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樹呀
1
我最近總是想起一些逝去的人,想起以前跟他們見面的場景。說來也奇怪,他們生前的時候,我們其實也沒有那麼多的交集,只是碰到了會打招呼的關係。可是就在某一天,他們突然就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有的連告別都沒來得及。這讓我覺得很恐慌,甚至有的時候不得不去重新思考一下人生。人啊,就是這樣,在死亡面前顯得膽小怯弱。畢竟,來這人世一趟不容易,誰不怕死呢?
2
去年年底的時候,有次跟老媽通電話,電話那頭的她嘆了口氣說:隔壁的伯母去世了。我愣了一下問了句:怎麼會呢?老媽說早在幾年前就得了乳腺癌,經過治療好得差不多了,誰知道這段時間一直太操勞又復發,一下子人就沒了。我沉默不語,腦海裡浮現的是那個伯母爽朗的笑容,每次回去她一碰見我,就會笑眯眯的說:回來啦。圓圓的臉上看起來很和藹,活力滿滿,怎麼看也不像是生過重病的人。老媽在那頭接著感嘆,她以前也是吃過苦的,現在孩子都結婚了,而且發展不錯,眼看好日子就要來了,可惜沒有福氣享受。人活著,健康是最重要的。然後她又叮囑我在外面要好好照顧自己,按時吃飯,我一一應答。掛了電話之後,就一個人坐在藤椅上發呆。
3
我以前總是覺得,離別並不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無非就是雙方擁抱一下,然後揮揮手,再轉身離開,動作一氣呵成,絕不拖泥帶水。可是面對死亡,沒有人能夠那麼灑脫。活著的時候,有些遺憾還是可以彌補的,但是人生一旦到了盡頭,就永遠沒有機會了。經過了一些事情,總會讓我不禁想:人這一生,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好像都很重要,又好像都不重要。我曾經問過朋友,他是一個在很多人眼裡比較「離經叛道」的人,嘗試過很多東西,沒有一件是成功的,甚至還會被一些親戚諷刺「折騰那麼久,還不是一樣」。可是他並不在乎,依舊過得很瀟灑。
4
他說,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盡興,能夠盡興的吃飯,睡覺,做夢就是很幸福的。他嘴角微揚,眼睛裡面有光,說這話的時候,讓聽的人不認同都難。有的時候,我在想,明明大家接受的教育都是差不多的,可是呈現出來的效果卻是截然不同,很神奇。不過他有這番感想都是來源於他哥哥。前幾年,他哥哥因為癌症去世了,那麼年輕的一個生命說沒就沒了。在生前,哥哥的夢想就是能夠當醫生,高考的時候也如願的考上了醫學院,可惜,還沒有畢業就走了。朋友說,他哥哥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他能夠活到現在,應該是一個很棒的醫生。從那個時候開始,他突然就覺得,人生太無常,指不定哪天就會離開,所以有了想做的事情就要趕緊去做,不問結果,盡興就好。
5
這讓我想起阿圖·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別》裡面說到:結尾不僅僅是對死者重要,也許,對於留下的人甚至更重要。死亡總是對我們有著很特別的警醒作用,時刻的提醒著「人生無常」的狀態,也只有這些警醒之下,我們才能夠有危機感,反覆思考,然後鼓足勇氣開始嘗試之前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因為我們都知道,時間不等人,死亡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事情,但是我希望,當你在面對這一刻的時候,能夠像哲學家維根斯坦一樣,對朋友說:「告訴他們,我度過了極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