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年「老秘」教寫作①】工作總結怎麼寫?知名筆桿子3招教您!
近期,小屋刊發了不少「寫作」經驗,得到眾多小夥伴的點讚,不少親們來信「總結怎麼寫」「及時雨,多發點寫作經驗哦」……今天起,帥帥特開闢「30年『老秘』教寫作」欄目,獨家刊發在《秘書工作》發表了19篇機關文章寫作心得的有著30年寫作經歷的老「筆桿子」——餘愛民老師的各類文章寫作秘笈,希望這些經驗能對親的寫作有幫助。接下來,請看第一期工作總結怎麼寫?
寫好總結是秘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職責,是「筆桿子」必備的基本功。我在實踐中體會到,總結要寫好,「三要」不可少,即情況要清楚,思想要深刻,寫作要創新。
一總覽情況
總結總結,先總後結,總是總攬情況,結是結晶思想。總的情況要清楚,我的體會是「三要」。
一要「兩下功夫」,弄清「半熟」情況。很多總結是「給我總結」,自己的情況當然是清楚的,再擴大一點,寫本單位工作總結,情況至少是比較清楚的。但這種清楚和比較清楚對於寫總結報告來說還只能算個基本清楚,我把它叫做「半熟」狀態,還需要朝著「更加清楚」的方向「下更深功夫」。
功夫一:「縱、橫、大、新」四遍梳理。「縱」是從時間上梳理,「橫」是從事件上梳理,「大」是從大事上梳理,「新」是從創新(亮點)上梳理。「縱橫」梳理是基礎梳理,「大新」梳理是上層梳理,真正要寫進總結報告的事情,主要是大的事情和富有創新亮點的事情。
功夫二:跳出局外對照比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有必要跳出來看一看,請別人說一說,和外面比一比,這樣,就更清楚哪些是真正成績,哪些是主要問題,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當寫或不當寫。尤其是經驗總結和先進材料,一定要比較,找出「個性事」「特色事」「獨立事」「亮點事」。
二要「六聽三看三查」,弄清「陌生」情況。更多總結是「替人總結」。我們經常受命去總結某個地方或某個部門的工作,怎樣在很短的時間內把一片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摸清楚,變陌生為熟悉,變外行為內行?我的體會是多聽多看多查。
一是「六聽」,即聽主要領導宏觀講,聽中層幹部中觀講,聽職工和群眾微觀講;聽正面的了解成績,聽中間的了解情況,聽反面的了解問題。有了前三聽情況就有了個「八九不離十」,加上後三聽情況就更加明了清晰,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二是「三看」,即看材料、看數據和看現場。看材料包括看綜合性材料、看單型材料、看方方面面的材料,有時不妨再看看舉報材料。看材料其實是走捷徑,寫得好的材料是可以為己所用的,但也容易被牽著走,自己要有判斷。看數據包括看年度月度的報表,看一天的原始數據,看一個階段的數據變化。當前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總結,越來越重視數據這一塊。看現場包括看準備了的現場,看隨機抽樣抽到的現場,有時也要看負面現場。現場最具真實性和生命力。
三是「三查」,即查上情,了解上一級直至中央精神;查外情,了解外地經驗甚至外國經驗;查史情,了解歷史狀況和發展變化情況。「查三情」很重要,它決定總結報告對「六聽三看」所獲材料的取捨。
三要從情況總匯到情況總攬。我理解的情況總匯是「一天說不完」,情況總攬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明白」。前者是說情況了解得全面豐富,後者是說情況掌握得準確要害。用兩個詞形容,前者可以「鋪天蓋地」,後者一定「頂天立地」。前者是基礎,後者是升華。總匯需要花功夫,總攬需要有能力,這種能力是從總體上駕馭、從宏觀上把握、能夠提綱挈領的能力。而我們有的時候,會困在大量的材料裡,「坐擁其中」走不出去、「陷足裡面」拔不出來。從總匯到總攬須有一個過程,一個學習與鍛鍊的過程,一個培養與成長的過程,一個從低到高的過程。
二結晶思想
總結,總是事實,是依據,是基礎和前提;結是結論,是思想,是本質和規律。總結總結,易總難結,總結的根本特性就在「結」上面。如何結出思想來?我的體會是「八個堅持」。
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則。以事實為依據,是成績說成績,是問題說問題,成績不可誇大,問題不可迴避。在實事的基礎上求是,求本質求規律。既要「就事論事」,更要「就事論是」。
二是堅持運用科學方法。既要看到現象,又要看到本質;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績,又要看到問題;既要看到前景美好,又要看到道路曲折。新事物需要敏銳發現,老問題需要挖掘發現;大事中發現小問題,小事中發現大價值;壞處不忘發現好,好處留心發現差;都在搞的工作要發現個性特徵,單個搞的工作要發現推廣價值。
三是堅持與時俱進。總結報告要與時代和社會「同頻共振」,體現時代性,保持先進性,力求前瞻性。今年照著往年套,這屆照著上屆抄,年年總結一個樣,屆屆總結差不多。這種「外甥打燈籠——照舅(舊)」的總結確實不少。我們要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敏感,要有「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發現,不僅能跟著時代走,還要領著潮流走。
四是堅持特色總結。人各有體,事各有別,那種認為A地的總結B地可用,農業廳的總結農業局可用,去年的總結今年可用的想法,肯定是錯的,必定要出洋相。特色總結,貴在發掘,貴在比較,貴在俯視。一方面,先要有工作特色,再有總結特色,有妙事才有妙文;另一方面,總結也有「能動性」,也有一般工作的特色總結,要不,怎麼有妙筆生花的呢?
