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回應違規傳遞人類遺傳資源出境:已恢復國際合作

2020-12-11 澎湃新聞

10月26,深交所向國內基因測序界龍頭華大基因(300676)下發問詢函,要求說明科技部行政處罰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公司採取的整改措施及效果;並說明「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項目是否與外方機構或個人存在合作,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等。深交所此舉主要源於,科技部網站近日公布了六項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處罰。六張罰單早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已向涉事單位開出,涉及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未經許可將5165份人類遺傳資源(人血清)作為犬血漿違規出境、開展超出審批範圍的科研活動等。涉事單位包括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華大科技」)、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蘇州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藥明康德」,603259)、昆皓睿誠醫藥研發(北京)有限公司、廈門艾德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艾德生物」,300685)、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所謂的人類遺傳資源,是指含有人體基因組、基因及其產物的器官、組織、細胞、血液、製備物、重組脫氧核糖核酸(DNA)構建體等遺傳材料及相關的信息資料。「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是科技部目前保留的的兩項行政審批之一,另一項是高等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建設審批。華大基因:已恢復開展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工作華大科技是國內基因測序界龍頭華大基因(300676)旗下子公司,於 2012 年整合完成,和全球多家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均有合作。科技部網站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華大科技主要是在執行「中國女性單相抑鬱症的大樣本病例對照研究」國際科研合作時存在違法違規行為:華大科技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未經許可與英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大科技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根據《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一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有關規定,科技部給予華大科技的處罰為:於接到本決定書之日起立即停止該研究工作的執行;銷毀該研究工作中所有未出境的遺傳資源材料及相關研究數據;自本決定書送達之日起停止華大科技涉及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整改驗收合格後,再行開展。華山醫院方面收到的處罰為:於接到本決定書之日起立即停止該研究工作的執行;銷毀該研究工作中所有未出境的遺傳資源材料及相關研究數據;自本決定書送達之日起停止華山醫院涉及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整改驗收合格後,再行開展。華大方面10月26日對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表示,公司在2015年收到該行政處罰後,高度重視此事並第一時間快速推進了整改工作,對相關合作的資質要求、合作流程、效果評價均進行了重新規範和全面整改。華大方面還表示,「經對整改報告進行核查並現場驗收後,科技部已批准我司恢復開展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工作。我司將秉承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一貫要求,審慎開展相關國際合作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部公布行政處罰決定後,網上有文章稱華大基因將「14萬孕婦基因組流到國外」。該文主要針對的是,此前的10月10日,華大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歷時2年,對14餘萬中國人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後,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該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雜誌《細胞》。華大還為此特地召開發布會,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優,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孫美華,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吳業春,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Flemming Besenbacher,深圳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運行部副部長莊展輝等人均出席。10月26日,華大還針對上述文章發布澄清聲明:某自媒體將2015年的「科技部國科罰」與華大研究團隊在2018年10月發布的一項「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研究,張冠李戴,刻意關聯,製造恐慌。華大方面稱,在進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前,受檢者會籤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其樣本和數據供科學研究。本次研究全部在境內完成,樣本及數據全部保留在深圳國家基因庫,不存在任何遺傳資源數據出境的情況。華大還強調,研究中的國外作者並未參與到任何接觸到原始數據的分析工作,主要在科研思路、算法設計方面給予智力貢獻,所有原始數據均存放於深圳國家基因庫,全部分析均在境內由中國科研團隊完成。