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人岑參最樂觀的一首詩,人生能大笑幾回?喝酒的時候應盡興

2020-12-11 天道字畫

現代人常說: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那什麼是樂觀呢?樂觀是人的性格中最積極的一種,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壞的事情最終都會過去。在人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中,會經歷無數次別離,無數次痛苦,也有無數次歡樂,順境與逆境,快樂與悲傷,這一切都會表現在人的心情上,開心的時候自然地大笑,擺脫難過,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壞情緒總是跟隨著歡樂,如影隨形,稍不注意,就會被鑽空子,如果想要開心的日子變得長久,最關鍵的,是要有一個很好的心態,一個積極而樂觀的心態。

自古以來,文人關於樂觀的詩句不在少數,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亦或是蘇軾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都表達出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生活是一張撕破了的網,這個世界總是在改變,要想不被世界改變,只能堅持自己的固執,人生有幾回能夠開懷大笑?趁著時光未老,趁著老友在身旁,不如開懷暢飲,只求能夠盡興。這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在一首詩中表達的感情,詩人在這一首《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中,將自己對生活的信心,和對前途的志在必得表現了出來,宴會是歡樂的,酒是甘醇的,情是樂觀的。

涼州,今甘肅武威,唐朝時期在這裡設置河西節度府。公元754年,岑參途徑涼州,河西節度使的幕僚中,有幾人和岑參是舊相識,岑參路過此地,少不了老友間的相聚,他們常常徹夜暢飲。「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明月高升,西北涼州城在月光的照耀下,展現出它的風光和景色,而在這樣繁華的城市中,詩人和老友相聚,夜晚的宴會上,歌舞昇平,眾人開懷暢飲。雖遠在邊境,涼州這座城市,絲毫沒有荒涼蕭瑟的場景,從中還能看到盛唐的時代氣象。

「涼州七裡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隨著月光從城頭逐漸升起來,涼州的全貌更加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後世有人認為,涼州這個地方不會太繁華,但在唐朝前期,涼州是一流的大都市,「七裡十萬家」正是由此而來。邊塞城市中有很多的少數民族,他們擅長歌舞和彈奏琵琶,所以這下一句,寫出了涼州的繁華之景,也寫出了邊地的情調。「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仍然是琵琶聲,但已經不是滿城琵琶聲,而是宴會上的琵琶聲,「斷腸」形容琵琶聲的動聽,後一句則是西北地區的夜晚普遍給人的感受,悠悠的琵琶聲,使得夜晚更加的空曠。

前面的六句,詩人描寫的是環境背景,節奏舒緩,到詩的後六句,開始轉向宴會的描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重複的「故人」,顯得情意更加的深重,因為「故人」多,眾人離別的時間便各有不同,故詩人說「三五春」。「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如今花門樓前有見到了秋草,我們怎麼能相互看著對方在貧賤中老去呢?詩人在這裡的言外之意,是說要儘快的建功立業。

「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人生短短一世,能有幾回是開懷大笑的,今日的相逢鬥酒,必須要痛飲醉倒。一個「笑」字,寫出了詩人和朋友們的本色,宴會上傳來陣陣的笑聲,這笑聲是發自內心的大笑,宴會和笑聲都是人生中難得的,老朋友們的相聚亦是,所以怎能部位這樣的情景而醉倒呢?這首詩中表達的情感,是詩人對前途和生活的信心,宴會上的醉倒,不是以酒消愁,而是以酒助興,這是豪邁的醉倒。

