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送人類遺傳信息出境被科技部罰 華大基因:整改後已恢復國際...

2020-12-11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林子)將人血清偽裝成狗血違規運送出境、將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出境……10月25日,記者於科技部官網看見6條涉及人類遺傳資源的行政處罰,處罰對象包括華大基因、藥明康德、艾德生物這三家上市公司或旗下子公司。

對此,華大基因向新京報記者回應稱,公司在2015年收到該行政處罰後,第一時間整改,科技部已批准華大基因恢復開展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工作。

記者聯繫另兩家上市公司,截至發稿時暫未獲得回復。

查閱三家公司2017年報或招股書可發現,華大基因非中國大陸營收佔比為23.83%,艾德生物海外營收佔比為9.43%。而藥明康德招股書顯示,2016年公司非中國銷售金額佔比為81.97%。

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陝西省政協委員吉萬全告訴新京報記者,無論是人類還是動植物的遺傳信息流出國外,都有可能對我國產生不利影響,「我國的野生大豆基因曾流傳至美國,美國從中找出高產量等基因,而我們未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北京譽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松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可,同時告誡稱,基因之爭不僅針對人類遺傳信息,也包括境內生物物種,是否能流出境外需要嚴格管控。

藥明康德將人血偽裝成狗血違規出境

在本次被處罰的6家企業中,藥明康德因未經許可將5165份人類遺傳資源(人血清)作為犬類血漿違規出境,被科技部進行警告,沒收並毀該項目中人類遺傳資源材料,科技部暫停受理藥明康德涉及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和出境活動的申請,整改驗收合格後,再予以恢復。

華大基因處罰決定書顯示,華大基因與華山醫院未經許可與英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大科技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科技部要求華大基因立即停止該研究工作的執行,停止國際合作,整改驗收合格後再展開。

艾德生物未經許可接收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30管樣本,擬用於試劑盒研發相關活動,科技部對艾德生活進行警告,沒收並銷毀違規利用的人類遺傳資源材料。

10月25日,華大基因回復新京報記者稱,公司在2015年收到該行政處罰後,高度重視此事並第一時間快速推進了整改工作,對相關合作的資質要求、合作流程、效果評價均進行了重新規範和全面整改。經對整改報告進行核查並現場驗收後,科技部已批准華大基因恢復開展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工作。華大基因將秉承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一貫要求,審慎開展相關國際合作工作。

同日,新京報記者撥打艾德生物證券部電話,接線人員表示證券部同事已經外出,自己不屬於該部門,暫不了解情況。

記者撥打藥明康德今年半年報顯示的證券部電話,提示音稱電話為空號,記者向禮賓部工作人員提供的郵箱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時暫未得到回覆。

艾德生物去年海外營收同比大漲136.99%

翻閱上述三家公司財報不難發現,國際視野在其中佔據了較為重要的地位。

藥明康德在介紹公司是指出,公司是一家涵蓋新藥研發全產業鏈的全球性醫藥研發服務企業,擁有包括國內上海、蘇州、天津、武漢、常州及美國費城、聖保羅、亞特蘭大、聖地牙哥、德國慕尼黑等在內的全球26

個研發基地/分支機構。公司為國際及國內領先的製藥公司提供服務,與其建立深入的合作關係。

藥明康德招股書顯示,2016年公司非中國銷售金額佔比為81.97%。今年上半年報顯示,藥明康德境外資產28.50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為17.58%。

不過藥明康德也提醒稱,公司於境外新設或收購了多家企業以推進其境外業務的發展,公司境外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較大,如果境外業務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產業政策或者政治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將可能給公司境外業務的正常開展和持續發展帶來潛在不利影響。

艾德生物則在2017年報中表示,國際市場方面,繼續加大市場開發力度,提高國際經銷商與公司之間的粘性,加強與腫瘤專家、終端、藥企的交流合作,參與專家組織的有關項目,促成中外專家的互動和交流;提供快速有效的產品培訓,在重點市場開辦產品培訓班,為重要客戶提供現場產品培訓和技術支持等。擴大歐洲物流中心的服務與輻射,積極參加國際會議,進一步樹立艾德生物品牌,服務於企業的國際化戰略。

2017年年報顯示,艾德生物主營業務中,海外業務營收達到3116.1億元,營收同比大漲136.99%,佔總營業收入比重為9.43%。

而華大基因在2017年報中表示,公司會繼續大力推廣國產測序平臺,促進多個隊列聯盟合作的開展;以產品和交付能力建設為核心,引領公司全球藥廠業務差異化發展;通過投資和併購歐美體外診斷行業中的優秀初創公司和成熟企業,有效整合公司在測序儀製造、體外診斷方案、全球分銷網絡的先行優勢以及投資合作對象在細分領域的技術先發優勢;構建非洲新市場藍圖,積極參與政府援建、國際組織合作扶持項目;進一步加強海外臨床實驗室本地化合作。

