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聲之形》也是本周的一部新片,雖然之前就聽過不少關於本片的好評,包括宣傳方更是將這部電影比肩去年大熱的動畫片《你的名字》。
如果從熱度上看,這次《聲之形》確實算《你的名字》之後又一部現象級的動畫電影。它在日本本土票房確實非常牛逼, 累計票房一共超過22億日元。在臺灣也獲得了有史以來日本動畫電影票房第四的好成績。
可惜的是,這部動畫我卻始終覺得有些 莫名其妙。
而將其比肩《你的名字》的人,也不知道你們是否還記得你的名字。
當然,作為一部榮獲眾多獎項的電影,它確實有很多優點,比如它牛逼的背景開始說起。說到《聲之形》,它的製作公司始終避不開,那就是京都動畫,也就是大家愛稱為「京阿尼」的公司。
如果你是一個日本動漫迷,你一定知道這個。如果你不知道,那你也一定有所耳聞這些京阿尼的代表作品。
像是早期的跨時代作品《涼宮春日的憂鬱》
真·現象級動畫作品《輕音少女》
還有包括前幾年的《中二病也要談戀愛》
因為京都動畫的高質量作品產出,所以那時會有這樣一句深入人心的話:
京都出品,必屬精品。
而《聲之形》作為京都動畫第一部在國內上映的動畫電影,也難怪能夠獲得那麼多期待了。
同樣的,作為京都動畫出品的動畫,《聲之形》有著很多京都動畫鮮明的特點。
京都動畫的大多數作品關鍵詞都離不開細膩清新,《聲之形》也不例外。從劇照畫風也看得出來,整個非常地文藝甜美,所以一開始是抱著「純愛」的預期去看的,雖然之後感覺這是我的一個誤會,這一會再說。
而另一個特色也非常具有傳承性地保留了下來。那就是「京都臉」。京都動畫作為一個影響力極極極大的動畫製作公司,討論熱度也是非常高,也因此很多相關的詞彙被創造出來。比如「京蜜」「京黑」「京臉」「京腿」等等,你們意會一下。最有名的就是「京都臉」。
網絡上是這樣解釋「京都臉」的:
「京都臉是一類面部外貌特徵,是京都動畫公司所做的一系列動畫角色的面部特徵的高度概括。」
看了這張圖你會更懂一些。
簡而言之就是調侃京都動畫的人物都長著差不多的臉。可以說非常鬼畜。
《輕音少女》平澤唯
《中二病也要談戀愛》丹生谷森夏
《玉子市場》北白川玉子
這裡需要提到一個人,她是創作了眾多京都臉的兩大監督之一山田尚子。
而她同時也就是這部《聲之形》的導演。
所以在《聲之形》中,女性角色們同樣是有著差不多畫風的大眼睛萌妹,超級可愛。
十分難得的是,這部電影中並沒有因為這種略相似的臉而在情緒表達上有什麼欠缺。
比如長大之後的男主第一次找到女主見面的時候,十秒鐘內,女主的微表情經歷了疑惑——侷促——微笑——不安——鼓足勇氣——生氣——彷徨——膽怯等等一系列情緒。很難想像在這樣一張二維的套路化的臉上,能夠如此準確地表現出這麼多細微的表情,進而推動劇情和人物關係的發展。
同時,因為《聲之形》中女主有著因為聽障及不太會說話的特殊人設,使得她的眼神和表情神態在這部動畫中成為了相當重要的存在。
這一點還是做得很棒的,至少每個人物的人物性格都很清晰,在觀影過程中也經常讓人產生「 女主真是可愛啊!! 」這樣的想法。
而山田尚子還給《聲之形》帶來了另一個福利。
在豆瓣短評中看到這樣一條
而在萌娘百科山田尚子的詞條中,對於作品風格的描述下面有著大寫加粗的兩個字:腿控。
這位同學,你猜對了。
另外配樂是讓我很喜歡的。電影中的背景樂配得十分出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人物在壓抑狀態下的鋼琴單音節配樂。在其他的情節下,音樂也都可以根據人物狀態和劇情節奏配得恰到好處,緊張的層層遞進,壓抑的深入谷底,很直接的一個作用就是可以比較入戲。