人生中最需要的,也正是這樣樂觀的態度,人生能大笑幾回?光陰亦逝,年華老去,喝酒的時候,相聚的時候,都應該盡興。

相關焦點

  • 岑參最經典的一首詩,結尾是千古名句,卻很人留意到開頭的美
    盛唐詩壇可謂百家爭鳴,李白飄逸、杜甫沉鬱、王維閒淡、王昌齡之雄美...能在盛唐詩壇名傳天下的詩人無一不是一時風騷之主,而岑參便是這樣一位獨樹一幟的盛唐名家。岑參最擅長的是邊塞詩,塞上風光如「北風捲地白草折」、「平沙莽莽黃入天」;戰爭景象如「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俱都用語出奇、氣勢豪邁、情辭慷慨。
  • 看重功名的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一生簡介
    歲月的積澱使得酒,芳香醇厚,時間的長河在不停的向前流淌,就讓我們撥開那歷史的迷霧,現在就請跟隨小編的腳步讓我們走進岑參的時代去看看吧。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
  • 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這首思鄉詩,感情真切,清新自然,你一定聽過
    在這銀裝素裹的大地,成群深陷的腳印不斷浮現,而後又被飄落的雪花所覆蓋,這是一群向著山海關行進的將士,他們跋山涉水,越過一程又一程,直到夜很深的時候,才安營紮寨,千萬個帳篷裡點起了千萬盞燈,猶如繁星墜地,照耀著蒼茫大地。
  • 「讀書札記之5」岑參,縱馬輪臺的邊塞詩魂
    他說,只有岑參頻繁往來於沙漠雪山,「句句從體驗中來,從閱歷裡出。」寫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萬裡不敢來。」不是親臨其境,難以如此逼真。史料記載,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在公元676年,曾跟隨大將裴行儉護送波斯王子回國登基,到過西域。由此說來,真正縱馬輪臺、放歌天山南北的詩人,非岑參莫屬了。那麼,岑參這位邊塞詩人是如何「煉」成的?
  • 岑參最著名的一首思鄉詩,讀後令人頓生豪情,鄉愁不在
    鄉愁,是每一個旅途的行人心裡最深的哀傷;故園,是每一個在外的遊子夢裡常見的夕陽。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描寫過對故園的思念,唐詩中更是有無數思鄉詩的佳作。邊塞詩人岑參也曾寫過一首著名的思鄉詩。詩中截取了詩人奔赴塞外的路上遇見故人的一個場景,通過對倆人對話的簡煉描寫,寫出了詩人對故園和親人的思念之情。然而此詩卻沒有其他思鄉詩那種淡淡的愁緒,讀完反而讓人頓生建功立業的豪氣。為何會如此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
  • 最著名的邊塞詩,當年背詩用了不少力氣,現在只記得其中兩句
    雖然在《詩經》中就有了關於邊塞詩的內容,還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動人描繪,但是真正讓邊塞詩成為一種典範詩歌題材的,還是在唐朝。岑參、高適、王昌齡、李益等諸多的邊塞詩人把邊塞詩寫得動人心魄,寫得意境高遠,寫得情真意切,寫得豪邁壯闊,大大提升了唐代邊塞詩的地位,提升了審美價值。而其中最著名的邊塞詩,當屬這首七言古詩。當年背詩用了不少力氣,現在只記得兩句。
  • 唐詩人物誌:突破傳統,改變邊塞詩歌的傳統局限——詩將岑參
    岑參,唐朝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古時候的詩人,大多數家裡都有點身份,就算沒身份的,還是家道中落,但依舊保持書香門第的。岑參的家庭就是這樣,《感舊賦序》中曾這樣說∶"國家六葉,吾門三相。"意思是說國家換了六個皇帝,我家裡出了三個宰相。
  • 岑參意興盎然的一首詩,典故有趣,含義雋永
    岑參是唐代非常著名的邊塞詩人,很多讀者都熟悉他的一些名句,比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寫了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再如「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表達了詩人慾建功立業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
  • 紀錄片丨唐之韻:(4)邊塞詩人(上)
    盛唐的邊塞詩人視野開闊,胸懷激蕩,充滿了磅礴的浪漫氣質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分體現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詩壇上絕無僅有的奇葩,是後世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在這批邊塞詩人中,七言絕句寫得既多又好的當數王昌齡。
