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輿論在剛過去的周末找到一個不太可能的「盟友」——俄羅斯。面對首次召開的日俄外長、防長2+2會談,日媒在歡呼日俄走近的同時,紛紛猜測兩國產生「共鳴」的原因:「彼此心照不宣的對中國崛起的擔憂」。日方在會談中多次提到釣魚島問題,控訴中國「侵犯」。而在俄羅斯方面看來,日本的願望更像是一廂情願。俄外長拉夫羅夫強調,俄方的原則是「從來不與某國友好對抗另一個國家」。細心的俄羅斯媒體發現,俄防長紹伊古「在東京留下的微笑根本無法與1年前訪問北京時相比」,並據此斷定中國才是俄真正的戰略夥伴。日本的反華公關也不完全是白忙活,美國保守媒體《華爾街日報》日前刊發社論,呼籲歐巴馬政府明確主張釣魚島「是日本的」。不過這種赤裸裸為日本站臺的聲音在國際上並不主流。中國社科院日本問題專家吳懷中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雖然安倍為抗衡中國「飢不擇食」,四處出擊,但沒有國家願做日本「孤立中國」如意算盤上的珠子,而且中日力量對比轉換的趨勢也不允許哪個國家這麼做。
「日本聯俄抗華企圖失敗」
「日俄會談,盯著中國」,美聯社報導日俄2+2會談的標題代表了日本媒體對此次會議的普遍解讀。文章稱,日本媒體表示,日俄兩國防長2日同意擴大聯合軍事演習及其他交流。為了應對中國不斷加強的軍事存在和朝鮮的威脅,日本除了鞏固日美安全同盟,還尋求拓寬防務關係。日本《產經新聞》3日說,日俄之所以攜手建立外交防衛2+2合作機制,與對中國共同的防範意識增強密不可分。儘管俄中建立了所謂戰略合作關係,俄羅斯對中國在中亞的「勢力擴張」以及在北極地區影響力的增強都懷有警覺之心,日俄在防範和遏制中國方面可以成為盟友。
渲染俄羅斯對中國的警惕是日媒論證日俄可以「走到一起」的主要證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援引日本NHK電視臺的報導稱,日俄迅速接近的最大要素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中國崛起意識,俄羅斯有可能被中國龐大人口和經濟力量吞噬的危機感,總統普京避免向中國一邊倒,寧願選擇更有戰略平衡的外交,也看準了俄羅斯在中日關係惡化中的契機」。《日本時報》報導稱,日本防衛研究所美歐俄研究室主任兵頭慎治說,俄中政治關係友好,但在軍事事務上卻是另一回事。他認為,俄羅斯希望改善與美國、日本、印度和越南等國家的關係,以反制中國。中國最近不斷展示軍事肌肉,今年7月,中國海軍艦艇首次穿越宗谷海峽進入鄂霍次克海。日本帝京大學教授、前日本陸上自衛隊北方防衛總監志方俊之說,這一海域是俄羅斯的「地盤」,美國日本均不進入。
共同社2日稱,據日方透露,日俄在2+2磋商中就海洋活動日趨積極的中國交換了看法。日方表示,中國公務船頻繁駛入釣魚島附近的「日本領海」,已要求中國克制。日本新聞網3日說,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雖然俄羅斯方面在會談前要求2+2會議不要涉及第三國,但是日本政府還是有必要向俄方解釋對於釣魚島的立場以及中國方面在這一問題上「向日本施加的各種壓力」。日本政府認為,鑑於目前日中之間以及東亞的緊張局勢,日本有必要行使集體自衛權。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在2日的記者會見中表示,已就集體自衛權等問題向俄羅斯方面進行解釋。
俄羅斯方面並不認可「制衡中國」的說法。《莫斯科共青團員報》3日說,俄日2+2會談後的記者會上並沒有談到任何具體問題,雙方只達成一些空洞協議,如「發展關係」、「繼續對話」、「在國防領域更密切接觸」等。近期中日兩國因領土問題關係十分緊張,雙方甚至發出戰爭威脅。在這種形勢下,日本暫時放棄與俄領土糾紛,開始與俄羅斯走近。但俄防長在此次會談中與日本同行的微笑與握手根本無法與1年前他對北京訪問時相比。這表明了俄中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俄羅斯之聲」稱,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巴甫利亞堅科表示,對日本來說,這一會談十分重要,他們強調日本只與美國及澳大利亞舉行這種戰略協調形式。但俄日兩國的2+2並不屬於這種盟友間的會談。「我們之所以同意與日本舉行這種會談,是因為考慮到這對我們與中國相互關係不會造成任何損害。我們與中國是真正的戰略夥伴,我們籤署有保障地區安全的一系列協議。」
「日俄2+2磋商對中國態度存在溫度差」,共同社會後得出結論令一些日本人喪氣。文章稱,日本政府的目的在於牽制中國,構築重視西南諸島的防衛態勢。然而俄方在磋商中對日美的飛彈防禦合作表示關切。俄羅斯與對中國日益抱有警惕的日本存在溫度差,日俄合作前景能否如日本所願尚難預料。韓國《每日經濟》3日稱,安倍希望拉攏俄羅斯對抗中國,結果被當面反駁,可謂顏面掃地。另外在北方領土問題上也毫無進展,俄方只是對日本政府極力兜售安倍的「積極和平主義」表示「理解」。表面看日俄兩國似乎就強化安保達成一定協議,但實際上日本希望聯俄抗華的企圖已經失敗。日本與會的一名高官表示,日方說了一些針對中國的話,但俄方毫無反應。
事實上,早在會議開始幾天前俄方就駁斥過所謂「針對中國」的說法。俄副外長莫爾古洛夫10月30日表示,2+2會議是由日方提出的,俄羅斯不會在背後議論中國。分裂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以讓俄在與日本籤署和約問題上更變通些,諸如此類的努力不會得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隨後也強調,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發展不會受任何外部勢力的幹擾和影響。個別人不管出於什麼目的,想要挑撥離間,在中俄關係中間「打楔子」是不可能得逞的。(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德國特約記者 李珍 文玉 王剛 青木 ●本報記者 盧長銀 ●柳玉鵬 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