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兒子識字3000,我們學寫字、學拼音、識字的實操經驗…

2021-02-15 小花生網

我家兒子今年小學一年級了,語文學習方面一直比較順利,因為我本身比較擅長這個科目,所以學習路線什麼的都很清楚。

竊以為在語文學習方面,我還是有點小小經驗的:當年高考,我參考的是全國一卷,語文考了138分,高中三年的考試作文幾乎都是年級印發範文。小花生裡高手如雲,這成績談不上厲害,但是得到這個分數基本沒花精力,省下了大把時間去刷其他科目。如果我的孩子能隨便搞搞130+,至少也不會拉其他科目的後腿,作為普娃不妨著眼現實,目標就是如此。

除了經驗外,我認為在我們大人在輔導孩子學習前,需要👇

了解、梳理下來,孩子的 語文學習主要分三塊:



下面是我結合個人的語文學習經驗,和現在的教學要求,為孩子設計的思維導圖,即小學語文學習進階路線實操小學語文學習進階路線實操。今天我主要想分享的,就是我家的「小學語文學習進階路線實操」 :第一階段 — 「字詞基礎夯實經驗」👇

本文由花友 @五月雲紛飛 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兒子目前按照這個方法一直在學習中,現在就讀小學一年級,我們從小有刻意培養閱讀習慣,目前 拼音666,各種輕聲,前鼻音、後鼻音門清,且運用嫻熟。自主閱讀圖書館兒童區無障礙,識字量保守估計 3000字,且題材廣泛,興趣濃厚。因為已經上了小學,所以幾乎沒有太多親子閱讀時間了,現在主要是孩子自己讀。

下面為大家詳細分享我們的學寫字、以及學拼音、識字的實操經驗👇

1. 寫字的第一步是搞定筆畫

漢字有哪些筆畫?要怎麼寫?先幫孩子把基礎掌握到爛熟,再往下走。

方法很簡單:筆畫兒歌 + 同步書空。


筆畫兒歌 舉例👇

書空👉就是用 手指在空中寫字,用小棒揮舞也可以。我家這隻喜歡用魔杖。

寫字起始年齡不建議太早,孩子手部力量不足,控制力不強,總體建議年滿6歲開始為好。

書空則不需要手部力量,有意願就可以開始了。

2. 寫字的第二步是認識,俗稱認字

要寫,首先你要認識。

認識字的方法有很多,我這裡推薦最無痛,也是最長線的方法就是靠閱讀積累,在閱讀中了解音型意的對應。只有閱讀量大才能出成效。閱讀量大就是走去書店兒童區,舉目幾乎都讀過,那這個識字早已經解決了。

孩子如果已經可以自主閱讀,可以稍微測試一下,比如 常用3500字,按詞頻統計的那種,一個一個圈,看能會幾個,以便於抓重點去查缺補漏。

下圖為我們在幼兒園時期用過的的 檢查表3500字按頻率分布,會一個圈一個,查缺補漏非常好用👇

3. 寫字的第三步是書寫。一共兩個層級:

第一層級:會寫,包括筆順對,聽音能寫,也能默,還能組詞。功利地說,會寫是一切的基礎,會寫能寫對考試就可以得分。

具體哪些要會寫?之前課外閱讀積累的詞彙就繼續積累,這裡不討論,現在只說能夠被量化的👇

小學課本1-6年級,必須認識的3000字,必須寫會的2500字。實際上生活常用字在3500字。

我們的目標是小學二年級之前(最遲三年級之前)寫會3000字,會認得多多益善。因為小三開始寫作文就不太支持拼音了,如果因為不會寫字而影響作文的表達就是得不償失。

在這必會的3000字中,每500字作為一個階段,一共6個階段。

順序按照小學語文課本的識字表來,因為一年級上學期,要認識但是不用寫的字到了下學期就需要寫了。也就是「一上」的目標字應該是300而不是100。因為總之要會,也就是早會晚會都要會。那你為什麼不早會? 

