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小學統一換教材!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老師家長怎麼辦?

2020-12-11 新聞夜航

超過140萬人正在關注

8月23日 哈爾濱

小到中雨轉雷陣雨 16℃~23℃

4-5級轉3-4級

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

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

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

通知

近期,教育部辦公廳下達了《關於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

義務教育六三學制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治教育專冊)統一使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

五四學制

道德與法治、語文一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其他年級冊次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換版本。

這意味著,今年9月開學,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一替換為 「部編本」教材 。 除此之外 ,德育和歷史教材也將大換血。

什麼是部編教材?都有哪些變化呢?這些變化該如何應對呢?老師和家長們不必惶恐,這裡有小編一一整理出來的內容,以及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將為家長老師們一一支招,化解新教材改革中遇到的種種難題。

一、為啥要改教材?

所謂"部編本"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

拿現有的語文教材來說,目前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

教材實施「一綱多本」制度,這主要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義務教育的內容應該因地制宜,有所不同。

這種制度,雖然調動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積極性,教材的編寫出版呈現活躍的局面,但也出現一些問題,教材的選擇使用受到經濟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選優。

另外,教材主要由出版社組織編寫,受到一些條件限制,影響到編寫出版的質量。

為此,中央決定組織編寫德育、歷史和語文三科教材。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部編本』教材力圖在多種教材並存的情況下,起到示範作用,促進教材編寫質量的提升。」

這套新教材是中央關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領導和組織編寫的,其編寫資源可以說空前雄厚。前後從全國調集五六十位專家、作家、教研員和編輯,組成編寫組。

實際參與過這套教材諮詢等工作的各個學科領域專家有上百人。教材還經過三十多輪評審,幾百名特級教師的審讀,以及多個省市幾十所學校的試教。

二、教材改革新變化

德育課程將更名

義務教育一、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和七、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科學課程調整起始年級

2017年,教育部發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將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各編寫出版單位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對現行小學科學教材進行了修訂,並增編一、二年級教材。

(一)審定通過的增編教材從2017年小學一年級開始使用,三至六年級使用現行教材。

(二)因修訂審查工作尚未全部結束,仍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換其他版本。

語文教材三大革新

1

打破常規,先從漢字學起

過去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孩子們先學會拼音,才開始識字。而這回的教材「大換血」,順序完全倒置:把拼音學習推後個把月,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共安排了2個識字單元、2個漢語拼音單元和4個課文單元。讓孩子們在學習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後,再進行13個課時的漢語拼音系統學習。

這個改變體現一種更切實的教學理念。

其實,傳統的語文教育都是從認字開始,是在沒有注音幫助的情況下進行的。以前的蒙學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反覆誦讀,慢慢就會認字了。

部編本多少有點回歸傳統。入學教育以後,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 我、他」,六個大的楷體字撲面而來,會給剛上學的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 ,雪對風」,很傳統,也很有趣。

為什麼這樣安排?要的是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認字後學拼音,還有一個考慮,是幼小銜接,放緩坡度。對於一年級剛上學的孩子而言,一上來就是拼音,比較難,等於給了下馬威,並不利於培養對語文課的興趣。現在把拼音學習推後一點,能減少他們的畏難情緒。

老師家長怎麼辦?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表示, 老師們要明確,學拼音是為了識字,當然,還有普通話正音。

拼音是認字的工具,但別當作閱讀的工具。漢語拼音只是拐杖,學會認字就可以不要這個拐杖了。所以,拼音教學要實事求是,降低難度。

例如,發音是比較難學的。學拼音當然要教發音的方法,但也不要過分要求。一年級能拼讀音節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節。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記的,但不強求背誦默寫。聲母、韻母的音節能夠書寫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講究。

大致說來,就是一年級拼讀準確,二年級要求熟練一點兒,也就可以了,別增加其他額外的負擔。有許多學校一年級還學英語,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老是混淆,老師教學的壓力是很大的。

還有就是南方方言區的老師,為了訓練一個發音,可費老勁了,效果還不好。如果認識到漢語拼音就是一個認字的「拐杖」,普通話正音無非是為了溝通,那老師的壓力會小一點,輻射到學生那裡負擔也會輕一點,效果不見得就差。

另外,部編本語文的拼音教學內容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將拼音教學與認字教學結合起來,學拼音結合認字,彼此融通。對此大家也要重視。

2

傳統文化篇目多了

此次教材革新,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佔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

老師家長怎麼辦?

