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食腦」寄生蟲可治療癌症?

2020-12-25 生物谷

2016年8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都知道,從20世紀初開始有些感染性疾病就成為引發特殊癌症的主要風險因素,但讓研究者更為擔憂的是,全世界大約六分之一的癌症都可歸因於感染性製劑,全球有超過200萬的癌症病例都和特定致癌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有關,其中三分之二的病例都集中在發展中國家。

儘管在18世紀以前研究者們都闡明了寄生蟲和癌症之間的密切關聯,但如今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發現特定的寄生蟲感染和特殊類型癌症發病風險增加直接相關,比如來源於魚機體中的寄生蟲泰國肝吸蟲和華支睪吸蟲和個體膽管癌發生風險增加有關,膽管連接著肝臟和腸道;同時被埃及血吸蟲感染也會引發膀胱癌,2012年僅在全球範圍內,這三種寄生蟲感染就已經引發了8300例癌症。

機體感染往往會通過直接控制相關基因的表達來誘發癌症,而這些特殊基因往往控制著受感染的宿主細胞的生長,其會誘發細胞瘋狂生長;同時感染還會通過長期的機體炎性表現,引發受影響細胞及附近免疫細胞的改變來引發癌症,當然其還會通過抑制患者機體的免疫系統來促進癌症發生;但研究者知道,機體自身的免疫防禦機制往往會被用來抵禦腫瘤細胞,而且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一種參與腦癌發病的「食腦」寄生蟲(a brain-eating parasite)或許可以被重編程來治療卵巢癌。

進行這項最新研究的科學家就開始著手利用機體對鼠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的免疫反應來開發治療卵巢癌的新型療法了,鼠弓形蟲是一種在貓的糞便中發現的寄生蟲。研究者發現,鼠弓形蟲分泌的特殊蛋白能夠促進機體免疫系統攻擊小鼠機體中已經建立的卵巢腫瘤,因此鼠弓形蟲分泌的特殊蛋白以及相關的機體防禦機制或許對於機體產生潛在的抗腫瘤反應非常重要,隨後研究者將鼠弓形蟲中分泌特殊蛋白的基因進行剔除後來調節在寄生蟲感染期間機體的細胞功能和免疫反應,同時他們還利用遺傳修飾後的寄生蟲來對惡性卵巢癌小鼠進行免疫。

研究結果指出,相比未進行免疫的小鼠而言,在寄生蟲侵入到小鼠細胞之前或之後,隨著特殊蛋白的分泌,被激活的寄生蟲的入侵都會促進機體產生一種潛在的抗腫瘤反應並且可以使得小鼠的生存期增加至40天;而小鼠在患癌狀態下可以存活較長時間被認為是疾病得到改善的一種標誌,研究者應當對此結果進行仔細分析,因為被免疫的小鼠並不能完全去除癌症,而且研究者也並不清楚這種療法是否在人類機體中也能夠影響癌症的進展。

可怕的「臭蟲」

在寄生蟲學研究領域內,並沒有哪一種寄生蟲像鼠弓形蟲一樣備受歡迎,鼠弓形蟲是一種單細胞寄生蟲,其影響著全球大約三分之一人口的健康,這種寄生蟲能夠入侵並且損傷大腦組織,而且還能夠改變受影響個體機體的行為。在寨卡病毒成為影響孕婦健康的頭號威脅之前,鼠弓形蟲的感染對於孕婦而言非常可怕,不光如此,其還對免疫系統嚴重缺陷的個體非常有害,比如HIV/AIDS患者或癌症患者;這種寄生蟲能夠隨著母體遺傳給胎兒,從而使得胎兒患嚴重神經性和視覺障礙疾病的風險增加;而如今利用曾經讓人聞而生畏的寄生蟲感染來治療機體嚴重疾病的想法讓研究者們感覺非常有意思。