如果有一點點寫字和識字的基礎,可以按照這個方法來。

從識字表開始,如果沒有,就可以按寫字表的順序來。因為寫字表是漸進的,從容易到難,更符合科學。

類似這樣的資源可以使用,「560個生字筆畫、筆順表」👇


下面這樣的 字帖 也可以,但是要注意區分,用「一上」舉例,有些字帖只有必寫 100 字,有些字帖是必認 300 字,可以根據孩子情況自行選擇。

我會在必寫字旁邊打點標識,另外會圈出組詞,紫色部分的組詞是因為字帖沒有簡單的組詞舉例,所以需要另外寫上去。

整體就是「連字帶詞加上拼音」去學習,這樣就可以寫字的同時熟悉組詞,一箭雙鵰。

下圖為我購買的六品堂字帖,優點是大開本。紙張厚實。缺點也是書厚,後面翻折起來書寫有些費力。字帖並不局限品牌,大家可以多比較多選擇。

具體寫字分配計劃👇

3000字分6階,每階段是500字

分成5個字為1組

每天默5個字再組詞5個

達到滾瓜爛熟5個

複習昨天的5個

所以每階段是100天

只需要6個階段就可以搞定3000字,實際算下來不到兩年。

後階段如果順利還可以加速,一天兩組,10個字。

實際達到 1500字就可以順利寫寫看圖說話,小短文什麼的啦!

再捋一遍材料的準備👇

只需要一本同步教材字帖,上圖有推薦,包括需要認識的,不僅僅是必寫字,淘寶上非常多,選擇紙張厚實的,因為小朋友愛擦寫,收到以後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寫起來就可以了。

重點來了,寫字的具體5個方法👇


1.先觀察字型。是什麼結構?左右?上下?半包圍?等等,有什麼認識的字組成了新字?多看多總結。2. 再了解字意思,同音字的辨析可以在這一步做,同時可以口頭組詞,造句不強調。不造句是因為時間上不允許,效率不高。3. 然後描紅3個。簡單的,熟悉的一個也可以。描紅個數根據字的難度,和孩子的接受度適當調整。5個一組,根據孩子情況決定是幾組,建議循序漸進,1組開始,主要是先把流程練熟悉。後面才好上量。4. 最後自己寫三個。學寫字的時候就寫三個!複習的時候可以再寫。

我家兒子有寫隨筆的習慣,基本是拼音、英語、漢字、圖畫混著來,真正是隨筆。

下圖的是上個月的隨筆,我要求孩子用純拼音,因為學校正在同步學習,可以鞏固。既然是隨筆,那就不限制內容,也不限制長短,連書寫的規範我也不強求,隨筆是為了養成記錄的習慣,表達的習慣,所以抓大放小。


希望早日實現全漢字隨筆,按這個計劃,預估兒子三年級之前就可以實現了。

第二層級:寫好,寫好又分兩檔次


兩個檔次中還分兩個速度,所以就是四檔:

我有一個同學,寫字可以說又美又快,速度在 25 秒 15 個字,不分難度的正常句子。我覺得這個速度比較均衡的,正好能把字寫好,速度也屬於偏快不過快。

當然速寫記筆記的時候可以稍微潦草一些,不用太追求美觀。

因為小學生需要的寫速並不太高,所以我們可以按照這個速度去訓練。


很多孩子寫字認真,但是超級慢速,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習慣,過於摳細節會拖慢效率。家長要限制時間,給出一個合理的時間讓孩子去完成作業。因為低年級作業量少,這樣慢一點沒問題,可是到了高年級還這樣寫字。麻煩就來了,所以一定記住我們追求的是又快又好,不是又慢又好!

寫好要抓的點👇

1. 握筆姿勢:初學寫字可以使用粗三角鉛筆,推薦得力牌。物美價廉、原木筆桿、不容易打滑、可以在筆桿上寫名字,而且顏色濃淡適中,能滿足小孩想寫得黑又不花力氣的訴求。可以不用握筆器,在手心纂一個小紙團,自然成型。我家這隻握筆姿勢相當標準,力度適中,所以找準辦法就可以一擊即中。以上方法推薦給大家。補充,我們沒有用過洞洞筆,不做評價。2. 寫字姿勢:和讀書姿勢一樣,一拳一寸一尺。不需要外力,只需要人肉校正!!我們用過提醒器,效果不太好,還用過十字架,也不太理想,最後還是採用人肉盯。具體做法是站在孩子背後,時刻準備著提醒,只要形成肌肉記憶就可以了。提醒手法就是用手掌去扶住孩子額頭,一旦低就扶住後拉,回復位置就鬆手。3. 書寫佔格定位:從哪裡下筆,每一筆在格子的什麼位置,必須要練習。可以先玩打點定位的遊戲,家長在格子的任何位置隨意打一個點,讓孩子在另外的格子裡定位定出來,再過度到家長寫一個筆畫,孩子在同樣位置也寫出來。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為日後仿寫打下基礎。4. 紙張的選擇:初學寫字,可以選擇生字本,上面拼音格,下面田字格的那種。目的是同時訓練拼音和生字。可以先漢字後拼音,也可以先拼音後漢字。建議不要選擇米字格,因為外力定位藉助太多,去掉了輔助線孩子會無所適從。所以一開始就選擇標準田字格為好。至於其他各式各樣的練字格,我家沒有用過也就沒有發言權。a. 識字認字階段,可以描紅。但是到了練字這一步,要直接仿寫。b. 買一些書法作品紙,訂購小印章,讓孩子在掌握一些漢字寫法的情況下,寫一篇古詩,或者語文書的詩歌,順口溜都可以。

