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女生」的「錢途」,該被操心嗎

2020-08-04 光明網

近日,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消息傳出後,國內多家文博機構紛紛贈予考古書籍甚至考古工具,女孩崇敬已久的文物大家樊錦詩還親自給她去信,勉勵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但在這些溫暖的故事前,網友們對鍾芳蓉的選擇一度並不友好。喧囂塵上的網絡輿論中,很多人認為鍾芳蓉報考考古專業「不划算」「不值得」「為什麼不讀更好就業、更賺錢的專業?」

有人用「雲監護人」一詞,形容這些為他人前程「操心」的圍觀者,後者全然不顧個人前程當由自己選擇、不應動輒以世俗眼光評價個人選擇等等道理。這種社會現象,值得警醒。此事折射出的大眾對待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實用主義心態,也值得細加審視。

恢復高考40多年來,大學教育已經從一般意義上的「精英教育」走向更加全民化的高等教育,今天的大學不再是普通人心中的「象牙塔」。對很多家庭而言,大學教育是社會階層流動的跳板,也是非常實際的找工作的「出路」。高考後上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是一次博弈。或許正是基於這種教育觀念,選專業才成為一個「問題」,為人提供專業選擇的參考意見甚至成為一門生意。

每年各種教育組織或機構會根據市場行情評估最熱門專業和最冷門專業,而這些評估,無非工具理性和市場邏輯——哪個專業就業率高,哪個專業起薪最高。很難說這種基於計算的評估沒有其合理性,但必須正視的是,過度強調實用主義的評價體系,難免導致社會大眾對待教育的功利主義追求,進而帶來報考專業扎堆集中、忽視個人特質和喜好的浮躁現象。

猶記得中國剛剛加入WTO那幾年,金融學忽然成為各大高校的「顯學」,很多對金融並沒有概念的學生,在老師或家長的安排下,來到一所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新開設金融專業的學校學習。四年畢業後,更多的人並沒有走進招考時「許諾」的「華爾街」,反而因為專業的飽和過剩,從事著與自己本專業毫無關係的工作。如此現象屢見不鮮,今天的諸多網友們,又憑什麼斷言鍾芳蓉的考古志向「沒錢途」,聽他們指路才是正道?

鍾芳蓉的報考之所以備受關注,還與其留守女孩的農家子弟身份有一定關係。不少網友認為,鍾芳蓉「不只是為自己讀書,還是為改變家庭的命運讀書」,因此,她的首要責任是「擺脫貧困」,讓下一代實現「理想」。不可否認,由於教育資源的相對不平衡,使得大部分農村家庭沒有能力或者不願意過分在教育上投入成本,相對於城裡孩子,農村子弟在專業選擇時要兼顧的家庭因素很多。應該慶幸,鍾芳蓉不僅依靠天資和勤奮收穫了知識,還有一個支持理解她的家庭——鍾芳蓉的父親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農村人最主要是擔心錢的問題,但是她金錢看得比較淡,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

這樣的選擇,不僅僅是對待金錢的態度問題,也反映了鍾芳蓉和她的父親在對待教育乃至自我價值實現的觀念上,並沒有被世俗的功利主義所束縛和局限。對興趣愛好的尊重,對理想的追尋,對「無用」之學的自由態度,正是鍾芳蓉的與眾不同之處。

當前的高等教育體系裡,的確存在著某些「最不掙錢的專業」。但大學之所以為大學,正是由於其包容自由之精神,假如大學只是一味迎合市場,那麼還要大學做什麼?一篇哲學論文在短時間內「掙」出的「工分」,一定比不上一臺挖掘機,但改革開放序幕的拉開,與哲學教授胡福明等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密不可分。文史哲這些相對「不賺錢」的學科,只是在工具理性的評價體系中才會「沒價值」。事實上,它們的價值早已經超越了財富價值。它們是人類安身立命的根本歸宿,也是大學人文精神的真正體現。而當一個孩子對這些懷有真誠的憧憬之時,我們有什麼權利對她說三道四?