利用寄生蟲感染誘發的機體防禦來抵禦疾病的想法並不是新穎的思路,一些寄生蟲能夠減少機體對1型糖尿病、其它自身免疫和炎性疾病的易感性,同時還能夠促進傷口的癒合;然而深入探究和鼠弓形蟲相關的機體免疫反應或可幫助機體免疫系統有效識別並且攻擊卵巢癌,而卵巢癌是一種非常難以治療的頑疾。

研究小組此前研究發現,利用活性減弱的鼠弓形蟲就能夠刺激機體產生長效的免疫力,從而保護機體抵禦彌散性胰腺癌的復發,但後期仍需要更為深入的研究來確定是否相似的機制及效果能否在人類機體中出現。隨著研究人員對寄生蟲、免疫細胞及腫瘤之間動態交聯的深入研究,鼠弓形蟲或其分泌的特殊蛋白或許終有一天會被研究者們開發成為治療乳腺癌和其它癌症的新型療法。(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參考資料:

【1】Global burden of cancers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in 2008: a review and synthetic analysis.

Lancet Oncol   doi: 10.1016/S1470-2045(12)70137-7

【2】Global burden of cancers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in 2012: a synthetic analysis

Lancet Glob Health   doi: 10.1016/S2214-109X(16)30143-7

【3】Incidence of types of cancer among HIV-infected persons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2-2003.

Ann Intern Med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8490686?dopt=Abstract

【4】H. pylori infection promote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 in mice with a lineage-restricted deletion of the Smad4 gene in T cells.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http://www.jimmunol.org/content/196/1_Supplement/208.13.shortinfections

【5】Carcinogenesis associated with parasites other than Schistosoma, Opisthorchis and Clonorchis: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Cancer   doi: 10.1002/ijc.30028

【6】History of Cancer, Ancient and Modern Treatment Methods

J Cancer Sci Ther   doi:  10.4172/1948-5956.100000e2

【7】Treating cancer with infection: a review on bacterial cancer therapy

Lett Appl Microbiol    doi: 10.1111/lam.12436

【8】Possible role of Toxoplasma gondii in brain cancer through modulation of host microRNAs

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   DOI: 10.1186/1750-9378-8-8

【9】How mind-controlling parasites can get inside your head

【10】Attenuated Toxoplasma gondii therapy of disseminated pancreatic cancer generates long-lasting immunity to pancreatic cancer.

Oncoimmunology    DOI: 10.1080/2162402X.2015.1104447

【11】How a nasty, brain-eating parasite could help us fight cancer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癌症、炎症與免疫--微環境下的對話

會議時間:2016.09.02-2016.09.03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Inflammation/Index.shtml

