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理性看待整容熱風波

2020-12-22 冰彬兵

隨著經濟條件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庭開始走向不差錢狀態,對他們而言,錢都是小事,與之對應的更多的父母覺得投入更多錢給孩子才是對孩子的愛,開學整容季的盛行正說明這點,面對猶豫不決的孩子,甚至有家長主動灌輸整容的概念,如此的放任自流真的好嗎?個人覺得未必,試想滿大街的網紅臉估計你自己看著都心慌,你如何看?來聊聊你的看法。

事件背景

據媒體報導,隨著微整形接受度提高,很多高中、大學生在暑期整容,不少父母也把整容作為開學禮物送給孩子。當越來越多人把「顏值即正義」掛在嘴邊,零零後們到底如何看待整容?有人說,長得不好看誰會在乎內在。有人說,整容是自卑的體現。

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有時候默默的陪伴呵護勝過任何物質性的饋贈。如今很多的為人父母者想當然的以為足夠的錢,足夠的物質生活才是對孩子最好愛的體現,可曾知,這種觀念的提出之始就是一種錯誤的謬論。孩子,正處於成長學習期,一味的金錢物質式的澆灌反而更容易刺激激發其內心的惰性,甚至一度走向犯罪。對於孩子而言,陪伴才是最好最真最切的禮物,據調查,很多走向犯罪的留守兒童都是因為從小缺乏父母愛的關懷,以至於還沒走向社會,內心各方面就已經被冷漠,無情,黑暗所充斥。這種狀態甚至毀了很多本該擁有燦爛青春的孩子。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別過於在意他人眼光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味的在意他人眼光,你任何時候都不會停止整容的步伐,除非你真正意識到或者發現自己美才能更好的把握自我。不要過於在意他人眼光,畢竟,你是活給自己而不同活給他人。我們身邊有很多愛慕虛榮的人,為了美麗,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整容,以至於在後續整容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最終自己把自己整毀了。關於美,從來都是得自己首先看得起自己如此的美才有意義。講個故事,一個很胖的老外在大街上走著,兩個路過的小女孩看到後互相調侃道,看,這個外國人真胖,豈不知,這個外國人懂中文,聽到路人閒聊,並沒有如何生氣,反而很輕鬆的擺擺手,說道,爸媽給的,沒辦法。一個好的心態遠遠勝過單純的外表。

深思:看臉,顏值至上的社會

社會浮躁人心亦浮躁,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大部分的人更傾向於看臉時代,甚至出現顏值至上的訴求,如此這般的追逐真的好嗎?現實是讓人很打臉的。父輩那個年代,真正受尊敬的人是老師,醫生等基層務實的人,很簡單的例子,就小學生路上見到老師都會問聲老師好,我父親是老師,他曾經教過的學生甚至畢業後還專門來看望,如此有心的行為才是真正值得鼓勵尊敬的,內外美才是真的美。但現在呢,大多數的人尤其小孩子對老師、醫生這些職業是否尊敬與否不曾得知,但他們哭天喊地對某些明星愛的死去活來,被其顏值所束縛所魔性吸引的死去活來讓人難以理解。而為他們父母者更是動輒醫鬧不斷。如此下去,長遠來看,越來越多的人只會浮躁滿足於明星們的容顏外在,但真正能學到內在的東西可能沒多少。這是孩子教育的問題,更是需要引起深思的問題。

外在只是過眼雲煙,做自己最重要

俗話說的好,外在的皮毛都是浮雲,過眼雲煙,就算整容的再美,終究都會老去,與其大費精力的在這上面折騰,不如靜下心做自己一直想做卻一直未曾想做的事情。去旅行,去學習,去認識一個新的自己,多好。我曾經認識一個女孩,長相可人,可交往中才知其整容代價之大,據她說,自己每天用來打的某支藥水,其費用不菲,千餘塊,且還得每天用冰箱冷藏之,可以說每天除去睡覺時間,多一半時間在美顏保持上下功夫,而所賺之錢大部分都用之於購買美顏美容的藥水,器皿針具之上。使用這些設備,短期看讓自己顏值得以提高,凸顯盛世美顏。但畢竟是人的皮膚,長期藥物的控制之下,到了某個年齡,所有的不適就全出來了。正如抽菸一樣,看著瀟灑,然積累到某個度,其痛苦只有自己知道,這點看看那些老年資深菸民就可以知道。所以,試著發現自己的美吧,多關注內在美,不要目光短淺式的被眼前利益/美顏所吸引而陷入深潭無法自拔。

