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水區域最廣的民生工程迎來新進展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

2020-12-25 中國日報網

工程總線路圖

記者從廣東省水利廳獲悉,破解粵西地區水資源短缺困難,力保供水安全,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箭在弦上,蓄力而發。12月25日上午,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推進視頻會暨試驗段「雲開工」活動在廣州、茂名兩地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

輸水線路477公裡為粵最大水利工程 惠及4市約2400萬人

長期以來,受地形、地貌和氣候影響,粵西地區自然調蓄能力弱,部分地區地下水水質不理想,導致水資源短缺、地表水汙染等問題日益凸顯。隨著寶鋼湛江鋼鐵、中德巴斯夫一體化等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建設,對供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系統解決粵西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積極謀劃推動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國家2020—2022年重點推進建設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作為保障粵西四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民生工程,該工程是我省投資最大、受水區域最廣的水資源配置工程。

工程從西江幹流雲浮鬱南地心取水,經泵站加壓後從羅定西部至茂名高州水庫,調蓄後引水至湛江鶴地水庫,並向雲浮、茂名、陽江和湛江市供水,連通高州、鶴地等12座水庫。

該工程設計流量92.5立方米/秒,年供水量16.32億立方米,受水區面積超4萬平方公裡,工程總工期60個月,輸水線路總長477公裡。其中主幹線202公裡,分幹線275公裡。雲浮分幹線長18公裡,設計流量7.5立方米/秒,年供水量1.29億立方米;茂名陽江分幹線長95公裡,設計流量26立方米/秒,茂名年供水量4.70億立方米、年供水量陽江1.66億立方米;湛江分幹線長162公裡,設計流量30立方米/秒,年供水量8.67億立方米。

工程建成後,將有效補齊粵西水資源總量不足的短板,惠及粵西4市約2400萬人。

六大難點與挑戰

作為廣東最大、國內居前、行業矚目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它的建設將面臨至少六大行業性乃至世界級困難與挑戰:

一是複雜水情條件下江庫聯網聯合調度。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通過7座泵站將西江和高州水庫、鶴地水庫等12座水庫聯網,西江大流域與受水區及12座水庫小流域降雨和徑流條件不一致且降雨不確定,外調水與調蓄水庫如何做到水資源時空均衡,需要開展大範圍深入研究,確定江庫聯網聯合調度系統科學合理。

二是千米級超深孔勘探及孔內原位測試試驗。雲開山隧洞全長65公裡,最大埋深約910米,其中埋深大於600米的隧洞長12公裡,隧洞穿越區域存在斷裂帶、溶洞等不良地質段。為探明高地質風險分布情況,需採用千米級超深孔勘探技術,並開展孔內地溫、地應力測試等原位試驗,難度極大。

三是穿越複雜地質條件下長距離深埋隧洞TBM設計與施工。雲開地塊沿線地質複雜多變,存在斷裂帶、突泥湧水、高地應力、巖爆等風險, TBM設備選型和製造難度大,長距離TBM隧洞施工地質超前預報、通風、物料運輸和安全保障難度大,TBM掘進與同步襯砌施工幹擾大,需開展相關科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持。

四是複雜水文地質條件下高水壓隧洞襯砌結構設計與施工。高鶴輸水幹線為有壓隧洞,全長75公裡,沿線水文地質條件複雜,運行期最大內水壓力達1.6MPa,檢修期最大外水壓力2.4MPa,運行期如何控制隧洞受內壓裂縫發展,防止內水外滲;檢修期如何防止隧洞受外壓導致結構失穩,國內外類似工程建成案例極少,需開展系統研究。

五是超大流量大功率離心泵研究與應用。地心泵站單泵設計流量達23.13立方米/秒,單泵功率達38MW,位居國內前列,且西江水位變幅大,需開展科研研究,以確定水泵參數及水泵型式。

六是長距離深埋管道智慧運維。工程通過7座泵站和477公裡管線將西江和沿線水庫聯網,跨越4個地市,受水區域廣、線路長,隧洞單洞長、埋深大,信息系統建設和全面感知難度大,智慧運維難。