怎樣教好古詩文的課? 溫瑞敏建議,最好的辦法就是反覆誦讀。讀得滾瓜爛熟,不用有過多的闡釋,也不要太多活動,寧可多讀幾遍、多讀幾篇。

比如,給一年級學生講《春曉》,講春天到來的感覺,讓孩子大致上懂得寫了什麼,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就可以了,不要讓孩子去記什麼「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類。因為 「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類,不是一年級孩子能理解的。

講王維的山水詩,也不一定非得往「熱愛大自然」上面靠,讓小學生安靜下來,體會一下詩中表達的那種「靜」,我看就可以了,不必添加許多成年人理解的內容。

古詩詞教學要注重讓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漢語之美,也許說不清美在哪裡,總之是積澱下來,有所感覺了。現在有些古詩詞教學過於繁瑣,像外科手術,把那種「美」都給弄跑了。

比如有一些老師教《靜夜思》,教案設計的程序就很繁瑣――首先放一個視頻,視頻中有月亮,老師問學生:你想到了什麼呀?有的還讓發表一個感慨,說:「月兒圓啦,人團聚了,多美好啊!可是偉大的詩人李白卻無法回家。"

他隻身離家在外,看到圓圓的月亮,想起他的故鄉,想起他的親人。在深深的思念中,他通過寫詩排走心中的寂寞。」這就有點「繞」,還有點「酸」,小學生怎麼會有興趣?

有的老師還逐字逐句地講解,安排各種活動,什麼李白的詩中有幾個動作呀,分解一下,讓孩子們演示一下什麼叫舉頭望明月。這多累贅呀,於是靜夜思中的「靜」跑了。

小學生學古詩文,是比較難的,要求別過高,不必在所謂主題思想、意義價值、藝術手法等方面講太多。有的教案總喜歡來個三段論――「知作者,解詩意,想畫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領。

社會上有人開設了讀「三百千」的班,說那是「讀經」。誇張了。「三百千」是古代開蒙的讀物,主要是認字用的,小學生讀一讀也無妨。

但要注意「三百千」並不是「經」,裡邊也有許多不適合現代人格發展的糟粕。小學不要開設什麼「讀經」班。多讀點優秀的古詩文就挺好。

3

鼓勵多讀書

鼓勵多讀書這不是一句口號,部編教材為了解決學生讀書少的問題,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比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學生的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

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選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

多數文章設置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

這可能是一個突破,讓語文課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包括課外閱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

對於老師和家長來說,可能是第一次遇到「和大人一起讀書」這樣一個親子互動的讀書欄目,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其實這個欄目的用意是激發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剛上學就喜歡語文,喜歡讀書。這也是幼小銜接的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

一年級剛上學的學生自己還不會讀,所以讓大人和他們一起讀。幼兒園主要是無紙化教學,聽故事多,到了小學就開始使用紙質的閱讀材料包括書本了,讓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讀,慢慢過渡到自己讀,這過程需要大人的引導。

溫儒敏建議老師把這個欄目納入教學計劃,但不要處理成一般課堂上的課,這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

讓家長少看電視、少打麻將、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也等於創造了語文學習的良好氛圍。可以給家長「布置作業」,讓他們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讀」。

