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送辛漸,寫了兩首詩,只有一首成為佳作流傳千古

2020-12-16 李老師講閱讀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做的送別詩,由兩首詩歌組成的組詩,作者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送別的時刻寫的一首收錄在部編教材中,其實,在頭天晚上他就寫了一首,但沒有出名,主要寫了頭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辛漸餞行時的情景。

原詩賞析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二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字詞翻譯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後改名芙蓉樓,大家可以理解為酒樓(酒店),寒雨:就是秋末冬初時節的冷雨。連江:雨水和江水連成一片。吳:古代國名,江蘇鎮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所屬。平明:天剛剛亮的時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楚山:楚地的山。泛指長江中下遊北岸的山,這裡在古代屬於楚地範圍,和吳有異曲同工之妙。孤:獨自,孤單一人。洛陽:現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冰心:像冰一樣晶瑩、純潔,比喻純潔的心。玉壺,道教概念,專指自然無為。丹陽:在今江蘇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江市。楚云:指楚天之雲。

原詩翻譯

這組詩詞的大概意思是: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了吳地,天剛剛亮送走了好朋友,獨自面對著楚山離愁無限!如果你到了洛陽,洛陽親友問起我的有關情況,就請你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那樣晶瑩純潔!(其一)

放眼望去丹陽城南陰雨茫茫;丹陽城北,只見楚天層雲深深。芙蓉樓上送你離去,心情悲愁,想要喝酒卻因為送行不能盡興地喝。四周一片寂靜,對著寒冷江天,只有高懸的明月照我心。(其二)

佳作賞析

第一首寫的是天蒙蒙亮送別朋友時,臨近分別所寫,第一句「連」和「入」寫出了秋雨連綿不覺、無聲無息的特點,以環境描寫開頭,用來渲染離別是暗淡的氣氛,寫出了作者的不舍和悽涼的心情。展現了即景生情和寓情於景的寫法特點。第二句「平明」承接上句的「夜」,這個時間很緊,離別顯得倉促,夜來,早走,令人遺憾,既寫出了楚山的孤聳,也寫出了自己深深的孤獨,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後兩句寫出來作者與好友分手之際,對友人的囑託,最後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玉壺自比,表達了自己會因為官場上的坎坷遭遇而改變自己的氣節,同流合汙,隨波逐流的志氣,同時也寫出了自己開闊的胸懷、加強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作者在寫這組詩時,正處在因不拘小節,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議論,幾次收到貶謫。

第二首說的是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還是先從環境描寫入手,「秋海陰」、「楚雲深」這樣的景色描寫,同樣寫出了作者悲涼,孤獨、苦悶的心情。開頭兩句是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寫到詩人站在丹陽城的高樓上,遠望觀景,江水茫茫,煙波浩渺,楚地的天空也布滿了陰沉沉的雲,就是詩人當時心情的寫照,對於明天的不確定,心裡蒙上了一片陰暗。

第三句:詩人在高樓為客人餞行,依依惜別,心中無限酸處,甚至連酒都不能多飲。最後一句以景結情:寒江寂寂,惆悵如不盡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樣的純真。全詩融情入景,以景結情,最主要的是抒發自己和朋友的情誼。

詩人風採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和李白、王維、岑參是好友,有「七絕聖手」和「詩家夫子」之稱,祖籍,在今山西太原。他以邊塞詩人著稱,他是邊塞詩歌的鼻祖,但他留存於世的詩歌當中,有近4分之1是送別詩,他的送別詩沒有常見的哀怨,有的是對心中理想的執念,顯得的大氣而有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頭晚寫的詩可能不太滿意,心想:「不好,太平淡。沒有意境」,於是就另寫一首,就是這一首,就是這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壺」讓我們對作者有了更多的牽掛,成為流傳千古的佳句。辛漸也成了不是名人的名人,這個和汪倫有的有的一拼。