先行先試探索積累經驗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為探索積累經驗,更好推進工程建設,省水利廳及有關單位、部門經過充分調研後,選取地質條件較複雜的高鶴幹線合江支洞作為試驗段工程。試驗段位於合江鎮北側5公裡處,長1.1公裡,縱坡8.55%,淨斷面8米寬9米高。

試驗段項目的建設,將為複雜地質條件下長距離隧洞斷面及襯砌結構設計提供技術支撐,對整個工程施工風險防範、優化設計、工期和投資控制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試驗段建成後,將作為主洞盾構設備組裝、步進、通風及運輸通道,同時作為運營期檢修通道。(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試驗段「雲開工」
    央廣網在12月25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粵水軒 粵海宣)記者從廣東省水利廳獲悉,破解粵西地區水資源短缺困難,力保供水安全,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箭在弦上,蓄力而發。12月25日上午,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推進視頻會暨試驗段「雲開工」活動在廣州、茂名兩地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國家2020—2022年重點推進建設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作為保障粵西四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民生工程,該工程是廣東省投資最大、受水區域最廣的水資源配置工程。
  •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穩步推進
    nbsp&nbsp&nbsp深圳特區報2019年12月03日訊 廣東最大水利項目、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水資源保障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自今年5月全線開工建設以來,各項工作正穩步推進。
  • ...涉及區域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水利項目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
    12月23日,總投資143.45億元的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原理為從長江、嘉陵江取水,通過輸水管線和調蓄水庫調往渝西地區,投用後將惠及近1000萬居民。該工程也是重慶歷史上投資最大、涉及區域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水利項目。
  • 探訪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 世紀「潛龍」潤灣區
    □本報廣東採訪調研組  「我國水利史絕無僅有,世界水利史極為罕見!」  作為廣東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域最廣的水利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通過高難度的「西水東送」為珠三角東部城市群「解渴」、為香港提供備用水源,堪稱潤澤大灣區的「世紀工程」。
  • 投資354億元,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出臺和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將迎來新一輪大建設和大發展,呈現出新一輪騰飛的態勢,東江水資源已難於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東部地區缺水量約為13億立方米」,廣東粵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總經理杜燦陽說。
  •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
    10時許,陳敏爾宣布: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開工活動現場,陳敏爾、唐良智等聽取了我市水源工程建設三年行動、「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情況匯報,調研水利工作。陳敏爾說,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水利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推進水利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重慶是山水之城,因水而建、因水而興。
  •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的這十個問題 上遊新聞為你解答
    作為重慶市歷史上投資最大、涉及面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項目,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於12月23日正式開工。 為何要啟動這項工程的建設?它會為哪些區縣提供優質水源?如何做好施工過程中的生態保護……這些問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為你一一解答。
  • 李克強:推進南水北調工程建設 優化水資源配置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強調紮實推進南水北調工程建設 優化水資源配置 支撐可持續發展要從根本上破解缺水的困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在大力節水和治汙的同時,加快推進南水北調這樣的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的重大戰略工程。經過近十年來各方共同努力,南水北調工程已取得重大進展,為完成全部任務、實現預期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當前,東線通水已進入倒計時,中線也將在後年實現通水,今年是最為關鍵的一年。
  •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獲水利部批覆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圖例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單位粵海集團供圖央廣網廣州2月3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粵水軒 單小亮)備受關注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於2月1日正式獲得水利部批覆
  •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 工程投用後年供水量達10億立方米...
