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丨唐之韻:(4)邊塞詩人(上)

2021-02-23 每日一首古詩詞
 點上方 藍色字體 一鍵關注  詩詞解讀 | 國學經典 | 百家講壇| 精品課程| 美文名篇

- 公號內回復「目錄」,送你往期經典詩詞解讀 -

回復「格律」,獲取詩詞格律與寫作全集

- 回復「百家講壇」,給你看詩詞人物的傳奇人生- 

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格調悲壯,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得歷史都熱血沸騰。

盛唐的邊塞詩人視野開闊,胸懷激蕩,充滿了磅礴的浪漫氣質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分體現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詩壇上絕無僅有的奇葩,是後世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在這批邊塞詩人中,七言絕句寫得既多又好的當數王昌齡。七絕在初唐時就開始成熟了,但表現能力還沒有充分發掘出來,佳作還不多,王昌齡以其成功的創作實踐,使七絕這種詩體的概括能力發揮到了極致,與李白同為寫絕句成就最高的詩人,有人甚至說他超過李白。他名氣很大,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美譽。所以叫王江寧,或是因為他是江寧人,或是因為他在江寧做過官。他的組詩《從軍行》七首幾乎全是精品,從各角度揭示前線將士的心理活動。比如第四首: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手一句「青海長雲暗雪山」,就把戰爭氣氛渲染得十分飽滿酣暢;「黃沙百戰穿金甲」既揭示了環境的艱苦,又展現出戰士們輕身許國的英雄氣概。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離別情。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

這種萬裡遠隔,思念妻子的哀愁,所以會那麼無可奈何,就因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後一次,因為一出戰就可能再不會回到這「烽火城西百尺樓」來了。這是真正的帶著血絲的相思!「不破樓蘭終不還」,固然英雄氣概十足,但詩人同時也看到了戰爭給普通士兵帶來的痛苦,並沒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傳誦的名篇,被譽為唐代絕句的壓卷之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說「秦時明月漢時關」,實際的含義不過是一輪明月照邊關。然而,把明月照邊關這種悲涼的意境推到秦漢時期,這一句就由寫眼前的實景,一變而為飽含歷史深度的虛景,虛實相生,從而使這句詩的內涵變得無比深厚。這也就是說,從秦漢時期以來,一代一代的人都一直在進行這樣的萬裡長徵,多少人就死在這邊關上一去不復返。慨嘆沒有李廣那樣的龍城飛將來擋住胡馬,不讓度過陰山,既痛惜自己無用武之地,不能報效國家,立功邊塞,又深切地同情邊關將士長期徵戰,有家不能歸的痛苦。詩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該怎樣來避免這種歷史悲劇的重演。他只能幻想出現飛將軍李廣,用戰爭來制止戰爭,但同時他也深刻地意識到「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塞下曲》)就算能用戰爭來制止戰爭,也是「白骨亂蓬蒿」,同樣是個悲劇。這首詩讀起來特別上口,每一個音跟前後的音搭配得都恰到好處,我們著重從音調的和諧來讀上一遍就會知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邊關既有徵夫,內地就有怨女。他的《閨怨》就是寫妻子思念從軍在外的丈夫的: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他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也是獨出心裁的名篇: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的好朋友王之渙,年輕時以豪俠自命,愛擊劍打獵,縱酒悲歌。他詩名很大,是邊塞詩人中重要的一家,可惜他命運不濟,詩集失傳,只留下來六首絕句。據記載,有一回他和王昌齡、高適等人在酒店喝酒,正好來了一批藝人,於是他們約定,等會兒這些藝人唱歌時,唱誰的詩最多,就說明誰的詩名最大,結果一個樂工唱了王昌齡的兩首絕句,一個唱了高適的一首絕句,王之煥說:樂工唱的是鄉下人聽的樂曲。等著瞧吧!果然,一個漂亮的歌妓起來唱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那個歌妓又連唱兩支歌,都是王之煥的詩。從這個文壇掌故就可以看出來,他在當時的詩名有多大,這首《涼州詞》是唐詩中的名篇。黃河從白雲中滾滾流出,一座孤城被圍繞在萬仞高山之中,顯示出邊塞風光的荒寒壯闊。第三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既可指羌笛吹著表現徵人思家的《折楊柳》曲子,也可指羌笛嗚嗚咽咽,似乎在怨恨塞外的楊柳不肯舒青漲綠來遮掩荒寒。全詩既表現了徵人的辛苦,又有一種豪邁的氣勢。「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登鸛鵲樓》更是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詩人登上山西省永濟縣的鸛鵲樓,望著慘澹的日頭西沉,滾滾的黃河東瀉,視線向東西兩向伸延,使視野無限廣闊。後兩句由實入虛,再推進一步,把視野再次拓寬。四句二十個字,字不奇,句不奇,景不奇,情不奇,但卻展現出如此磅礴的氣勢,這簡直是奇蹟!「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同時代的另一個詩人王翰,也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葡萄美酒斟進夜光杯,還有隨軍樂隊在馬上彈奏琵琶助興,即將開赴前線的將士怎麼能不痛飲!抒情主人公的內心也有幾分無可奈何,但壓不倒那種豪邁的英雄氣概,情緒仍然是樂觀的。

