媞問|華大基因CEO楊爽:基因技術發展迅猛,將普惠大眾

2020-12-22 第一財經

就在前段時間,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在深圳正式啟用,這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基因庫,被稱為生命的 「諾亞方舟」。擁有大量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人體細胞樣本。已收集的基因數據包括:癌症資料庫擁有3000份樣本數據和5萬條基因組變異信息,還有與出生缺陷、植物、鳥類和農作物相關的資料庫。中國研究人員對人類DNA進行的基因編輯被美國《科學》周刊選為2015年重大突破。這個備受期待的平臺將保存、管理和使用具有中國人特點的基因組資料及生物樣本。

就此,第一財經也在國家基因庫現場就建立國家基因庫的意義及生命科學相關的問題專訪了華大基因CEO楊爽先生。

楊爽,華大基因首任集團輪值CEO,首席人才官。2005年加入華大,推動了華大基因基因組學平臺與科技成果的市場化,促進了區域化發展。主持、參加了國家科技部若干大型科研及產業項目。先後在Nature、Nature Genetics以及PLOS Genetics等國際頂級科學雜誌發表論文多篇,獲得專利多項。

核心觀點:

在國家基因庫建設方面,中國具有後發優勢。三庫兩平臺,把動植物的物種資源和與人相關的醫療資源結合起來,通過測序平臺和計算平臺進行數位化,這樣既有科研價值,也能指導未來大數據下的大健康產業。國家基因庫對於基因技術普惠民生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精準醫療是建立在人類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上,基因科技讓人類對疾病病因的研究更進一步。

目前基因測序的成本大幅降低,相關技術已經實現完全國產化,做國內生產和組裝測序平臺。未來基因測序的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這項技術也將更加普及。

