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數學成績好,這三個啟蒙方法請家長收好

2020-08-28 放飛的香片

如果高考可以取消一門必考科目,你會選擇取消哪門考試?據說70%的人會選擇取消考數學,因為數學太枯燥、太難懂、太費腦細胞了,大家都害怕數學學習。

為啥這麼多人如此恐懼數學呢?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對數學是喜歡、厭惡還是恐懼,大多是在幼兒階段造成的。童年時期,大量地做題、背概念、定律是我們數學課上永恆不變的話題,雞兔同籠、追擊問題、相遇問題的公式差點沒把一代又一代孩子給逼瘋。

我有一個閨蜜,上學時她就害怕數學學習,數學對她來說就像是一個噩夢。整個學生時代,她都數學的陰影下悶悶不樂。好不容易畢業了可以放飛一下自己,可一當媽後,數學這躲烏雲又開始籠罩在她頭上——「你說,數學差會不會遺傳呀?我的孩子會不會像我一樣,是個學渣呢?到時候我該怎麼輔導他的數學呀……」

隔著屏幕我都能感覺到她的焦慮。難道,孩子們也要重複我們當年數學學習時的噩夢嗎?

不,其實在開始上學之前,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科學地啟蒙,讓孩子在幼年時就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科學啟蒙,讓孩子擺脫對數學學習的噩夢

一、數學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大神級科學家理察.費曼曾用一年級的課本舉例,指出想孩子直接灌輸定義,是完全錯誤的。真正能幫助孩子減少理科學習痛苦的,是幫助孩子找到探索的樂趣。

費曼講了一個他小時候的故事,那時他還很小,小到還需要坐在高腳的兒童餐椅上吃飯,父親常在晚飯後和他玩一個遊戲。父子倆把一堆買回來的舊長方形瓷磚一個接一個立起來,擺成很長的一條。接著,父親允許他推倒最後一塊瓷磚,然後父子倆看著整條瓷磚長龍倒下去,費曼高興地咯咯直笑。

再後來,遊戲升級了。那些瓷磚有不同的顏色,父親要求費曼按順序放一塊白的,然後兩塊藍的,接著再放一塊白的和兩塊藍的,就這樣把所有的瓷磚擺好——有時費曼也許想先放一塊藍色的,但按他的要求必須先擺一塊白色的。

我想,你們已經領會到其中暗含的啟蒙智慧,其實這並不深奧——先讓孩子喜歡上一個遊戲,然後慢慢往裡面加教育的內容,在遊戲中啟發孩子的思維。

所謂數學啟蒙其實就是是思維的啟蒙,是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導和深化,讓他發現和感受思維的美妙。

二、人們對數學啟蒙認識的誤區

誤區一:上學前沒必要學習數學,快樂玩耍就好。

有些家長主張快樂教育,覺得孩子上學前就該痛痛快快地玩,數學嘛,就該上學之後學習的。但其實,如果孩子沒有提前進行數學啟蒙,一旦進入校園,他很可能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

在課堂上,老師更多的講解數學知識,答題方法和總結公式、套路,如果孩子沒有提前積累一定的數學思維,他可能無法及時理解和充分消化課堂的知識內容。一二年級學習內容簡單時還能靠記憶維持,一旦升上三年級,孩子就很可能跟不上課堂學習的進度,容易成績大幅度下降,甚至產生厭惡數學學習的心理。

家長的這種認識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蒙特梭利認為:「1歲10個月左右是兒童掌握初級數字概念的關鍵期;2歲半是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3歲半是簡單運算的開始時期;5-6歲是兒童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開始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如果家長能夠引導到位,孩子更容易喜歡上數學的抽象思維,從而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沒有及時啟蒙的孩子,上學後容易跟不上課堂節奏

誤區二:數學啟蒙就是口算和答題的啟蒙

更多的家長都能意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所以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幼年時期就已經行動起來了。

有些父母會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教孩子數數,從1數到100,從100倒數到1。還有些父母在孩子四五歲時,就已經報口算題給孩子計算。小小的孩子從掰著手指頭開始,一步一步練習、背誦,還沒上小學時就已經能快速地口算出20以內的加減法,甚至能背誦出乘法口訣表了。

還有些父母會選擇在孩子臨上小學前,專門給孩子選擇一個靠譜的有效銜接班,讓孩子在教室裡開始研究數學題。

但其實,一味地強化計算和做題,也是人們對數學啟蒙認識的誤區。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做客央視節目《開講啦》時,就被現場觀眾一道複雜的計算題給問倒了。丘教授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不擅長計算,他強調數學能力更多是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