相關焦點

  • 不潔燒烤吃出腦寄生蟲 專家:生食食物應謹慎
    不潔燒烤吃出腦寄生蟲 專家:生食食物應謹慎 時間: 2014-09-17 15:55  來源: 解放日報   編輯: 在進行抗癲癇、消炎治療後。 摘要:   由於愛上吃路邊的燒烤,劉先生腦袋中竟然長出了一長達13.5釐米的寄生蟲。日前,,醫生成功將寄生蟲清除。  31歲的劉先生常年在深圳打工。今年1月20日,劉先生在吃晚飯時突然抽搐倒地,好在幾分鐘後就恢復了意識。當地醫院的醫生診斷為癲癇。
  • 小腦佔位都是惡性的嗎?解析病因、症狀及治療
    一般腦瘤都有良惡之分,良性的腦瘤生長緩慢,不易轉移,患者只要及時治療,便能得到很好的預後。而惡性腦瘤,生長迅速,極易轉移,各種治療也難以延長患者太長的生存期。如果不幸被查出小腦佔位,那麼小腦佔位都是惡性的嗎?
  • 得了癌症怎麼辦?食道癌轉移腦如何治療
    一旦被癌症盯上,人們往往有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感覺,希望偏方啊手術可以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那麼食道癌轉移腦怎麼辦呢?道癌腦轉移的危險程度非常高,食道癌的腦轉移多表現為顱內壓增高,主要是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及周圍水腫嚴重而引起,內壓增高症狀出現較顯著,而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視力下降等。局部症狀可有肢體麻木或無力、偏癱、偏盲、失語、局限性抽搐、共濟失調等。一旦發現上述症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以減輕對病人的傷害。
  • Nat Cell Biol & Cell :科學家發現有望治療惡性癌症的新型藥物靶點
    2018年1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兩種惡性癌症的新型藥物靶點,未來有望開發出新型療法來治療滑膜肉瘤和惡性杆狀腫瘤,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
  • 癌症不可怕,治療有「尖板眼」
    擅長頭頸部、胸腹部及顱腦良、惡性腫瘤的診治、術中放療、離子植入治療及後裝治療。 癌症是可怕的,面對令人恐懼的癌症診斷書和複雜的抗癌治療,許多病人及家屬常常不知所措,慌亂地四處打聽,病急亂投醫,聽信偏方,最後花了大量金錢,又損傷了身體。為了讓癌友不走冤枉路,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本報名醫熱線欄目專訪了湖北省中山醫院腫瘤放療中心主任張業嵩副主任醫師。
  • 清華長庚聯手臺灣林口長庚醫院精準治療癌症患者
    清華長庚聯手臺灣林口長庚醫院精準治療癌症患者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7-08-28 王興 王思揚質子治療是目前放射治療的尖端技術。臺灣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開設了東南亞首家質子治療中心,北京清華長庚放療科與臺灣長庚質子中心聯手合作,為腫瘤患者提供精準治療服務。
  • 胸腺瘤是癌症嗎 這樣做竟可預防胸腺瘤
    那麼,胸腺瘤是癌症嗎?胸腺瘤症狀有哪些?預防胸腺瘤要怎麼做?一起來看看吧。胸腺瘤是癌症嗎如今社會癌症高發,癌症是人們懼怕的腫瘤。所以人們都會怕自己的疾病會惡化成癌症。有的人會疑問,胸腺瘤是癌症嗎?相關醫生解答,胸腺瘤是不是癌症這要看是不是惡性的腫瘤,胸腺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如果腫瘤是惡性的話則意味著是癌症。
  • 發現治療腦轉移的新方法,可顯著延長癌症病人生存期
    2018年6月13日訊 /生物谷BIION /——腦部微環境給癌症轉移起始細胞帶來了特別嚴重的選擇壓力,但是癌症總是可以以未知的機制避開這些壓力,成功在腦部建立轉移灶。活化的星形膠質細胞是腦部微環境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可以在不進入病變區的情況下限制轉移灶。
  • 人體寄生蟲學概論、人體寄生蟲學 、寄生蟲卵形態學鑑別寄生蟲學及檢驗1、寄生蟲學模擬試題、人體寄生蟲學測試題
    再燃:再燃急性瘧疾患者由於抗瘧治療不徹底,或由於機體產生免疫力,可殺滅大部分紅細胞內瘧原蟲而停止發作,在一定條件下,由殘存在紅細胞內的這些少數瘧原蟲大量增殖,經數周或數月,在無再感染情況下,再次引起發作叫再燃,四種人瘧原蟲(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都可引起再燃。
  • 男童腦裡長寄生蟲 顱內取出7釐米寄生蟲(圖)
    從鎮上醫院轉到縣醫院再轉到吉安市的醫院,最後再轉去南昌的醫院進行檢查後,醫生初步懷疑是寄生蟲感染。保守藥物治療了20多天,小飛兩三天一次的抽搐終於得到控制。沒想出院回家後,小飛卻在一天之內抽搐了20多次。