  • 從岑參的邊塞詩裡,尋找詩人在新疆的足跡
    【摘要】:岑參,荊州江陵人(今湖北江陵人),祖籍河南南陽,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他與高適並稱「高岑」。曾兩次從軍西域,並寫出了不少充滿愛國激情、戍守邊關、歌詠西域民族風土人情的詩歌,不愧是後世的楷模。關於岑參的一生,備受後人關注和爭議,主要是對他的籍貫、生卒、遊歷等地點與時間的爭議。
  • 岑參很輕鬆一首詩,言語幽默,以小見大宛如一幅風俗畫,很有意思
    比如說詩仙李白就絕對是各個大小酒肆的常客,和開心了可能還會即興寫上那麼幾首詩,贈與旁人。唐朝詩人岑參其實也是一個愛酒之人,雖然我們對他的印象,更多的是他寫下的那些氣勢磅礴的邊塞詩,但實際上他也是寫出過許多與酒相關的作品的。
  • 【公基備考】邊塞詩人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 岑參不願做八品的參軍,一首詩抒發惆悵,頸聯卻美到令人心醉
    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詩作熱情奔放,極富浪漫主義色彩,雖然作品中軍旅生活描寫較多,但也不乏辭藻清逸的山水詩存世。岑參早年喪父,20歲時隨兄至長安,求仕不成。他便隨兄長在高冠峪中置業,並建起了簡陋的別墅草堂。
  • 史上最大氣的一首送行詩,把誇張的修辭手法,用的出神入化
    歷史上,就有這樣一首大氣的送別詩豪情萬丈,讀來心潮澎湃誇張的修辭手法被詩人用得出神入化仿佛自己也被拽入那一年的離別之景中品味詩人送行時的心緒,是唐代的岑參他曾經擔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判官見過當時的名將封常清幾次徵戰沙場邊疆苦寒,徵戰艱苦,和勝利的喜悅岑參都有很深的感慨他筆下的詩篇,有不少是關於沙場的上面這首詩
  • 岑參這首生活抒情小詩,純用白描手法,把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
    岑參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他與高適、王昌齡、王之渙等人,那都是邊塞詩人中,最為傑出的幾位,在他們的筆下,無論是邊塞的風光,還是邊塞的戰爭場景,那都是描寫的極為生動細膩,讀來更是讓人讚嘆不已,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也正是這種極為生動細膩的描寫,這一批邊塞詩人的詩作,也都成為了唐詩裡的經典名篇
  • 盛唐邊塞詩人四大家都有誰,哪一位成就最高?
    儘管作者們並不是專門寫邊塞詩,由於此類詩篇的藝術感染力甚強,人們往往稱作者為邊塞詩人。邊塞詩的兩大巨擘分別是高適和岑參,擴展到四個的話,不妨加上王昌齡和李頎。當然,這個有不同版本,且不說它。唐玄宗天寶四年(745),高適與李白、杜甫相遇,結伴遊玩,飲酒賦詩,傳為千古佳話。高適年老後官位日隆,公務纏身,後期的詩作明顯不如前期。
  • 邊塞詩人岑參精彩的閨怨詩,題目兩字讓人想歪,但內容再深情不過
    因為這樣的題材最適合詩人抒情,也最能夠把詩人抒情主人公內心的千轉百回表達出來。唯有有豐富的情感,才能使詩詞表達更有韻味。邊塞詩人岑參精彩的閨怨詩,題目兩字讓人想歪,但內容再深情不過: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
  • 觀唐習律32 邊塞詩人岑參七律並非所長 這次為何勝過了杜甫王維
    說到岑參(約715-770),我們比較熟悉他的古體詩,例如其《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千古名句人人能背誦: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不過,作為進士出身的詩人,他的律詩自然也差不了。格律詩是那個時代詩人的基本功,而岑參傳世的三百多首詩中一多半是格律詩。
  • 讓李白認慫的一首廣告詩
    李白絕對是寫詩的天才,詩霸中的學霸,遇強則強。邊塞詩人岑參寫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雪花比作千萬樹梨花,夠新穎大氣了吧。李白微微一笑,我一片就頂你一千片!擼起袖子就寫出: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 王昌齡送辛漸,寫了兩首詩,只有一首成為佳作流傳千古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做的送別詩,由兩首詩歌組成的組詩,作者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送別的時刻寫的一首收錄在部編教材中,其實,在頭天晚上他就寫了一首,但沒有出名,主要寫了頭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辛漸餞行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