(shēng音「伸」)聲表示人蓡可滋補養生。因字形與人蓡的實物形態相像,故寫作「人參」。

參(cān音「歺又」),是「叄」的隸變:從厽省形為厶,天上日、月、星「三光」;從一,表示地;從人,人類。表示天、地、人萬物交互,共成化育。借「歺又」(cān擬聲)聲表示天地萬物雜然摻和。

參(cén音「層」):本指參互(相交互),又借「層」(céng音「曾」;層)聲表示高低排列,層次不齊。

3.多音字「形、音、義通轉」

所謂「形、音、義通轉」,一是指字形相同,讀音不同,字義也不同。二是指每個字根據「構形會意,諧音補義」的法則可通轉,即某個獨體文代入所有相關字中都能作形、音、義通解。

勺(sháo音「梢」;dì音「對」):1.飲器,持柄梢舀取;2.對準箭靶的中心放箭。

杓(sháo音「勺」;biāo音「標」):1.從木,勺(sháo音「梢」)聲。表示木柄的挹鬥;2.從木,勺(sháo音「勺」)。取「勺——挹鬥」作隱喻,表示北鬥七星。借「標」(biāo音「表」;標)聲表示北鬥七星柄端的第一星為杓。魁為首(頭),杓為末。

的(dì音「勺」;de音「得」):本字「勺」(dì),射質。後加「白」,表示看清目標發射。

約(yuē音「越」;yāo音「要」):1.從糸,與絲繩有關;從勹(bāo音「布交切」),圓的省寫;加點指:用繩索纏束,引申為約束。借「越」(yuè音「戉」)聲表示籤約有日期、要點,雙方均不可逾越期要。2.約,契約。借「要」(yào音「夭」)聲表示雙方應恪守簡要。即遵守契約或誓言所規定的主要責任、義務與利益分配。

