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蘇軾隨手寫一詩,差點葬送一首人人激賞、氣勢壯闊的名作

2020-12-27 老沙侃文化

每當讀起唐代徐凝《憶揚州》中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詩句時,總是把玩不已,覺得這兩句詩簡直把揚州的月色寫絕了。雖然不敢說這兩句詩超越了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和張祜的「十裡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但至少能與二者媲美。因此總是很奇怪能夠寫出如此令人陶醉詩句的徐凝,為什麼詩紅人不紅,在整個大唐文學史上,好像並不太為人注目。難道是因為詩作的數量少?但是比他寫詩更少的張若虛、王之渙、張繼,好像都比他名氣大!查閱資料之後,好像找到了答案,覺得很可能與北宋大文豪蘇軾有關。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除了《憶揚州》外,徐凝還有兩首詩很有名,一首是他的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

出擁樓船千萬人,入為臺輔九霄身。

如何更羨看燈夜,曾見宮花拂面春。

另一首詩是後來被蘇軾斥為「惡詩」的《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萬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圍繞這首《廬山瀑布》,發生了不少故事。我們知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詩,歷來廣為傳誦,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後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正因為如此,此後很多詩人到此擱筆,這正如李白到黃鶴樓一樣,「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廬山有「謫仙人」留下的千古絕唱,誰敢班門弄斧?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但是徐凝勇氣可嘉,不但敢寫,而且寫得非常精彩,在當時人們的評價很高,人人激賞,一時轟動詩壇,詩作氣勢壯闊,足以流傳千古。據《古今詩話》記載,白居易做杭州太守時,舉薦江東舉子張祜、徐凝等人赴京會試,張祜自負詩名,爭當「解首」,徐凝不服,要當場賽詩以決勝負,於是徐凝寫了這首《廬山瀑布》。詩成後,包括白居易在內,「一座盡傾」,白居易還當場讚嘆說:「賽不得!賽不得!」可見徐凝這首詩是公認的上乘之作。

萬古長如白練飛

但是,到了北宋時期,這首詩卻遇到了另一番天地,蒙受了不白之冤。據《東坡志林》記載,大文豪蘇軾有一次遊廬山,「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餘且行且讀,見其中雲徐凝、李白之詩,不覺失笑。旋入開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辭。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帝遣銀河一派垂

蘇軾有李白之才,也有李白的風格,因此酷愛李白,崇拜李白,對李白詩名仰重至極,所以很難保證他出於先入為主的心理,做出不太客觀的評價。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固然寫得好,甚至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人能夠超越,但是徐凝的《廬山瀑布》也絕非一無是處,更談不上「惡詩」之名。不僅如此,徐凝的這首詩絕對可以稱得上上乘之作。前面已經有大詩人白居易的肯定了,當然蘇軾是看不上白居易的,他評價元稹白居易詩「元輕白俗」。但是我們今天已經可以確定無疑的肯定白居易的偉大成就。下面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徐凝的《廬山瀑布》詩。

一條界破青山色

《廬山瀑布》一詩首句寫出千仞山壁,飛泉直落,氣勢顯得十分震撼壯闊;第二句從聲音上寫出了它雄偉壯闊的氣勢,令人震撼。可以說前兩句寫出了廬山瀑布的大氣磅礴,一種大局面,一種氣貫長虹的神韻。接下來三四兩句化動為靜,把瀑布比成白練,鑲在青青的山色中間,從色彩和視覺上又寫出了新奇和柔和。水色、山色相輝映;動態、靜態互對比;視覺、聽覺齊衝擊,不惟形象,而且壯美。如此,這首詩也堪稱「神來之作」了。

雷奔入江不暫息

這樣一首詩,竟然被蘇軾譏為「惡詩」,不知蘇軾的根據何在?難道僅僅是因為前面有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如果真的如此的話,那麼他的《題西林壁》與之相比又如何呢?