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助於數學學習

三、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一個人的認知需要從「什麼」、「是什麼」進入到「怎麼辦」的環節才能接成一個完整的閉環,才能讓認知足夠清晰和完整。生活中的數學啟蒙是讓孩子產生具體的認知,直觀感受到物體是什麼,它是尖是圓,是長是短,而數學課堂解決的是「怎麼辦」的問題,教給孩子抽象出同類問題的規律和解決辦法。

如果孩子積累的具體認知越豐富,在數學課堂上他融匯貫通的能力就越強,對數學的興趣也越高。讓孩子積累具體認知的方法很多,在這主要介紹這三種:

1.多看、多摸,多動手擺弄物體

上學後,不管是認識圖形還是數小正方體的個數,都需要孩子對現實中物體的形狀、大小、長短、空間關係有直觀的體驗。

所以,父母給孩子啟蒙時可以鼓勵孩子多看、多摸、多動手擺弄,藉助搭積木、拼七巧板、蒙眼猜物體、用尺子隨意丈量等方法增強這種直觀體驗。

  • 看,看的是物體的形狀、大小有什麼不同;
  • 摸,摸的是物體的曲直,是全部圓滑還是有點、有面、有尖尖的觸感;
  • 動手,丈量的是不同工具丈量物體的長度,搭建或者拼建的是自己想要的圖案。

在孩童時期累積了豐富直觀體驗的孩子上學之後學習空間幾何、認識度量單位時就能夠輕鬆地把抽象思維轉換成具體答案。

積累豐富的直觀體驗,能讓孩子上學後更容易轉換思維

2.多說、多玩,多創造不同的遊戲

學齡前兒童不擅長枯燥乏味的學習,但是他們特別喜歡表達和玩耍。父母可設置一些有趣的遊戲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在遊戲中的表達。

  • 「貼鼻子遊戲」可以讓孩子在遊戲中感受到方位順序在生活中的運用;
  • 「撲克牌遊戲」可以和孩子在抽牌的過程中熟悉數的大小;
  • 「超市的買賣」可以讓孩子在經營過程中感受到計算對於生活的意義;
  • 「我演你猜」遊戲可以讓孩子根據表演的特徵提煉出具體動物或者物品,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親子遊戲一方面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聯結,另一方面還能加強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數學遊戲能增進親子感情和數學思維

3.多觀察、多比較、多辯論生活中的現象

很多父母選擇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學前奧數班,其實學習不一定非要端坐在書桌前或者是培訓班裡,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引導孩子有一雙觀察的眼睛。

比如,過馬路時可以觀察紅綠燈變化的規律、斑馬線的排列規律、人行道上瓷磚排列的規律……你可以讓孩子試著找找這些規律,並說說他還在哪看到了有規律的排列。

比如,喝奶茶排隊時,觀察一下隊伍中的人數,自己排在第幾,前面有幾個人,這個隊伍中有幾個男生幾個女生,人們選擇什麼口味的奶茶居多?如果你是奶茶店的老闆,你在儲備原料的時候可以多備一些什麼原料……讓孩子在觀察中了解一些統計的常識。

比如:全家人吃必勝客一起吃披薩的時候,你可以和孩子討論一個12寸的披薩可不可以換成2個6寸的披薩,雖然這個問題對孩子有點兒難,但是直觀的圖形可以幫助孩子感受到圖形的面積在生活中的運用。

一次次觀察、一次次對話,就是你給孩子帶去的最好的數學思維啟蒙。

生活中隱藏著許多數學信息

人的這一生,數學課堂上的知識點可能會被淡忘,大學畢業後不記得sin和cos的平方和是多少,對人生也沒有多大影響。但是,一個從小對數學有興趣的孩子,數學留在他們身體裡的思維邏輯,處理問題的能力,將會是他們未來應對競爭的加速器。從小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啟蒙,就是一個為孩子安裝加速器的過程。