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出口管控日趨規範科技部網站首度公開人類遺傳資源相關行政處罰決定的大背景是,中國對人類遺傳出口管控愈來愈規範。目前人類遺傳資源相關事務進行的依據是1998年由科技部和原衛生部起草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暫行辦法》要求,凡涉及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項目,須由中方合作單位辦理報批手續。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或以其他形式對外提供。2015年3月,國務院審改辦把依據《暫行辦法》設定的原「涉及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項目審批」行政許可變更為「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隨後的2015年7月,科技部編制公布了配套的《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行政許可事項服務指南》。2015年10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更名後的行政許可審批。更名後的審批事項較《暫行辦法》增加了對採集和保藏的審批。此外,醞釀多年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也在推動過程中。2016年2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了科技部起草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送審稿)》,並徵求社會各界意見。送審稿強調,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人類遺傳資源的管理是保障國家安全和種族安全的重要措施。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展人類遺傳資源的採集、收集、國際合作、出境等活動,不得買賣人類遺傳資源。根據送審稿,未經許可在我國境內開展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等相關活動的單位,或將面臨最高100萬元罰款。與此同時,中國人類遺傳資源規範管理也迫在眉睫。2017年7月及2017年2月,生物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和《Science data》分別發表了一篇文章,均基於目前規模最大的漢人基因組數據,對中國人群的遺傳及進化特徵進行了分析。然而,在這兩篇文章中,中國學者並不是主要研究人員,甚至不在作者之列。這些現象也在國內外華人科學家群體裡曾引起激烈爭議:為何中國遺傳資源數據外流?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部除此番公開行政處罰外,2018年1月,科技部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下稱「遺傳辦」)還決定撤銷兩項已獲批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許可事項的申請。撤銷的兩個項目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漢族人群重性精神疾病的遺傳比對研究」(國科遺辦審字〔2016〕985號)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北京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婦女重性抑鬱症病因和遺傳基礎研究」(國科遺辦審字〔2015〕23號)國際合作研究項目。這是遺傳辦首次公開撤銷已獲批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項目的行政許可。以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中國漢族人群重性精神疾病的遺傳比對研究」(國科遺辦審字〔2016〕985號)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為例,該項目於2016年12月通過遺傳辦的審批,這被認為當時已走完了「合法化」流程,按照原審批決定,執行期限為2016年12月至2021年11月。2018年7月,科技部網站還發布《關於開展全國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許可管理專項檢查有關工作的通知》,為進一步加強我國人類遺傳資源採集、保藏、國際合作、出口出境行政審批管理工作,科技部聯合有關部門定於2018年7-11月開展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許可管理專項檢查。

相關焦點

  • 違規送人類遺傳信息出境被科技部罰 華大基因:整改後已恢復國際...
    新京報快訊(記者 林子)將人血清偽裝成狗血違規運送出境、將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出境……10月25日,記者於科技部官網看見6條涉及人類遺傳資源的行政處罰,處罰對象包括華大基因、藥明康德、艾德生物這三家上市公司或旗下子公司。
  • ...違規轉運剩餘樣本…樣樣震驚!華大基因、藥明康德、復旦附屬...
    10月24日,科技部在官網公布6份處罰信息,涉及華大基因、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蘇州藥明康德、阿斯利康、艾德生物、昆皓睿誠等6家公司。  罰單顯示,這6家公司均違反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規定,有的違規轉運接收已獲批項目的剩餘樣本;有的違規開展國家合作研究;有的甚至將人血清作為犬血漿違規出境。
  • 洩露14萬孕婦基因庫?華大基因:不存在數據出境
    10月24日晚間,科技部公開公布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處罰信息,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華大基因)、藥明康德和艾德生物A股三家上市公司榜上有名,另外三家也是明星機構,包括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阿斯利康、昆皓睿誠。
  • 華大基因回應14萬孕婦基因組外流事件:原始數據在國內 不涉及外流
    和訊網消息 10月26日早,華大基因現任副總裁劉娜獨家回應和訊網14萬中國孕婦基因組樣本外流事件,稱原始數據在國內,發表文章是統計數據結果,不涉及基因數據外流。  據科技部昨日公布行政處罰顯示,華大基因等六單位違反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規定被罰,處罰信息顯示,華大科技與華山醫院未經許可與英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大科技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行政處罰書如下:
  • 遺傳信息違規出國會有什麼後果?