別讓整形成為惡性循環的社會常態

整形是如今社會最具暴利的行業之一,也因此,很多私人的某些整容機構冒著會出人命坐牢的代價鋌而走險式的開業。社會風氣很重要,真的別讓整容整形成為惡性循環的社會常態。以前學生偷著省錢去整形醫院如今作為家長公開鼓勵整形,這種形態真的不好,風氣得剎住,如果讓整容熱成為潮流在校園盛行,不管對學生本人,還是校園風氣都是極其不好的。可以想像一下,整個校園熱衷整形,這哥學生踏實學習的本性本身就是不相符的,而且還沒進入社會就如此這般對孩子自身行為習慣的培養也不是很好。作為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起到應該有的監督作用,作為學生而言,踏實學習,兼修內外,遠遠勝過所謂的外在整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不極端就好

愛美之心人之常情,但真正留得住人心的是內在本質。俗話說的好,日久見人心正是如此,再美貌的皮囊,如果其美好僅僅止步於皮囊,那麼,長時間的相處也不會有人繼續愛之。如果單純不過度的整形還是可以理解,比如修修眉毛啥的,但不要極端就好,有些人為了所謂整形差不多把全身改造了一番,此舉實在不妥。而且,在整形選擇時,定要選擇正規合法的機構才可,對自己做到負責。別為了錢而任性的忘乎所以。舉個例子,之前網絡報導,某學生整形為省錢去了私人機構,結果在做雙眼皮時直接把眼球給戳傷了,可以說一輩子基本上毀了,雖然該黑店最後被關閉了,但造成的既定傷害卻是無法避免的。

