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離別,一首千古佳作,令人讚不絕口!

2020-12-20 閱讀與思想

有相聚,就有離別,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人的一生會經歷一場又一場的離別。蘇軾有詞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於離別是歌吟不絕,湧現出很多關於離別的佳作。古時候,由於交通和通信的極為不便,親友們可能會一別數載不能相見,甚至是此一別此生再也不能相見,故對於離別特別的看重。在離別之際,古人往往會有長亭送別、折柳相送、飲酒餞別等風俗。

長亭本是負責給驛傳信使提供館舍、給養等服務的場地,後來逐漸的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歐陽修有詞寫道:「過盡長亭人更遠,特地魂銷。」

折柳相送,「柳」諧「留」音,贈柳表示留念,不忍分別,正如白居易的《青門柳》中寫道:「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在眾多送別的詩詞中,有的委婉含蓄,有的則豪放曠達,高適的這首《別董大》就屬於後者。雖然是寫送別,但高適的這首《別董大》將臨別贈言寫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令人讚不絕口!

《別董大》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為「邊塞四詩人」。高適的大半生都處於潦倒困苦中,四十六歲時在友人的舉薦下做了一個小小的丘尉,後憑藉著真才實幹與獨具慧眼,在仕途上平步青雲,最終進封渤海縣侯。他的詩朔氣縱橫,壯心落落,《舊唐書》中寫道:「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詩的題目點出了送別的對象是董大。董大是指盛唐時期著名的琴師董庭蘭,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李頎在《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中寫道:「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盛讚董大高妙動人的演奏技藝。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這兩句詩是寫眼前所見之景。日暮黃昏,黃雲蔽天,北風狂吹,群雁南歸,大雪紛飛,將離別時的景色寫得晦暗寒冷,襯託出離別時的傷感以及對友人依依不捨之情。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是千古名句,家喻戶曉。豪邁大氣,慷慨激昂,一掃離別時的愁苦,激勵著友人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於慰藉之中給人以信心和希望。人生的路很長,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難,應無所畏懼,一往無前。

孟子曰:「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真正的朋友懂你,欣賞你,知道你的優點,也清楚你的缺點,會包容你,會鼓勵你,同樣也會批評你。

