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先識字後學拼音 深圳早有學校嘗試

2020-12-25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尺寸較往年版本增大。實習生林安迪南都記者馮宙鋒 攝

    過完暑假回來,深圳的小夥伴們發現,今年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材變得不一樣了!不僅身形變大了一號,裡面的編排也有所變化,最大不同是入學後先識字後學習拼音,課文篇目方面,只保留了原教材的部分課文,並新增《項鍊》、《烏鴉喝水》、《小蝸牛》等課文。多數老師對新版語文課本表示贊同,更有學校在教材改革之前就開始了「先識字後學拼音」的探索。

    一年級新生

    先學拼音有難度

    據了解,全國使用的語文教材版本有10多種,其中人教版是被公認為最權威、使用範圍最廣的一個版本。這次修訂,最大的不同在於學習拼音和識字的先後順序。舊版教材目錄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版教材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

    在採訪中,不少老師對一年級先識字後學拼音表示贊成。南山文理實驗學校教導主任齊勝男介紹,深圳很多幼兒園是不教拼音的,孩子剛上一年級,就要接觸這些從未學過的內容,對他們來說有難度,也打擊了學習熱情。原來的拼音教學,只有一個半月時間,對原來沒怎麼學習過拼音的孩子來說,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要認識、記憶、學會拼讀,孩子頭疼,家長更頭疼。有家長表示,因為拼音這道坎,自己當時陪孩子苦學了3個月。

    龍崗區龍城小學語文教師伍星慧在教學中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她認為,新版語文教材更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外界接觸到的幾乎都是圖形、漢字,沒有拼音。」

    深圳早有學校

    探索「先識字後學拼音」

    有家長擔心,先識字後學拼音,孩子學起來會更難嗎?對於這個問題,齊勝男表示,深圳很早就有學校開展這樣的探索,並且效果非常好。她原來所在的南山實驗學校,在2000年就開展了「八歲能讀會寫」實驗,其核心就是兒童能識字、會閱讀。後來,齊勝男又將藉助信息技術,開展iPad教學。以語文學科為例,為了不讓學生在拼音教學中失去學習興趣,一年級學生入學後,先教漢字後學拼音。課堂上,孩子先聽老師講繪本故事,回家後可以繼續在學校雲平臺上和家長一起閱讀,通過閱讀、遊戲、活動的形式讓孩子多識字。

    齊勝男說,兩個月後,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拼音學習,這時拼音教學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學會拼音後,一年級學生就可以在iP ad上進行寫作,學習效率比原來大大提高,孩子學習起來更快樂。

    南都記者發現,深圳已有多所學校開展先識字後學拼音的探索,包括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後海小學、南山文理實驗學校、北師大南山附屬學校等,取得了不錯的實驗成效,也吸引了全國多地的教育同行來取經。

    「拼音只是一門工具,目的還是識字,識字是為了更好地閱讀。」齊勝男表示,原來有些老師、家長對拼音、對語文教學的理解有誤,徒增了學生的負擔。孩子的識字不應該只在課本上,還有讀物。「有些孩子可能字還沒學會,但他知道這個故事講了什麼。通過故事識字,這樣不僅讓孩子更親近母語,也可以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伍星慧表示,教材修訂以後,老師的教學肯定也要作出調整。原來400字的識字量現在減到300個,拼音教學部分往後放,學生學起來更輕鬆些,老師也可以更充分地講解入學準備、適應的課程。

    雖然普遍對新教材叫好,但也有老師表示,還要看是否真正落地。「教材先出來了,但教參、教學方法還是原來那一套,需要跟上新的變化。」

    數學和英語教材不變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那麼數學、英語有沒有變化?南都記者了解到,深圳的小學數學使用的是北師大版教材,目前已沿用十多年,英語則多是使用經教育部審定的上教版,也有少部分學校是自選教材。兩個學科的教材今年都沒有變化。

    南山文理實驗學校數學科組長胡慶鴻介紹,從全國範圍來看,數學教材以蘇教版和人教版使用居多,這兩個版本比較接近,廣東不少地區使用的是北師大版。兩個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有截然不同的特點。人教版的小學數學,一個知識點通常在一個年級就可以學完,而北師大版則一個知識點會貫穿整個小學,由淺入深層層帶入。相對而言,北師大版的數學編版理念更前沿一些,倡導讓學生動手,在活動中學習,更貼近生活。