現在許多家長沒有和孩子一起讀書的習慣,我們可以先在教室裡面讓老師和學生一起讀,然後,通過家長會、家長課堂等形式,示範怎麼實施一起讀。

一起讀可以是朗讀,也可以講讀,或者對話式閱讀,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讀書,是書面語言的閱讀。一起讀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也不必布置作業,附加的任務多了,壓力大了,興趣就少了。

而新教材雖然力圖把「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但也還需要老師們去「加碼」。溫儒敏建議老師們採取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

所謂「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讀不懂也沒關係,慢慢就弄懂了。這就是為了增加閱讀量,改變全是精讀精講、而且處處指向寫作的那種教學習慣。

新教材一二年級就有延伸閱讀,高年級會更多些。小學中高年級以及初中教材,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新教材實際上已經把「延伸閱讀」部分納入到教學體制,並嘗試設置一些檢測評價。

一線老師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去探索、研究適合自己的可行的辦法。這肯定是一個教學的創新點。

老師們也想實施「1+X」,可是拓展閱讀的課文哪裡去找?這裡介紹一種,那就是由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組織編寫,人教社最近出版的《語文素養讀本》。其選文的經典性、可讀性都比較好,能大致配合新教材各個年級、學段的教學目標,從小學到高中24冊,每學年2冊,大家可以參考選用。

面對新版教程,你有什麼看法?

小學課本變了,你懷念嗎?

歡迎大家留言聊聊!

覺得實用請點ZAN!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5篇文章50萬人在看

74監控曝光!遇到這樣的「怪奶奶」當心!別看她對你家孩子又親又抱,實際想幹這種事!

一歲半男孩,竟然在家門口被抱走!

付了定金房價猛漲40多萬,房東反悔玩失蹤……結果因為這張紙,倒賠35萬!

【駕考新規權威解讀】科目一二三題型公布,難度大升級!9圖助新手司機解決難題!

傳銷到底多可怕?傳銷老總自爆內幕簡訊,驚醒很多人......

來源:東北網(ID:dbwhlj)

綜合東北網、中國網教育頻道 、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新聞夜航》熱線:0451-82898289