這首《別董大》將離別寫得豪邁大氣,展現了詩人豁達的胸襟。既表現出對友人董大的真誠情誼,也激勵著友人勇往直前,給人以希望和力量。莫怨他鄉暫離別,知君到處有逢迎。

相關焦點

  • 王昌齡送辛漸,寫了兩首詩,只有一首成為佳作流傳千古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做的送別詩,由兩首詩歌組成的組詩,作者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送別的時刻寫的一首收錄在部編教材中,其實,在頭天晚上他就寫了一首,但沒有出名,主要寫了頭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辛漸餞行時的情景。
  • 韓愈的一首經典詠雪詩,北方人最有感觸,溫馨暖人堪為千古佳作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韓愈的一首經典詠雪詩《春雪》這首小詩獨闢蹊徑,溫馨暖人,堪為千古佳作詩中描寫的場景,北方人最有感觸。當時,詩人因為修撰國史的緣故史,留在北方過新年。天寒地凍,詩人埋怨春天遲遲不來而寫下這首詩,成為詠雪詩中的名作,驚豔文壇。
  • 辛棄疾「運用成句,純以神行」的一首《水調歌頭》,成千古佳作
    在我國古典詩詞作品中,送答之作,多如牛毛,但是真正能夠流傳下來的千古名作,卻少之又少,無疑,辛棄疾的這首《水調歌頭》,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這首詞,是一首感時撫事的送答之作。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辛棄疾出任福建提點刑獄,這年冬天,宋光宗趙惇想要召見他,雖然當時已近年關,辛棄疾還是要馬上啟程從三山趕赴臨安。
  • 杜荀鶴的一首經典之作,描寫細膩生動,頸聯令人讚不絕口
    下面分享杜荀鶴的一首經典之作,描寫細膩生動,頸聯令人讚不絕口。春宮怨唐代:杜荀鶴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初到皇宮,一切都那麼新鮮,巍峨的宮殿、華麗的服飾,令人心醉神迷。她滿以為自己來到了極樂世界,又仿佛是人間仙境。她日夜期待幸福早日降臨,每天更精心地梳妝打扮,希望某一日皇帝會突然派人前來召喚。可是三宮六院之中,最不缺的就是姿色豔麗、顧盼多情的女子,她們也都與自己有著相同的心態,卻各有各的悲哀。
  • 他寫出了歌頌母愛的千古佳作,卻到46歲才春風得意馬蹄疾
    這首遊子吟不僅表達的遊子臨行前的不舍,更是歌頌母愛的千古佳作。孟郊出門不僅僅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也是為了邊遊歷百年準備進士考試,也可謂遊學。然後隔三差五去參加個考試,坐等金榜題名。往昔的困頓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題名令人神採飛揚。迎著浩蕩春風得意地縱馬奔馳,好像一日之內賞遍京城名花。可見讀書人中進士後的無限欣喜之情,就好比現在的走上人生巔峰。孟郊寫詩治學十分刻苦,有「詩囚」之稱,他和賈島並稱「郊寒島瘦」。
  • 張先的一首佳作,語言質樸,感情熱烈,頗具民歌淳樸味道
    詩人的脾氣秉性不同,學識見解各異,也會創作出千變萬化的作品,卻都能流傳千古。而平淡的風格,也是很多作者著力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但平淡並非平庸,而是理明句順、氣斂神藏,比如漢樂府中的很多詩歌就具有這樣的特點。下面介紹張先的一首佳作,語言質樸,感情熱烈,頗具民歌淳樸味道。
  • 唐詩三百首丨杜牧與歌妓分別,揮筆寫下一首詩,成就千古名篇
    本期為「詩詞歌賦匯」原創賞析連載第454期,每天定時更新文章,喜歡的朋友們請關注我,感謝在唐詩宋詞的綿長詩卷中,關於描寫離別的佳作名篇有很多。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寫出了他與歌妓蟲娘離別時的那種悽涼的不舍之意。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的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離別詩《贈別》,這首唐詩是杜牧離開揚州時與紅顏歌妓分別時所作,字裡行間之中充斥著離別的不舍和二人深厚的情感,這首詩情真意切也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篇,被後人整理選入了《唐詩三百首》中。
  • 王勃比較冷門的一首詩,儘管並不是很出名,但讀後美得令人窒息!
    之所以這樣不僅僅是因為小編比較喜歡王勃,而且是因為王勃作為初唐時期的天才詩人,他在短短的27年內留下了太多的經典之作,覺得可稱得上是一顆耀眼的明星,那篇令人驚豔的千古美文《滕王閣序》,是否還能夠背出些許經典之句;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是否仍然能夠讓你體會到王勃的一片豪邁之心。
  • 一首離別詞,如此大膽,卻又如此令人傷感
    與《隨園詩話》謂「詩到誠齋亦談何容易」一則,讀之皆令人失笑。放翁誠齋,江河萬古,何須二公作紆尊垂獎語。乃若不惜齒牙,惠假羽翼者,繆恭真勝於侮矣。這段文字還是稍微介紹一下為好。杭世駿,清代文學家,他稱讚陸遊也可稱為名家;隨園詩話是袁枚的作品,誠齋指的是楊萬裡,袁枚評價詩寫到楊萬裡這個水平,也非常不容易。
  • 李清照寫在秋天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千古名句,歷來為人所稱道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便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悲秋之作。它寫於李清照與其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李清照婚後不久,沉溺於情海之中,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所以李清照這首詞,美到了極致,也愁到了極致。全詞語言清麗,意境幽美,情調感傷,是一首工致精巧的悲秋佳作。