我是李老師講閱讀,關注我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了解更多的教育諮詢。

相關焦點

  • 王昌齡意象很美的一首詩,最後7字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來體會一下詩詞的意象美。《芙蓉樓送辛漸》是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王昌齡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對於這首詩,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人人皆知。畢竟這首詩的最後7字「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千古名句,歷來深受世人所稱道。而這首詩的意象美,就集中體現在「玉壺冰」上。所謂「玉壺冰」,也就是裝在玉壺裡的冰。
  •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是千古名句,誕生了一個眾所皆知的成語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是千古名句,誕生了一個眾所皆知的成語中國,被外國人形容為一個詩詞的國度,確實,從最早的《詩經》到後來的唐詩宋詞,各朝各代都有一些出名的詩人,也都留下了許多的絕句讓我們「背誦全文」。但你不知道的是,有個知名成語是出自一首詩,但這首詩全篇竟然只有一句話。唐詩唐詩,顧名思義,詩在唐朝達到了頂峰,在那個年代,群星璀璨,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還有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人,詩這種文學體在他們手中走到了頂峰,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就難以寫出達到唐詩高度的詩了。
  • 離情別緒凝聚在字字凝練的古詩——《芙蓉樓送辛漸》課文講解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送別詩?「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就是最永恆、最悽美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潑墨揮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稱為「七絕聖手」的大文豪王昌齡也不例外,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學習古詩,應從題目入手,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麼?
  • 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七言絕句,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出塞》這首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它濃縮了千年的邊關戰爭歷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戍邊戰士的鮮血,抒寫了所有中華志士的家國情懷,故而千古傳唱。 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 唐代詩人的送別詩,既是離別時的不舍,也是對再次相聚的期盼
    其中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至今我們都耳熟能詳。特別是最後兩句,更是千古名句。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一片冰心在玉壺,為何能成為送別詩的經典?
    跟著音頻讀詩吧 ▼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這句話從昨夜冷雨寫起,營造了一種悽清的氣氛。"寒雨」呀,表示這時已經入秋,所以雨水已經有寒意了,"連江」則說明雨水很大。咦,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王昌齡為何要連夜冒雨到吳地來呢?「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意思是天亮時送別了好朋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 唐才子落第後寫了首詩,雖不知姓甚名誰,太經典而成為千古佳作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誕生出了無數傑出的詩人,他們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經典佳作。可要知道這樣的人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人就如同那漫天銀河中的一顆星一樣,顯得是那樣的微不足道,但是這卻並不能說明這些人就是沒有才華的,只不過相比於他們所留下的詩作,他們的名字卻早已經泯然眾人矣。
  • 5首知名唐詩寫得都是誰?詩沒聽過算我輸,人你知道算你贏
    不知道汪倫有沒有聽過鮑魚炒飯沒有鮑魚的故事,但是李白沒有因為汪倫的惡意營銷行為感到生氣,反而在汪倫那裡玩的很開心,還專門為汪倫寫過另外兩首詩——《過汪氏別業二首》。當然,之所以把汪倫排在第五,是因為非李太白頂配的詩,還真壓不住後面幾位猛人。4.辛漸辛漸是誰?你肯定不知道,但是王昌齡這首《芙蓉樓送辛漸》的詩你一定聽過。
  • 他一生只寫一首詩,全詩只有兩句,卻成為千古絕句,還誕生一成語
