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號內回復「目錄」,送你往期經典詩詞解讀 -
回復「格律」,獲取詩詞格律與寫作全集
- 回復「百家講壇」,給你看詩詞人物的傳奇人生-
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格調悲壯,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得歷史都熱血沸騰。
盛唐的邊塞詩人視野開闊,胸懷激蕩,充滿了磅礴的浪漫氣質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分體現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詩壇上絕無僅有的奇葩,是後世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在這批邊塞詩人中,七言絕句寫得既多又好的當數王昌齡。七絕在初唐時就開始成熟了,但表現能力還沒有充分發掘出來,佳作還不多,王昌齡以其成功的創作實踐,使七絕這種詩體的概括能力發揮到了極致,與李白同為寫絕句成就最高的詩人,有人甚至說他超過李白。他名氣很大,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美譽。所以叫王江寧,或是因為他是江寧人,或是因為他在江寧做過官。他的組詩《從軍行》七首幾乎全是精品,從各角度揭示前線將士的心理活動。比如第四首: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手一句「青海長雲暗雪山」,就把戰爭氣氛渲染得十分飽滿酣暢;「黃沙百戰穿金甲」既揭示了環境的艱苦,又展現出戰士們輕身許國的英雄氣概。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離別情。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
這種萬裡遠隔,思念妻子的哀愁,所以會那麼無可奈何,就因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後一次,因為一出戰就可能再不會回到這「烽火城西百尺樓」來了。這是真正的帶著血絲的相思!「不破樓蘭終不還」,固然英雄氣概十足,但詩人同時也看到了戰爭給普通士兵帶來的痛苦,並沒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傳誦的名篇,被譽為唐代絕句的壓卷之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說「秦時明月漢時關」,實際的含義不過是一輪明月照邊關。然而,把明月照邊關這種悲涼的意境推到秦漢時期,這一句就由寫眼前的實景,一變而為飽含歷史深度的虛景,虛實相生,從而使這句詩的內涵變得無比深厚。這也就是說,從秦漢時期以來,一代一代的人都一直在進行這樣的萬裡長徵,多少人就死在這邊關上一去不復返。慨嘆沒有李廣那樣的龍城飛將來擋住胡馬,不讓度過陰山,既痛惜自己無用武之地,不能報效國家,立功邊塞,又深切地同情邊關將士長期徵戰,有家不能歸的痛苦。詩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該怎樣來避免這種歷史悲劇的重演。他只能幻想出現飛將軍李廣,用戰爭來制止戰爭,但同時他也深刻地意識到「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塞下曲》)就算能用戰爭來制止戰爭,也是「白骨亂蓬蒿」,同樣是個悲劇。這首詩讀起來特別上口,每一個音跟前後的音搭配得都恰到好處,我們著重從音調的和諧來讀上一遍就會知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邊關既有徵夫,內地就有怨女。他的《閨怨》就是寫妻子思念從軍在外的丈夫的: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他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也是獨出心裁的名篇: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的好朋友王之渙,年輕時以豪俠自命,愛擊劍打獵,縱酒悲歌。他詩名很大,是邊塞詩人中重要的一家,可惜他命運不濟,詩集失傳,只留下來六首絕句。據記載,有一回他和王昌齡、高適等人在酒店喝酒,正好來了一批藝人,於是他們約定,等會兒這些藝人唱歌時,唱誰的詩最多,就說明誰的詩名最大,結果一個樂工唱了王昌齡的兩首絕句,一個唱了高適的一首絕句,王之煥說:樂工唱的是鄉下人聽的樂曲。等著瞧吧!果然,一個漂亮的歌妓起來唱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那個歌妓又連唱兩支歌,都是王之煥的詩。從這個文壇掌故就可以看出來,他在當時的詩名有多大,這首《涼州詞》是唐詩中的名篇。黃河從白雲中滾滾流出,一座孤城被圍繞在萬仞高山之中,顯示出邊塞風光的荒寒壯闊。第三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既可指羌笛吹著表現徵人思家的《折楊柳》曲子,也可指羌笛嗚嗚咽咽,似乎在怨恨塞外的楊柳不肯舒青漲綠來遮掩荒寒。全詩既表現了徵人的辛苦,又有一種豪邁的氣勢。「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登鸛鵲樓》更是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詩人登上山西省永濟縣的鸛鵲樓,望著慘澹的日頭西沉,滾滾的黃河東瀉,視線向東西兩向伸延,使視野無限廣闊。後兩句由實入虛,再推進一步,把視野再次拓寬。四句二十個字,字不奇,句不奇,景不奇,情不奇,但卻展現出如此磅礴的氣勢,這簡直是奇蹟!「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同時代的另一個詩人王翰,也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葡萄美酒斟進夜光杯,還有隨軍樂隊在馬上彈奏琵琶助興,即將開赴前線的將士怎麼能不痛飲!抒情主人公的內心也有幾分無可奈何,但壓不倒那種豪邁的英雄氣概,情緒仍然是樂觀的。
這首詩只有盛唐人寫得出來,也只有盛唐人能這麼微笑著來感受走向死亡的痛苦。「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另一個重要的邊塞詩人李頎,也擅長寫七言古詩。他不大看中功名利祿,卻非常想做神仙,服食丹砂,期盼著白日飛升。王維在《贈李頎》詩中說:「聞君餌丹砂,甚有好顏色。不知從今去,幾時生羽翼。」李頎最著名的詩是《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裡無城廓,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難能可貴的是,李頎不但同情「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的漢族士兵,同時還看到了「胡兒眼淚雙雙落」,看到了戰爭給少數民族帶來的苦難。「胡兒眼淚雙雙落」再用「胡雁哀鳴夜夜飛」來襯託,胡雁哀鳴與胡兒落淚這兩個意象疊印在一起,是多麼鑽心刺骨的審美刺激力!李頎的這種思想境界,是其他反戰傾向鮮明的邊塞詩人所沒有達到的。就為了這句話,中華兒女也應當在心靈深處塑一個巨大的銅像來紀念他。
【往期精彩】
紀錄片丨唐之韻:(1) 千古唐詩
紀錄片丨唐之韻:(2) 獨振雄風
紀錄片丨唐之韻:(3) 吳中四士
鮑鵬山《孔子是怎樣煉成的》合集(18集全)
曾仕強:易經的奧秘合集(15集全)
酈波:《曾國藩家訓》合集(上、下部)
酈波:五百年來王陽明合集(26集全)
紀錄片丨《詩詞中國》合集(8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