  • 關於日本癌症治療方法介紹
    提到癌症的治療方法,大致分為「局部療法」和「全身療法」。局部療法:針對癌症本身的治療。僅限病灶使用。・切除病灶的手術療法・照射放射線攻擊癌症的放射線療法・雷射治療,一種光線力學療法全身療法:在確認多個病灶,或者全身被癌細胞侵蝕的情況下使用。
  • 為什麼癌症病人總感覺很累?癌性疲勞可這樣應對……
    1、抗癌藥物和抗癌治療 如部分化療藥物、小分子靶向藥物、生物免疫治療藥物如幹擾素等,可引起疲乏。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如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可致疲乏。 2、體能下降 由於癌症病情和治療的原因,再加上很多人認為癌症病人應該多休息,導致癌症病人活動量很少,體能下降,所以很容易覺得疲勞。而這種疲勞感讓病人更加不願意活動,從而造成惡性循環。
  • 5年前他身患癌症,黑色素瘤合併腦轉移,歷時4個月腦中癌細胞消失!
    醫學界這幾十年來,一直在尋求治療癌症最好方式的心路歷程。目前治療癌症的方法,從初期的手術切除,到中、末期搭配外科的放射線治療、藥物治療,雖然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仍存在著復發的恐懼與治療後副作用的煎熬。然而,近幾年使用免疫細胞療法來對抗癌症,終於被醫學界所接受。往後幾十年內,免疫細胞療法很可能是對抗癌症極有效、安全、主流的手段。
  • 麥苗汁能治療癌症嗎 癌症治療方法有哪些
    癌症是很難治的疾病,一般治療的時間都很長,在早期治療效果還會好些,晚期治療的效果不太好。很多患者都會找一些治療癌症的方法自己嘗試,麥苗汁就是其中一種。那麼,麥苗汁能治療癌症嗎?癌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飲食上要注意什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科學家發現寨卡減毒活疫苗可治療惡性腦瘤,且能有效避免誤傷
    科學家發現寨卡減毒活疫苗可治療惡性腦瘤,且能有效避免誤傷 程唯珈/中國科學報 2018-09-20 16:34
  • 南寧一男子經常頭痛,醫生從腦內拽出寄生蟲!與飲食有關
    南寧市民陸先生經常感到頭部脹痛,以為是休息不好,但去醫院檢查後,嚇了一跳,沒想到是寄生蟲作祟!1男子持續頭痛從今年9月下旬開始,54歲的陸先生總是感到頭部有持續脹痛,還出現了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2寄生蟲被開顱拽出10月28日,陸先生接受了手術治療。醫生在陸先生的顱骨發現了病變部位,將腦囊蟲連同包膜從腦內一點點拽出。陸先生手術後進行複查,病灶完全消失,頭疼等症狀明顯改善。
  • 得了癌症,是選擇繼續治療還是放棄?
    診所接受初診時,王女士的狀態已處於懷疑肺門部、腋窩已出現轉移。結合其實際狀況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針對目前乳腺癌已經出現轉移的情況,無法接受手術了,建議立即接受放化療治療,並在接受放化療治療的同時進行免疫細胞療法。
  • Neoplasia:「益生菌」促進癌症免疫療法治療效果
    Simmons癌症綜合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們針對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腸道內存在特定微生物的患者會對癌症免疫療法產生較好的反應。過去40年來,癌症黑色素瘤的病例有著顯著的增加,同時,癌症免疫療法的問世也提高了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存活時間。然而,仍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在治療之後會出現復發的情況。
  • 女子全身結滿硬塊 竟是因皮膚已被寄生蟲侵入
    昨天,遠在山東濟寧的孫女士求助,一個多月前,她感染上了一種叫「裂頭蚴」的寄生蟲病,全身皮膚以及部分器官已經被寄生蟲侵入。由於感染十分嚴重,若不抓緊治療,性命堪憂。但苦於當地醫療水平有限,她希望北京能有專家出手相助,幫她渡過難關。
  • 或可治療20多種癌症!超級癌症疫苗galinpepimut-S獲美國FDA第3個...
    GPS是一種靶向WT1(Wilms Tumor 1)蛋白的癌症疫苗,由4條多肽鏈構成,抗原表位多達25個,能夠激發自身免疫系統對WT1抗原強烈的免疫反應,它與其他療法相結合可以達到殺傷緩解期時體內殘存的腫瘤細胞和加強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免疫監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