好吧,好的地方說完了,我們也聊聊不太滿意的地方。可能,主要還是劇情,也是這部動畫最大的槽點。
這部電影引起這麼大討論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的主題,它是一個基於校園霸凌的故事。男主石田將也在小學時代欺凌了聽力障礙的轉校生西宮硝子,導致西宮受到一連串身心傷害轉校後,自己也食得惡果被同學孤立。長大後的將也再度尋找到西宮試圖彌補自己曾經帶來的傷害。
起先,我以為是一部要反映校園霸凌的非常現實的動畫。結果,我錯了。
看到最後,你會發現才校園霸凌只是一個引子。它只是一個背景,讓角色之間建立關係,於是開始了疼痛青春的救贖之旅。
實際上,校園霸凌只是讓一堆主角聚在了一起,整個主題跟校園霸凌關係並不大。
電影繼續到前半段的時候我以為這是以西宮為第一主角,從石田將也的視角出發的大型贖罪故事。結果我又錯了。
我承認結局是催淚元素的。但是,為什麼獲得解脫和救贖的是加害者啊?為什麼變成了施暴者通過贖罪來解救自己啊??所以受到欺凌的西宮不僅沒有得到什麼現實意義的升華,反而只是成為了一個聖母一樣烘託男主的工具。
這樣的設定當然不是不可以,只不過很難接受。
電影進行到中段的時候,女主開始表白了,這一段處理得非常可愛。我想,哦,果然是個純愛故事吧,結果當然是呵呵。
因為在此之後突然強行開始了一場同學大集合以及群體撕逼,最終在男主分別總結了每個人的缺點發動aoe傷害後大家撕破臉告終。
???
這都是些什麼走向啊!不這麼反覆的虐與彆扭人不行麼。
期間還穿插了大量莫名其妙的狗血。突如其來的跳樓啦,鬼畜一般地怪自己「沒有改變」每天道歉千萬遍啦,沒有一個人噴欺凌同學的惡毒女二反而在糾結大家如何摒棄隔閡啦等等。
最受不了最後,竟然作為受害者的西宮開始挨個道歉,因為自己給大家帶來麻煩,促成了一波大團圓。
最終,我只能將其理解為文化差異,就好像日本電影總喜歡道歉、治癒與諒解,韓國電影卻總愛以復仇解決問題一樣。因為,只有從文化差異角度,我才能夠說服自己,畢竟,裡面很多邏輯和動機都非常不理解。
除此之外,電影裡很多細節上的情節跳轉和故事講述方式也很有問題。這一點要歸咎在另一個問題上。這部電影本就是根據漫畫改編而來,將7卷的漫畫改編成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不用想也知道有著大量的情節刪減。而看介紹,在大陸上映的《聲之形》又在原電影基礎上刪減了將近20分鐘(雖然,搞不懂為啥要刪,總覺得只是為了縮減片長加排片)。
刪上加刪,所以導致很多地方都交代得非常不明確,甚至看不懂。
出現這樣的評價我覺得非常合理。
特意去看了一下漫畫,發現有很多很可惜的刪改。而漫畫,才真正解釋了很多我心中困惑的地方。電影和漫畫對比之後,問題主要集中在人物動機,情節轉折和細節刻畫這三個方面。
比如關於男主石田將也,在電影中直接就是女主轉學來,然後他莫名其妙開始欺負她,幾乎沒有任何的性格描畫和動機交代(也就是原因啊!)。
而在漫畫裡是很好地鋪陳了這一點的。漫畫中用了不少的篇幅刻畫了男主平時的生活,他熱愛玩一種「 試膽遊戲 」,頑皮地嘗試各種無意義的「好玩事」找尋刺激,目的只有一個——打敗無聊。
這也是他後來欺負西宮的一個原因。
在電影中,男主只有兩種狀態,小時候 頑劣不堪 ,長大後 謙卑友好 。前後完全是兩個人設,可是最關鍵的變化過程呢?沒了。你看到的就是絕對的頑劣不堪,和突然間絕對的謙卑友好。包括中間為什麼男主想要跳樓, 在電影中的理由簡直小到讓人看不到。 我看的時候腦子裡只有三個字「至於嗎?」
實際上,漫畫中是有非常多鋪墊和介紹到,你看得到那些變化與絕望的痛,男主為什麼想要選擇輕生,他遭遇的各種事,歷經的背叛,他的努力和最後的絕望。