相關焦點

  • 想孩子上好小學,家長一定要重視數學啟蒙教育
    大家好!歡迎來到貓媽課堂,與你分享教育教學故事。前兩篇文章與大家聊了培養專注力與識字能力的培養,今天開始,我們來聊聊數學啟蒙教育。一、數學難嗎?一提到數學,一些家長叫苦連天。說白了,就是這些孩子的數學啟蒙教育進行得不好。
  • 班主任:「數學成績好」的孩子,都有這3個特徵,家長要及時培養
    數學,是被學生公認為最難學的科目之一,從我上學再到孩子上學,見過太多被數學為難的孩子。一提到數學,不僅孩子表示【頭疼】,家長也很【苦惱】。當然,文文爸也見過一部分「不怎麼學」,數學成績就非常好的孩子。為了給文文做好數學啟蒙,文文爸專門登門拜訪了當班主任且數學教齡達20年的好兄弟。
  • 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不是孩子智商不夠高,而是父母的啟蒙方法不對
    現在真的是得數學者得天下的時代,一直以來數學在理科中佔據重要作用,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成績和計算能力,而這是離不開家長的啟蒙教育。作為父母我們也會為了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想盡辦法,有的會在家一對一傳授知識,有的會為孩子報數學補習班,還有的尋求老師的幫助,但是這些方法真的可以提升孩子的數學成績嗎?
  • 3—6歲數感思維萌芽期,家長們要用對數學啟蒙開發孩子的數學思維
    大部分的父母覺得孩子不會數數以後數學成績一定會比較差,用成績來衡量孩子的數學能力,所以當孩子不會算數的時候下意識地想去送孩子去補習班學習一些比較系統的知識以此來肯定學生的能力。殊不知,這種想法對孩子來說是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的。家長這樣想或是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想法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
  • 三年級數學是個坎,要想孩子數學好,家長應怎麼幫他「打地基」
    這就有點像打地基起高樓,兒童時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來起的樓就越高越雄偉,就越不會中途掉隊。所以,要想孩子數學好,首先幫他「打地基」。怎麼打地基?有三條:一是開發八種智能;二是生活數學啟蒙;三是培養閱讀興趣。
  • 數學啟蒙應該怎麼做呢?家長學會這3點,孩子數學成績不會差
    你的孩子還在為做不出數學題而哭鬧嗎?我經常聽見有家長打聽,如何讓自己家的小孩喜歡上數學?其實家長們往往很矛盾,因為他們也經歷過數學的折磨,甚至也討厭數學。為何這麼多人討厭數學呢?有人說,因為它不但難,而且無趣。我認為,說數學難,沒毛病;說它無趣,就有點太冤枉它了。孩子小時候數學啟蒙基礎打得好,對數學有興趣,上學後就不會再害怕數學題了。
  • 孩子的數學成績好不好,不是看智商,而是看家長能不能做好這一點
    不少家長表示,英語的學習像是一種天賦,語言類的能力我們想管也無能為力,那麼孩子數學學習不好,是因為不夠聰明嗎?數學成績往往與這項因素有關,家長們知道嗎?見過一個育兒最佛系的家長,他們家是典型的暴發戶,因為拆遷得到了非常多的補助,再加上兒子工作非常賣力,一家人老早就從老城區搬去了市中心。
  • 孩子數學成績不好,真不是智商低,多半是父母的啟蒙方法出錯了
    自從把孩子送上小學,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成為了父母最重視的事情,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家長從孩子懂事起就開始給孩子做各種輔導。等孩子上學後更是嚴抓各科學習成績,很多家長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要求的都是滿分。
  • 6歲前,讓孩子學會這5個方法,算數速度快,數學成績想不好都難
    數學作為主要學科,是一隻很熱門的話題,很多家長為了孩子數學好,想盡了方法。比如給孩子報奧數班,學習珠心算等等。其實想要孩子在數學方面成為「小天才」非常容易,只是你之前沒有用對正確的數學啟蒙方法。孩子掌握簡便算法多計算、多練習,在數學計算中效率會大大提高。四、決不能忽略最基本的練習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放在數學領域同樣適用。不論口算、心算能力有多好,最終還是要落在筆上。有些孩子就不愛寫字,覺得會算就可以了,為什麼偏要寫下來?
  • 只有1 % 的家長明白,這樣啟蒙孩子數學成效高
    但其實這些努力,連加減乘除的概念都沒有讓孩子能真正理解,只是讓他們機械地當成一套流程來操作,以期熟能生巧。這種把孩子當成機器的行為,既培養不了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又很難提高孩子的成績。哪怕一二年級成績還不錯,但一到三年級成績就直線下滑。
  • 數學啟蒙就是教孩子加減法嗎?打好數學基礎,要靠這4個方法
    說到數學啟蒙,大部分家長都覺得是要讓孩子學數數、學加減法,但實際上認識數字和加減法只是數學啟蒙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孩子不理解數學本身的邏輯,沒有形成數學思維,那麼僅僅會數數、會加減法是遠遠不夠的。