也許就是因為蘇軾的這一定論,徐凝的這首詩在後來很長時間內得不到人們的認可,差點葬送了這首「神來之作」。由此徐凝本人是不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以至於在文壇上的地位得不到提高?其實我們今天來看,古代寫廬山瀑布的詩篇,能夠與李白《望廬山瀑布》相提並論的,也只有徐凝的這首《廬山瀑布》詩。

由於蘇軾在文壇上的影響力,導致這首詩在宋元時期幾乎得不到流傳。倒是到了明清時期,開始有人站出來為徐凝鳴不平了。明人楊基在《舟抵南康望廬山》中說:「李白雄豪絕妙詩,同與徐凝傳不朽。」清代詩人蔣仕銓在《開元瀑布》中說:「太白已往老坡死,我輩且乏徐凝才。」可見,蘇軾的評價也未必正確。所以,蘇軾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一定要「謹言慎行」,否則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劉禹錫很有氣勢的一首詩,只是開篇10字,便氣吞山河,響徹古今!
    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他在中秋夜懷念弟弟蘇轍所寫。 不過雖然只是詠月,劉禹錫這首詩也是一首名作。除了詩最後富於的哲理性內涵發人深思外,詩開篇的氣勢亦令人眼前一亮,可謂氣吞山河,響徹古今。明末清初馮舒更是在《瀛奎律髓匯評》中評價此詩:「首二句壓倒一世」。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讓蘇軾模仿「翻車」的詩,是來自寺廟的以為小和尚寫的。你一天晚上,月朗風清,小和尚在寺廟裡守山,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月亮實在是漂亮,突然感覺自己文思泉湧,於是,便隨手在寺院的圍牆上寫下了一首非常厲害的詩句。
  • 蘇軾最著名的一首詩,將西湖的陰晴美景寫得淋漓盡致
    比如我們知道的宋代著名大詩人楊萬裡曾在遊玩西湖時寫下了這首名作《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其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讚美西湖美景的名句;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也曾在遊玩西湖時寫下了名篇《春題湖上》,其中有如下名句「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 蘇軾最有氣勢的一首詩,短短28字瞬息萬變,堪稱寫雨詩的千古絕唱
    於是,蘇軾寫了很多詩文來反映這方面的情況。其中,一首極有氣勢的經典小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就是代表。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瞬息萬變,寫出了史上最有氣勢的雨,堪稱寫雨詩的千古絕唱。在這首詩的題目下一共有五首七絕,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第一首。這首詩作於北宋神宗熙寧5年,即公元1072年。這時,蘇軾37歲,在杭州任通判。詩題中的「望湖樓」為五代時吳越王錢氏所建,又名「看經樓」,「先德樓」,在西湖的邊上。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蘇軾被貶黃州,大徹大悟後,寫出一首千古名作,最後一句飽含哲理由於「烏臺詩案」,蘇軾鋃鐺入獄,最後死裡逃生,貶官來到黃州。來到黃州後,他並沒有選擇自甘墮落,相反的,他將更多的時間,放到了參悟自己的內心上。
  • 蘇軾在結婚當天隨手寫一詩,沒想到卻廣為流傳,成千古名篇
    蘇軾的原配夫人叫王弗,15歲時便嫁給了蘇軾,夫妻兩人非常恩愛,時常如影相隨。蘇軾結婚當天,他寫了個洞房詩,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但是沒想到的是,這首詩卻被後人廣為流傳,成了千古名篇。
  • 蘇軾把「老牛吃嫩草」寫成了一首詩,其中一句名揚千古!
    古人寫詩可是有很大意境的,他們的詩時而豪情奔放,時而熱淚盈眶,總之古人對於詩來說,大多都是信手拈來的,只要腦中一想,醞釀片刻,一首千古名詩就出來了,什麼唐詩三百首,這都是扯淡,連李白據說是上萬首,不過真正屬於他的也有千把來首吧,所以古人對於詩詞那是情有獨鐘的。
  • 蘇轍給哥哥寄了首詩,蘇軾隨手一回便是千古名作,還誕生了一成語
    正因為有蘇轍不計得失、無怨無悔的付出,所以蘇軾令在人膽顫的嶺南才能那般瀟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以說蘇軾、蘇轍二人算是歷史上兄弟情深的典範了。蘇軾曾經給弟弟寫過許多詩詞,最出名的當屬《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 蘇軾的一首詩有抄襲之嫌,牽出了歐陽修的一個錯誤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同僚兼好友章楶,經常與蘇軾進行詩詞答和,有一次,章楶寫了一首詠楊花的《水龍吟》,蘇軾隨之和了一首,就是那首著名的《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顯然蘇軾的水平要比章楶高許多,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人都熟知蘇軾的這首和詞,卻鮮有人了解章楶的原詞。對於這一點,章楶也心知肚明,所以,他非常佩服蘇軾。章楶家中有一位善談琵琶的樂師,彈奏水平很高,章楶非常喜歡他,於是求蘇軾為他寫一首關於彈琵琶的詞。蘇軾因故一直未寫。一天,歐陽修問蘇軾:「寫聽彈琴的詩哪首最好?」蘇軾回答:「當然是唐代詩人韓愈寫的《聽穎師彈琴》。」
  •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在詩詞書畫方面都有極大的成就,其中詩的成就極為突出。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他喜愛登臨遊覽,寫景自然靈動。
