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會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本文轉自網絡,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一
張大爺今年五十八周歲了。
五十八周歲的張大爺一生有兩大愛好:
喝酒,拉大呱。
「前一樣花錢,後一樣費口舌,沒一樣中人的。」張大爺的老伴張大娘憤憤然說道。
「中人」是膠東地區的一句方言,意思是討人喜歡,滿意的意思。
「四十年前我就是個痴巴,瞎漢,咋找了這麼個玩意,真恨人。」張大娘越老越看去上張大爺了。
張大娘早婚,十八歲就做了張大爺的新娘。
「世上兩種人,不敢惹。哪兩種人?女人和小人。」張大爺教育兒子說道。
張大爺有一雙兒女。女兒是個記者,兒子更厲害,大學教授。
膽真肥,張大爺竟敢在專家門前耍大刀!
「我是教授的爹!教授了不起啊?」張大爺吹鬍子瞪眼。
二
別看現在張大爺家日子過得舒服。
倆孩子小的時候,家裡窮啊。張大爺和張大娘辛辛苦苦累一年,也賺不到幾個錢。
張大娘操持家務,管著家裡的財政。說是管財政,其實每年到年底算算帳,大都是赤字。
一年到頭見不著多少錢。
每次花錢,張大娘恨不得把鋼鏰,咬開兩半花。
張大爺卻無酒不成歡,每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必須喝兩口。
買酒不得花錢啊!
氣人不?
三
張大娘剛過門時,曾經想讓張大爺戒酒。不過,打也打了,吵也吵了,鬧也鬧了,都不管用。
「死豬不怕開水燙。你嘮叨你的,我不出聲你也就沒法治。」張大爺在街面上,和左鄰右舍吹胡:「你有七十二招,俺還有三十六計呢。還治不了你!」
有摸底細的鄰居,嚇唬說道:「張大娘來了。」
張大爺立馬如驚弓之鳥,倒背著手,假裝沉穩,腳下卻一溜風。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張大娘覺得既然管不住,張大爺非要喝酒,張大娘就想就在量上控制。
「每晚只喝半茶碗!」張大娘年輕時候,體格子好著呢,說起話來,聲若洪鐘。
半茶碗,也就一兩多酒,張大娘定的規矩,張大爺就只能喝半茶碗。
偶爾,張大爺和張大娘會因為「上半碗」,或者「下半碗」的問題產生衝突。
一般情況,張大娘都會佔上風。
特殊情況下,張大娘感覺沒佔得上風。不要緊,張大娘手裡還有殺手鐧。
張大娘會一把鼻涕一把淚,訴說:「哎呀來,你個天煞的糟老頭子哎,哪輩子缺了大德,俺十八歲的黃花大閨女……。」
每當到這時候,無論多佔上風的張大爺立即像撒了氣的皮球,沒了脾氣。
趕緊放下酒杯,上去捂住張大娘的嘴。
張大娘訴起苦來,可不論了,話裡還帶渾詞,少兒不宜。
四
張大娘感覺控制不住張大爺喝酒的量,又想了個辦法,往酒裡兌水。每次買回酒來,都放在個瓷缸裡,張大娘都會摻進一半的水。
每天晚上張大娘做好了飯,就去瓷缸旁,拿起一個「提」,舀起一提酒來,剛好倒到茶碗大半杯的高度。
當然,到了年節時,張大娘也會格外開恩,允許張大爺喝倆茶碗酒。
從此,再也不和張大爺爭論「上半杯,下半杯」的事。
張大爺很得意,感覺自己得了勝利。張大娘也很得意,自己偷偷樂呵:「糟老頭子,和我鬥,沒你好!」
有一次,張大爺去本村的張三哥家喝酒。
說起來,都是本村本家,平日裡常交流,知道都是喝的同一種白酒,一塊錢一瓶。
喝了一杯之後,張三哥說:「你家弟妹管得嚴,今天來三哥家裡,沒啥好菜,酒管飽,再來一碗。」
張大爺覺得自己年節的也喝過兩碗,於是就又喝了一碗。