  • 想讓你的孩子數學取得好成績,這個方法幫助孩子愛上數學
    如果能讓孩子一出生就對數學感興趣,愛學習數學,那麼到了孩子上學的時候,自然會比別的孩子學得好。《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介紹了這樣一個科研成果:父母的語言可以影響孩子在數學、空間推理和讀寫能力的發展。1、 父母的語音怎樣影響著孩子的大腦芝加哥大學教授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發現在每次長達90分鐘的5次家訪中,有的孩子只能聽到4個與數學有關的詞彙,而有的孩子能聽到多達250個與數學相關的詞彙。一周時間,有的孩子只能聽到8個數學詞彙,而有的孩子可以聽到1799個數學詞彙。
  • 「數學帝」葛軍:數學成績好的孩子,有這3個共同點,家長們看看
    而且他認為,數學成績好的孩子,在小學時就有這3個特徵。能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的孩子數學一直被學生認為是非常難學的一門學科,但是在葛軍老師的眼中,所有數學題本質上都是小學數學題。這句話聽上去很誇大,實際上不管多難的數學題,在找到其中的方法後都需要用小學知識解決。
  • 孩子的語言啟蒙,家長要做到三點
    平時喜歡曬娃的家長,不發圈了。平時喜歡曬讀書打卡的家長,也失去了消息。偶爾能看到幾個家長,還能始終如一,那肯定是孩子成績考得還不錯的。真是應了那句話,幾家歡喜幾家愁。我家兩個娃兒還小,大寶才上幼兒園中班,但他們現在已經開始背弟子規、唐詩宋詞。本來我還覺得孩子學習為時尚早,但我朋友家同齡的孩子,晚上要學習拼音和數字,還報了英語啟蒙班。
  • 決定孩子數學成績的,不是智商也不是勤奮,而是父母的啟蒙方法
    孩子的數學成績不好,是不夠聰明嗎?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對數字不敏感,怎麼教都學不會,能不能是和自己家孩子的智商有關?難道說自己家孩子的智商很低嗎?當然不是,但這其實已經是很多家長共有的想法,雖然有些家長或許並不清楚數學的性質,但光看題目就能知道難度很高。
  • 數學啟蒙有技巧,5個小方法,讓孩子成為數學「小天才」
    我自己本身數學就很不好,大概也是上了初中之後,數學成績就開會一路飄紅,其實這個時候,我自己並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是怎麼學都學不會,也很想努力的學,最後還是於事無補。的確這樣的做法,可以入小學時暫時不匆忙;但若不想讓孩子像我一樣數學後勁乏力,提前做好數學啟蒙,培養好數學思維能力才是關鍵。
  •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4單元,這知識不掌握,孩子成績好不了!
    大家都知道數學是非常注重基礎,精準的運算能力能夠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幫助。但小同學這「習慣」家長們不得不注意一下,在學校裡,一二年級的計算簡單,計算要求低,導致了現在的孩子計算和以前的孩子計算能力相比,差了一大截。
  • 數學啟蒙必須達到的三個目的,做到的家長,孩子未來更優秀
    對數學的重視,幾乎是每一個家長發自本能的,但數學並不是簡單的數數和計算,它還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等不同思維能力,隨著教育研究的深入,有不少教育專家學者已經證實了,孩子的數學成績與孩子接受到的數學啟蒙教育有直接關係,這個時期打下的思維基礎,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 關於數學啟蒙的三個真相,我來告訴你
    之前幫幾位家長們規劃了一個基礎版的英語啟蒙方案,既有方法論,也有具體執行方案。效果收到了一些家長的好評,那麼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關於數學的啟蒙和學習,當然,之前陸陸續續也出過關於這方面的內容,這個周末細細梳理了一遍,發現有一篇方向性的,第一個真相: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是數學啟蒙的目的,其實是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數學老師:數學成績好的孩子都有這幾個習慣,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
    但做題不是搞題海戰術,要通過一題聯想到很多題。 你要著重研究解題的思維過程,弄清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數學思想在解題中的意義和作用,研究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解決同一數學問題的多條途徑,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構建知識的橫向聯繫又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