關於未來,楊爽認為基因科技的上中下遊,包括基因設備的製造、基因檢測、分析和治療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這項技術將融入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人們進行健康管理都會需要大數據支撐。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CEO楊爽:用基因技術消滅聾啞盲傻學校
    「支撐DNA序列解讀的上遊測序設備,全世界只有美國、中國兩個國家的3家機構可以實現批量生產。華大基因2013年全資收購一家美國上市公司,並通過技術轉化和再創新,實現了測序設備的國產化。」楊爽介紹稱。    在面對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度上,楊爽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具有社會責任感,但華大基因另闢蹊徑,通過科技平臺建設,從源頭抓高端技術,這樣才能把責任承擔起來。雖然主動放棄了高額利潤,但最後一定能在商場上打贏。」     作為大規模商業化的新興科技,基因檢測首先仍面臨提高大眾接受度的挑戰。
  • 原華大基因CEO王俊宣布創業
    在上午的主論壇上,原華大基因CEO王俊宣布創辦深圳碳元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聯合創始人還包括原華大基因營運長吳淳、首席科學家李英睿及首席信息官黎浩。公司目前正在深圳註冊,將於10月27日正式成立,現公司創始人為主要股東。王俊告訴網易科技,這個創業項目是希望建立一個健康大數據平臺,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處理這些數據,幫助人們做健康管理。
  • 華大基因入選「全國十佳法務部」
    基因測序行業龍頭企業華大基因成功入選「全國十佳法務部」的同時,華大基因總法律顧問兼董事會秘書徐茜也獲得「全國十佳首席法務官」稱號。  「華大業務種類繁多、覆蓋面廣、合作對象眾多等都對法務部的工作形成了各種挑戰。此次獲獎,可以說是對華大基因法務部在風險控制、專利保護、經營成果保護等方面的極大肯定。」華大基因法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 華大基因無創產前檢測樣本破百萬
    【深圳商報訊】(記者 塗競玉)新興生物技術產業是中國發展迅猛的行業之一,基因產業是其中最快可以進入到應用的領域。昨日是第11屆世界唐氏症候群日,華大基因的NIFTY成為全球首個用戶數突破100萬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
  • 《人民日報》:華大基因用創新基因檢測技術推動實現精準醫療
    就在今年8月,由華大基因研發的中國首個基於國產測序平臺的肺癌多基因檢查試劑盒獲得準產批件,這意味著國產基因檢測技術在腫瘤臨床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10月,與該試劑盒配套的分析解讀軟體也獲得了相應批件。至此,華大基因的華翡冉-肺癌組織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從提取、建庫、測序(測序儀及試劑)到分析軟體的全流程均已獲得醫療器械證書和準入許可,可為腫瘤臨床患者提供可靠和規範的檢測服務。
  • 華大基因:公司感染防控的主力產品PM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檢測...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華大基因(300676)提問, 請問:1. 公司如何看到單癌種早篩、泛癌種早篩的比較優勢? 2. 公司預計感染應用何時能在臨床推開大規模應用? 3.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
    華大隻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公司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願景,以推動生命科學研究進展和提高全球醫療健康水平為出發點,基於基因領域研究成果及生物技術在民生健康方面的應用,進行科研和產業布局,致力於加速科學創新,減少出生缺陷,加強腫瘤防控,抑制重大疾病對人類的危害,實現精準治癒感染,助力精準醫學。
  • 專訪奧維森基因聯合創始人張旭:讓基因技術服務人人健康 | 大咖論健68期
    之前在知乎上我也被問到類似對於考大學填報生物類志願怎麼看、對於生物產業的發展怎麼看等等問題。對於基因慧的這個問題,我想用我在華大的3段經歷來回答。選擇華大:2005年我從南開畢業後一直在天津一家生物公司工作。事實上我從出生到上大學再到工作,從未離開過天津,這可能是一個標準天津人的生活方式。
  • 華大基因三季度營收突破18億 研發投入驅動業績發展
    此外,在9月13日在華大基因舉行的投資交流會上,華大基因在回應機構投資者提問時就明確表示,2018年,對於公司管理層而言最重要的兩件工作:一是讓團隊更加團結一致,共同攜手發展;二是要加大研發力度,更好發揮公司的綜合優勢。  無創技術實現再次升級  數年來,華大基因在科學領域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根據官微,華大基因表示,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是: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華大隻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 華大基因前三季度業績超預期 不斷加碼主營業務布局
    在腫瘤早篩產品方面,公司於2019年成立專注於腫瘤早篩業務的子公司華大數極,致力於提供精準、普惠的癌症篩查檢測和健康服務。華大數極將在技術極限、便捷服務等方面不斷追求極致,通過國際領先的基因科技和創新服務實現癌症的有效篩查和早期檢測,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
  • 「華大癌變」後續:華大基因一夜蒸發41億
    華大基因從2017年7月上市至今,股價經歷了一個拋物線式的發展。去年11月,股價一度達260,成明星股,市值突破千億。然而截止今日,股價腰斬,市值縮水600億。股價大起大落的背後是市場對華大基因的質疑。
  • 華大基因FFPE測序技術獲新突破
    深圳華大基因的研究人員8日在FFPE測序技術上獲得新突破,他們只需從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FFPE)的組織標本中提取200ng DNA便可直接進行建庫、測序及分析。  該技術突破可以解決分子生物學實驗中缺少實驗樣本的難題,增加實驗的可靠性及準確性,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加全面地了解經多年保存後的FFPE病理標本中所包含的遺傳機制和病理成因。  科研人員在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或診斷某些疾病時,需從各種不同的組織標本中提取DNA,但新鮮組織標本來源有限,FFPE方法便解決了此難題。
  • 華大基因2018年研發投入增50% 助力打造「華生態」閉合產業鏈
    除此之外,華大基因腫瘤防控及轉化醫學業務亦增速迅猛。繼續保持和擴大研發及技術的優勢。華大基因利用在科研和產業化過程中的優勢,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構建了遺傳病資料庫(鳳凰資料庫)、腫瘤資料庫(華大時珍資料庫)、病原資料庫,將公司的業務延伸至大數據、雲平臺。
  • 華大股份CEO尹燁《精準醫療大咖論道》:華大生態圈的2016年
    從1000到100、從500到50,將產品序列編號「去一個零」只是一個象徵,更多地是寄寓著將基因科技惠及百姓的價格也「去一個零」的抱負。這就是華大的「頂天立地」,使生命科技更普惠、更接地氣;「頂天」是說做科學研究,「立地」是說能跟老百姓直接打成一片,也就是說能將每一個好的科研成果,都轉化為每個老百姓享受到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 視頻|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已報案!沒有「基因庫...
    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某某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300676)12月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 華大基因最新HLA高分辨分型技術問世
    華大基因日前成功研發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分型技術及配套的專業分析軟體。該方法應用新一代的測序技術,只需通過一次實驗就能夠讀取數千份樣本的HLA序列數據,並一次性達到HLA分型的最高解析度,同時還可發現新的等位基因。
  • 華大基因回應多項質疑
    文章以一個曾做過華大基因提供的「無創DNA檢測」卻伴隨出生缺陷的湖南男嬰案例帶入,指出其家庭向此前負責產檢的醫院及華大基因展開詰問和斥責。文章稱,基於華大基因無創DNA檢測做出的「低風險」判斷,產婦在醫生建議下連續放棄或忽視了四次其他產前檢測(唐篩、超聲、穿刺)。
  • 華大基因投資百億在武漢建千億產業園
    利用該平臺,華大基因還將在武漢建立萬萬億次超算中心,用於數據信息分析,發展雲計算產業。另外,95億元是要規劃1500畝用地,建立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能源、生物農業、生物製造和生物環保等領域的產業化基地。其中,在生物農業方民,發展新的轉基因育種、分子育種,並將與華中農業大學的張啟發院士合作。
  • 基因科技造福人類|在華大體驗精彩人生
    一體化的創新發展模式華大基因以「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發展模式引領基因組學的發展,通過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與產業鏈各方建立廣泛的合作,將前沿的多組學科研成果應用於醫學健康、農業育種組建國家級綜合基因庫華大基因還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綜合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更有效地保護、開發和利用中國寶貴的遺傳資源,維護國家生物信息安全,提升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戰略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