理性愛美吧,真實的才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怎可毀傷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哎,又一個因為減肥而差點造成的悲劇……近日,杭州20歲女大學生小靜被媽媽用輪椅推到了浙大二院營養科,原來身高164cm的小靜,體重56公斤。這幾年,看了好多因為減肥,因為整容而差點丟掉性命的新聞,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並不是越瘦就會越好看,也不是要整的走在大街上全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就好看。相對於外在的美,內在的美更加的重要。與其花錢找罪受,還不如用心去提升自己的內在。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別等到老了再為年輕時的任性買單
    整容已經成為當下比較火熱的一個話題,尤其趕赴韓國整容更成為少男少女們整容的首選地,不僅白領,都市麗人熱衷整容,年輕化的學生一族也正在被潛移默化的整容熱所影響,前不久,一個暑假讓學生成為整容主力軍,你如何看韓國整容亂象,評論聊聊。
  • 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古代,整容術為何還如此流行?
    大家都知道,在韓國漢城,有一條整形街,裡面密密麻麻排布了上百所整容機構,這是愛美人士的聖地。其實,通過精讀史籍,我們可以發現,古代在整形方面就初具雛形了。當時,受藥物和技術的局限,沒有更好的突破和推廣,導致對這方面知道的人並不多。在古代,我們的祖輩普遍認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這種說法,所以,國人都不曾施行整形的手術。
  • 去他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有質疑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學生就應該有學生的樣子,父母應該管一管」,「家裡不是開明是心大吧,就不怕孩子學壞嗎」…… 還有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搬出來的—— 身體是父母給的,所以為人子女的,做任何決定之前都要考慮到父母親,像化妝打耳洞染髮這種傷害身體的事情,是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也是沒有孝心。
  • 整容成「開學禮物」:還需理性看待
    (中國青年報8.27)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並非所有人都天生麗質,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通過「整容」來讓自己變美,而學生則成為了整容大軍中的高佔比群體。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問卷調查數據顯示,911位受訪者中,6.81%接受過整容手術,而沒有做過整容手術的受訪者中,30.74%表示有整容意向。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學習《弟子規》,不僅使我增長了做人的智慧,更使我的心靈接受了洗滌。百善孝為先,我們做子女的應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何為孝順?即是順從,這是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以前覺得父母愛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沒有切身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難處。「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豈能隨意糟蹋!
    當然讓它的粉絲為之瘋狂,願意傾盡所有來得到一部,條件好的人想得到很簡單,但是經濟不好的人想買這部有些昂貴的手機就不那麼容易了,一時間就引發了一股賣腎潮。 先不說他身體以後能不能吃的消,就論孝道就是大不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怎麼能自己隨意糟蹋。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請珍惜
    孔子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莫非一輩子不剃頭嗎?
    這句話出自《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意思是身體髮膚,都是父母所給,自己要好好保護,不能毀傷,這是孝之根本。但是,問題來了,既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古人莫非一輩子不剃頭嗎?清朝以前,漢人是不剃頭而是修發的。怎麼這樣說呢?其實早在漢朝,就已經有理髮師這個職業了。但是,理髮師不是剃頭,而是整理修理頭髮,包括鬍鬚。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譯:凡是一個人的身體,哪怕一根髮絲,一點皮膚,都是父母賜予我們的。既然身體髮膚都承受於父母,就應當體念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愛心,保全自己的身體,不敢稍有毀傷,這是遵從孝道的開始。我們現在的人,心裡承受能力是越來越差了,稍微遇到一點挫折,就傷害自己的身體,小則不吃飯,大則殘害自己的身體。人生大事不過生死。人生路漫漫,如若一片坦途,人生的意義也就瞭然無趣不是?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個眼球我吃了!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大家一直信仰孔子說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認為自己的身體都是父母給的,不能隨意毀壞。因此也產生了不少奇葩操作。東漢末年,夏侯惇領兵去攻打呂布,路遇高順部隊。然後,只因人群中多看了彼此一眼,幹!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脫髮了怎麼辦?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話出自《孝經·開宗明義》,對於古人來說,從孝的角度來講,頭髮是父母給的,「不敢毀傷」。 那麼,中醫是如何看待頭髮的呢?《黃帝內經》云:「腎藏精,其華在發。」「肝藏血,發為血之餘。」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工作時不小心受傷,是否也算不孝?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句話,雖然我們並不注意,但現在稍微想一想,不禁對這句話產生了疑惑——假若在工作當中,因為不小心而受傷;或者在切菜的時候,不小心切傷手指,這樣算不算是不孝?
  • 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封建禮制下,古代人是如何理髮的?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這句話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話的本意該是什麼?就是說自己的皮膚和頭髮都是父母給予的,要好好地愛惜,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還會讓自己的父母感到傷心。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關於頭髮的這幾點你一定要注意!
    古代有這樣的說法,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不能夠胡亂動的,說文解字中發的解釋為根,也就是根本的意思,所以民間在這件事情上講究很多,我們看過很多影視作品中講到,如果想要詛咒一個人,那麼就要取他的一根頭髮來施法,也是受到這種說法的影響,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 古裝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究竟和父母有多像?
    有句老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你有沒有被父母舊照的樣子驚異到,因為我們和他們同齡時的樣子相似極了!《孝經·開宗明義》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絕不能有絲毫損傷。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那麼古代人剪指甲嗎?
    看到這位大人一個個比較長而且略帶扭曲的指甲,小編首先想到了那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古人覺得自己的身體來自於父母,傷害自己的身體就等同於傷害父母的身體,古代遵從孝道的人都特別珍重自己的「身體髮膚」,所以才有清初「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殘忍抉擇。頭髮、身體不得損傷,那麼指甲呢?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何與父母相處,提點建議
    在我們的一生中,父母是陪伴我們走過大半生的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可以說,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個別情況例外。在正常人的思維中,父母所行所為也是為了孩子,但是我們畢竟和父母是兩個時代的人,接受的教育不同,年齡不同,所以會因為觀點不同,經常會與父母發生爭執,作為年輕的一方,也不想發生這樣的結果,那該怎麼辦呢?我們作為成年人,有自己的獨立思維,也有自己的人生規劃,當我們長大以後,我們會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如此看重頭髮,也能理髮嗎?
    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條便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人是不能夠輕易的剃頭,不然就是對父母的不敬。那麼在古時候理髮行業到底是怎樣崛起的,又如何發展的呢?一、古人的頭髮重要性1、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不可輕易動在中國古代民族習俗當中,有一個特別的存在便是頭髮。
  • 中國古代思想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和尚剃光頭是不是大逆不道?
    ,可見只要有煩惱的事情總離不開頭髮,那「三千丈」的頭髮還不如說是三千丈的愁緒,當真是應該剪了,可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怎能說剪就剪?佛教於漢朝傳入中國,又在唐朝發揚光大盛極一時,可以這麼說,印度人創造了佛教,中國人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可印度並沒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種說法,古代的中國卻不一樣。可以想像佛教在剛傳入中國的時候並不受人待見,為何到了唐朝盛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