五是堅持走群眾路線。群眾中有生動的事例,有深刻的思想,有豐富的語言。一切的成績都要群眾來檢驗,所有的問題都逃不過群眾的眼睛。總結之前要走訪群眾,總結之後還要回到群眾中去,整個總結的過程請群眾參與,集中群眾的智慧經驗,豐富總結的思想內容。
六是堅持從本質規律上尋找結論。有些總結報告無思想觀點,只是記流水帳。有些雖有思想觀點,不是原創,不是特有,都是些東抄西摘來的,多是老生常談的話,有人笑為「常說的老話多,正確的廢話多,漂亮的空話多,嚴謹的套話多,違心的假話多」。好的總結應當總結出那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反映自身特點的以及帶規律性的經驗教訓,於今後工作有實在的指導作用。話不在多而在精準,「結」不在長而在管用。
三
創新寫作
文章貴在創新。所謂「妙筆生花」,創新是妙筆之本、生花之根。我體會,總結報告包括其他報告的寫作創新應該是全方位的。
一是主題上創新。要做到三切合,即切合時代大主題,切合全黨工作大主題,切合各級黨委工作大主題。切合大主題,才是大創新,才有大作為。我們圍繞這樣的大主題、新主題,從實處著力,從小處開口,從新處落筆,就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是題材上創新。要做到三貼近,即貼近黨委中心,貼近百姓生活,貼近社會需求。重大題材的總結容易做到三貼近,個人學習與工作的小題材總結,要不要、好不好做到三貼近呢?我覺得完全必要也完全可以,因為小都是和大聯繫在一起的,眾多之小積成大,無論多大來自小。
三是支點思想上創新。主題思想如皓月一輪,支點思想如繁星點點,支點思想與主題思想的關係就是四個字:眾星捧月。支點思想一般表現在經驗和體會裡,也可表現在做法與成績裡,更可表現在問題和教訓裡。
四是材料選擇上創新。總結對材料有「兩次需要」:一次需要「大量地佔有材料」,再次需要「圍繞主題精選材料」。最後用在總結中的材料,要適量,要準確,要典型。總結報告的重要特點是典型性,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典型性。我的選材標準是「三最」:最突出、最鮮亮、最有特色。
五是結構上創新。總結的格式大都是兩段式或三段式,成績一段,經驗體會一段,後面再寫點問題和打算。這是常規。但常規也是可以打破的。我認為,總結之結構,從時間上布局也可,從空間上調度也可,從邏輯上安排也可,順著倒著都可,無一定之規,咋好咋編排。
六是標題上創新。總結報告的標題有一個基本固定的「三加」格式,那就是總結單位+時間+內容+總結。這種標題讓人一目了然,但千篇一律地做,就顯得刻板、枯燥、機械化。創新就是改變。我的做法是,一要儘可能做個主題,把「三加」格式放下來做個副題。二要儘可能把主題做好、做活、做美。
七是語言上創新。總結報告的語言特色,應該追求平實、簡潔、生動、深刻、精闢、有力。其表述手法多用敘述、議論,可用描寫,還可抒情。其修辭手法可全面採用、「應有盡有」。總結報告要有妙語,一篇好的總結報告看後聽後,要儘量讓人記住一兩個好句子,正所謂「不求萬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