沒想到,回家後,酒勁上來,吐了一地。
第二天,張三哥來張大爺家串門,剛好張大娘沒在家,說起醉酒的事,張大爺說道:「都是一樣的酒,咋你的勁大啊。」
張三哥拿起張大爺裝酒的瓷缸,用「提」提出一些酒,允吸了一小口,咂摸咂摸,笑了,說道:「怪不得呢,你的酒估計是讓弟妹摻了水了。」
晚上,張大爺家吵翻了天,張大娘又施出了殺手鐧。
「你個天煞的糟老頭子哎,俺十八歲的黃花大閨女……。」
估計是,張大爺揭穿了張大娘。張大娘沒面子,只好撒潑。
五
張大爺的兒子和兒媳都很有出息,兩人在省城同一所大學教書,年紀輕輕就當了教授,帶研究生,工作繁忙,只往家寄錢,顧不得回家探望父母。張大娘出門暈車,又掛念孫子,就攆著張大爺去兒子家看看。
周末,張大爺坐著動車來了。幾百公裡的路,不到兩個小時,真便利。
老爹好不容易來一次,為了表示尊敬,不太會做飯的兒媳婦一大早出去採購,回來做了幾個菜。
吃飯的時候,兒媳拿出一瓶酒,說道:「咱爸難得來一回,今天喝茅臺吧。」
張大爺瞅著笨呼呼的白瓷瓶子,問兒子:「百十塊錢一瓶?」
兒子笑了,說道:「這是52度飛天茅臺,市場上賣兩千呢。」又怕老爹心疼,趕緊解釋:「這是最近我一大學同學邀請我去他單位講座,給我的報酬。」
「去給人講講課,就給兩瓶幾千塊錢的酒?我整天給一幫子老頭講故事,啥也得不到。」
兒子兒媳都笑了。
兒媳婦給張大爺倒了一杯酒。
張大爺端起酒杯,對著鼻子聞了聞,又抿了一小口,咂摸咂摸嘴,咽了下去,半天功夫說道:「是好酒,可也不值幾千塊啊!」
說著話,兒子陪張大爺喝了兩杯,張大爺還沒盡興呢,兒子把酒蓋了起來,不讓喝了。
張大爺臉上有了怒氣,心裡埋怨:「大老遠的,特意來看孫子,連頓酒也管不足。」
兒媳婦趕緊打圓場說:「還有瓶沒打開的,連同這半瓶,臨走時都讓爸爸捎回去。」
張大爺立馬樂了,覺得這趟來省城,可算來著了。
六
張大爺回到家,和張大娘誇起孫子的聰明乖巧,張大娘直樂呵。
看到張大爺捎回來的酒,還有個半瓶的,氣不過,抱怨說道:「養了個不孝順兒子,送瓶酒還是半瓶的。」
張大爺不敢解釋。平常日裡,家裡收了稍微好點的酒,都被張大娘扣下,作為禮品,回送給別人了。
「要是知道這酒兩千塊錢一瓶,還不給我賣了?」張大爺心裡合計著,於是開口說:「兒子不喝酒,你也不是不知道。這是兒子去給人上課,朋友送兒子的酒。」
「搬一天磚頭,才能掙一百多塊錢,去上個課,也不累人,估計貴不了。」張大娘估計著說道。
「估計這兩瓶合起來,最多一百快錢。我喝來,稀拉松。」張大爺順著說道。
「兒子孝順你的,那就留著喝了吧。」張大娘看不上眼,順手丟下酒瓶子。
張大爺趕緊上前扶住酒瓶子,生怕摔壞了,像得了個寶似得。
張大爺每天晚上拿著茅臺酒端詳半天,每次只捨得喝一小半杯。不知就裡的張大娘還勸張大爺:「兒子送的,也用不著這麼金貴,現在家裡有錢了,幾十塊錢的酒,咱還喝得起。」
七
過了沒幾天,張三哥來串門,張大娘自己在家裡。
張三哥瞅到了桌子底下的茅臺酒,說道:「弟妹,你給俺家兄弟天天喝這種酒啊。」
張大娘說道:「兒子給的,也不是啥好酒。你兄弟估麼著也就幾十塊錢一瓶。」
張三哥拿起酒瓶子瞅了半天,說道:「今晚孩子他大舅來了,我家裡剛好沒酒了,這麼著吧,我放下點錢,先把這瓶酒拿去喝了,隨後讓俺兄弟自己去買瓶,算我還他的。」說著隨手從口袋裡掏出二百元錢遞給張大娘。張大娘接過錢說道:「一瓶酒,花不了二百元。」
張大哥說道:「你和俺兄弟說說,將就那二百元,能買幾瓶算幾瓶。」
說完了,張三哥拿起茅臺酒趕緊走了出了大門,笑出了聲:
「有了好酒自己藏著喝?我看你今晚回來,咋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