這首詩只有盛唐人寫得出來,也只有盛唐人能這麼微笑著來感受走向死亡的痛苦。「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另一個重要的邊塞詩人李頎,也擅長寫七言古詩。他不大看中功名利祿,卻非常想做神仙,服食丹砂,期盼著白日飛升。王維在《贈李頎》詩中說:「聞君餌丹砂,甚有好顏色。不知從今去,幾時生羽翼。」李頎最著名的詩是《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裡無城廓,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難能可貴的是,李頎不但同情「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的漢族士兵,同時還看到了「胡兒眼淚雙雙落」,看到了戰爭給少數民族帶來的苦難。「胡兒眼淚雙雙落」再用「胡雁哀鳴夜夜飛」來襯託,胡雁哀鳴與胡兒落淚這兩個意象疊印在一起,是多麼鑽心刺骨的審美刺激力!李頎的這種思想境界,是其他反戰傾向鮮明的邊塞詩人所沒有達到的。就為了這句話,中華兒女也應當在心靈深處塑一個巨大的銅像來紀念他。

【往期精彩】

紀錄片丨唐之韻:(1) 千古唐詩

紀錄片丨唐之韻:(2) 獨振雄風

紀錄片丨唐之韻:(3) 吳中四士

鮑鵬山《孔子是怎樣煉成的》合集(18集全)

曾仕強:易經的奧秘合集(15集全)

酈波:《曾國藩家訓》合集(上、下部)

酈波:五百年來王陽明合集(26集全)

紀錄片丨《詩詞中國》合集(8集全)

