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總線路圖
記者從廣東省水利廳獲悉,破解粵西地區水資源短缺困難,力保供水安全,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箭在弦上,蓄力而發。12月25日上午,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推進視頻會暨試驗段「雲開工」活動在廣州、茂名兩地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
輸水線路477公裡為粵最大水利工程 惠及4市約2400萬人
長期以來,受地形、地貌和氣候影響,粵西地區自然調蓄能力弱,部分地區地下水水質不理想,導致水資源短缺、地表水汙染等問題日益凸顯。隨著寶鋼湛江鋼鐵、中德巴斯夫一體化等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建設,對供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系統解決粵西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積極謀劃推動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國家2020—2022年重點推進建設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作為保障粵西四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民生工程,該工程是我省投資最大、受水區域最廣的水資源配置工程。
工程從西江幹流雲浮鬱南地心取水,經泵站加壓後從羅定西部至茂名高州水庫,調蓄後引水至湛江鶴地水庫,並向雲浮、茂名、陽江和湛江市供水,連通高州、鶴地等12座水庫。
該工程設計流量92.5立方米/秒,年供水量16.32億立方米,受水區面積超4萬平方公裡,工程總工期60個月,輸水線路總長477公裡。其中主幹線202公裡,分幹線275公裡。雲浮分幹線長18公裡,設計流量7.5立方米/秒,年供水量1.29億立方米;茂名陽江分幹線長95公裡,設計流量26立方米/秒,茂名年供水量4.70億立方米、年供水量陽江1.66億立方米;湛江分幹線長162公裡,設計流量30立方米/秒,年供水量8.67億立方米。
工程建成後,將有效補齊粵西水資源總量不足的短板,惠及粵西4市約2400萬人。
六大難點與挑戰
作為廣東最大、國內居前、行業矚目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它的建設將面臨至少六大行業性乃至世界級困難與挑戰:
一是複雜水情條件下江庫聯網聯合調度。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通過7座泵站將西江和高州水庫、鶴地水庫等12座水庫聯網,西江大流域與受水區及12座水庫小流域降雨和徑流條件不一致且降雨不確定,外調水與調蓄水庫如何做到水資源時空均衡,需要開展大範圍深入研究,確定江庫聯網聯合調度系統科學合理。
二是千米級超深孔勘探及孔內原位測試試驗。雲開山隧洞全長65公裡,最大埋深約910米,其中埋深大於600米的隧洞長12公裡,隧洞穿越區域存在斷裂帶、溶洞等不良地質段。為探明高地質風險分布情況,需採用千米級超深孔勘探技術,並開展孔內地溫、地應力測試等原位試驗,難度極大。
三是穿越複雜地質條件下長距離深埋隧洞TBM設計與施工。雲開地塊沿線地質複雜多變,存在斷裂帶、突泥湧水、高地應力、巖爆等風險, TBM設備選型和製造難度大,長距離TBM隧洞施工地質超前預報、通風、物料運輸和安全保障難度大,TBM掘進與同步襯砌施工幹擾大,需開展相關科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持。
四是複雜水文地質條件下高水壓隧洞襯砌結構設計與施工。高鶴輸水幹線為有壓隧洞,全長75公裡,沿線水文地質條件複雜,運行期最大內水壓力達1.6MPa,檢修期最大外水壓力2.4MPa,運行期如何控制隧洞受內壓裂縫發展,防止內水外滲;檢修期如何防止隧洞受外壓導致結構失穩,國內外類似工程建成案例極少,需開展系統研究。
五是超大流量大功率離心泵研究與應用。地心泵站單泵設計流量達23.13立方米/秒,單泵功率達38MW,位居國內前列,且西江水位變幅大,需開展科研研究,以確定水泵參數及水泵型式。
六是長距離深埋管道智慧運維。工程通過7座泵站和477公裡管線將西江和沿線水庫聯網,跨越4個地市,受水區域廣、線路長,隧洞單洞長、埋深大,信息系統建設和全面感知難度大,智慧運維難。
先行先試探索積累經驗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為探索積累經驗,更好推進工程建設,省水利廳及有關單位、部門經過充分調研後,選取地質條件較複雜的高鶴幹線合江支洞作為試驗段工程。試驗段位於合江鎮北側5公裡處,長1.1公裡,縱坡8.55%,淨斷面8米寬9米高。
試驗段項目的建設,將為複雜地質條件下長距離隧洞斷面及襯砌結構設計提供技術支撐,對整個工程施工風險防範、優化設計、工期和投資控制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試驗段建成後,將作為主洞盾構設備組裝、步進、通風及運輸通道,同時作為運營期檢修通道。(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