  • 蘇軾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既有美景,又有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眾所周知,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所以在蘇軾的二千七百多首詩中,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其實,蘇軾的詞也一樣。
  • 蘇軾愛徒寫首詩,十幾歲的李清照隨手和兩首,讓一堆男詞人沒面子
    僅一篇文,批了蘇軾、歐陽修、晏殊、黃庭堅等多名文壇巨匠。她到底憑什麼這麼拽?憑的就是實力。不信?且看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件事。 一:張耒寫了首眾人誇讚的詩 蘇軾有名愛徒,名叫張耒。他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人,一起被稱為蘇門四學士。
  • 蘇軾被貶偏遠的惠州,寫下一首有趣的詩,現在成了惠州的一張名片
    那說起蘇軾對於惠州最大的一個貢獻,自然是他所留下的那些感人的詩篇,其中這首《惠州一絕》,更是令這首詩現在已經成為了惠州的一張名片,人們只要一提起惠州,自然而然地會想到蘇軾,進而想到他這首詩,以及裡面所描寫的荔枝。那作為東南沿海一帶比較常見的一種水果,可是到了大文豪的筆下,則是重新煥發出了生命,並且也讓人們見識了惠州最有獨特的水果。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更何況是人生坎坷的蘇軾呢。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的是蘇軾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寫下此詩時,是公元1101年6月,兩個月後,蘇軾便與世長辭,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的絕筆詩。這首詩就是《自題金山畫像》,詩開頭兩句嚇死人,只讀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你一定不會想到會是蘇軾的作品。
  • 蘇軾流傳的一首詩,前半句被人曲解,後半句無人知曉?
    蘇軾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前半句被人曲解,後半句無人知曉,真絕了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詩:春宵一刻值千金。一般都是這樣的場景,都是一對新婚夫婦,在交拜完天地後,司儀就會飽含深意地說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 孟浩然隨手在牆上寫首妙詩,寺僧悉心保護幾十年,成一首千古名作
    宋代詞壇,有個一輩子沒當上官,卻被稱為「白衣卿相」的柳永;唐代文壇,有個一生布衣,卻收穫了一眾粉絲的孟浩然。孟浩然的「粉絲群」裡有李白、杜甫、蘇軾、皮日休等名家巨匠,頭號粉絲李白甚至為他寫出了「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妙語。
  • 秦觀在旅館隨手寫下一首詞,不想師傅蘇軾愛不釋手,還寫在扇子上
    蘇軾對秦觀都是非常喜歡的,秦觀的一首詞,蘇軾曾將它寫在扇子上。這首詞就是秦觀被貶郴州時,寫下的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在秦觀去世後,蘇軾更是傷心不已,還把這首詞寫在了自己的扇子上。我們對於蘇軾的印象,經常覺得他是一個「樂天派」,但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多面的,不可能永遠幸運和快樂,總有失意的時候,當失意的時候,那一刻的斷腸悽涼通過詩詞流傳下來,讓我們懂了詩人的愛與恨,悲與愁。
  • 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了一篇,但論意境,小和尚勝出
    那句「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正是仿北宋葉江清臣的《賀聖朝.留別》。這仿得比原作要更精彩,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不得不說,蘇軾的才思卓絕,文字功底深厚,但是並不是每次模仿都是那麼精彩。有那麼兩次,蘇軾技不如人,始終都沒有超越原作的精彩。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提到唐詩,我們肯定繞不開李白和杜甫,而提到宋詞也一樣繞不開一些名字,比如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等。但如果要評價說唐詩宋詞中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首?今天史官就要和你好好談談。不得不提起蘇軾的詞作《赤壁懷古》,它絕對屬於宋詞的詞作巔峰之一。不止我認為,很多文學大家認為確實是宋詞的巔峰之作。
  • 蘇軾新婚燕爾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卻流傳千古,讀完真是肉麻
    我們都知道蘇軾是宋代歷史上著名的大文豪,是宋代著名的詩人。但是我喜歡蘇軾確實被他那種苦中作樂、積極樂觀的態度所吸引。蘇軾不只是一個在詩詞有所大成的人,他還是一個詩詞歌賦、就連畫畫都是十分擅長的全才。但是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蘇軾生命中極為重要的那三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