    但胡慶鴻認為,北師大版也有一些不足,例如有些知識點比較簡單,學生也很好理解,但在內容編排時,要求創設一個適合的情境,再切入正題,顯得有些拖沓。不同的編排理念也給老師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習慣傳統教學的老師,面對新的教材,教法也需要轉變。

    搶先睇

    新增「和大人一起讀」內容

    新版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在識字量上,由原來的400個減少到300個。新版教材第一單元學習的40個常用字,也相較於舊版第一單元有所減少。

    在新增的「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有像《小兔子乖乖》這樣的兒歌,也有像《小松鼠找花生》這樣的趣味故事,欄目中還配有學生與父母、爺爺奶奶共讀的場景圖。此外,新版語文教材語文園地欄目還新增「書寫提示」,主要講解筆畫規則。有學校老師認為,新增的「書寫提示」欄目在當下社會的環境中很有必要。「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可能學生對書寫不那麼熟悉,所以就更加需要在書寫方面做一個強化。」

    另外,新教材在課文篇目的選擇上也有一些轉變。《小小的船》《四季》《影子》等課文被保留,同時增加了《青蛙寫詩》《明天要遠足》等兒童詩,讀來朗朗上口。

    採寫:南都見習記者 歐偉

相關焦點

  • 開學全國統一使用新教材,一年級語文先識字後學拼音,意義何在
    加大識字量,減少書寫漢字難度等。關於小學一年級開始為何要改為先認字 ,再學拼音,編者列舉了以下幾個原因:一、先識字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降低了認知難度,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二、先識字,以有形之字帶動抽象的拼音學習,更有利於孩子將拼音拼讀和漢字讀音相聯繫,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 語文新教材先教識字再教拼音? 老師:很好的嘗試
    據省內多家媒體報導,新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將先教識字再教拼音。對這一變化,我市各方怎麼看?  學生家長:眾說紛紜觀點大相逕庭  據《寧波晚報》報導,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
  • 「部編本」教材2019年將全覆蓋 小學生先識字後拼音
    小一語文先識字後拼音滿滿「中國風」 與以往一年級新生入學後先學拼音再學漢字不同的是,此次統編語文教材打破傳統,讓孩子們在學習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後,再進行13個課時的漢語拼音系統學習。「繪本書籍、電視、廣告牌、父母的幫助,在幼兒園期間孩子們可能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認識很多字了。在一定的語文基礎上,由熟悉的語言帶出拼音的學習,從而使拼音與識字能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樣編排教材是符合規律的。」
  • 「小豆包」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原標題:「小豆包」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本報訊(記者牛偉坤
  • 一年級小豆包先識字後學拼音
    其中,北師大版、人教版、北京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全員換裝」,不僅漢語拼音章節錯後,更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古詩詞、名言警句等「新寵」。變化1:先會識字後學拼音人教版、北師大版、北京版教材已「出爐」。
  • 孩子拼音還沒學識字會有困難嗎
    開學後,部編版語文教材走進小一新生課堂。和舊版教材相比,「不學拼音先識字」是新版教材最大的變化。  面對這樣的變化,不少家長一臉問號:不學拼音,老師是咋教孩子識字的?孩子的閱讀能力會受影響嗎?如果你也有類似擔心,就隨記者去上一堂一年級語文課吧!
  • 北京小學一年級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原標題:「小豆包」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本報訊(記者牛偉坤 張航)今明兩天,北京全市中小學生迎來開學。根據此前教育部下發的相關通知,從新學期開始,小學起始年級的「品德與生活」、初中起始年級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 小豆包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教師:此舉更加尊重教育規律
    北京市部分學校使用的人教版、北京版、北師大版等語文教材迎來變臉,其中一大明顯變化在於漢語拼音章節錯後,小豆包們入學後先識字。針對家長們該做法「會不會影響到孩子語言學習能力」的擔憂,語言專家表示,無論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並不會對兒童認知水平和語言習得能力造成影響。教材變化識字提前 拼音置後 新學期亮相的人教版、北師大版、北京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一大共性就是漢語拼音章節的錯後。 以人教版為例,教材顛覆了此前「迎門學拼音」的設計,將「識字」單元置於「漢語單元」之前。
  • 「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入學後有差別,尤其是這3方面