小印章淘寶很多選擇,不建議太貴重的。因為孩子手不穩,容易損壞。寫好了,再鄭重蓋上小章,寫上xx幾歲書,這樣能加強儀式感,讓孩子體會文字之美,書法之鄭重。

而且在作品紙上寫,無形之中給了孩子要一次寫好寫對的壓力,也算是正向壓力。

c. 一定要滾動複習,不要學了寫了就丟了,鼓勵孩子寫隨筆的時候用上今天學的,前幾天學的。還可以用記憶曲線去分類滾動記憶。

這裡是一個本月的10組範本,分組滾動。都計劃好了,直接執行就可以了👇


如果你們的學習目標是實現中文自主閱讀,首先是建議先把拼音過掉,會了拼音再利用拼音的拐棍去識字,事半功倍。

拼音的學習不限制時間,孩子能配合學習配合理解就可以了,年齡小不會寫也沒有關係,能認能讀也是可以的。

拼音怎麼學?

首先不要急,一天就學一個!也就是 a o e i u u 學六天,現在的慢是為了將來的快,所以一定要穩。

不貪多,不求快。一天學一個,一天寫一個,比如 ——

寫4個 a,空一個,寫 a 的四個聲調。一開始就要按照課本的規範來寫,a 就是兩次筆寫成,不是一筆。寫好了,寫對了,兩筆也並不拖慢寫字速度。

畢竟小學寫字考試預留的時間非常充足,為什麼不一步到位?規範一些呢?後期寫英文了,高考也是衡水體更吃香。小年齡的孩子可以只認不寫,或者書空。

下圖為我家兒子的日常作業,速度為中速👇

第二,要充分練習。拼讀,量變才能引起質變。標點兒歌要牢牢掌握。讀出聲音來!!

學完以後一定要默寫,讓孩子自己回憶,然後按單韻母,複韻母,聲母,整體認讀音節來默寫。

能寫多少寫多少,鼓勵為主。

人教一上語文書52頁要可以全部默寫下來👇

要不了幾天,孩子就可以默寫得非常高效,而且規範了。每天堅持練習默寫一篇,不用多!

事半功倍的拼讀練習:就是把所有聲母和韻母的各種聲調組合都寫出來,而且有組詞。然後直接開始讀,有韻律有節奏的讀。

以下推薦一本朗讀合集:《漢語拼音拼讀訓練本》👇

包含所有配搭和組詞,非常好用,每天朗讀5分鐘,效果拔群!

類似同樣內容的書淘寶上有很多,可以自行選擇,自己整理也是可以的,加強一下也好的!

拼寫練習:隨意說詞語,孩子寫拼音。再過度到隨意說句子,孩子寫拼音。

先求對,後求快。最後又對又快。

接下來就可以鼓勵孩子寫留言條,寫隨筆,寫故事。比如家人生氣寫賀卡,留言條,超市購物計劃等等。

「聽寫和默寫」兩者相比較,更推薦直接默寫 !!!! 因為這樣可以反向推動孩子記憶。


今天需要寫生字和詞彙,別管有幾個,你先自己記一記。能默寫幾個就默寫幾個,生字默寫出來了,第二步組詞,最後標拼音。

下圖為我家兒子本學期的默寫練習👇

小時候父母工作都很忙,總是沒空幫我聽寫,於是我只能自己默寫。因為是默寫,就必須記住有哪些字,而且要一次成功。
這樣在複習的時候會格外仔細,這樣做的結果是幾乎沒有寫過錯別字。

說到錯別字,我記得很清楚,大概是讀小學三年級時,我把貓這個字寫錯了,寫成了草頭,老師當著全班面說你看某某,這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她這次就把貓寫錯了,她的貓是草編的呢!