華大基因2017年報顯示,公司在中國大陸實現營業收入15.96億元,佔比76.17%,非大陸業務佔比23.83%。其中,歐洲、非洲及中東的營收佔比最高,佔公司總體營收的9.46%。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回應違規傳遞人類遺傳資源出境:已恢復國際合作
    深交所此舉主要源於,科技部網站近日公布了六項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處罰。六張罰單早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已向涉事單位開出,涉及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未經許可將5165份人類遺傳資源(人血清)作為犬血漿違規出境、開展超出審批範圍的科研活動等。
  • ...違規轉運剩餘樣本…樣樣震驚!華大基因、藥明康德、復旦附屬...
    10月24日,科技部在官網公布6份處罰信息,涉及華大基因、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蘇州藥明康德、阿斯利康、艾德生物、昆皓睿誠等6家公司。  罰單顯示,這6家公司均違反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規定,有的違規轉運接收已獲批項目的剩餘樣本;有的違規開展國家合作研究;有的甚至將人血清作為犬血漿違規出境。
  • 洩露14萬孕婦基因庫?華大基因:不存在數據出境
    10月24日晚間,科技部公開公布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處罰信息,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華大基因)、藥明康德和艾德生物A股三家上市公司榜上有名,另外三家也是明星機構,包括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阿斯利康、昆皓睿誠。
  • 6單位被科技部處罰!遺傳信息違規出國會有什麼後果?
    華大基因被科技部處罰的消息近日被掛網。1.遺傳信息違規出國,可能會出現什麼後果?專家稱或可製造針對中國人的「基因武器」什麼是「人類遺傳資源」?在1998年,由科技部、衛生部制定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就對其作出定義,指含有人體基因組、基因及其產物的器官、組織、細胞、血液、製備物、重組脫氧核糖核酸(DNA)構建體等遺傳材料及相關的信息資料。
  • 醫療影響力排行榜:大健康、科技部、華大基因
    上周,科技部官網集中公開了6份行政罰單,內容涉及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等方面。此外,億歐大健康圍繞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這一熱點展開分析,並對中醫藥產業園進行了一個不完全盤點。「非公醫療100+」和「科技醫療100+」專題正在進展中,億歐大健康對迪安診斷和聯想控股進行了案例研究。
  • 華大基因回應14萬孕婦基因組外流事件:原始數據在國內 不涉及外流
    和訊網消息 10月26日早,華大基因現任副總裁劉娜獨家回應和訊網14萬中國孕婦基因組樣本外流事件,稱原始數據在國內,發表文章是統計數據結果,不涉及基因數據外流。  據科技部昨日公布行政處罰顯示,華大基因等六單位違反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規定被罰,處罰信息顯示,華大科技與華山醫院未經許可與英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大科技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行政處罰書如下: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12月7日晚間,針對該消息,華大基因緊急聲明,稱不存在「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面對突如其來的闢謠,有財經人士認為,這背後或與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敲門科創板有關。
  • 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如何監管「基因編輯」?官方回應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人類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工作,1998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衛生部聯合制定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對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形勢發展,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人類遺傳資源非法外流不斷發生;人類遺傳資源的利用不夠規範、缺乏統籌;利用我國人類遺傳資源開展國際合作科學研究的有關制度不夠完善;暫行辦法也存在對利用人類遺傳資源的規範不夠、法律責任不夠完備、監管措施需要進一步完善等問題。
  • 基因科技造福人類|在華大體驗精彩人生
    、資源保存等領域,推動基因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組建國家級綜合基因庫華大基因還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綜合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更有效地保護、開發和利用中國寶貴的遺傳資源,維護國家生物信息安全,提升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戰略制高點。
  • 媞問|華大基因CEO楊爽:基因技術發展迅猛,將普惠大眾
    就在前段時間,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在深圳正式啟用,這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基因庫,被稱為生命的 「諾亞方舟」。擁有大量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人體細胞樣本。已收集的基因數據包括:癌症資料庫擁有3000份樣本數據和5萬條基因組變異信息,還有與出生缺陷、植物、鳥類和農作物相關的資料庫。中國研究人員對人類DNA進行的基因編輯被美國《科學》周刊選為2015年重大突破。
  • 華大基因投資百億在武漢建千億產業園
    此外,華大基因還將建立教學實踐平臺,培訓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生物信息學、克隆與轉基因、臨床應用等方向的專業人才,預計每年輸出人才數量4000人以上;分步建立千萬億次、萬萬億次超算中心,支撐大規模生物信息分析,發展雲計算產業服務。
  • 【中國新聞網】昆明動物所發現人類長壽的遺傳關鍵
    【中國新聞網】昆明動物所發現人類長壽的遺傳關鍵 2015-04-12 中國新聞網 和曉瑩 【表觀遺傳因子,特別是DNA甲基化,被發現與個體衰老以及年齡相關疾病緊密聯繫,但DNA甲基化在人類長壽中的作用還不十分清楚。
  • 視頻|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已報案!沒有「基因庫...
    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某某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300676)12月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 被指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回應:編造情節,已報案
    一名為「未名湖畔魯智深」的微博網友聲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12月7日晚間,華大基因方面通過微博回應:沒有瓜,各位群眾散了吧。據了解,「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這個機構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實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WE MAKE DIFFERENCE丨華大基因讓你大有不同
    華大基因華大基因成立於 1999 年,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
  • 華大基因衝刺IPO:「生物界的騰訊」如何煉成?
    不過即便如此,通過華大控股及華大三生園間接控制公司42.42%股份的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仍為華大基因實際控股人。一汪建出生於1954年,這個湖南人插過隊、留過學,在美國讀書工作期間就開始接觸基因科研領域。1990年在得知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後,他開始想像自己和它的關係。
  • 華大基因無創產前檢測樣本破百萬
    【深圳商報訊】(記者 塗競玉)新興生物技術產業是中國發展迅猛的行業之一,基因產業是其中最快可以進入到應用的領域。昨日是第11屆世界唐氏症候群日,華大基因的NIFTY成為全球首個用戶數突破100萬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