豹(bào音「勹」):從豸(zhì擬聲),貓科動物的歸類符號;勹(bāo音「布交切」)聲,圓形;加點指:此獸形如虎,身上生圓形黑斑紋。

相關焦點

  • 聚焦識字教學,提升語文素養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關係到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強弱,小學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識字量才能比較順利地進行閱讀、寫作,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習的能力。為了提高小學漢語識字教學的課堂效率,提高學生識字能力,5月26日下午,陳德坤校長帶領白馬小學語文組開展了低段識字教學交流分享會,活動由教導處齊麗主任主持,黃金莉老師承擔了此次分享交流。
  • 小學語文怎麼教識字
    完成各年段規定的識字量,只是識字教學最基本的任務。在一個人漫長的學習生活中, 總會不斷遇到不認識的字,這時候該怎麼辦? 所以教科書編排不能簡單地以學習的結果——認識漢字為終極目標,而應在「授人以魚」的同時,更要注意「授人以漁」。
  • 語文老師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我認為,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本專業方面的基本素質本專業方面的基本功主要是語言表達、寫作以及書寫等等方面。3、寫字的基本功過硬每一個老師幾乎都是師範學校畢業的,其實在師範學校也非常強調畢業生的「三字一話」。這就是要求畢業生出去後,要會寫粉筆字、毛筆字和鋼筆字,會說普通話。在生活中,確實還有一些老師所寫的字很難看。有的是年紀比較大的語文老師,也有的是剛入職的年輕人。
  • 小學階段做好識字積累,「四會字」該怎麼學?語文老師教給你方法
    在小島老師看來,這不是粗心的問題,而是本身在識字的學習過程中,就沒掌握好。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識字,新教材的第一課甚至不是拼音了,而是識字,足以見識字的重要性。家長總是認為,老師不講拼音了,拼音都得要提前學習。事實上,並不是老師不講拼音,而是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要為識字做好服務和準備了。
  • 資深語文老師告訴你:幫小學低年級孩子識字的6種方法!太實用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資深語文老師總結的6個學習方法,可以幫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認識生字,非常實用!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己的孩子識字有困難,總是分不清、記不牢,大家不妨試試這6種方法吧。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主要就是打基礎,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生字的學習是一個重點,但是這也成了不少孩子的難點!
  • 線上字源識字,讓珠璣小學一年級孩子愛上識字
    水母網02月20日訊(通訊員 任曉燕)2月17日起,各個小學紛紛開啟了網上課堂。其中,珠璣小學以其特殊的授課方式,別開生面的課堂,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班主任每天都會提前發布第二天的課表,方便學生預習,每個時間段提醒孩子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各學科老師也把授課內容製成生動有趣的視頻,很受學生的喜愛。
  •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要求先識字再學拼音,家長質疑,聽老師說
    字寫得工整不工整?有沒有按照老師要求完成?而很少有家長會注意到作業內容的改變。小學語文老師,尤其是低年級段的老師,在布置書面作業的時候,注重基礎的練習,會布置諸如一個字,標上拼音,再組兩個詞。那麼這位家長發現的問題是,我只讓寫字和組詞,沒有標註拼音了,是老師已經不重視拼音教學了嗎?
  • 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策略研究
    識字教學是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任務,提高學生的識字量,讓學生輕鬆進行大量的閱讀,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關注的熱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包括會認和學會兩種不同的要求。會認的字只要求讀準字音,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學會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並能正確書寫。」「會認」並不是件難事,關鍵是「學會」。
  • 今晚漲價 | 自從有了這套字源識字課,家裡的字卡都被我扔了
    我們的字源識字課一上線,家長不約而同地感慨常爸真是及時雨,尤其那些學了大語文的孩子們,早已經體驗到從源頭學漢字不但記憶更深刻、而且有益於理解古文化等頗多好處,後臺的留言差點爆了:<好評太多,滑動著看>字源識字課程為期16周,共80課時內容。周一至周五每天更新一課時學習內容。
  • 天元區語文統編教材識字教學活動在隆興小學舉行
    紅網時刻株洲11月21日訊(通訊員 李吉)11月19日,隆興小學承辦了第三場「天元區語文統編教材識字教學研討活動」,來自城區各校語文教師齊聚「隆小」,參加此次研討活動。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周靜老師出席活動,天台小學副校長蘇焱、白鶴菱溪小學副校長羊娟、泰山學校副校長肖雲良、銀海學校教研主任文利娟、天元小學教研主任劉海蓉擔任比賽評委。活動現場。隆興小學校長劉曉致歡迎詞,祝本次活動圓滿成功,祝所有參賽教師賽出風採,獲得佳績。
  • 【教學】姜海平 張玉新︱以「見面字」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效率的嘗試
    張志公先生說:「識字教育是傳統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很突出的一個做法是在兒童入學前後用比較短的一段時間(一年上下)集中地教兒童認識一批字——兩千左右。」[1]今天小學的識字教學用六年時間「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2],和古人的識字教育相比,緊迫感和效率觀還有一定差距。
  • 小學語文一二年級學習識字,但識字黃金期,卻是整個小學六年級
    在小學階段,尤其是生字詞,必須掌握熟練。聽說讀寫意,我們家長常常有一個誤區,認為小學要狠抓閱讀和寫作,其實如果孩子的識字量不夠,生字詞意掌握不好,閱讀和寫作就無法提高。對於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老師平時狠抓的都是生字詞。可是不要以為一二年級的識字量足以支撐小學六年的識字量,整個小學六年都是識字的黃金期。
  • 幼小銜接及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方法匯總,語文老師傾心總結!
    在幼小銜接以及小學低年級,識字都四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任務。怎樣教孩子認字呢?小學語文老師總結了一些他們在課堂上常用的識字方法,分享出來,供大班和小學生家長輔導孩子的時候參考。一、字理識字法。字理識字就是通過分析一個字的音 、形、義的聯繫去認字。字有象形字、指事字和會意字、形聲字等,比如「永」,象形字,兩旁的涓涓細流湧入河中,字形就像一條小河曲曲折折。「永」的本義是「水長」,引申為時間長久,現在可以組詞「永遠」。這樣分析後,「永」就有了畫面感,孩子容易記牢。
  • 首發 | 第一款深度學漢字的玩具,為大語文打基礎的啟蒙町漢字拼圖(含字源識字課)
    但很多學齡前家長不了解的是,和我們小時候相比,這些年語文教學其實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並且在2020年之後,我們認為這個趨勢會進一步加快,單純刷識字卡,背拼音的語文早教思路,應該進行修訂了。這是我們這一年經常跟大家聊語文的原因。那小學語文教育這幾年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 老師:這是小學六年識字量
    老師:這是小學六年要求達到的識字量  這幾天,在杭州某論壇網上,家長「wanghui962004」的一條帖子受到了3萬多名網友的關注:女兒剛上一年級,在家長會上老師說,現在應該要認識3000字以上才可以。  以前都會帶著女兒去讀寫圖畫書,大部分都還行的,這麼一看,相差太遠了。是我們的要求太低了?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淺談基於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概括言之就是五個字:聽、說、讀、寫、思。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總結起來我認為主要就是抓這四大塊:一抓書寫(識字、寫字),二抓積累(朗讀、背誦),三抓思考(閱讀、理解),——一抓書寫:識字與寫字是貫穿小學始終的一個重點教學任務。小學階段要把常用漢字都識記完,特別是低年級,要運用各種辦法去教會學生識記漢字,這樣到了高年級才能有自主識字的能力。
  • 天長小學有一年級新生 識字量已達到4000字?
    認字這個環節,學校準備了一個字庫,一般小朋友都能認識兩三百字,其中有一個小朋友說是已經認識了4000字。這個消息都在家長群傳開了,天啊,還沒上學就認了這麼多字,都不知道父母是怎麼教的。25%的孩子識字超過800字昨天,天長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介紹了這次識字調查。學校將一年級語文教材上、下兩冊的生字表裡的950個字組成「2015級新生識字前測卷」。
  • 「幼升小」識字3000未必有優勢 專家解四大素養
    原標題:「幼升小」識字3000未必有優勢 專家解四大素養學前識字3000也未必有優勢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烏南幼兒園園長龔敏認為,首先家長好做好銜接,緩解家長的焦慮,課程銜接方面則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時間觀念、規則意識,而在心理銜接上對於小學是主動擁抱還是被動接受,需要全社會的認真思考並採取措施加以解決。比如安排孩子參觀小學,和小學生一起上課,體驗下課十分鐘等。
  • 語文老師自製「字經卡片」:學生半年提升2000識字量
    在金華師範附屬小學一(6)班最近一次檢測中,學生的平均識字量達到2591個,近一半學生的識字量超過3000個,最厲害的孩子能認3433個字,已超出課程標準對小學六年的識字量要求,他們怎麼做到的?  原來,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鄭新啟開發出一套「鄭氏識字教育法」,成為獨門秘笈。為此,錢報記者專門去拜訪了他。鄭新啟老師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