    10時許,陳敏爾宣布: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開工活動現場,陳敏爾、唐良智等聽取了我市水源工程建設三年行動、「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情況匯報,調研水利工作。陳敏爾說,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水利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推進水利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重慶是山水之城,因水而建、因水而興。
  • 福澤大民生 北投環保水務集團鬱江調水工程通水運行
    10月15日上午9點30分,隨著鬱江調水工程進水口控制閘門緩緩提起,伴隨著轟隆隆的水流聲,清澈的鬱江水順著引水隧洞出口流入欽江,標誌著鬱江調水工程順利通水運行,也意味著珠江水系與欽江水系實現互聯互通,鬱江向欽江和大風江補水成為現實,將惠及民生超過100萬人。
  •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結構性試驗段盾構貫通
    就在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之際,粵港澳大灣區另一「超級工程」傳來好消息!備受關注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10月24日在深圳公明水庫迎來首個試驗段貫通時刻,標誌著這一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又向前邁出堅實一步,為工程全面開工奠定基礎。
  •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設計院承擔的重慶市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
    本站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了《重慶市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這標誌著由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設計院中標承擔的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設計工作前期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本年度正式開工創造了條件。
  • 穿越獅子洋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首臺「穿洋」盾構機成功始發
    6 月 28 日上午 11 時 30 分,歷經建設者們一年多的奮戰,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迎來首臺下穿獅子洋盾構機 " 粵海 36 號 " 始發時刻,標誌著這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正式邁入 " 穿洋過江 " 施工新階段。
  • 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 惠及近1000萬人
    新華社重慶12月23日電(記者 李松)23日,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該工程建成後,將惠及近1000萬人口,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重要水源保障。據介紹,渝西地區位於成渝城市群主軸線上,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地理環境制約,區域內水資源短缺問題突出,人均擁有水量僅581立方米,低於重慶平均水平。重慶開工建設的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總投資達到143.45億元。
  • 巨龍騰鄂北——寫在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順利通水之際
    歷經4年艱苦卓絕的建設,今日,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以下簡稱「鄂北工程」)順利通水。鄂北工程,書寫湖北故事,彰顯湖北力量,凝聚湖北氣場。它宛如一條巨龍,自西北向東南,縱貫鄂北。
  •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首臺「穿洋」盾構機28日始發
    6月28日11時30分,隨著52米深的工作井傳出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聲響,總長104米、重達1219噸、直徑8.6米的「粵海36號」盾構機在廣州市南沙區獅子洋畔成功始發,標誌著這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正式邁入「穿洋過江」施工新階段,這也是跨海輸水隧洞首次跨越獅子洋底
  • ...興水惠民譜新篇 永康市水投水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民生工作亮點紛呈
    啟動永康「智慧水務」城鄉一體化管控平臺建設項目,助推水務管理從「數位化」走向「智慧化」;打贏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攻堅戰,實現村民從「有水喝」到「喝好水」轉變;北部水庫聯網一期工程開始通水,有效緩解城區供水量不足壓力問題……細數這一年,市水投水資源管理有限公司在「水清潤民心」黨建品牌引領下,以民生實事為著力點,聚焦百姓飲水問題,積極探索,致力解難題惠民生,實現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
  • 重慶開展水源工程建設三年行動 投900億元建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和...
    重慶屬於山區地形,河流源短流小,匯水急退水快,洪水接著乾旱,水資源利用難度較大,提水成本高,降水時空分布不均,需要建設水庫工程進行時空調蓄,即將洪水攔蓄起來供應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將洪水資源化。市水利局局長吳盛海表示,實施《重慶市水源工程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建設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和124座水庫,將推進解決全市工程性缺水問題,加快形成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立與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資源保障體系,為水利事業發展提供五大保障。首先是保障防洪安全。
  • 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最新進展!
    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是寧夏迄今為止覆蓋範圍最廣、受益人口最多、建設最為緊迫的民生工程,工程投資39.36億元,包括水源和連通工程兩部分,水源工程將涇河水向北輸送至固原市中莊水庫。連通工程將涇河水與當地水聯合調度使用,能夠穩定地向受水區各縣(區)供水。截至今年10月,工程運行正常,已累計引水1.1億方,向受水區供水7050萬立方米,整體解決了固原市原州區、彭陽縣、西吉縣以及中衛市海原縣4個縣區百萬城鄉居民飲水問題,而且為清水河產業帶上的中小規模種植、養殖提供了用水保障,為寧夏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並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