我小時候自尊心很強,聽著覺得難受,就發奮圖強,習慣性地去摳細節,看到生字也會在心裡書空,有意識地去記憶,尤其是一些容易錯的,最後做到幾乎0錯字,考試也沒有在字詞上丟分。

如果孩子開始出現錯別字,也是有辦法改正的👇

這個原因是 認知積累不夠,沒有見過這個物品,也沒有見過它的漢字名字,僅僅知道發音,孩子只知道有個東西叫木耳,但他不知道是哪個木,是哪個耳。我們需要做的是字物對應。給孩子一張木耳種植的圖片👇

呀!木耳長在木頭上,所以一個字是木,它又很像耳朵,所以是木耳。這個時候把木耳兩個字展示給孩子看就可以了,一定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情況二:完完全全地寫錯了

比如我把貓寫成草頭。這樣的情況,或者琴的下半寫成令,多加筆畫或少寫筆畫。這樣的問題應該是典型的,比如每次都會寫錯。這個時候就需要拿出漢字的造字法來解釋,是象形還是會意。同時還需要盯住這個字,儘可能地去用去寫,強化記憶。

2號方案,學偏旁,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偏旁多種組合。這裡推薦韓興娥的#趣讀識寫一條龍#3號方案,文字遊戲,加一筆變成什麼,加兩筆變成什麼。兩個字相加變成新字,三個字相加變成新字等等。1. 同義詞和反義詞的遊戲,多多益善。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2. 語素積累。時間,地點,人物,在做什麼,什麼心情,什麼後果。我家是男孩,所以以搞笑為主。比如大家輪流隨意說語素,然後組成句子。諸如,月黑風高的晚上一隻猴子悲傷得在馬桶裡造原子彈。這樣可以熟悉語素,看圖說話不怕沒詞沒句。點個「在看」,我們就不會走散~