這些挫折,經歷大量事件和細節鋪墊之後,發生必要的轉折。也許,這確實是動畫篇幅的限制,很難在有限時長中展現,但這也是這部動畫最可惜的一個地方。
同樣缺少細節的地方還有男女主的關係。
在電影中他們小學階段的關係十分簡單直接,欺凌和被欺凌。而漫畫中就豐富複雜得多。包括像是小孩子之間的微妙情愫,小學時期男生天真與無知的殘酷等等。
比如漫畫中的這幾段。都是石田將也鼓足勇氣假裝漫不經心地跟西宮說話和表達關心,隨後用欺負和辱罵來掩飾自己慌亂的橋段,都是非常細節可愛但是又非常重要的情緒。它讓男主形象在一開始就沒那麼惹人厭。
場景1
場景2
場景3
在原作漫畫裡,長大之後兩人在接觸過程中,石田會突然出現這種自己搞不懂的吃醋情緒,在電影裡也完全沒有體現。一直到最後都感覺女主在愛情裡單相思。
實際上,在未刪節版的電影中,同樣有類似展現男女主之間微妙關係的情節,然而我們並看不到,也不理解為什麼要在我們的版本刪掉這樣的情節。導致大家都在吐槽男女主之間莫名其妙發生的愛情。
除了動機和邏輯問題之外,在一些關鍵性的轉折節點上,電影真是轉得太,生,硬,了。很多時候都能看出來,是為了推動劇情達到某個目的而強行出現的結果和場景。這些強行的轉折和巧合就變成了很多人口中的「狗血」。
比如西宮為什麼最後會轉校。電影中就只有突然老師出現說她轉校了。但是在漫畫中有一場西宮的爆發戲,平時溫和柔弱沒有任何意見的女生情緒突破,跟男主正面衝突,是非常有衝擊力的一個情節,也很好地過渡到了最後離開的結果。這一場類似的戲在未刪減版本中也是有的,非常可惜。迷之不懂為什麼總要刪除重要的戲份。
再比如長大後的西宮想要找回小學時期唯一對自己友好的同學佐原,於是跟將也一起來到了佐原所在的另一個城市。好了,茫茫人海中找個人很麻煩啊,我們電影時長有限啊,怎麼辦呢。那不如就直接在車站的電扶梯上來個偶遇好啦。(微笑)
這種巧合動腦子嗎??
漫畫裡就合理的多,直接讓他們空手而歸。
還有後面的同學大集合。莫名其妙就一個個找到了以前的小學同學們,莫名其妙就開始群體聚會,莫名其妙就一起在遊樂園見了面開始一起遊玩。我想這種不約而同大概是彼此之間的心有靈犀吧。:)
只好用漫畫裡將也的心理活動來總結這件事情。
同樣地,漫畫中很多細節也因為篇幅關係都被丟棄。
比如如果你有心你會發現早期的西宮硝子和與石田交往後後期的西宮硝子最大的一個不同就是髮型。這裡的髮型指的不是長發短髮,而是一個關鍵點:露耳朵。
漫畫中西宮小時候去剪頭髮,特意剪了一個能夠蓋住耳朵的髮型,能夠看出她對於自己的聽障是有著自卑心的。
電影中沒有特意明確交代這一點,但是把這當成了一個暗梗埋在了兩人的相處過程中。某一場戲之後,她再也沒有遮住過耳朵。這是西宮硝子對於自己的心理突破,也是對自己的接受。
早期西宮
後期西宮
相比漫畫改編刪改的問題,電影中的價值觀就更是奇怪了。你能想像一直到結束霸凌西宮的幾個同學都沒有對她說過一句抱歉嗎?不僅如此,加害者們還抱有一個,「我們由於霸凌你的事情敗露而導致彼此友誼破裂的這個結果都tm是你的錯」的觀念,並且讓西宮認同了這個觀念,並且在西宮道歉的時候欣然接受了?
裡面的角色要麼就認為這些都是你的錯,老子有理。要麼就認為是啊都是我的錯,我沒有任何改變我好抱歉。
唉!
甚至連西宮的妹妹把偷拍的女二辱罵西宮的視頻給男主看,問他有什麼想法的時候。男主說,我希望西宮能喜歡自己。
??
像這樣讓我不理解的事情多到沒法說。
對於最後所有人都洗白和好的結局我只能說是一場加害者的白日意淫。
總的來說,京都動畫的製作水準沒跑,仍然很出眾。
但是,這一出狗血戲,我真的不是很懂。
只能將之稱為,文化差異吧。
(圖片源自網絡及豆瓣電影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