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不婚」言論火了,有網友在她的微博下評論:一個女人不結婚生娃,活著有什麼價值?於是該網友遭到了女權主義者的抨擊,不結婚怎麼了?楊麗萍逼你跳孔雀舞了嗎?
我只想感嘆一句,害,新媒體人又有熱點來跟了。
其實關於愛情,結婚這種話題,在網絡上是經久不衰的,只不過在某個時間點,通過某個人,以某種方式回到了大眾的視野。這幾年,結婚人數在降低,離婚率快追上結婚率了,人口出生率隨之出現了滑坡。這背後反映出了什麼問題?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社會不斷進步,經濟的持續發展,女性的獨立意識漸漸覺醒,她們不需要依附於男性也可以活得很好,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思想的包容度更高,晚婚甚至不婚對於她們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在我看來,婚姻不是一種保障,而是一種冒險,因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產出變低,風險變高。例如說女性在家庭中要扮演賢妻良母角色,照顧孩子老人,做家務等,男性很有可能家暴,出軌,嫖娼。不是誰都有勇氣步入婚姻生活的。
其次,我覺得是男女比例的失衡導致男性在擇偶上會比較悲觀,中國的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多萬,女方處於甲方地位,無論美醜胖瘦都能嫁出去。而男性不一樣,要承擔養家的重任,對於大多數男性來說,有錢,才有愛情。所以有人不爽了,為什麼要舔狗一樣的追女生?不如孤獨終老算了。
還有一點就是,現代年輕人的要求變高了,不想老一輩人,只要不是很討厭就可以結婚。而且老一輩人當時買房沒有現在那麼難,社會還沒那麼浮躁,網絡還沒那麼發達,物價還沒那麼高,競爭也沒那麼激烈。所以白頭偕老的概率很大。當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雞毛時,誰又想去「禍害」別人呢。當然如果遇到那個願意和我一起收拾雞毛的人,我是願意結婚的,哈哈哈。
都說聰明的女人早結婚,聰明的男人不結婚。我的理解是,女人的花樣年華是在20~30這十年,過了三十歲,女性的顏值,生育能力都在下降,早結婚在婚戀市場上就多一些 籌碼。而男性呢,二十多歲正是打拼的年紀,大多數男性基本到三十才能混出頭來,如果有錢有權,身邊不會缺少美女的,不結婚,就不用背負家庭的責任感。或許,婚姻的本質就是互相權衡利弊吧,愛的成分有多少呢?婚姻或許被我們過度「神聖化」的制度,它本質上是一個經濟契約。
在我看來,婚姻這道人生選擇題,無論怎麼選都會有遺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