    因為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小學的時候,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當時的教學方法是先學拼音,然後讓孩子「注音識字」的方式識字、閱讀。而現行的「部編版」語文課本卻剛好相反,孩子入學後先識字,然後再學拼音。這個先後順序的不同,對孩子來說又有什麼差別呢?一、學習拼音的效果不同二三十年前,家長對英語啟蒙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學齡前和剛上小學的孩子很少有學英語的,所以大部分的孩子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最後學英語。
  • 「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呢?
    當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學時,他們首先學習拼音,然後學習生字。我記得我一年級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字典中查生字,然後根據上面的發音讀它們。然而,在當前的「部編本」中文教科書中,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已進行了調整,先成為識字然後學習拼音。
  • 鑫智學堂--早學拼音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早學拼音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 一年級兒子識字3000,我們學寫字、學拼音、識字的實操經驗…
    自主閱讀圖書館兒童區無障礙,識字量保守估計 3000字,且題材廣泛,興趣濃厚。因為已經上了小學,所以幾乎沒有太多親子閱讀時間了,現在主要是孩子自己讀。下面為大家詳細分享我們的學寫字、以及學拼音、識字的實操經驗👇1.
  • 先識字再學拼音,濟南育秀小學實行15年了!效果槓槓的
    原標題:先識字再學拼音,濟南育秀小學實行15年了!效果槓槓的日前,「人教版一年級新教材將先識字再學拼音」的消息經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獨家報導後,在家長圈裡引起關注。實際上,這種顛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市中區育秀小學早已不新鮮。「半年會識字,一年能讀書。」
  • 市教委推舉措杜絕提前讓幼兒學拼音識字
    東方網2月19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今天是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全市近150萬中小學生度過一個溫馨的寒假後開始上學。開學前夕,記者在本市部分書店採訪發現,「學前必備」、「速成拼音識字」等音像製品瞄準大班孩子。今天,市教委明確表示:切實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一年級嚴格執行「零起點」教學。
  • 先識字後拼音 一年級語文大變臉
    8月30日下午,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提前看到「胖了一圈」的語文教材,由以前的「先拼音後識字」變為「先識字後拼音」。   另外,從今年秋季起,全國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表上將出現一門全新的必修課程——《科學》。昨天,記者探訪臨泉路第二小學,該校今年在新生中首開科學課,並專門設置「科學實驗室」讓新生們體驗科學樂趣。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海南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24日記者獲悉,今秋開學,海南省部分市縣小學新生的語文課本大「變臉」,將使用新改版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語文第一課不再是拼音「a、o、e」,而是漢字「天、地、人」。除此以外,新教材在學習書寫、閱讀教學等方面都有了調整。   「先接觸漢字,小朋友在學拼音的過程中會覺得拼音是有用的,學好拼音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漢字。
  • 拼音與識字學習注意順序和時間,為孩子的一年級語文打好基礎
    如果是佛系家長,認為孩子跟上在學習上別掉隊就行,那麼只要孩子所在學校學風還可以,老師抓得緊,孩子們基本能過關;但是如果要求孩子在一年級學得非常紮實,還能有時間加強閱讀與表達,那麼一年級那一年,家長就很需要成為「時間管理」專家和「情緒控制」專家了。
  • 小學先識字再學拼音,新版中小學《語文》教材為啥這麼改?
    變化1 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
  • 孩子是先識字還是要先學拼音呢?這兩種有什麼區別
    因此,許多父母正在考慮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教授識字還是按照現行標準來教孩子拼音。現在,讓我們今天討論一下「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上小學後有什麼差距?實際開始學習時,拼音的發音和書寫趨於偏離,很難更改。 小學後系統地學習拼音使學習變得更容易,因為您可以根據漢字的發音學習拼音。所以上小學後,「先識字」的孩子通常比「先學拼音」的孩子拼音基礎好。語言學習的興趣不同科學的學習方法應從容易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