  • 8首千古佳作,8個千古名句,太美了
    落日因為離情而更顯悽涼,離情因為落日而更加斷腸,山映斜陽,遠天接水,芳草無窮,斜陽更在青山之外,芳草、斜陽雖然無情,但是人卻多情,故鄉、離人,在這衰草連天的落日餘暉中,是如此令人斷腸,範仲淹的這首《蘇幕遮》,堪稱句句都是斷腸之語。5.
  • 蘇軾的一首五言詩,恬淡安然,讀完令人讚不絕口
    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五言詩,恬淡安然,讀完令人讚不絕口。答徑山琳長老宋代:蘇軾與君皆丙子,各已三萬日。一日一千偈,電往那容詰。大患緣有身,無身則無疾。東坡更願意以了無掛礙的心態,乘風化去,這種看淡人生的態度,真令人讚不絕口。
  • 賀鑄很經典的一首詞,最後13字鬼斧神工,令人讚不絕口
    它出自於北宋著名詞人賀鑄之手,是賀鑄晚年退隱蘇州期間創作的一首千古名作。說到描寫閒愁,它其實是古典詩詞中的主要題材之一。如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在《將進酒》說:「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蘇軾的一首詩,4句話用了7個比喻,令人讚不絕口
    但創作過程也是苦中作樂,一首詩歌得到廣泛傳頌,一篇文章膾炙人口,作者當然心滿意足,也不枉費了很多心血。 古代很多文學家創作時非常投入,幾乎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他們不僅想像豐富,而且善用比喻。例如,杜甫寫公孫大娘舞劍的英姿,白居易描寫琵琶女彈奏的聲音,都是筆歌墨舞、妙喻聯珠。下面介紹分享蘇軾的一首詩,4句話用了7個比喻,令人讚不絕口。
  • 李白與人鬥詩,寫下一首千古佳作,渾雄之氣響徹寰宇
    關於黃鶴樓有一首很難超越的經典,那就是崔顥所題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一次,李白登上黃鶴樓,被眼前美景震撼,提起筆來想作詩一首,卻看見了崔顥這首詩,只得悵然若失地寫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後來有好事者為這句詩又加了兩句「兩拳打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結合李白的性格和俠氣,倒是十分符合。不過故事歸故事,崔顥的《黃鶴樓》確實是千古佳作,宋朝嚴羽著《滄浪詩話》,更是將其評為「唐人七律第一」。
  • 李清照寄給姐妹的一首詞,尾句14字最動人,令人驚豔
    李清照少女時寫出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李清照初長成時可不僅外出晃悠,還喝酒。自然也結識了不少的小姐妹們,關係好的也肯定不少!而本期我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詞就是她寫給自己小姐妹的告別詞,詞中的關係令人羨慕。同時詞風清麗奪人眼球。
  • 李白關於思鄉的詩,聽著曲子,結尾平鋪直述,道出內心,驚豔千古
    就比如李白這首詩文雖然只有短短4句,可是卻寫盡思念,驚豔千古!《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大家對李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我們知道終其一生他不斷的在外漂泊、在遊歷,祖國的大江南北都有他的足跡,而他每到一處地方也會無為此地留下名篇佳作。李白在我們的印象中是豪爽的,是狂放的,是浪漫而又瀟灑不羈的,只不過就算是這樣的,他也難以逃脫思鄉這二字的折磨。
  • 唐代詩人的送別詩,既是離別時的不舍,也是對再次相聚的期盼
    其中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至今我們都耳熟能詳。特別是最後兩句,更是千古名句。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美得令人心醉,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王維,字摩詰,他在唐朝詩壇的地位,也是能夠與李白和杜甫相媲美,而且他的詩作顯然是要更加的簡練,也更加的直白,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他晚期的作品,那都是有很多的名篇佳作,譬如他的這首《辛夷塢》,便是詩人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卻描寫的極為唯美,通篇更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
  • 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後令人振奮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鸛雀樓》,便是一首具有啟迪人生作用的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有著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美稱的王之渙之手,是王之渙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於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相信大家非常熟悉。畢竟它是我們打小就學習過的一首千古絕唱,而歷代詩論家也都推崇它為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