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點電致發光的黎明
這一過程帶來的能量釋放被用於發射一個光子,即發光,如圖2 上部所示。(3) 不同帶隙對應發出的光子不同。只要合適設計這一帶隙大小,就可以獲得不同顏色的光。(4) 設計不同的 pn 結結構,獲取不同顏色的光,通過適當光色組合,就可以獲得白色光源。例如用藍色照射黃色螢光粉、用紫外光照射紅藍綠三色螢光粉混合、直接用紅藍綠三種LED 混合發光,都可以形成白光照明光源。
-
量子點電致發光的黎明
這項技術,不再通過其它光源來激發量子點,也就是說,不再是利用膠體量子點的光致發光,而是直奔更為激動人心的電致發光,直接採用紅、綠、藍三原色的電致發光 QLED 像素進行顯示。 這一現狀提醒我們,需要根據量子點的材料特性,回溯 QLED 中最基礎的科學問題,以深化對工作狀態下 QLED 內部的物理、化學過程的認識,以求從機制的理解出發,來指導對器件的優化。 如前所述,膠體量子點作為一個光致發光材料,發光效率已近乎完美。但完美的光致發光效率,只能在特定的情況下實現接近理想的電致發光效率。
-
量子點材料:現狀、機遇和挑戰
當半導體晶體小到納米尺度(1納米大約等於頭髮絲寬度的萬分之一),不同的尺寸就可以發出不同顏色的光。比如硒化鎘這種半導體納米晶,在2納米時發出的是藍色光,到8納米的尺寸時發出的就是紅色光,中間的尺寸則呈現綠色黃色橙色等等。量子點的化學成分,發光顏色可以覆蓋從藍光到紅光的整個可見區,而且色純度高、連續可調。 量子點可以應用在生物醫療領域。
-
LED的內量子效率與電-光效率簡述及計算
一般是通過測量LED輸出的光功率來評價這一效率,這個效率nint就稱為內量子效率。 提高內量子效率要從LED的製造材料、PN結外延生長工藝以及LED發光層的出光方式上加以研究才可能提高LED的nint,這方面經過科技界的不懈努力,已有顯著提高,從早期的百分之幾已提高到百分之幾十,有了長足的進步,未來LED發展,還有提高nint的很大空間。
-
教你如何提高LED的發光效率
表示: (2)溫度升高,勢阱中電子與空穴的輻射複合機率降低,造成非輻射複合(產生熱量),從而降低LED的內量子效率。 (3)溫度升高導致晶片的藍光波峰向長波方向偏移,使晶片的發射波長和螢光粉的激發波長不匹配,也會造成白光LED外部光提取效率的降低。 (4)隨著溫度上升,螢光粉量子效率降低,出光減少,LED的外部光提取效率降低。
-
為什麼藍光LED的發明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LED的發光原理和光譜
三原色原理白光一種複合光,由多種顏色組成。想要實現白光首先要了解三原色和混光原理。三原色是指紅、綠、藍三色,大多數的顏色可以通過紅、綠、藍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產生。同樣絕大多數單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紅綠藍三種色光。三原色原理具備如下特點:1、互補色:兩種顏色按適當比例混合能產生白色或灰色。
-
Nature Photonics:異相鈣鈦礦型白光LED
為了進一步降低WLED的製造成本,南京理工大學的曾海波教授團隊和華盛頓大學的David Ginger教授團隊合作,研究人員基於溶液處理的單層異相滷化物鈣鈦礦設計並製備了一種WLED,該LED不僅不需要螢光粉塗層實現白光發射,而且具備較大的寬帶發射層和極高的峰值亮度,並且隨著該製備方法的繼續研究,其效率和亮度還能進一步得到提高。
-
三色發光二極體原理圖 LED三色調光的概念
三色發光二極體是將3種不同顏色的LTC4151CMS%23PBF管芯封裝在一起,也分為共陰極和共陽極兩種。 三色發光二極體接線圖 共陰極4個引腳的三色發光二極體內部結構如圖4-52所示,3種發光顏色(如紅、藍、綠三色)的管芯負極連接在一起。
-
量子點QLED電視解析 或成LED後又一背光革命
之間的新型技術,原理是通過藍色lED光源照射量子點來激發紅光及綠光,QLED核心技術為「Quantum Dot(量子點)」, 量子點由鋅、鎘、硒和硫原子構成。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主要包括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顯示技術(QLED)和量子點背光源技術(QD-BLU),量子點具有發光特性,量子點薄膜 (QDEF)中的量子點在藍色LED背光照射下生成紅光和綠光,並同其餘透過薄膜的藍光一起混合得到白光
-
白光LED的實現方法及優缺點
目前,LED實現白光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通過LED紅綠藍的三基色多晶片組和發光合成白光 2、藍光LED晶片激發黃色螢光粉,由LED藍光和螢光粉發出的黃綠光合成白光,為改善顯色性能還可以在其中加少量紅色螢光粉或同時加適量綠色、紅色螢光粉。 優點:效率高、製備簡單、溫度穩定性較好、顯色性較好。 缺點:一致性差、色溫隨角度變化。
-
點亮21世紀的白光LED燈,你知道是如何發光的嗎?