    古詩詞不僅為我們留下許多的千古絕唱,同時還流傳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鄉名句幾乎人人皆知;還有歌頌愛情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描寫氣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壯志豪情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等等!
  • 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將自己的思鄉之情盡情表達,值得一讀再讀
    王昌齡,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都是十分交好的關係,王昌齡的詩歌以七絕見長,尤其是寫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至唐朝達到大盛之境界,群星璀璨、名流輩出,初唐四傑、陳子昂、王維、李白、杜甫、王昌齡、高適、白居易、元稹、韓愈、劉禹錫、李賀、杜牧、李商隱……等等,唐詩在這些人手中走向了最為輝煌奪目的時代,給後人留下了難以企及的高度。
  • 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
    下面介紹的是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兩人唱和之詩很快就傳到了宰相裴度那裡,他讀完詩,也很喜歡這對白鶴,於是就寫了一封信給白居易,其中還附了一首詩: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松可以棲息,遂以詩請之唐代:裴度聞君有雙鶴,羈旅洛城東。
  • 王昌齡很冷門的一首詩,這首詩意境唯美,蘊含禪理
    每當說起邊塞詩人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提起王昌齡的大名了,作為那個年代最著名的一位詩人,他寫下了很多邊塞詩,而且都極為經典。不過,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的卻並不是他的邊塞詩,而是要為大家推薦一首他比較冷門的作品。這首詩或許很多朋友都沒有讀過,甚至有些人都沒有聽說過,不過這卻並不能代表這首詩不優秀,相反,這首詩極具特色,不僅意境唯美還蘊藏禪理。
  • 王昌齡很著名的一首詩,短短4句送別知己,最後14字已家喻戶曉
    細數盛唐時期的幾位大詩人,幾乎都與邊塞有過交集,或者親身去過邊塞,或者寫邊塞的詩歌,嚮往著邊塞的風光,嚮往著沙場立功,揚名萬裡。這些詩人中間的送別詩,也是最令人慷慨激昂的一派。或者送朋友去邊塞幕府,或者朋友送自己去邊塞從軍,總之是為了搏一個功成名就的機會,彼此之間是說不盡的豪情壯志與相互祝福。
  • 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深情而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芙蓉樓,在今天江蘇省鎮江市,開元二十九年,王昌齡因「不謹小節,謗議沸騰」被貶江寧丞,這首詩就是作於這個時間。《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的頭兩句寫雨夜餞別和平明相送,茫茫的江南和孤聳的楚山,烘託出送別時的孤寂悽清之情;後兩句是臨別時的叮嚀之語,辛漸是詩人的朋友和同鄉,這一次返鄉,詩人託辛漸帶給洛陽親友的不是報平安或問候,而是「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心志表白。天氣寒冷,玉壺中的水會結成冰,玉壺和冰都是晶瑩澄澈之物,故常用以比喻高潔純情。
  • 王昌齡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短短的28個字,寫盡了貴婦內心的無奈
    而唐詩就是關心人的心理,儘管看似只有那麼短短的幾句,可是真正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什麼是人生,什麼才是生活。唐詩它作為一種精神的象徵,文學的代表,在這一千多年來,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一些作品可能看似很普通,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則又是會發現別具一格,譬如盛唐詩人王昌齡的這首《閨怨》,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這首詩意境悽美,寫得很是真誠,字裡行間也是流露出了無限的憂愁。
  • 王之渙:兩首詩打遍天下無敵手
    果然,又念了七八篇之後,吳先生說話了:寫得都中啊,但是最好的,還是洛北同學的這篇,咱們讓他念念啊。於是我就心花怒放地、得了巴瑟地念了一遍。咱們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啊,就和我的這個經歷,有異曲同工之妙。你接著看,你就明白了。在唐朝詩壇啊,有這麼一個人,一個沒當過大官,二不是巨富貴族,三流傳下來的詩特別少,只有區區六首。
  • 他用3年才寫出這2句詩,所有人都說他愚蠢,這首詩卻成為千古名篇
    而流傳千古的「僧敲月下門」就是出自他的筆下,據說其中的一個「敲」字賈島也琢磨了好久才最終確定。雖然他的詩詞多是對瑣碎生活的描繪,但正是因為他的苦心孤詣才讓自己的作品能夠久久流傳,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
  • 一場離別,一首千古佳作,令人讚不絕口!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於離別是歌吟不絕,湧現出很多關於離別的佳作。古時候,由於交通和通信的極為不便,親友們可能會一別數載不能相見,甚至是此一別此生再也不能相見,故對於離別特別的看重。在離別之際,古人往往會有長亭送別、折柳相送、飲酒餞別等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