相關焦點

  • 「邊塞四詩人」與「大李杜」指的是哪幾位詩人?
    岑參岑參: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是最早的廣泛描寫西域景色風光的詩人,真正地將西域景觀引入寫景詩的關照範疇,為中國傳統的寫景詩注入了新的描寫元素。高適高適:字仲武,號達夫,唐朝時期大臣、邊塞詩人。
  • 有了這6部紀錄片,還怕孩子學不好語文?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米粒媽前段時接連給大家分享了十幾部紀錄片《這8部神仙紀錄片太香了,快給孩子安排上以及邊塞詩人岑參▼,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央視紀錄頻道唐之韻這部紀錄片拍得比較早,2001年播出的
  • 【公基備考】邊塞詩人
    邊塞詩人,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人,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諡號忠。
  • 看重功名的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一生簡介
    深澱中的歷史歷史像是一棵樹,隨著時間的深沉與流逝,樹上的年輪肆意增長,而歷史中的成與敗,如同年輪上的黑點,無法抹去。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縱然諂媚誣衊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
  • 古代邊塞詩人很多,但能一下寫出4句經典戰爭題材詩句的唯有此人
    這其中有一種內容比較特殊的,就是邊塞詩,將邊塞將士的悲苦,戰爭的苦難,都寫成了詩,唐代雖然富庶,但是從李世民開始就對外戰爭不斷,邊塞人民流離失所,將士戰死異鄉也是數不勝數。這些邊塞詩人有許多,能夠一下子寫出四句經典戰爭題材古詩的是哪一位呢?他的詩中提到了最為慘烈的一場戰爭是發生在唐代嗎?
  • 唐代效力邊塞的詩人,豪情壯志與一絲哀愁
    這個存在了近300年的王朝,堪稱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最為鼎盛的時期。此時的唐朝不僅建立了完備的政治體系,加快了封建經濟發展,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更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尤其在文化方面,唐朝堪稱是中國詩歌發展的巔峰時代,有跡可考的「唐詩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見存世唐詩五萬四千餘首」。在如此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流派的詩人,被稱之為「邊塞詩人」。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王之渙、王翰等。
  • 盛唐氣象的一種:不去邊塞遛一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盛唐詩人
    ——錢鍾書在盛唐這種社會氛圍中,詩人們必然受到感染,他們積極進取的熱情往往表現在描寫邊塞戰爭,歌頌愛國主義精神的詩歌中。隨著以高適、岑參為主的邊塞詩派的興起,帶著盛唐時代氣息的邊塞詩篇大量湧現,它以高昂的激情,雄健的筆力,嶄新的思想境界,豐富多彩的內容,在盛唐詩壇上放射出異彩。
  • 紀錄片丨唐之韻:(12)韓孟詩派
    他曾是唐代中國文學史上的散文家和詩人,是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對解放和擴大漢語的表達能力起過扭轉風氣的作用。他是個語言大師,寫文章主張「惟陳言之務去」,就是說務求避免用爛熟的詞語。從這種主張出發,他創造了許多叫人耳目一新的詞彙。如「面目可憎」「垂頭喪氣」「不平則鳴」「俯首帖耳」「搖尾乞憐」等等。這些詞語又形象又生動,都被沿用至今。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 盛唐邊塞詩人四大家都有誰,哪一位成就最高?
    儘管作者們並不是專門寫邊塞詩,由於此類詩篇的藝術感染力甚強,人們往往稱作者為邊塞詩人。邊塞詩的兩大巨擘分別是高適和岑參,擴展到四個的話,不妨加上王昌齡和李頎。當然,這個有不同版本,且不說它。唐玄宗天寶四年(745),高適與李白、杜甫相遇,結伴遊玩,飲酒賦詩,傳為千古佳話。高適年老後官位日隆,公務纏身,後期的詩作明顯不如前期。
  • 邊塞詩人岑參精彩的閨怨詩,題目兩字讓人想歪,但內容再深情不過
    因為這樣的題材最適合詩人抒情,也最能夠把詩人抒情主人公內心的千轉百回表達出來。唯有有豐富的情感,才能使詩詞表達更有韻味。邊塞詩人岑參精彩的閨怨詩,題目兩字讓人想歪,但內容再深情不過: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
  • 古詩中的邊塞,如此雄奇壯美
