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常說: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那什麼是樂觀呢?樂觀是人的性格中最積極的一種,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壞的事情最終都會過去。在人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中,會經歷無數次別離,無數次痛苦,也有無數次歡樂,順境與逆境,快樂與悲傷,這一切都會表現在人的心情上,開心的時候自然地大笑,擺脫難過,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壞情緒總是跟隨著歡樂,如影隨形,稍不注意,就會被鑽空子,如果想要開心的日子變得長久,最關鍵的,是要有一個很好的心態,一個積極而樂觀的心態。
自古以來,文人關於樂觀的詩句不在少數,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亦或是蘇軾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都表達出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生活是一張撕破了的網,這個世界總是在改變,要想不被世界改變,只能堅持自己的固執,人生有幾回能夠開懷大笑?趁著時光未老,趁著老友在身旁,不如開懷暢飲,只求能夠盡興。這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在一首詩中表達的感情,詩人在這一首《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中,將自己對生活的信心,和對前途的志在必得表現了出來,宴會是歡樂的,酒是甘醇的,情是樂觀的。
涼州,今甘肅武威,唐朝時期在這裡設置河西節度府。公元754年,岑參途徑涼州,河西節度使的幕僚中,有幾人和岑參是舊相識,岑參路過此地,少不了老友間的相聚,他們常常徹夜暢飲。「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明月高升,西北涼州城在月光的照耀下,展現出它的風光和景色,而在這樣繁華的城市中,詩人和老友相聚,夜晚的宴會上,歌舞昇平,眾人開懷暢飲。雖遠在邊境,涼州這座城市,絲毫沒有荒涼蕭瑟的場景,從中還能看到盛唐的時代氣象。
「涼州七裡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隨著月光從城頭逐漸升起來,涼州的全貌更加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後世有人認為,涼州這個地方不會太繁華,但在唐朝前期,涼州是一流的大都市,「七裡十萬家」正是由此而來。邊塞城市中有很多的少數民族,他們擅長歌舞和彈奏琵琶,所以這下一句,寫出了涼州的繁華之景,也寫出了邊地的情調。「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仍然是琵琶聲,但已經不是滿城琵琶聲,而是宴會上的琵琶聲,「斷腸」形容琵琶聲的動聽,後一句則是西北地區的夜晚普遍給人的感受,悠悠的琵琶聲,使得夜晚更加的空曠。
前面的六句,詩人描寫的是環境背景,節奏舒緩,到詩的後六句,開始轉向宴會的描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重複的「故人」,顯得情意更加的深重,因為「故人」多,眾人離別的時間便各有不同,故詩人說「三五春」。「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如今花門樓前有見到了秋草,我們怎麼能相互看著對方在貧賤中老去呢?詩人在這裡的言外之意,是說要儘快的建功立業。
「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人生短短一世,能有幾回是開懷大笑的,今日的相逢鬥酒,必須要痛飲醉倒。一個「笑」字,寫出了詩人和朋友們的本色,宴會上傳來陣陣的笑聲,這笑聲是發自內心的大笑,宴會和笑聲都是人生中難得的,老朋友們的相聚亦是,所以怎能部位這樣的情景而醉倒呢?這首詩中表達的情感,是詩人對前途和生活的信心,宴會上的醉倒,不是以酒消愁,而是以酒助興,這是豪邁的醉倒。
人生中最需要的,也正是這樣樂觀的態度,人生能大笑幾回?光陰亦逝,年華老去,喝酒的時候,相聚的時候,都應該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