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要求先識字再學拼音,家長質疑,聽老師說

2020-12-14 小島語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

最近有細心的家長和我反映:老師,你最近留的語文作業,抄寫生字詞,都是單純的抄寫生字詞,怎麼不標註拼音呢?我非常欣賞這位家長的細心,大部分我們的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只會考慮,會不會組詞?字寫得工整不工整?有沒有按照老師要求完成?而很少有家長會注意到作業內容的改變。

小學語文老師,尤其是低年級段的老師,在布置書面作業的時候,注重基礎的練習,會布置諸如一個字,標上拼音,再組兩個詞。那麼這位家長發現的問題是,我只讓寫字和組詞,沒有標註拼音了,是老師已經不重視拼音教學了嗎?

拼音,作為小學一、二年級的重點基礎教學內容,是每一個語文老師最為看重的。而部編版語文教學書,對教學大綱做了修改,要求學生先識字再學拼音,這是為什麼呢?

1、 幼小銜接的識字量已經很高了

作為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其實大部分孩子在入學前,已經具備一定的識字量了。尤其是上過幼小銜接的孩子,還具備了書寫規範常識。但由於校外輔導機構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孩子雖然認識了字,發音也不標準,或者也只是單單認識了字,不解其意。書寫規範也不正確,不會用田字格等問題。正式入學後,這些知識點都需要老師給孩子重新糾正和梳理。

通過對漢字的積累與認知,孩子們的識字量提升後,就可以自主閱讀一些書籍,語文的學習是漢字和語言,拼音作為注音工具來使用。之前,我們強調了拼音的重要性,先學拼音後,有的孩子就會非常依賴拼音。造成到了三、四年級,仍有寫作文時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的情況。識字的犯懶,是不利於語文學習的。孩子們會覺得寫字麻煩,就用拼音代替,這是錯誤的。

2、 從容易的知識點入手

前面說到,在正式入學前,孩子們通過各種方式已經有了識字量的積累。那麼從最容易的知識點入手,會讓孩子覺得學習不是一件難事。通過認字後,再學拼音,可以加強孩子的閱讀記憶,並且學會使用字典工具,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3、 拼音仍是重點,先後順序做了調整

強調了拼音只是注音工具後,並不是說拼音就不學了,其仍是重點。拼音糾正識字發音,尤其是一些普通話普及不好的地區,拼音的學習還是非常重要的。對於識字量較少的孩子,還是可以通過注音來閱讀。在教學方式上做了調整,所以老師也應該與時俱進,將識字的重要性提到日常教學實踐中來。

如今,一年級的課文,也很少有注音了。這就說明了,識字的重要性。讓孩子的閱讀習慣不再依賴拼音,書寫過程中也要進行多的漢字書寫,而不是用拼音書寫代替漢字。關於先識字再學拼音的問題,大家都有什麼看法嗎?歡迎評論留言討論。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小島語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記錄語文教學中的點滴故事。