眾所周知,我們人眼可以感知的太陽光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這七種顏色的光都分別是單色光,混合而成就成了白光;日常我們看的彩色電視發出的光,也是由紅、黃、藍三原色光合成的。由此可見,白光是由多種單色光合成的。
-
白光LED 照明色溫調節方法詳析
時任廣東省副省長宋海題詞,省科技廳主管,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省半導體光源產業協會、深圳市LED產業聯合會(5A級)聯合主辦。白光LED照明調節色溫的方法有:(1)白光LED與單色光R/G/B LED混合, 調節各路的驅動電流來調節色溫。
-
中國地大《LPR》:滿足高質量白光LED照明要求的螢光粉
螢光粉的熱猝滅是發展高質量白光發光二極體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地質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具有青色發射的並且具有高熱穩定性的Ba2ZnGe2O7:Bi3+螢光粉。在150℃時,其發射強度增加到25℃時原始強度的114%。
-
晶電突破次世代LED,導入量子點、CSP加持背光與顯示屏產業
由於LED目前在LED背光市場、LED照明市場,已經分別有飽和、成長潛力高但不同應用需要分別打開的問題,使得LED產業需要更多新的應用與方向,包括小間距LED顯示屏(廣告看板、室內外超大屏幕) 、車用LED、不可見光LED (UV、IR)、植物照明等,已經證實是持續成長中的重要應用,未來的發展,或多或少有機會和量子點技術,甚至是Micro LED技術有整合、發揮綜合效應的機會。
-
平板電腦高效白光LED驅動方案
Analogic公司的AAT1451是四路高集成高效白光LED驅動器。器件的輸入電壓從5V到26V,可從DC、點菸適配器或多個鋰電池輸入,集成的升壓轉換器提供高達50V的輸出,每串led電流高達30mA可編程,120mA總輸出電流可驅動多達481個LED,效率高達93%。主要用在監視器、筆記本和上網本電腦、手提DVD播放器、手提TV和白光LED背光碟機動。
-
cob光源和led光源哪個好_led與cob光源優劣勢分析
發光二極體發明於20世紀60年代,在隨後的數十年中,其基本用途是作為收錄機等電子設備的指示燈。 這種燈泡具有效率高、壽命長的特點,可連續使用10萬小時,比普通白熾燈泡長100倍。科學家預測,在未來5年,這種燈泡很可能成為下一代照明的主流產品。 發光二極體(LED)燈泡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發光原理上,都與傳統的白熾燈有著本質的不同。
-
納米尺度下的神奇應用:LED、雷射LD與量子點
如圖五(b)所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也是氮化銦鎵藍光LED發明人中村修二教授認為具有量子點結構的氮化銦鎵發光LED或雷射LD光電器件具有更好的發光效率。如圖六(b)所示,目前的量子點電視是利用量子點發光頻譜集中的特性,發出高純度的顏色,進而達到更好的全彩顯示,將量子點加在LCD背光源上,量子點吸收背光源的光,以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 ;PL)重新發出高純度的光,成為純色的背光源,製作出高彩度的顯示技術,最近TCL與QD Vision合作推出55吋4k量子點電視就是用這種技術,然而,這樣的量子點光致發光技術,僅僅只是在傳統的
-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16:08 馬凱特大學Jier Huang團隊開發了一種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策略
-
LCD、LED、OLED 平時常見,卻分不清,看完就知道該怎麼買電視了
你說什麼LED就是LCD的一種對我自己一度也曾經被廣告誤導過,以為LED比LCD高級,其實都一樣,LED就是英文發光二極體的簡稱。其實這些顯示器的影像仍然是以液晶產生的,發光二極體指示光源技術上仍然是LCD顯示器或者叫做LED背光液晶顯示器,而那些特意把電視叫做LED tv的基本上都可以被認定為炒作,在嚮往OLED 方面靠攏,但它又不是,所以平常你在大街上看到的那種發光字幕和LCD電視的原理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你家的高畫質電視背後有無數個小型二極體在不停地依靠自己發出的紅綠藍三原色來組成不同的樣子!
-
如何將藍光OLED轉換成白光OLED
在添加分布式Bragg[1]反射器以產生白光之前(左)和之後(右)顯示的一個藍色發光OLED,反射器將藍色光轉換成兩種色溫的白光。 芬蘭阿爾託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Konstantinos Daskalakis表示,由於OLED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容易製造,我們應該考慮用它們來製造出用於普通照明的白光。 激發白光是OLED的致命弱點。通常,為了得到白光,個別的紅色、綠色和藍色發射器會在同一時間發光,從而產生白光。這使得白色成為最耗電的顏色,據報導,這需要6倍於在谷歌像素上產生黑色所需的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