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軍分區機關發生了一件尷尬事:幾名所寫稿件屢見報端、出手材料常被轉發的「筆桿子」,卻「敗」在一紙協議書前,迫使一場國防教育活動擱淺。這是咋回事?
「八一」前夕,邢臺軍分區為推進全民國防教育、激勵適齡青年參加民兵組織,計劃邀請塑造了「許三多」、「順溜」等軍人形象的邢臺籍演員王寶強,回鄉參加「與基層民兵面對面」活動。經過電話協商,雙方很快達成合作意向,只需籤署一份協議書即可成行。官兵們卯足了勁,緊鑼密鼓做起相關準備。
激情未退,負責撰寫協議書的幹事卻一臉愁云:寫個通知、電報可謂輕車熟路,起草協議書卻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他跑去請教機關老乾事,孰料,這一問竟然問倒幾個「筆桿子」。這種法律文書究竟該咋寫?誰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情急之下,他又跑書店、查網絡,但照葫蘆畫瓢寫成的協議書,怎麼看都彆扭。最後,他自掏腰包,請一名律師操刀代擬出草稿,然後又與其他幹事一起推敲修改,忙了半宿才拿出一份感覺滿意的協議書。
第三天一大早,「筆桿子」們終於將協議書傳真給王寶強的經紀人。可對方卻遺憾地答覆:因遲遲未收到協議書,檔期安排出現衝突,行程被迫取消。
「不拋棄、不放棄」的「許三多」,竟被一紙「難產」的協議書擋住了回鄉的腳步。消息不脛而走,官兵們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部隊與影視明星籤訂協議書屬於新生事物,出現紕漏可以理解。有的則認為,活動擱淺是因這些「筆桿子」們工作效率不高造成的,他們理應挨「板子」。
這件事引起軍分區黨委「一班人」的關注。他們沒有輕易決定打誰的「板子」,而是將此事擺上桌面,引導大家暢所欲言,展開討論。機關幹部紛紛聯繫實際「照鏡子」,自查自找出不少尷尬事:與地方工作人員打交道時,常出現溝通交流不暢、缺少共同語言的現象;面對一些民兵需要解決的涉法維權問題,出不了招、幫不上忙……
何以出現這些問題?說到底,是因為自身知識結構存在「短板」。
析事明理,官兵們統一了看法:隨著軍民融合式發展步伐加快,處在軍地接合部的軍分區、人武部,工作面不斷拓展,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這就要求人武系統幹部必須積極開闊眼界,主動學習經濟、社會、法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只有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質,才能增強與外界打交道的能力,才能使軍民融合式發展結出累累果實。
找到問題根源後,邢臺軍分區黨委對症下藥,開出幾劑「藥方」:引導官兵閱讀關於經濟建設、時政法規、社會發展和人文科學等方面的書籍報刊;邀請軍地領導幹部、專家教授上門講解有關熱點問題;鼓勵官兵業餘時間走出營門,參加地方政府部門開辦的講座、沙龍、論壇;在區域網開辦專欄,交流學習體會……如今,「加油充電」、「強筋壯骨」正成為這個軍分區官兵的自覺行為。
(責任編輯: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