    「罰單」顯示,中國人的遺傳信息未經許可就出了國,還有機構將人血清作為犬血漿,違規帶出境。雖然部分罰單為2015年和2016年開出,但依然迅速撩動起醫療信息數據的隱私和安全保護這根「敏感神經」。人類遺傳資源非法外流偶有發生。今年恰逢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出臺20年,這次也是科技部首次在官網公布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處罰信息。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12月7日晚間,針對該消息,華大基因緊急聲明,稱不存在「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面對突如其來的闢謠,有財經人士認為,這背後或與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敲門科創板有關。
  • 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如何監管「基因編輯」?官方回應
    但是,隨著形勢發展,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人類遺傳資源非法外流不斷發生;人類遺傳資源的利用不夠規範、缺乏統籌;利用我國人類遺傳資源開展國際合作科學研究的有關制度不夠完善;暫行辦法也存在對利用人類遺傳資源的規範不夠、法律責任不夠完備、監管措施需要進一步完善等問題。
  • 被指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回應:編造情節,已報案
    一名為「未名湖畔魯智深」的微博網友聲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12月7日晚間,華大基因方面通過微博回應:沒有瓜,各位群眾散了吧。據了解,「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這個機構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實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華大基因回應多項質疑
    8月1日,華大集團在深圳市舉辦第二期媒體開放日活動。針對近來外界關注的產檢風波、高層跳槽碧桂園、炒地等熱點話題,華大方面作出進一步回應。  「華大漏檢」有概念性錯誤  日前,一篇名為《華大癌變》的文章在網際網路不斷發酵,矛頭直指華大基因。
  • 基因科技造福人類|在華大體驗精彩人生
    、資源保存等領域,推動基因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組建國家級綜合基因庫華大基因還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綜合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更有效地保護、開發和利用中國寶貴的遺傳資源,維護國家生物信息安全,提升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戰略制高點。
  • 醫療影響力排行榜:大健康、科技部、華大基因
    上周,科技部官網集中公開了6份行政罰單,內容涉及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等方面。此外,億歐大健康圍繞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這一熱點展開分析,並對中醫藥產業園進行了一個不完全盤點。「非公醫療100+」和「科技醫療100+」專題正在進展中,億歐大健康對迪安診斷和聯想控股進行了案例研究。
  • 華大基因回應質疑: 「無創產檢並沒有被濫用」
    華大基因回應質疑: 「無創產檢並沒有被濫用」 2018-08-028月1日,針對近期所受到的一些質疑,華大集團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回應社會關注,該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巖梅表示。  朱巖梅介紹,中國每年1600萬新生兒中,約有2.6萬「唐氏兒」出生,政府每年用在「唐氏兒」醫療和救濟的費用大約在82億元。
  • 視頻|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已報案!沒有「基因庫...
    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某某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300676)12月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 華大基因投資百億在武漢建千億產業園
    4月28日上午,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籤署合作協議,華大基因將在武漢光谷整體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全面打造涉及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製造和生物環保等領域的產業化基地。項目建設完成後預計產值將達1000億元。
  • WE MAKE DIFFERENCE丨華大基因讓你大有不同
    華大基因華大基因成立於 1999 年,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4期:華大基因回應「試劑盒缺陷」,求臻...
    華大基因回應「試劑盒缺陷」問題:公司檢測試劑盒準確度較高華大基因發布公告稱,公司關注到某歐洲媒體報導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存在「高陽性檢出率」問題。群體遺傳結構以及病原體分布特點。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近日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曹務春表示,該研究相當於首次為6大廣布蜱種發放「基因身份證」,解決了蜱及蜱媒傳染病防控的重大科學問題。
  • 中國最富1000人之一,捲入一樁敏感資源案件
    「人類遺傳資源」則相對專業得多。一位醫藥領域分析人士告訴《21CBR》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即萌發人類遺傳資源的安全意識,特別大量生物設備、原輔料以及技術從國外引入,一直在探索改進出入境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零星散落在各部門或者不同條例中。
  • 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送審稿)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為科學研究目的,在我國從事人類遺傳資源的收集、保藏、研究開發、出入境等活動。  本條例所稱人類遺傳資源是指含有人體基因組、基因及其產物的器官、組織、細胞、核酸、核酸製品等資源材料及其產生的信息資料。  第三條 國家鼓勵以保護人民健康為目的開展人類遺傳資源研究開發活動,支持我國人類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能力建設。
  • 華大基因與新加坡Clearbridge BioMedics建立戰略合作
    結合華大基因領先的多組學平臺優勢和Clearbridge BioMedics創新性的稀有細胞分選技術,此項合作將致力於開發一套適用於臨床樣本的單細胞水平組學分析或基因檢測的CTC液體活檢整體創新解決方案,為醫生及病人提供更具有價值的臨床診療信息。此項合作將重點關注中國的主要高發癌種,如肺癌、乳腺癌、肝癌等。
  • 人類遺傳資源是無價之寶
    1953年,沃森、克裡克與物理學家密切合作,用X射線衍射的方法發現了劃時代的DNA分子雙螺旋結構。而DNA分子雙螺旋鏈上脫氧核糖核苷酸(dNTP,包括A、T、C、G四種)的排列順序就是指導遺傳的密碼。破譯這些密碼信息,把它們和各式各樣的遺傳性狀聯繫起來就組成了寶貴的遺傳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