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創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有時甚至廢寢忘食。但創作過程也是苦中作樂,一首詩歌得到廣泛傳頌,一篇文章膾炙人口,作者當然心滿意足,也不枉費了很多心血。
古代很多文學家創作時非常投入,幾乎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他們不僅想像豐富,而且善用比喻。例如,杜甫寫公孫大娘舞劍的英姿,白居易描寫琵琶女彈奏的聲音,都是筆歌墨舞、妙喻聯珠。下面介紹分享蘇軾的一首詩,4句話用了7個比喻,令人讚不絕口。
百步洪(節選)
宋代:蘇軾
長洪鬥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
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多才多藝,又文採斐然。蘇軾經常運用比喻,渲染所描繪的事物。而且蘇軾還有一個訣竅,有些事物別人不能比喻,東坡也能比喻;很多東西他人不能形容,東坡卻能形容。而且他還在比喻之後,再用比喻;形容之後,又再加形容。
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成,東坡先生自小就刻苦學習,同時又用心揣摩,並不斷實踐和探索,才具備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藝術表現能力。
蘇軾的作品有時惜墨如金,用經濟的筆墨,生動細膩地反映豐富多彩的內容;有時用墨如潑,用飽和的筆墨,酣暢淋漓地表達繽紛多姿的生活。當其感情奔放時,議論可以滔滔不絕,三言兩語不能盡興,於是興之所至,筆墨縱橫。
這首詩就具有這樣的特點,當時蘇軾擔任徐州的知州,經常帶著隨從,與朋友們泛舟於百步洪,他們吹笛飲酒,賞月觀景。還有一次詩人與道士參寥放舟洪下,一邊追懷過往,一邊記述壯景。
百步洪在徐州境內,寬約百步,其中有激流險灘,令人震撼。前四句描寫激蕩的水勢,流水被亂石阻激,時而陡起、時而猛落,湍急跳蕩。舟行疾速,也如織布之梭,一閃而過。
即使船員們水性極好、駕駛技術嫻熟,也要彼此間不斷呼喊照應。激起的浪花,更驚飛起水邊的野鴨。急流和亂石互相擠壓和撞擊,又不停地發出巨大的聲響。
如此壯觀景象,似乎正合詩人的胃口。東坡不僅沒有絲毫的恐懼,而且還興高採烈。他細心觀察,即興賦詩。後四句寫輕舟在急流中飛速直下的氣勢,短短四句話中,一連用了七種比喻:鷹隼直落、免子飛跑,駿馬下坡、斷弦離柱,飛箭脫手、閃電過隙以及露珠翻荷。
這四句詩錯綜利落、一氣呵成,盡顯先生深厚的文學功底,令人如醉如痴、讚不絕口,即使太白轉世、韓愈再生,也會拍案叫絕!
蘇軾的這首詩氣勢磅礴,作者採用潑墨寫法,酣暢淋漓地表現了百步洪的壯景,比喻貼切生動,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人生在世、俯仰之間,更如東逝之水、不舍晝夜。但個人的意念卻可任意馳騁,不為時空間限制,瞬息間便可越過高山大洋。
所以世事變幻,有時感覺甚至快過洪流,當人生歷經劫難,再回看這湍急的流水,既有感觸,也會恬靜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