天下不只有一個鍾芳蓉,每一個願意大膽聽從內心、追求理想的人,都值得尊重與喝彩。對更多未來的考生來說,鍾芳蓉的故事也能帶來啟示——不是說不能有「實用主義」的考量,但在作出很多選擇時,不妨多聽一聽內心的聲音。就拿大學專業選擇來說,不妨再想想「竺可楨之問」:你希望5年後自己在做什麼,你希望10年後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希望20年後自己以何為終生志業?(吳志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留守女生報北大考古系,遭網友指責沒「錢途」,那是不懂有多吃香
    留守女生報北大考古系,遭網友指責沒錢途湖南耒陽,一位名為鍾芳蓉的女生,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引起了轟動。然而,這並不是這件事的焦點,畢竟每年考高分的人並不少,真正引起大家熱議的是,這位女生報考的是北大的考古系。676分報考北大,大家並不意外,然而報考了考古專業卻被很多人不理解。
  • 還記得報考北大考古的女生嗎?如今成團寵,收考古圈50斤重禮物
    說起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這個女孩子,可能很多人看新聞或者刷視頻的時候都看到過,之前因留守女孩,報考考古專業,沒「錢」途等標籤就廣受關注,如今又收到考古圈多份禮物,名副其實的「團寵」,拆禮物拆到手軟,也讓網友著實羨慕了一把,網友也戲稱「像極了郭襄過生日」,也有網友比喻「像極了波特先生開學時的樣子」。
  • 留守女孩選考古沒「錢途」?成功不該只與金錢掛鈎
    一旦你沒有隨著大流的趨勢走,在眾人的眼中,你就是個鐵憨憨,以後註定就是個沒有「錢途」的人。但現如今留守女孩卻選擇了冷門的考古專業,無疑是在自毀「錢途」。這就是過去幾十年,人們普遍存在的「功利」至上的觀念。似乎從我們背上書包的那一刻起,不管是我們的父母,還是親朋鄰居給我們傳遞的觀念就是要讀大學,學最熱門的專業,賺最多的錢,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
  • 留守女生676分選擇考古專業,被噴「沒錢途」:錢途和理想誰重要
    女兒非常的自律且聽話,平日裡沒有讓爺爺奶奶操心。錢途與夢想的抉擇有不少負責填報志願的老師也詢問起鍾芳蓉的志願和理想,鍾芳蓉表示:受樊錦詩老太太的影響,她決定報考北京大學的考古學。此話一出,讓很多的網友感到不解,認為高分應該選擇北大熱門的專業,將來好找工作,資薪和待遇也高。像是考古學這樣冷門又偏僻的專業簡直&34;。
  • 高分報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沒錢途,如今被數十個省份考古大佬寵
    喜歡歷史 衷於愛好高分女孩填報北大考古專業網友驚嘆「沒錢途」成績出來之後,有高校招生老師相繼上門進行填報志願諮詢,最終,鍾芳蓉選擇填報了較為冷門的專業,北京大學考古專業。記者了解到,鍾芳蓉從小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父母在外打工多年,一年難得見上一兩次,在學習上家人基本上沒有過多操心。鍾芳蓉沒有出面後,記者第二天再次來到鍾芳蓉家中,此時她已不在家中。那麼,這些網絡上的輿論,會不會影響到不太愛說話的鐘芳蓉呢?
  • 留守女孩堅持夢想報北大考古系,被嘲「沒錢途」,窮娃該談夢想嗎
    「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被很多人議論,甚至還有人嘲笑這女孩傻,選了個「沒錢途」的專業。不過,女孩表示這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自己只不過是堅持夢想罷了。故而,有人又說,在現實的驅使下,窮孩子追求夢想,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更有人表示:窮孩子沒資格談夢想。
  • 莘莘學子能不能選擇考古專業?考古專業到底有沒有「錢途」?
    有人說,考古窮一生,莘莘學子千萬不要選擇考古專業。因為這個專業太冷門,一旦踏入此門,工作都不好找,就更別指望「錢途無量」了。可以肯定地說,只要上了考古專業,就只能清苦一生了。真是這樣嗎?事實上,考古專業學生擁有比較廣的就業方向,比如:博物館、文物管理部門等,薪資水平跟公務員差不多,不用擔心收入問題。至少,可以在考古的閒情逸緻之中,衣食無憂。也有人說,就算考古專業可以衣食無憂,但總不能一夜暴富吧?!其實,在任何一個領域裡,都有暴富的人,考古專業的人自不例外。
  • 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沒錢途」是俗見,「羅曼蒂克」是偏見
    「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專業」,這是一個熱點,而在這個熱點裡幾乎每個詞都自帶流量,以至於,這一話題即便作為熱點已經過了一些時日,任何與此相關的新聞都還可能成為熱搜。在今天,剛剛成為熱搜的是「676分留守女生北大班主任發聲」。班主任祝福她、欣賞她,同時「希望社會能正視考古專業」。
  • 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專業:「沒錢途」是俗見,「羅曼蒂克」是偏見
    「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專業」,這是一個熱點,而在這個熱點裡幾乎每個詞都自帶流量,以至於,這一話題即便作為熱點已經過了一些時日,任何與此相關的新聞都還可能成為熱搜。在今天,剛剛成為熱搜的是「676分留守女生北大班主任發聲」。班主任祝福她、欣賞她,同時「希望社會能正視考古專業」。
  • 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沒錢途」是俗見,「羅曼蒂克」是偏見
    「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專業」,這是一個熱點,而在這個熱點裡幾乎每個詞都自帶流量,以至於,這一話題即便作為熱點已經過了一些時日,任何與此相關的新聞都還可能成為熱搜。在今天,剛剛成為熱搜的是「676分留守女生北大班主任發聲」。班主任祝福她、欣賞她,同時「希望社會能正視考古專業」。
  • 考古≠錢途,學考古有沒有錢,會不會餓死?喜歡才是重要