    詩人們用絢麗多姿的筆調,將邊塞的異域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今天,就請大家隨悅讀君一起,通過古人的詩詞來領略邊塞的雄奇壯美。空曠的大地上,一道孤煙直上雲霄。長河之外,一輪落日顯得如此之圓。在一幅幅奇特的畫面中,我們感受到了邊塞的雄渾壯闊,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更感受到了一種無言的孤寂與蒼茫。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因此成為了千古絕唱。
  • 唐朝經典邊塞詩,蒼涼悲壯凸顯盛世大氣,短短4句成廣為傳唱名篇
    我們都知道唐朝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也是我國曆朝歷代中最為繁榮昌盛的朝代,文人墨客更是層出不窮,這其中也並不缺乏"李杜"這樣的偉大詩人,並且像這樣富有天賦的詩人在唐朝還有很多,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偉大的邊塞詩人----王之渙,以及他的著作《涼州詞》。
  • 邊塞詩人岑參最樂觀的一首詩,人生能大笑幾回?喝酒的時候應盡興
    這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在一首詩中表達的感情,詩人在這一首《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中,將自己對生活的信心,和對前途的志在必得表現了出來,宴會是歡樂的,酒是甘醇的,情是樂觀的。涼州,今甘肅武威,唐朝時期在這裡設置河西節度府。公元754年,岑參途徑涼州,河西節度使的幕僚中,有幾人和岑參是舊相識,岑參路過此地,少不了老友間的相聚,他們常常徹夜暢飲。
  • 有這5部神級詩歌紀錄片,還愁娃學不好古詩詞?趕緊收
    作為語文課本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詩人之一,這位歷史名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文化生活。這部豆瓣評分8.8的央視高分神作超級走心,製作組花了兩年時間,走訪十餘個國家地區,搜集了大量歷史文獻,從仕途、文學、美食、情感等角度,完整呈現蘇東坡的一生。紀錄片共6集,每集25分鐘左右,正是適合孩子觀看的時長。
  • 奇美壯闊的邊塞詩,以邊塞戰爭生活為主要題材,有何特點?
    南北朝時,邊塞詩作大量增加,但是南朝邊塞詩基本上是文人想像之作,他們從典籍中尋繹有關徵戰的、成卒的、思婦的描述,然後再「踵事增華」到自己的詩歌中,此時的邊塞詩無非就是一些古代徵戰的現代移用,無甚可取。庾信等南朝詩人人北,真正經歷到了徵戍的辛苦,邊塞詩創作開始出現一些優秀的作品,逐漸開啟了盛唐邊塞詩繁榮發展的序幕。盛唐邊塞詩繁榮還受到其他契機的觸發:首先,唐代爭戰不斷。
  • 初唐詩人奠基,盛唐詩人開拓:邊塞詩壯大於唐朝絕非偶然
    初唐四傑邊塞詩與功名欲望「四傑」的邊塞詩表現了強烈的功名欲望,盛唐在此基礎上,更加深了對遠大的社會理想的理解與描寫。 「四傑」是高宗、武則天時期崛起的一代新興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他們的邊塞詩中,充滿了這種渴望得到君王一顧、以布衣直取卿相的功名欲望。在盛唐邊塞詩中,表現功名欲望也是十分普遍的。 但是,盛唐詩人在表現功名欲望的同時,往往能夠寫出一種更遠大、更明確的社會理想,表現出對社會的更強烈的責任感。如高適的《燕歌行》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 BBC推出專題紀錄片,豪華陣容推介詩人杜甫
    紀錄片海報BBC官網在線觀看頁面據紀錄片推薦詞介紹,這是西方第一部專題介紹杜甫的紀錄片。幾年前,BBC推出過一個「中國文化系列」紀錄片,其中有兩集是「盛唐李杜:中國的詩酒之魂」,對兩位詩人的背景和人生經歷做了簡單介紹。
  • 唐詩講座: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韻》文字解說詞(一)
    《唐之韻——唐詩》解說詞第一集 千古唐詩這是陝西醴泉縣的昭陵,埋在這裡的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這個少年英雄,十九歲起兵反隋,騎著這昭陵六駿,手握風雷,馳騁華夏,「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國力空前強大的唐王朝。
  • 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這首思鄉詩,感情真切,清新自然,你一定聽過
    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一首思鄉詩,這首詩感情真切,清新自然,一起品一品吧。《逢入京使》唐代: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首詩是詩人在去安西上任的途中所作,這是岑參第一次前往西域任職,自己前半生仕途不順,此次任職又是前往遠離家鄉的西域,作為一個長年在內地生活的讀書人,心中的那份思鄉之情在此時此地更顯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