商務合作:13796212350

責編:付雨桐

審核:段君凱、小 翟、史國立

相關焦點

  • 中小學幼兒園後天開學,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今年我市中小學幼兒園定於8月31日註冊,9月1日開學並正式上課。我們一起來關注學生和家長關心的中小學起始年級使用三科新教材、《開學第一課》主題、學校開學專項督查重點等問題。網圖中小學新生 三個學科要用新教材今年9月,全國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統一使用義務教育統編三科教材(簡稱統編教材),包括小學一年級語文、道德與法治,七年級(
  • 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 一年級先認字
    來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  近日,一條消息迅速傳遍了家長的朋友圈:2016年,部分中小學的一年級和七年級開始試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門課部編本新教材。三科教材將於今年秋季學期統一在全國一年級和七年級首先使用,2018年延伸至二年級和八年級,2019年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
  • 廣東多地語文教材大變臉 小學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微信號:sgfm975來源金羊網 羊城晚報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今秋開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再過渡到學拼音。在廣東,包括廣州、粵東等多個地區小學正式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所以今年9月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將率先實踐此項改革。新教材為什麼要這樣變?教材這樣變化到底好不好?
  • 9月1日起京小學一年級使用新教材 語文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新版人教社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  9月1日,全市中小學生將走進課堂,開啟新學期的第一課。根據此前教育部下發的相關通知,從新學期開始,小學起始年級的「品德與生活」、初中起始年級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品德、語文、歷史學科起始年級開始使用新編、修訂教材。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大幅增加傳統文化篇目
    昨天起,我市中小學生開始陸續返校報名了,教材也都發放到了學生的手裡。細心的老師們發現,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變臉」了: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部編本」外觀比以往「胖」了一圈,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優秀中華文化傳承的內容增多,識字量也由400個減少到300個,而且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有古詩文。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大幅增加傳統文化篇目
    記者 李化 攝 圖片來自臨空都市報重慶商報訊 昨天起,我市中小學生開始陸續返校報名了,教材也都發放到了學生的手裡。細心的老師們發現,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變臉」了: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部編本」外觀比以往「胖」了一圈,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優秀中華文化傳承的內容增多,識字量也由400個減少到300個,而且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有古詩文。
  • 一年級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九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王道強)從9月開始,一年級小學生和初一新生入學,會發現部分課本可是要「大變臉」了!按照教育部最新要求,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將結束了,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
  • 小學先識字再學拼音,新版中小學《語文》教材為啥這麼改?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先學拼音再識字就是個錯誤,家長謹記了
    ——全球讀經教育首倡者  王財貴教授廣東多地語文教材大變臉 小學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8月23日,羊城晚報記者獲悉今秋開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再過渡到學拼音。
  • 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教材 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原標題:今秋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新教材一年級新生先認字再學拼音 形式上由之前的32K小版變成16K大版
  • 海南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新版教材目錄。   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24日記者獲悉,今秋開學,海南省部分市縣小學新生的語文課本大「變臉」,將使用新改版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語文第一課不再是拼音「a、o、e」,而是漢字「天、地、人」。除此以外,新教材在學習書寫、閱讀教學等方面都有了調整。   「先接觸漢字,小朋友在學拼音的過程中會覺得拼音是有用的,學好拼音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漢字。再者,漢字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但拼音作為一個符號,孩子們在生活中接觸、使用都很少,教學順序換一換,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經歷融入到學習中,更加關注孩子們的需求了。」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啟用:一年級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9月新學期一起啟用的還有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教材。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初中教材則減少課文篇目,增加了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份量」。
  • 解析今年9月中小學將統一換的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
    來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
  • 今秋中小學將用新教材: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  近日,一條消息迅速傳遍了家長的朋友圈:2016年,部分中小學的一年級和七年級開始試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門課部編本新教材。三科教材將於今年秋季學期統一在全國一年級和七年級首先使用,2018年延伸至二年級和八年級,2019年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  據了解,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仍是「一綱多本」,2004年新課改後各地陸續開始編撰更符合當地教學水平和特色的教材。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一年級小學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法制晚報消息,根據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國小學和初中的起始年級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本」語文教材。9月新學期一起啟用的還有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教材。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
  • 語文先識字後學拼音 深圳早有學校嘗試
    實習生林安迪南都記者馮宙鋒 攝    過完暑假回來,深圳的小夥伴們發現,今年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材變得不一樣了!不僅身形變大了一號,裡面的編排也有所變化,最大不同是入學後先識字後學習拼音,課文篇目方面,只保留了原教材的部分課文,並新增《項鍊》、《烏鴉喝水》、《小蝸牛》等課文。多數老師對新版語文課本表示贊同,更有學校在教材改革之前就開始了「先識字後學拼音」的探索。
  • 新學期小學一年級換語文課本 先識字再學拼音
    先識「天地人」再學āōē  昨天一早,記者來到位於公園路的溫州書城,一睹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芳容記。這本新書和舊版的語文教材一比,新版明顯「大」了一號,有A4紙的大小。新書最後的編審結束時間為7月。記者在教材區看到,除了一年級上冊,其餘年級在售的語文課本,仍然是舊版。
  • 1日起北京小學一年級使用新教材 語文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根據此前教育部下發的相關通知,從新學期開始,小學起始年級的「品德與生活」、初中起始年級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品德、語文、歷史學科起始年級開始使用新編、修訂教材。相關負責人透露,從今年開始,人教版語文、歷史、政治教材將進行輪轉換新,新學年先從一年級、七年級進行教材更新,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七年級的語文教材、歷史教材、《道德與法治》教材全部換新。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教材  浙江在線9月2日訊 昨天是開學第一天。學生們領到教材,翻開新學期學習的第一頁。  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周瑾言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