相關焦點

  • 廈門小學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變臉」了 小學生要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新教材(右)第一課是識字,原版教材(左)首先教拼音。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郭文娟)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要「變臉」啦!新學期起,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初一年級的歷史,都將使用新版教材。其中,「道德與法治」就是以前的思想品德課,又稱政治課。  三個科目中,最受關注的是語文。特別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中的幾大變化,讓人尤為關注。比如,先學識字再學拼音、識字量減少100字、增加書寫提示、更注重閱讀等。
  • 新學期小學一年級換語文課本 先識字再學拼音
    那新版一年級語文教材和舊版相比,在內容上有哪些不同呢?翻開目錄,記者就感受到了最大的區別。70後、80後爸媽的小學語文第一課,學的是「ā、ō、ē」這三個拼音。但是從今年起,一年級小學生學語文,則先識字,再進入漢語拼音的環節,第一課便是先認「天、地、人」這三個常用字。
  • 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或用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新教材五個新變化昨天,快報記者請了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鑑定,老師一致認定:網上流傳的確實是新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但並不是最終版本,在課文篇目和欄目名稱等方面,還有些變化。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目前老師手上都沒有領到新課本。
  • 北京小學一年級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原標題:「小豆包」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本報訊(記者牛偉坤 張航)今明兩天,北京全市中小學生迎來開學。根據此前教育部下發的相關通知,從新學期開始,小學起始年級的「品德與生活」、初中起始年級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 1日起北京小學一年級使用新教材 語文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相關負責人透露,從今年開始,人教版語文、歷史、政治教材將進行輪轉換新,新學年先從一年級、七年級進行教材更新,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七年級的語文教材、歷史教材、《道德與法治》教材全部換新。而後將按年級逐年更換。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今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從外觀到內容結構上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 「小豆包」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原標題:「小豆包」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本報訊(記者牛偉坤
  • 一年級語文,教師在識字和寫字教學中,注意這些很重要
    一、識字、寫字遵循的原則「認寫分流,多認少寫」是編寫者的一個原則。怎樣科學地實現這個原則呢?首先,我們以一年級學生為例,其實我們一年級上冊要求孩子們會認300字,會寫其中的100個字。用這樣的要求去讓孩子們學習會認字,這樣做是不科學的,因為你要求孩子們這麼多,孩子們學起來累,效果固然不好。三、識字、寫字都是由簡入難嗎?很多人會認為一年級的識字、寫字都是從最簡單的開始教,其實不然。
  • 廣東多地語文教材大變臉 小學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微信號:sgfm975來源金羊網 羊城晚報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今秋開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再過渡到學拼音。在廣東,包括廣州、粵東等多個地區小學正式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所以今年9月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將率先實踐此項改革。新教材為什麼要這樣變?教材這樣變化到底好不好?
  • 9月1日起京小學一年級使用新教材 語文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相關負責人透露,從今年開始,人教版語文、歷史、政治教材將進行輪轉換新,新學年先從一年級、七年級進行教材更新,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七年級的語文教材、歷史教材、《道德與法治》教材全部換新。而後將按年級逐年更換。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今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從外觀到內容結構上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 學拼音.學識字.還得學計算 幼兒教育不該小學化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光明日報報導,為了「競爭從零歲開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竟真的讓年僅三、四歲的孩子學拼音、學識字、學寫字、還得學計算。最近,寧波市教育局在對96所幼兒園的調查中,證實了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令人擔憂的現象普遍存在。
  • 幼升小:一年級教材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你覺得這樣編排好嗎?
    聽聞部編版一年級教材大變臉,先識字後學拼音,作為教書多年的教師,我頗感興趣的同時也十分疑惑:自教書以來都是先學拼音,後識漢字,部編版教材為何要做這麼大的改動呢?相對於漢字來說,拼音則顯得更為陌生,且抽象性更高,學起來難度更大。部編版教材把識字編排放在拼音學習的前面,關注到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最熟悉的學起,先易後難,放緩坡度,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
  • 幼升小:一年級教材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你覺得這樣編排好嗎?
    聽聞部編版一年級教材大變臉,先識字後學拼音,作為教書多年的教師,我頗感興趣的同時也十分疑惑:自教書以來都是先學拼音,後識漢字,部編版教材為何要做這麼大的改動呢?部編版教材把識字編排放在拼音學習的前面,關注到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最熟悉的學起,先易後難,放緩坡度,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呢?
    當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學時,他們首先學習拼音,然後學習生字。我記得我一年級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字典中查生字,然後根據上面的發音讀它們。然而,在當前的「部編本」中文教科書中,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已進行了調整,先成為識字然後學習拼音。
  • 開學全國統一使用新教材,一年級語文先識字後學拼音,意義何在
    加大識字量,減少書寫漢字難度等。關於小學一年級開始為何要改為先認字 ,再學拼音,編者列舉了以下幾個原因:一、先識字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降低了認知難度,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日常生活中,漢字隨時隨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對於一些常見字,小朋友在幼兒園就已經認識了,而生活中拼音卻很少見,認知起來又很抽象,學習起來主要靠大量練習,提高熟練程度來掌握,難免枯燥乏味,因此為了降低學習難度,培養學習興趣,因此將簡單的漢字學習提前。
  • 學得紮實,寫得漂亮——識字寫字教學策劃
    如果每學一個字都要達到認、寫、用、講,其結果必然是相互牽制、一慢皆慢。  其次,「認寫分流」「多認少寫」是汲取和繼承了傳統語文教育的成功經驗,符合漢語言文字自身規律的做法。傳統語文教育在識字與寫字方面的教學經驗是分進合擊,即不追求認、講、用、寫的一步到位,而是四者先各走各的路,到了一定程度才合而為一。傳統的識字教學是先讓學生讀「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
  • 拼音與識字學習注意順序和時間,為孩子的一年級語文打好基礎
    我教授語文啟蒙很多年,因此有很多爸爸媽媽問我,孩子在上小學一年級以前,需要不需要提前學習拼音、漢字和寫字,也就是所謂的語文的幼小銜接?如果要的話,在一年級以前的那個暑假學習可以嗎?還是需要更早呢?幼小銜接的必要性是否要做拼音、識字與寫字方面的啟蒙,取決於爸爸媽媽們對自己孩子的期望。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大幅增加傳統文化篇目
    細心的老師們發現,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變臉」了: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部編本」外觀比以往「胖」了一圈,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優秀中華文化傳承的內容增多,識字量也由400個減少到300個,而且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有古詩文。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大幅增加傳統文化篇目
    細心的老師們發現,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變臉」了: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部編本」外觀比以往「胖」了一圈,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優秀中華文化傳承的內容增多,識字量也由400個減少到300個,而且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有古詩文。拼音不再是第一攔路虎這學期,人民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語文教材全部使用「部編本」新教材。
  • 新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識字量減少 拼音向後排
    與舊版相比,新版教材使用大開本排版,水墨畫插圖,拼音和漢字的識字量均有所減少。改版後,新版一年級語文教材,不僅「長相」變了,內容也比以往更加關注兒童的需求。根據人民教育出版社介紹,減少識字量並不代表減少學習任務,而是調整了學習板塊,把更多空間留給口語交際和閱讀,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那麼,新教材,新在哪兒?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