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很多人看到題目就要像多年前我遇到的一位營銷副總那樣從鼻孔裡發出冷笑:「你逗我?Excel不就是製作表格的?你居然說我從來沒用過Excel表格!」
我還真沒逗你,不信,試試看回答以下問題:
如何一秒鐘內將你做的「表格」行列切換成不同背景、字體和樣式?如何讓你的長表格標題自動顯示?如何在一秒鐘內選中整個表格?假設這個表格有幾十列幾百行。如何讓其他人一眼就看懂你的公式是在計算利潤呢還是計算收入?如何確保表格增加記錄後,公式自動包括新數據?如何給你的「表格」插入一個切片器來篩選數據?……如果以上問題你都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那麼恭喜你成功打了我的臉,可以關閉這個頁面了。
如果以上問題有一個或多個你不確定,那麼也恭喜你,你馬上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上面6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使用Excel的表格。
你會問,難道我打開Excel看到的不是表格嗎?還真不是!
Excel的表格究竟是什麼鬼?
當我們打開一個空白Excel,我們見到的是Excel的區域(range):
我個人將區域理解為一塊空白畫布,你可以在上面畫任何東西(最基本的單元是一個一個小方格,你叫它們「單元格」)。
而表格(table),是一組結構化的數據:
按照上圖操作後,就會生成一個表格:
所謂結構化的數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維表」,有行和列。每一行構成一條完整的數據,每一列構成數據的某個屬性(維度?)。其中第一行是欄位名稱,也叫列標題。
通常情況下,Excel不會自動生成表格,表格都需要我們手動生成。我不太理解微軟為何不把表格設置為打開Excel就自動生成,也許是為了便於上手?
用區域(range)就夠了,幹嘛要用表格(table)?
用table有且只有一個理由,快!
使用區域(range)做表和使用表格(table)做表,有幾倍乃至幾十倍上百倍的效率差異。
使用表格(table):
你不用再用滑鼠拖半天選中區域為其設置格式;你不用再用滑鼠小心翼翼地往下或往右填充公式;你不用再用老掉牙的方式去篩選數據;你不用再浪費口舌給人解釋你的公式究竟是在計算什麼;你不用再擔心數據增加後公式沒包括最新數據;你更不用擔心一不小心設置了整行或整列的背景導致表格體積暴增成千上萬倍;你也不用擔心你的表數據亂糟糟、重點不突出被領導噴了一臉唾沫星子;從此,你吃飯也香了,睡覺也踏實了,和另一半的敦倫也和諧了。現在全國都在提倡996,出現過勞死的不僅有華為,最近還爆出基層民警過勞死的案例也較多,公務員系統也在哀嘆工作做不完,讓八零後都白髮蒼蒼。
出現這種加不完的班固然有工作安排不合理的因素,但是不是在也有可能是工作效率不高導致的加班呢?就拿用Excel做表格來說,你用區域(range)吭哧吭哧做幾個小時還做得領導不滿意,別人用表格(table)幾分鐘就做出一個高大上的表來了。
當然,咱大中國有個特別不好的現象,就是能者多勞,也許你做表做得快,往往意味著有更多的表丟過來讓你做,最後你還是要996乃至過勞那個啥。如何避免這個問題,我就沒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