相關焦點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變化1先學識字再學拼音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先雲解釋,語文學習的目的在於學習語言和漢字,而不是拼音。這種變化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與識字的關係,即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
  • 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或用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新教材五個新變化昨天,快報記者請了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鑑定,老師一致認定:網上流傳的確實是新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但並不是最終版本,在課文篇目和欄目名稱等方面,還有些變化。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目前老師手上都沒有領到新課本。
  •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新學期小學語文教材四大看點
    部編本新小學語文教材,引起最多議論的莫過於「先學漢字再學拼音」,顛覆 了幾十年來的學習邏輯。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海南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24日記者獲悉,今秋開學,海南省部分市縣小學新生的語文課本大「變臉」,將使用新改版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語文第一課不再是拼音「a、o、e」,而是漢字「天、地、人」。除此以外,新教材在學習書寫、閱讀教學等方面都有了調整。   「先接觸漢字,小朋友在學拼音的過程中會覺得拼音是有用的,學好拼音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漢字。
  • 新學期小學一年級換語文課本 先識字再學拼音
    那新版一年級語文教材和舊版相比,在內容上有哪些不同呢?翻開目錄,記者就感受到了最大的區別。70後、80後爸媽的小學語文第一課,學的是「ā、ō、ē」這三個拼音。但是從今年起,一年級小學生學語文,則先識字,再進入漢語拼音的環節,第一課便是先認「天、地、人」這三個常用字。
  • 廣州小學語文課本大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增加不少兒童詩
    8月22日南都記者了解到,今秋開學,廣東廣州小學新生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再過渡到學拼音。此外,新版教材對識字量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識字量由舊版的400個減少到新版的300個,口語交際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 重慶部分小學今秋開學啟用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新版語文教材裡增加了一些經典名篇,還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環節  今秋開學,全國將有數百萬小學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昨日,重慶晨報記者採訪了市內一些小學老師獲悉,重慶今年大多數小學一年級新生也將使用這套新的語文教材。
  • 小學先學漢字「天地人」再學拼音「aoe」 時隔一年,家長咋看?
    昨日,記者走進市第十五小學,與分別任教一、二年級的語文老師聊聊關於識字和拼音的那些事兒……無拼音識字,回歸教學傳統入學先學「天、地、人、你、我、他」,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雪對風」,然後才學拼音,通過三字經、兒歌、韻語等多種形式,在圖文對應中,識記最常用的漢字。這是部編本教材的顯著特點之一。
  • 小學先識字再學拼音,新版中小學《語文》教材為啥這麼改?
    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先雲解釋,語文學習的目的在於學習語言和漢字,而不是拼音。
  • 1日起北京小學一年級使用新教材 語文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今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從外觀到內容結構上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變大了,新教材改成A4紙張大小的「大本」。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內容上最主要的變化就在於,以往先學拼音的情況將一去不復返,新教材將更關注識字的能力,將先教新生識字再學拼音。
  • 統編版語文新教材安排: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有個問題你注意不到
    今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統編版教科書,其中小學語文課本,有很多新的變化,眾所周知的一年級就加入了論語的學習,小學語文中古詩詞的篇數增加了不少,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閱讀。而最大的亮點就是,拼音課的減少和識字課的增加,並且由原來的入學教育更改為我要上學了,讓學習變得更主動了。
  • 廣東多地語文教材大變臉 小學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微信號:sgfm975來源金羊網 羊城晚報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今秋開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再過渡到學拼音。在廣東,包括廣州、粵東等多個地區小學正式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所以今年9月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將率先實踐此項改革。新教材為什麼要這樣變?教材這樣變化到底好不好?
  • 先學拼音再識字就是個錯誤,家長謹記了
    ——全球讀經教育首倡者  王財貴教授廣東多地語文教材大變臉 小學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8月23日,羊城晚報記者獲悉今秋開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再過渡到學拼音。
  • 部編版語文教材「大變臉」:先學寫字再學拼音
    這一個新學期,部編版教材走進課堂,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的第一課。學生們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過渡到拼音學習。這帶來了什麼變化,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 家長 暑期學拼音的錢「打水漂」了 面對一年級小學生先學寫字再學拼音的變化,家長們可「炸開了鍋」,有的直言跟不上教學進度,孩子連筆都握不好,有的稱暑期學拼音的錢打水漂了,後悔沒給孩子報名學寫字。 家住梁溪區的徐媽媽則「吃了定心丸」,剛上一年級的女兒9個月前已學會了寫字。
  • 識字教學丨淺析統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策略
    (文末附有操作步驟)淺析統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策略張琴    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該教材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學段目標要求,細化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點,將目標落實到各個單元,努力做到「一課一得」。
  • 語文新教材先教識字再教拼音? 老師:很好的嘗試
    在市區公園路新華書店的多名小學生也說,他們的小學語文書確實是從拼音開始的。「一年級的語文課本是先教拼音的,挺難的,但學會了我就可以用拼音認字。」今年小學二年級的王同學現場翻開一本有注音的故事書念了一頁,雖然她不認識一些字,但音都念對了。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是好是壞?家長們眾說紛紜。  「我小時候就是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漢字更形象,孩子學起來也更有興趣。
  • 「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呢?
    當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學時,他們首先學習拼音,然後學習生字。我記得我一年級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字典中查生字,然後根據上面的發音讀它們。然而,在當前的「部編本」中文教科書中,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已進行了調整,先成為識字然後學習拼音。
  • 先識字後拼音 一年級語文大變臉
    據江淮晨報消息,今年起,我省一年級小學生發到手的《語文》教材將迎來「大變臉」,由往年的「蘇教版」換為「部編本」教材,與此同時,初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啟用全新的國家統編教材。8月30日下午,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提前看到「胖了一圈」的語文教材,由以前的「先拼音後識字」變為「先識字後拼音」。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老師家長怎麼辦?
    老師和家長們不必惶恐,這裡有小編一一整理出來的內容,以及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將為家長老師們一一支招,化解新教材改革中遇到的種種難題。一、為啥要改教材?所謂"部編本"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拿現有的語文教材來說,目前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