    (以下評論均截取自網絡留言,為保護隱私隱去真實ID)考古?錢途?前排網友:@1號衝浪選手:錢途堪憂…@2號衝浪選手:估計老師們都失望了,註定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行業。考古真的是沒有錢途的職業嗎?在網絡上看到關於這句話最有意思的回答:你都去考古了,你還在乎錢途?
  • 考古圈團寵女生與北大賣肉狀元誰佔C位?理想與錢途不是單選題
    從北大考古到南京一中 理想的C位與流量的現實無法對抗 最近,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熱議,有聲音質疑考古專業沒「錢途」。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就像湖南那位小姐姐報考考古專業那樣。事實真是這樣嗎?有一份資料,高考三十年來狀元報考的高校專業排行----經濟學/工商管理/電子信息工程/法律/生命科學。而前兩專業所佔比例高達40%以上,絕對優勢。
  • 676分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沒錢途 考古圈不幹了
    鍾芳蓉已經決定就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面對未來的就業情況,鍾芳蓉表示也有考慮過,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的確,考古專業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個沒錢途的專業,以後在就業選擇上,機會也比較少。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以及質疑,引來了各位考古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說考古沒前途,這些個大神們可不幹了,紛紛送上「豪華大禮包」,為其「應援」。
  • 高分選了考古系,被嘲笑「沒錢途」?她已經甩開同齡人一大截
    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被全網群嘲的北大考古系鍾姓女生麼。高考676的高分,卻選了個「沒錢途」的專業。昨天又出新聞,多地考古機構為她寄來了「開學考古大禮包」,有考古報告,近年的考古發現研究,考古圖錄,手鏟等考古工具。
  • 留守女孩報考考古專業為何被質疑?選「錢途」還是選「遠方」?
    留守女孩報考考古專業為何被質疑? 選「錢途」還是選「遠方」?從高分報考古被質疑沒「錢途」,到喜提全國考古圈的「團寵」、北京大學點讚、樊錦詩先生回信等等,這一次留守女孩報考考古系激起了社會對底層青年的密切關注,話題閱讀過億。高考究竟為何而考?站在「錢途」和「遠方」的十字路口,我們該如何抉擇?高考在當今社會還是改變命運的砝碼嗎?
  • 鍾芳蓉放棄「錢途」選擇考古,未來規劃井井有條,心性遠超同齡人
    作為湖南省文科第四名,鍾芳蓉考出了676分的優異成績,最終決定報考自己心儀的考古專業。能夠追求自己的夢想,原本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但她的選擇卻受到了不少的爭議。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她從小就是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裡還有個14歲的弟弟。
  • 留守女孩去北大學考古,被批沒錢途,北大回應:願你找到畢生所愛
    日前,湖南耒陽留守女生鍾芳蓉考出676分,選了北大考古專業引發了熱議。鍾芳蓉高中就讀於湖南耒陽正源學校,今年高考數學146分、語文130分、外語133分、文綜267分,各科成績均衡,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令她備受關注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她以總分676分位居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更是因為她還是一名留守女孩。她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她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平時學習全靠自覺。
  • 留守女孩回應「讀北大考古沒錢途」:聽從內心的聲音就好
    留守的故事除了「北大考古女生」,鍾芳蓉還有另一個標籤——留守學生。鍾芳蓉不到一歲時,父母便離開她去廣東打工。剛開始夫妻倆在同一座城市,後來父親鍾元位在江門一個家具廠負責打樣,母親在深圳打工。今年,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被一些網民批評「浪費分數」,他們的理由是,報考計算機、金融、人工智慧等專業更有「錢途」;江蘇高考文科總分第一名白湘菱,因選修科目歷史成績為B+無緣北大和清華,擬獲百萬元獎學金就讀香港大學金融類專業,又被一些網民批評「把錢看太重」。
  • 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專業,評論區酸透了:白瞎這麼高分數
    #留守女生考上北大卻選擇考古專業#湖南耒陽留守女生鍾芳蓉文科高考成績676分,如願以償地考入了北京大學。首先,從專業選擇的角度上看,考古專業相較於計算機、金融等等,算是相當冷門的了,無論是從就業還是從將來的發展等各個方面,都不如熱門專業。由於這些年來,大家對於專業的「錢途「越來越重視,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選擇一個容易賺錢的專業才是明智合理的。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被質疑,沒「錢途」就是不成功?不要小瞧一...
    其中,最受關注應該就是報考了北大考古系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了,接二連三地被推上熱搜。 廣大網友也紛紛送上祝福,但是,就鍾芳蓉報考了北大考古系之後,卻引來了眾多爭議。 考古=沒「錢途」+讓老師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